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乡村振兴背景下科技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路径解析
第734期 作者:□文/唐瑞霞 时间:2024/8/1 14:37:43 浏览:84次
  [提要] 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关键在于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科技的发展可以有效推动我国农业强国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助推器。乡村振兴背景下科技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有深厚的经济基础、文化基础、生态基础,使得科技赋能农业得以顺利推进。未来,农业现代化发展要立足于科技赋能农业人才集聚、科技赋能农业产业融合、科技赋能农业服务提升的逻辑机理。因此,可以从扩链条、促创新、重要素、强监管等方面出发,提出通过科学技术激发农业发展潜力、通过数字技术强化科技创新实力、利用科学技术唤醒生产要素活力、利用科学技术加大农业监管力度的发展路径,有力推动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科技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
基金项目:唐山市科技局项目:“农业科技创新赋能唐山乡村产业振兴发展路径研究”(编号:23110208f)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3年12月13日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走高质量发展道路,尤其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下,我国农业稳步发展。当前,我国粮食产量稳步提升,2022年粮食产量达到6.85亿吨,2021年中国谷物产量占世界谷物总产量的20%。我国连续多年实现了粮食产量自给自足,谷物产量基本满足需求,农业生产水平显著提高。但是,我国农业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比如环境污染问题、新旧动能转换问题、农产品需求和供给结构性矛盾问题。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为代表的科学技术,成为解决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高质量发展问题,助力建设农业强国的核心动能。本文详细阐述乡村振兴背景下科学技术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条件和逻辑机理,进而提出实现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一、乡村振兴背景下科技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条件
(一)经济基础。当前世界正在进行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科技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了农民收入,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条件。首先,随着数据技术的普及,5G、大数据、云计算迅猛发展,推动了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农业经济水平实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其次,科学技术催生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比如直播带货,为农业提供了新的经济增长极,并且随着数字技术规模不断扩大,数字化程度日益加深,数字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优势越来越突出,增强了社会财富创造力,为社会积累财富。农业高质量发展受到劳动力、土地、资源等传统生产要素的影响,同时在数据经济时代,数据、信息等资源也成为影响农业高质量的核心生产要素,相应的社会财富的形式也发生了变化,数据、信息等资源也成为重要的社会财富,社会财富的形态和拥有形式发生了变化。
(二)文化基础。农耕文明孕育了中国文化,农业在中国文化中起着重要作用,精耕细作、聚族而居的农业文明赋予了中华文化独有的特征。我国一直以来非常重视农业发展,推动农业走现代化道路。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我国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为弘扬和传承中华文化提供了助力,有助于我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乡村振兴不仅是物质文明的振兴,也是精神文明的振兴。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就会转变到精神层面,需要更高质量的农业文化服务,需要更新形式的农业文化模式。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们追求更高品质的精神生活奠定了基础。
(三)生态基础。乡村振兴背景下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不仅需要考虑资源环境问题,也亟待寻找新的发展动能。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发展主要依靠加大土地、资本、化肥、农药等方式实现粮食生产的富足。在这些常规动能背后,带来的是结构性过剩的资源浪费和较大环境代价。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农业发展带来了新的低碳绿色的生产方式,为实现农业领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了新手段,是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能。科学技术的共享性、高效性、无形化等特点为我国发展生态农业提供了可能,为农业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提供了技术路径。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增长绝不能以高耗能、高污染为代价,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业高质量发展必须践行“两山”理念,走绿色发展道路。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科技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机理
