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黔东南州林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浅析 |
第734期 作者:□文/梁有发1 蔡光辉2 吴名奇1 时间:2024/8/1 14:38:38 浏览:85次 |
[提要] 为进一步理清黔东南州林业产业发展思路,把握林业产业发展方向,明确林业发展重点,推动林业产业跨越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本文通过分析指出黔东南州木材加工、特色林业、林下经济、森林康养等林业产业现状,找准存在的制约因素和困难,发现黔东南州林业经济发展的局限性,并提出林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议。
关键词:林业产业;林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3年11月25日
林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既承担着生态环境建设主体的使命,又担负着产业经济发展的重任。现阶段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在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的政策导向下,林业经济必然向高质量发展转型。随着林权制度的不断改革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林业经济作为林农增收致富的新产业已经成为当前林业发展的主流,对黔东南林业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黔东南州坚守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大力发展林业经济,走出了一条符合州情、林情、民情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为进一步了解全州林业经济发展状况,总结、推广发展林业经济的成功经验,本文通过合理分析黔东南州林业经济的局限性,提出林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为下一步林业经济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一、黔东南州林业经济发展现状
(一)森林资源概况。黔东南州气候温暖湿润,植被种类繁多,森林资源丰富,是我国南方重点集体林区之一,全省10个林业重点县有8个在黔东南。全州林地面积217.96万公顷,占全州总面积的71.85%,目前全州森林覆盖率67.98%,林地面积、森林面积、活立木蓄积量、森林覆盖率四项指标均位居全省第一。其特点:一是森林资源分布不均。全州用材林主要集中分布在榕江、黎平、从江、天柱、锦屏、剑河6个县,6县用材林面积为63.85万公顷,占全州用材林面积的65.4%;用材林活立木蓄积量为5,266.8万立方米,占全州用材林活立木蓄积量的71%;6县“十四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为397.34万立方米,占全州总限额(498.89万立方米)的79.66%(其中主伐限额为281.57万立方米)。二是森林资源结构不合理。全州用材林92.72万公顷,经济林3.56万公顷。经济林面积小、产量低、市场波动大等是导致林业经济不高的主要因素。三是树种结构不合理。黔东南州乔木林主要以杉、松树种为主。杉、松面积为111.32万公顷(包括防护林等林种面积),占乔木林地(183.66万公顷)的60.6%;树种单一,难以满足社会对林业的多种需求,且杉、松材质偏软、密度较小的特点不受家具制造业青睐。四是林龄结构不合理。全州用材林面积92.72万公顷,蓄积9,892.9万立方米,其中近成过熟林面积50.79万公顷,蓄积7,573万立方米,占总用材林的54.8%和76.6%,全州中幼林占比较低,后续资源保障不足,逐渐呈现木材供需矛盾突出。
(二)林业主导产业发展现状。从实施天然林禁伐、人工林限伐政策以来,黔东南州林业经济已由单一的木头经济向非木质经济转变,形成以木本油料、林木竹木采伐加工、林副产品加工、林下经济、森林景观利用为重点,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林业经济体系。经统计,2022年全州油茶籽产量4.2万吨;加工和销售木材150万立方米,林下经济经营和利用林地面积累计达48.02万公顷,主攻的林药、林菌、林鸡、林蜂四大产业分别完成6.69万公顷、0.313万公顷、1,564.27万羽、32.17万箱;森林旅游及森林康养等旅游人数达550万余人,实现林业总产值达508.2亿元。
