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市场/贸易
RCEP框架下中国咖啡产业发展研究
第734期 作者:□文/王之凡 芮艳兰 姚 黎 李忻蔚 左艳秀 徐 璐 时间:2024/8/1 14:29:54 浏览:348次
  [提要] 本文研究《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框架(以下简称“RCEP”)对中国咖啡产业发展的影响,分析RCEP生效实施给中国咖啡产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为了更好地利用RCEP促进咖啡产业发展,应提升产品质量和建立质量标准的认证体系,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以及政策支持和产业协同发展。通过这些策略,促进中国咖啡产业不断提高竞争力,适应国际市场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RCEP;咖啡产业;机遇;挑战;可持续发展
基金项目:云南省财政专项项目:“南亚东南亚国际农业联合研发创新示范服务平台专项——中老铁路机遇下云南咖啡产业跨境发展研究”。通讯作者:徐璐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3年12月1日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咖啡文化的普及、消费习惯的改变,咖啡贸易地位不断提升,逐渐成为国际贸易中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为中国咖啡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机遇。中国的咖啡产业正经历着快速发展,咖啡需求不断增长,种植面积和产量稳步上升,在这一背景下,RCEP的签署给中咖啡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和新挑战。因此,研究RCEP框架对中国咖啡产业的影响,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区域贸易协定对国内产业的影响机制,并为中国咖啡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建议和战略指导。
一、中国咖啡产业发展现状
(一)生产概况。从咖啡生产的区域布局来看,主要产区在云南,当地咖啡生豆产量占全国比重97%以上。2012~2022年,国内咖啡生豆的产量总体呈先上升后下滑趋势。2012~2017年,随着咖啡庄园持续投入资金和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产量以年均增速5.82%的速度增加。2015年以后,全国咖啡产量受价格低迷的影响,种植面积不断下降,咖啡总产量随之出现下滑,降幅约27.48%。(图1,数据来源于中国农业年鉴、农业农村部)
2012~2015年,咖啡面积从6.17万公顷上升到12.27万公顷,种植面积平均年增速为25.76%,其中2014年增速最大为44.82%。国内种植品种比较单一,以小粒咖啡卡蒂姆系列为主,其特点为高产、抗病性强、品质优,为培育优良品种提高咖啡精品率,2022年云南省农科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的“云咖RJS1号”和“云咖RJS2号”通过云南省品种鉴定,为云南咖啡种植结构优化和精品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加入WTO后,吸引雀巢、星巴克等世界知名咖啡品牌纷纷来云南开设工厂,但我国咖啡产业仍处于原料供应端,无法产生更高附加值。近两年来,云南省农业农村厅鼓励精品咖啡发展,咖啡种植开始由数量型向精品型转变,栽培区域划分更加科学化,咖啡产业发展步入新阶段。
在RCEP主要咖啡生产国中,单产水平较高的有马来西亚、中国、越南,越南早在2000年单产水平就位于世界首位,通过加大对咖啡产业的布局、技术攻关和政策支持,单产水平稳步提高,从2000年的1.68吨/公顷提高到2021年的2.82吨/公顷,年均增长率达到2.5%,越南咖啡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主要咖啡生产区从拉丁美洲向亚洲地区转移。通过新品种的引进以及生产水平的提升,2000~2021年间国内单产年均增长率达到4.72%。
(二)贸易情况。我国咖啡进出口贸易的品种主要包括咖啡生豆、焙炒咖啡、浓缩精汁、咖啡制品,进出口产品仍以原料生豆为主。从进出口贸易情况来看,RCEP成员国是中国咖啡进出口贸易的主要国家,出口量占中国咖啡及其制品出口总量的27.21%,进口量占中国咖啡及其制品出口总量的50%,越南、马来西亚是中国的前两大咖啡进出口国,年进出口量分别为44,085.7吨、24,451.37吨。(表1,数据来源于中国海关)