(一)科技赋能农业人才集聚。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人才。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农村中现有农业人员主要包括世代以农业养家糊口人员、在外打工返乡人员、采取新型农业经营方式人员、驻村干部或者大学生村官等。这些农业领域人员虽然在农业发展中扮演着不同角色,发挥着不同作用,但是这些人员分散在农业各个领域,人才合力尚未形成,人才集聚效应尚未完全发挥。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是科技赋能,科学技术将不同领域农业人才紧密连接起来,让农业人才享受到共享科技发展成果。世代以农业养家糊口人员和在外打工返乡人员是农业链条的起点环节,他们生产农产品,并通过抖音、微信、快手等新型数字媒体平台销售农产品,并根据市场反馈不断提高农产品生产质量,改进销售策略。现阶段,抖音直播、快手直播已经成为继微商之后的重要新媒体社交平台,通过这些社交平台,农产品信息能够高效准确地进行宣传,从而吸引农业投资,使农业高质量发展有了资本支撑。而新型农业经营人员具有生产、管理运作技能,对市场的把握较为精准。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可以精确监控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消费等环节,有效提高了农产品流转效率。驻村干部或者大学生村官是具有大局观和高知识水平的人员,他们在农业领域扮演管理者的角色,通过建立农业数据库、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农业信息智慧统计系统,同时也要考虑到农业从业人员对新科学技术的接受能力,加大宣传和引导,提高农业公共服务水平。通过科技赋能,使农业各个领域的人才集聚在一个产业链条上,上下游人才通力合作,有效分工,推动农业发展链条化、科学化。
(二)科技赋能农业产业融合。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产业都不可能单独实现高质量发展,都需要与更多的产业进行融合,寻找更好的生产管理方式,从而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产业方案。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高质量发展有明确的红线要求,即保质量、保数量、保生态。在这样的要求下,农业发展必须严查舌尖安全,打击不法行为保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保数量;促进绿色生产,发展有机产品保生态。要实现这种高要求指标,就必须依靠产业融合,寻找成长空间。通过建立农产品数据库,将农产品生产、加工、仓储、运输、消费等环节的信息录入数据库系统,实现信息精确记录、环节无缝连接,质量有据可查、责任有迹可究,促进农业产业链条的高质量发展。同时,利用大数据技术精准抓取农产品消费数据,并通过进行深入分析,将信息传递到生产端,倒逼生产端不断改进生产方式,提高农产品质量,以满足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三)科技赋能农业服务提升。乡村振兴背景下科技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不仅需要依靠人才集聚、产业融合,也需要完善的公共服务。公共服务配套是否完善,链接是否畅通是影响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面。当前,我国农业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升,基本呈现出低效化和分散化的状态,由此产生的最大问题就是信息传递不及时导致农业产业链发展不畅通、不稳定的问题,影响农业高质量发展。科技赋能农业服务,通过建立农业数据库和农业网络信息平台,将“智慧+农业公共服务”全面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发展中,有效打破了原有的农业公共服务发展的堵点和痛点问题,促进农业信息和生产要素在全国范围内合理流动。具体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通过农业数据库的建立,政府部门能够准确掌握农业生产的具体信息,并通过数据分析功能分析农业生产的具体情况,通过网络系统上传下达精准的农业政策,大大缩减政策传达时间,同时通过实时动态检测系统可以随时关注农业生产态势的变化,及时调整农业政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二是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可以有效发掘当地农业地理标志性产品、深挖农旅融合点,为这些优势产品产业开通网络绿色通道,优先匹配数字资源,打造农业发展新模式、新业态。三是科技赋能农业服务提升还体现在通过网络平台App可以实现政务服务一站式办理,为农民提供免费网络咨询服务、免费农业线上宣讲、线上农业培训等便民服务,通过提高服务水平、简化服务流程、创新服务内容等方式,提高农业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从而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科技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实践路径