1、木材加工业现状。全州现有正常经营的木材加工企业333家(含规上木材加工企业45家),2022年全州木材加工企业原料采购149.21万立方米(其中,县内原料供应137.16万立方米,县外州内供应8.92万立方米,州外原料供应3.13万立方米),实际木材加工量124.13万立方米,主要以生产生态板、指接板、细木工板、拼板、柜子板、胶合板等人造板,以及蜜蜂箱、方条、松杉锯材等半成品为主,年产板材120万立方米。产品主要销往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四川、重庆、贵阳等省市,年产值27.6亿元(其中规模以上木材加工行业实现产值15.06亿元),贡献税收6,382万元,带动9,707人就业。
2、林业特色产业发展现状。全州油茶发展县有天柱、黎平、锦屏、从江、榕江、岑巩、剑河、三穗、镇远、黄平、台江、施秉12个,油茶面积10.12万公顷,占全省面积的41.7%,种植面积全省排名第一。其中,投产面积5万公顷,全州茶籽产量4.2万吨,占全省11.81万吨的35.56%。全州具有一定规模的加工企业有10家(其中省级林业龙头企业3家),油茶加工作坊200余家,企业年加工茶籽能力达6万吨。建成油茶示范基地22个。在销售上,黎平、天柱、锦屏等油茶重点县及企业分别建立了油茶产品的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如,在京东、淘宝、天猫等平台开设销售网点,在贵阳、广州、上海等城市开设实体店,并与贵州省生产资料服务公司、黔货出山、中储粮、茅台和顺丰等公司合作,借助其销售平台进行销售。油茶产品主要销售到杭州、富阳、北京、上海、广州、贵阳等城市,加工销售体系初步建立。
3、林下经济发展现状。近年来,经黔东南州委、州政府的高位推动,林下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一是基地建设情况。全州林下经济利用森林面积累计达48.02万公顷,产值111.3亿元。黔东南州主攻的林药、林菌、林鸡、林蜂四大产业利用森林面积达9.64万公顷,总产值32.23亿元。其中,林下食用菌达0.313万公顷,林下中药材6.69万公顷,林下养鸡出栏1,515.11万羽,林下养蜂29.99万箱。全州已建成百亩基地2,377个、千亩基地207个、万亩基地21个。二是生产加工情况。全州林药、林菌、林鸡、林蜂四大产业加工企业数为152家,加工产值15.98亿元,加工产值超过2,000万元的有24家。全州现有林药加工企业64家,具备精深加工能力的有9家,年总加工能力9.39万吨,其中年烘干能力3.93万吨,年分级能力1.3万吨,年切片能力2.34万吨,加工产品有中药饮片、中药茶、保健食品、石斛烤条、瑶浴保健粉等,主要销往广西、湖南、安徽等地;林菌加工企业14家,主要加工产品有食用菌干品、菌酱、猴头菇饼干、猴头菇干品、猴头菇面条、茶树菇辣椒酱等,主要销往广东、江浙、湖南等地;林蜂加工企业7家,加工产品有蜂蜜、蜂酒、蜜罐等,主要销往广东和江浙一带;林鸡加工企业67家,主要加工产品有白条鸡、腌鸡、板鸡、鸡丁等,主要销往广东、重庆和江浙一带。
4、森林景观利用及森林康养。全州现共有各类自然保护地51个(不含世界自然遗产地),分布在除三穗县外的15县(市)。其中,自然保护区19个(国家级1个、省级1个、州级9个、县级8个),风景名胜区10个(国家级3个、省级7个),森林公园13个(国家级5个、省级6个、州级1个、县级1个),国家地质公园1个,国家湿地公园3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5个(农业部门管理)。全州自然保护地总面积55.86万公顷,占国土面积比18.39%。发展森林旅游与森林康养潜力巨大,尤其森林康养产业已初见成效。全州共有森林康养(试点)基地13个。其中,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批复的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1个(麻江蓝梦谷蓝莓森林康养基地);由省林业局批复设立的省级森林康养试点基地7个;由中国林业产业联会森林康养分会批复的国家级行业森林康养基地7个(剑河温泉森林康养基地和榕江茅人河森林康养基地同时为省级试点及中产联批复试点基地)。全州森林康养基地累计完成投资13.17亿元,2021年投资0.34亿元,已建康养步道68.9公里,已建康养林面积0.15万公顷,已有4个森林康养基地建造了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系统,实时动态监测负氧离子浓度等指标,森林康养产业提供就业人数909人,就业人均收入2,260元。