RCEP成员国大多是农业国家,东盟在RCEP经济体中占有较大份额,种植咖啡是越南、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的重要出口创汇和农民收入来源,其中越南是世界第二大咖啡生产国和出口国。中国作为RCEP国家咖啡的主产地和消费国,在RCEP区域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2022年中国咖啡及制品出口量55,958.9吨,出口金额29,639.55万美元,进口量175,323.17吨,进口金额11,019.76万美元。其中,咖啡及制品出口RCEP成员国15,227.34吨,出口金额8,916.31万美元,从RCEP成员国进口咖啡及制品88,383.6吨,进口金额49,312.7万美元,RCEP的生效实施进一步促进了中国与其他成员国的咖啡经贸往来。
(三)消费情况。在咖啡国际消费市场中,欧洲是全球第一大咖啡消费经济体,亚太地区位居全球第二,RCEP是亚太地区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在区域层面上RCEP协议生效实施对于亚太地区咖啡生产水平的提升和贸易规模扩大有促进作用。2013~2022年以来,国内消费市场呈平稳增长趋势,市场规模从2013年的301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2,007亿元,年均增长率达20.89%。预计到2025年,产业规模可达3,693亿元。2022年全球市场咖啡豆总消耗量约1,003.1万吨,亚太地区消费市场份额占25.61%,RCEP国家中中国咖啡豆总消耗量28.8万吨,日本43.3万吨,印度尼西亚28.5万吨,越南19.2万吨,相比美国、巴西、日本等咖啡产业已相对成熟的市场,中国的咖啡渗透率较低,还存在较大发展空间。
二、RCEP框架对中国咖啡产业的机遇与挑战
(一)机遇
1、进出口的便利。RCEP作为一个自由贸易协定,扩大市场准入的同时提高贸易便利化,为咖啡及其制品进出口提供了更顺畅的国际贸易环境,有助于扩大中国咖啡出口规模,进一步与国际市场接轨。在RCEP框架下,韩国、越南等咖啡消费国和生产国在咖啡及其制品关税上均有所减免,其中中日首次达成双边关税减让规则,日方承诺对中方未焙炒咖啡关税立即降至为零,高水平的市场开放程度直接为国内咖啡生产商和出口商带来了实际利益。
2、竞争市场的改进。RCEP框架将对中国咖啡市场的竞争格局产生影响。随着RCEP关于贸易便利化和市场高水平开放等一系列贸易优惠安排,加上国内巨大的咖啡消费潜力,国际咖啡品牌将更积极地进入中国咖啡市场,迫使中国本土咖啡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创新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增强自身竞争力,抢占市场份额。近年来,部分东盟国家的咖啡消费量也在迅速增加,成为中国咖啡国际贸易扩张的潜在市场。
3、投资规模的扩大。在RCEP项下的农业服务贸易领域,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加坡、文莱、马来西亚、印尼等7个成员国采用负面清单方式承诺,我国等其余8个成员国采用正面清单承诺,并将于协定生效后6年内转化为负面清单,这为国内咖啡产业的研发、加工生产、包装、仓储运输、销售等环节提供有力支撑;在农业投资领域,RCEP成员国均采取负面清单方式承诺,整体开放程度较高,降低了中国咖啡企业走出去投资的准入门槛,为中国咖啡产业带来投资和技术合作的机会,有助于推动咖啡产业链的拓宽再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二)挑战
1、市场竞争压力增加。RCEP项下一系列优惠政策降低了进出口成本,吸引更多国际咖啡品牌进入中国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的同时也加剧了市场竞争。国内90%的咖啡产品出口以原材料为主,附加值集中在进口国,RCEP项下农产品市场高水平开放,咖啡产品出口所受保护将会进一步弱化。中国咖啡产业在丰富出口结构和开拓国际市场进程中,除了技术攻克难关外,还将面临着高额的运输和营销成本。
2、产品质量标准提升。RCEP及其他贸易协定对中国咖啡进入国际市场提出更高的产品质量和标准要求,相比国际咖啡大型企业,中国咖啡企业规模较小,生产技术规范和标准化程度不高。虽然RCEP给农业市场带来较大的开放程度,但不排除有些国家会采取非关税壁垒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来保护本国咖啡产业或制约咖啡生产国,中国咖啡产业将面临来自国际市场对咖啡产品质量、安全性和可追溯性的要求,如2023年欧盟通过《无森林砍伐供应链法案》,其中就有要求出口至欧盟的咖啡产品证明不存在森林砍伐的情况,将对全球咖啡贸易造成极大影响。
3、技术水平发展限制。随着中国与RCEP成员国在咖啡产业上更紧密的合作和交流,不仅扩大了RCEP成员国的咖啡国际贸易规模,也推动了区域内咖啡产业技术水平的发展。一些RCEP成员国在咖啡产业中拥有先进的技术和知识产权,可能会导致技术转移不平衡和知识产权侵权风险。中国咖啡产业的发展面临全面技术获取的困难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的挑战,咖啡生产和加工技术研发发展受限。
三、政策建议
为了更好地利用RCEP框架促进中国咖啡产业的发展,提出以下相关政策建议:
(一)提升产品质量和建立质量标准的认证体系。一是加强对咖啡品种的选育和改良,注重知识产权保护。提高规模化生产和咖啡庄园现代化管理水平,加强咖啡优良品种的选育和培育、推广和应用,着力提高国内咖啡产量和品质,助力咖啡产业朝精品化方向发展。另外,由于各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政策上存在差异,在引进国外优良品种的同时,也要注重提高对本土培育咖啡品种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二是建立质量标准的认证体系。在RCEP框架下组织制定咖啡农产品质量标准来指导咖啡生产加工,适应市场发展和需求,建立既符合我国国情,又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咖啡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和检测体系,并进行相关的认证和检测,规范咖啡市场。
(二)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一是发挥国内咖啡产业科研优势和推广力度,加强产学研合作。政府部门要鼓励咖啡产业的技术研发和创新,推动建立咖啡合作创新机制,充分发挥企业主导、高校和科研院所为支撑的协同创新体系,强化RCEP域内的咖啡产业科技创新交流合作,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促进咖啡产业可持续发展。二是加强对RCEP国家咖啡产业的贸易政策、市场容量、需求特征的调研评估,建立咖啡市场信息公共服务,为国内外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信息服务。在RCEP项下积极开展优惠条款解读、高素质咖农培训等主题活动,帮助国内企业掌握咖啡国际市场动态,最大限度利用协定提供的优惠,实现高效资源配置,制定相应发展战略,推进区域内咖啡产业的互补合作。
(三)加强政策支持和产业协同发展。一是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加强对中国咖啡产业的支持,制定鼓励产业创新发展的政策措施,为国内咖啡企业提供财税优惠、研发资金和市场准入便利化等支持。鼓励咖啡企业走出去,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建设境外咖啡产品展示中心和“海外仓”等平台,发展跨境电商,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引进国外先进咖啡加工、包装设计等领域的优秀企业和技术,学习先进咖啡精深加工技术,优化产业布局,提升出口附加值。二是充分运用RCEP项下咖啡产品降税安排和原产地规则等优惠政策,发挥各国资源、人力、市场、技术等优势开展跨国咖啡产业链合作,引导企业优化原材料配置效率,加强咖啡种植、加工、烘焙、分销和品牌推广等环节的合作,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
(作者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国际农业研究所)

主要参考文献:
[1]陶蕾,宋周莺.RCEP自贸区的建立及其成员国间贸易格局演化[J].世界地理研究,2022.31(04).
[2]陈雨生.RCEP自贸区内中国农产品出口效应及贸易前景——基于随机模型及细分市场的实证分析[J].中国流通经济,2022(04).
[3]冯宗宪,李诚.RCEP背景下中国农产品出口竞争优势及动因分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2).
[4]张颖.RCEP框架下中国参与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的路径[J].当代世界,2022(09).
[5]梁伟红,李玉萍,刘燕群,等.我国咖啡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福建农业科技,2014(06).
[6]黄家雄,吕玉兰,文志华,等.关于加快云南咖啡产业发展的建议[J].云南农业科技,2010(04).
[7]高聂叶子,娄志超,杨世龙,等.世界咖啡产业竞争力评价及中国的对策[J].南方农村,2023.39(01).
[8]孙娟,熊惠波.世界咖啡产销情况及中国咖啡产业发展分析[J].世界农业,2010(02).
[9]黄家雄,吕玉兰.中国咖啡进出口贸易形势分析[J].热带农业科技,2023.46(02).
[10]孙悦.我国咖啡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与潜力研究[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23.
[11]陈晔婷,何思源.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J].价格月刊,2023(04).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39496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