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劳动/就业
众创空间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研究
第734期 作者:□文/常耀中 时间:2024/8/1 14:27:55 浏览:133次
  [提要] 众创空间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的重要载体,如何投入和配置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是一个重要课题。基于理论分析和面板数据检验发现,在大学生就业上,包括导师培训在内的各类“双创”资源要素都发挥着广泛、明显的作用;但在大学生创业上,创业导师和创业培训发挥着关键、显著的作用。为促进大学生就业,应加大对众创空间“双创”教育等各类资源投入;为促进大学生创业,应着重从企业及高校邀请或聘用更多熟悉创新创业的企业家和行业专家为众创空间大学生创客提供创业指导、开展创业培训。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就业;众创空间;影响要素
基金项目: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湖南众创产业链纵向创产融合和横向产业分化的组织及政策研究”(编号:22YBA163);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重点项目:“集成电路产业链关键环节自主可控的实现机制及策略研究”(编号:22A0458)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3年12月2日
大学生知识系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敢闯敢拼,是创新创业活动的重要生力军,是青年创客的主要群体。然而,相比于企业员工,大学生投身创新创业活动面临着一些能力上的条件制约,例如创业经验不足、行业知识欠缺等,因而对大学生创客的创新创业教育和培训有着不同的要求。2021年9月,国办下发《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推动大学生众创空间建设、鼓励众创空间免费向大学生开放。《指导意见》对加强众创空间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工作、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指出了明确方向、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众创空间作为一种以创客为主体的新技术生产方式,是各类创新创业资源汇聚、结合、运用和产出的重要载体,因而也是培育大学生创客才能、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的重要平台。因此,探讨各类创新创业资源、特别是“双创”教育资源投入的数量和结构以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大学生创立团队或企业、或在创业团队或初创企业就业为评价依据,比较分析“双创”教育资源和其他创新创业资源在效果和重要性上的异同。首先,回顾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构成和众创空间大学生创客培育资源的相关文献;其次,通过统计性描述和面板数据计量,检验和评价“双创”教育资源投入对大学生创业就业的效果和重要性;最后,给出结论及建议。
一、文献回顾
(一)创新创业能力构成
1、“双创”能力由多要素构成。创新创业人才应具有创业意识与激情、商业敏感性、团队合作能力等11项素质。根据对众创空间小微企业主调查,创业能力由创新创意思维能力、开发能力、风险意识能力、组织能力等10个方面能力构成。
2、管理及行业知识是创业的前提。导致大学生创业失败的因素很多,但在创业之前缺乏对潜在市场、新型产品和新创公司的实际管理经验和相应的知识储备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当前,各高校多局限于对雇员型人才的培养,少有以雇主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应从顶层设计和制度架构上保证校内外各种资源的有效整合,进而精准发力于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焦点,由此可实现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
综上可知,加强管理和行业知识培训、完善大学生创客能力结构,特别是雇主型人才能力要求,是推动大学生创业及就业的关键工作。
(二)众创空间大学生创客培育资源
1、众创空间功能定位。根据科技部火炬中心发布的《众创空间服务规范(试行)》,创业辅导、资源对接、投资融资和氛围营造是众创空间的四大功能。高校众创空间应引导更多学生了解创业、参与创新创业实践。众创空间作为高校“双创”教育的实践基地,应承担学生创业培训、“双创”师资培训的职能。因此,大学生创客培育需投入教育培训、产业资源、“双创”资金、文化氛围等各类资源,以促进大学生积极参与或创办团队企业。
2、高校注重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高校作为运营主体时对“双创”教育及师资培养推动力大。武汉理工大学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将创业教育、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统筹院系领导、专业教师、辅导员等育人主体,形成育人合力;重视创新创业通识教育、注重培养创新创业专业技能,将管理学原理及财务报表分析等课程纳入培养方案,纳入教育计划、划拨专项基金。因此,高校会自觉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创客人才培养结合起来。