(一)扩链条:通过科学技术激发农业发展潜力。乡村振兴背景下科学技术可以实现农业产业链条延伸,促进农业新旧动能转换,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一是深挖科技与农业结合点,激发农业生产效能。科学技术和传统农业相结合,打造农业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为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产业基础。电商平台作为新的商业模式,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农产品的销售,传递了农业信息并吸引了农业投资,应注意利用科学技术对电商平台优化升级。二是实现科技与农业精确匹配。利用科学技术的精确匹配功能,实现农业生产链条环节的模块化、标准化和流程化,实现产业链条各环节畅通连接和信息共享,增强农业产业链条柔性,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三是打造科技信息平台,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信息通过科技平台进行交流,也可以实现农业生产的有效监管,保障农业安全。
(二)促创新:通过数字技术强化科技创新实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创新是第一动力”,乡村振兴背景下要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实现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而数字技术通过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等功能,促进了农业科技创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助力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农业发展对于科技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数字技术要能够快速响应农业发展的技术需求,注重基础技术研究,建立科学的农业技术成果鉴定方法,保证农业科技成果先进性。同时,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大力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改革成果。二是利用数字技术搭建信息交流平台,在信息交流平台上发布农业技术需求、展示农业科技成果,为农业科技供需双方提供有效的交流渠道,推动农业科技供需互联互通,实现农业生产的科技化和集约化,促进农业科学技术的普适性和应用性。三是利用数字技术深挖农业特色,拓宽农业发展赛道,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生态农业,促进农业旅游和农业文化深入融合,打造农业发展新高地。
(三)重要素:利用科学技术唤醒生产要素活力。传统生产要素包括土地、资本、劳动力等,重视数字技术嵌入传统生产要素,可以有效唤醒生产要素活力,赋予传统生产要素新内涵,实现生产要素高效有序流动,有效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一是利用科学技术构建统一土地要素流转信息平台,实现全国范围内土地供需信息的畅通共享,促进信息资源的合理流动。扩大土地交易范围,充分利用好“金边银角”土地资源,实现土地资源流转的高效化,壮大农业发展规模。二是利用科学技术提高资本利用效率。通过科学技术赋能农业宣传,吸引大量社会投资,扩宽农业资金渠道,解决长期以来困扰农业发展的融资难问题,促进农业产业链由中低端向高端迈进。三是大力培养农业科技优秀人才。大力发展数字乡村建设,利用数字技术打造生态宜居、乡风文明乡村,吸引本土人才回乡创业,外来人才扎根农村,为农业发展注入新活力,促进农业决策科学性、高效性,从而实现农业产业振兴,农民生活富裕。
(四)强监管:利用科学技术加大农业监管力度。利用科学技术不断优化农业政策评估机制,实时动态监测政策实施情况并及时调整政策偏差,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精准政策支持。一是利用科学技术对现行农业政策进行评估,找准政策薄弱点,精准发力,治理农业发展中产生的问题。二是国家大力发展农业,并拨付扶农助农专项资金,通过科学技术有效监测资金使用情况,并进行跟踪问效,有效保证农业资金使用的安全高效。
(作者单位:唐山师范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金文成,靳少泽.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现实基础、国际经验与路径选择[J].中国农村经济,2023(01).
[2]朱秋博,朱晨,彭超,等.信息化能促进农户增收、缩小收入差距吗?[J].经济学(季刊),2022.22(01).
[3]颜苗苗,杨娇.数字经济助力乡村共同富裕的逻辑理路、功能向度和实践进路[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45(02).
[4]沈琼.用发展新理念引领农业现代化:挑战、引领、重点与对策[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6.105(03).
[5]曾亿武,马长江,李丽莉,等.直播电商与农产品上行价值重构:机理与实现路径[J].农业经济问题,2022.506(02).
[6]韩旭东,刘闯,刘合光.农业全链条数字化助推乡村产业转型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J].改革,2023.349(03).
[7]于滨铜,王志刚.关系治理、契约治理与农业产业生态系统演进[J].管理世界,2023.39(05).
[8]侯麟军,张宁.民族地区乡村文化振兴的实践、困境及路径优化:基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的考察[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23.39(06).
[9]蒙云龙.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科技赋能——基于广西大石山区的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23(27).
[10]王永生,刘彦随.生态产业化与乡村振兴作用机制及区域实践——以陕西洋县为例[J].地理学报,2023.78(10).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36198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