3、创业导师和培训有待加强。在美国,一些高校创客空间在创意设计上提供专门的基于设计思维方法的工程和新媒体课程,部分教师来自工业界。创客空间聚集兴趣相似的人到社群中来,邀请专家或成员提供动手操作的技术技能培训,还会提供面对全社会包括青少年、大学生、在职人员等不同层次人士的培训活动。高校众创空间应建设具备较高理论素养和实践经验的创业导师团队,有效开展创业培训、创业大赛、创业课程培训、咨询服务等活动。国内“双一流”高校的培训活动和讲座交流活动占到了活动总数的32%。因此,开展更多贴近行业和企业实践的创新创业指导和培训活动仍有待加强。
4、资源和资金投入。天津各高校众创空间对学生创客基本上免租金、免水电、免费提供无线网络。广西政府积极鼓励高校与行业协会、企业等社会资源合作,共建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明确给予高校及学生创新创业相应的补贴,将创新创业基础课程纳入教学计划、计算学分等利好政策。欧美国家高校及图书馆众创空间较多依靠企业或个人来获得资金。高校创客空间不仅从捐赠而且从企业科研项目合作取得资金。在英格兰,图书馆自身的预算及捐赠资金、职员、现有服务模式构成了图书馆重要的内部创新资源。由此可见,众创空间,特别是高校众创空间的资源和资金来源应多样化。
二、“双创”活动及资源构成
(一)“双创”活动环节。依据众创孵化的目标、主体、行为、要素等标准,可以把创新创业过程划分为构思创新方案、制作创新原型、实现创新产品等前后紧密衔接、互为条件目标的三个分工环节,即创意设计环节、原型制作环节、成品生产环节。(1)创意设计环节。创客运用所学的设计知识和技能、依据问题导向萌发创意、构思创意实现的方案或图表,需要创意设计多媒体电脑系统、设计软件等资源为基本条件。(2)原型制作环节。创客运用所掌握的制作加工技能、把创意方案转化为具有功能的软硬件原型,需加工制作设备、3D打印机、电路板、元器件及零配件等资源。(3)成品生产环节。创客团队或企业应运用所掌握或引进的产品生产知识和技能,融入所需资金、购买所需外部元器件和零配件、外包小批量生产、拓展市场渠道、提供售后服务。由上可知,从前一分工环节引进或培育的要素是后续分工环节创活动的必要条件;后一分工环节是前期各分工环节创活动的有力牵引。
(二)“双创”活动资源投入。如上所述,要成为一个能完成创意、创作、创业的大学生创客,不仅应具备复杂的技能、知识和经验,还需要各种人财物资源的支持。第一,运营能力培训。无论是融资、采购、生产、销售、理财等活动,都需要懂得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知识,因而创业导师和创业培训是重要的资源投入。第二,科技能力培养。无论是创意、创作或创业,需要掌握设计、制作、生产等方面的技能,因而技能培训是重要的资源投入。第三,场所、服务、设备的支持。无论是开展创意、创作还是创业活动,在创业团队或初创企业资源和资金薄弱的情况下,办公场所、相关服务、工具设备都要依赖于众创空间来优惠或免费提供。第四,费用减免支持。开展创业活动需要各类费用支出,如水、电、网络等,为降低创业活动负担,需要政府财政补贴支持。第五,外部资金支持。无论是购买创意创作的材料还是小批量生产,或是创新创业团队的人力支出,都需要风险资金、产业资金等外部资金的资助。
特别是对于大学生来讲,虽然专业知识完备、技术基础扎实、“双创”热情高涨,但是运营经验和行业知识欠缺,与产业企业和投资机构关系松散、疏远。第一,当大学生参与创业团队或初创企业来就业时,即成为雇员时,团队或企业同事所具有的运营经验和行业知识能够弥补大学生创客在知识和能力上的欠缺。因此,单就促进大学生就业而言,投入创业团队或初创企业所需的各类“双创”资源都具有明显的作用。第二,当大学生建立创业团队或初创企业来创业,即成为雇主时,团队或企业运营管理、开拓市场、融通资金等综合能力就变得十分重要,需要具备较多较全面的企业和行业知识。因此,大学生创业和大学生就业所需要的众创空间创新创业资源支持的类型和重点并不完全相同。
三、统计性描述
为比较分析各类“双创”资源对众创空间大学生创办创业团队或初创企业以创业、参加创业团队或初创企业以就业两种情况下的影响异同,本文选择各级众创空间统计数据为分析样本。为去除众创空间数量规模因素影响,采用“双创”资源数量及大学生创业就业数量除以众创空间数量后的平均数作为统计性描述和计量检验的指标样本。
(一)大学生创客创业就业趋势。如表1所示,2016~2017年,在各级众创空间平台上,无论是大学生创业的团队或企业数还是是创业团队和初创企业吸纳大学应届毕业生数,都有了显著增加。(表1)
如表2所示,2018~2020年在各级众创空间平台上,创业团队或初创企业所吸收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平均数快速下降。(表2)
综合表1和表2的分析可知,每个众创空间大学生创业或就业的平均数在前两年上升、后三年持续下降或由升转降。初步推测是众创空间为支持大学生创业或就业的“双创”资源状况发生了显著变化。
(二)“双创”资源变化趋势。从表3所示各级众创空间统计数据可知:(1)从2016年到2017年,工位、创业导师、创业培训、获得技术支持的团队企业等“双创”资源在增长,其他资源则在下降,这说明不同类型“双创”资源对大学生创业就业的影响大小并不相同。(2)从2018年到2020年,各类“双创”资源都下降,与大学生就业都下降相一致。上述分析结果表明,各类“双创”资源对大学生创业就业存在正面影响,但影响存在结构性差异。(表3)
综合表1~表3的分析可知,各类“双创”资源对大学生创客就业创业的影响主要呈现正相关关系,但都存在一定的结构性差异,需要运用计量检验进一步分析。
四、计量分析
以2016~2020年各省(不含西藏地区)的众创空间统计数据为来源,整理出每个众创空间的“双创”资源平均数、大学生创客创业就业平均数指标样本,来分别检验和比较各类“双创”资源对大学生创业、就业的影响作用。其中,以吸纳大学生就业为因变量时有2016~2020年各省样本;以大学生创业为因变量时仅有2016~2017年各省指标样本。
如表4所示,在促进创业团队和初创企业吸纳大学应届毕业生就业上,各类“双创”资源都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其中创业导师、获得融资的团队企业、获得技术支持的团队企业、工位等投入数量不仅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而且解释能力较强。因此,上述“双创”资源广泛地对大学生就业产生明显的正面影响,创业导师因素比创业培训因素较为明显和突出,但是整体看“双创”教育因素比其他“双创”资源因素并未特别明显和突出。(表4)
如表5所示,在促进大学生创业上,创业导师、创业培训、工位及财政支持额表现出较为显著的相关性,但是综合正相关的显著程度和可决系数的解释能力来看,“双创”教育因素在其他“双创”因素中极为突出。(表5)
上述实证研究表明创业导师和创业培训在大学生创业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或者说大学生创业最为欠缺和急需的是创业导师及培训资源的支持。不同于企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大学生创客对于企业运作管理、行业运行规律缺乏深入的认识,因而创业受到较强的制约。此外,服务人员、融资、技术支持对大学生创业作用不显著,表明大学生创业对这三个方面不敏感。例如,大学生创业侧重技术层次不高的项目或者是较易通过自学掌握的通用技术,侧重资金要求不高的项目。这从侧面反映出大学生较少进入技术门槛较高、资金较密集的项目。
综上所述,创业团队和初创企业吸纳大学应届毕业生就业广泛受到包括“双创”教育资源等在内的各类“双创”资源的正面影响;大学生创业的团队或企业主要受到创业导师和创业培训的正面影响。因此,众创空间应加强“双创”教育资源,提升大学生就业和创业水平。
五、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众创空间作为创新创业的载体,为培育大学生创客、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提供了重要平台。相应地,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投入发挥了有益的促进作用。第一,对促进大学生就业而言,包括创业导师、空间设施、服务人员、创业培训、技术支持、融资支持等各类创新创业资源发挥了广泛而明显的促进作用。第二,对促进大学生创业而言,由于大学生创客具有管理和行业知识欠缺、与产业企业联系松散、创新创业起点不高等特点,创业导师和创业培训发挥了关键而显著的促进作用。
(二)建议。第一,在吸纳大学生就业方面,各级众创空间应增加包括“双创”教育资源等在内的各类创新创业资源投入,特别是对创业导师、团队企业融资和技术支持、工位等加强投入。第二,在促进大学生创业方面,各级众创空间应着重加强“双创”教育资源投入,特别是对创业导师、创业培训的投入。
(作者单位:湖南工商大学会计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谢宝国,缪佳玲,吴小春.创新创业人才的素质要求——基于文献分析和问卷调查分析[J].创新与创业教育,2022.13(04).
[2]彭屹松,胡京飞.众创空间小微企业主的创业能力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9.10(04).
[3]赵宣,张卫良,林枝峰.基于共生理论的众创空间和地方高校互动发展研究——以梦想小镇和杭州师范大学为例[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7.08(01).
[4]吴小春,向思琪.基于雇主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创业教育模式——以武汉理工大学为例[J].创新与创业教育,2021.12(02).
[5]李慧清,王颖.高校众创空间的价值主张与运行逻辑分析——基于商业模式画布框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21.12(01).
[6]韩剑颖,周沁晔.高校众创空间运行现状探析——以天津高校众创空间建设情况为例[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9.10(03).
[7]李华东,谢虎,蒋宁.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基于高校院系创新创业教育治理体系的角度[J].创新与创业教育,2022.13(06).
[8]王德宇,杨建新,李双寿.国内创客空间运行模式浅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5.25(05).
[9]汪精海,程东林,马乐元.高校创业就业孵化基地(科技园)规范化研究——以甘肃农业大学“稼穑”众创空间为例[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8.09(05).
[10]肖志雄,王冉.国内“双一流”高校众创空间的发展现状调查研究[J].新世纪图书馆,2019(06).
[11]黄雅麒,刘湘,王婉蓉,等.广西高校众创空间发展现状与问题研究[J].价值工程,2020.39(03).
[12]GOLICH V L.,Haynes S.,Hillhouse E.,et al.Aligning Academic Offerings with Industry Needs and Facility Construction,While Making Space for Relevant 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s(P3s)[J].Metropolitan Universities,2018.29(02).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35239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