二、黔东南林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保护地类限制林业经济集中连片经营。全州现有各类自然保护地51个,总面积55.86万公顷,占全州林地面积的25.55%;生态公益林面积96.43万公顷,占全州林地面积的44.24%。目前,全州25°以下林地面积仅为73.33万公顷,其中还包括部分保护地类和公益林面积,且全州森林覆盖率高达67.98%,适宜造林的用地空间有限,发展林下经济、林业特色产业的林地呈现破碎化,难以适应规模化的产业发展需求。
(二)产权制度限制林业经济经营水平的提升。全州国有林地5.27万公顷,占林地面积的2.42%;集体林地212.69万公顷,占林地面积的97.58%。国有林木蓄积786.84万立方米,占总蓄积的4.70%;集体林木蓄积1,540.63万立方米,占总蓄积的9.20%;个人所有的为14,369.65万立方米,占总蓄积的85.86%;其他39.74万立方米,占总蓄积的0.24%。从上述数据来看,集体和个人在林木所有权占比较大,对林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局限性。一是在经营水平方面。由于林地分散细碎,规模小,不能按林业生产的技术特点实行规模集约经营,先进的林业科学技术难以推广普及,技术创新不足。二是在经营效率方面。个体户的林业生产经营不利于森林的大面积保护与管理,生产与管护成本较高。三是在劳动力成本方面。经营林业虽然可以充分利用自然力作用,但要提高其经营效益,必须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随着农村收入来源的多样化,林业收入所占的比重逐渐下降,投入林业生产经营的劳动力机会成本显著提升。
(三)木材经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转型升级难。虽然黔东南州森林资源丰富,但全州木材加工产业和木材销售市场发展长期徘徊不前,产业升级、技术革新、市场竞争等没有实现根本转变,总体上仍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初加工” “卖原木”模式的延续和扩大,贯穿着区域森林资源消耗、资源争夺的全过程。从税收和财政贡献上看,2018~2020年全州加工和销售的木材数量平均每年为150万立方米,税收平均每年为7,000万元左右,占全州税收比例低,财政贡献率低。从产品形态看,整体生产工艺改进不大,技术含量低,基本是由20世纪80年代的“原木”,到90年代的“原木+锯材”,再到现在的“原木+锯材+拼板”。全州333家企业,基本上只生产杉拼版、胶合板、细木工板、指接板、生态板等初级产品和低端产品,且都是仿制产品或来料加工,品类单一,同质化严重。从品牌效益看,全州只有7家企业产品获得贵州省名牌产品称号,其余多数企业处于无自主品牌、无研发中心、无专利产品的“三无”状态。从总体现状上看,近年来全州木材加工、销售数量逐年增加,但产业层次低、链条短,消耗木材资源越来越多,对地方财政税收贡献越来越小,而且创新动力不足,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转型升级。
(四)林业经济结构性失衡致使产业融合发展程度不高。黔东南州林业经济虽已具备一定规模,但林业经济链条短、各环节间缺乏纵向协作及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严重滞后。一方面全州林业资源丰富,但林种结构单一,基本以杉木、松木等树种为主,林种树种结构性失衡,经济效益不高,与林业高质量发展要求相矛盾;另一方面第一产业规模化、信息化发展滞后,难以支撑林业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同时缺乏创新型林业龙头企业,第二产业与前后产业链环节延伸较短,附加值低,效益不高。
三、黔东南州林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议
(一)践行“两山论”新理念。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保护生态为前提,做到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树立科学发展新观念,改变粗放的“栽树-砍树-卖树”的经营模式,改变盲目的“只讲投入、不讲效益”的错误观念。同时,根据黔东南州的区域优势,确定林业经济发展方向,科学谋划主导产业,协同发展其他产业,引进或培育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形成区域内环境、资源培育、产品生产、销售、服务一体化绿色产业发展。
(二)制定政策措施,逐步推进树种林种结构调整。通过科学合理制定调整规划,优化设计方法步骤,依法依规有序推进林种结构调整。针对树种单一、长期经营不善、管理粗放导致经济效益不高林分。一是改造更新为经济林,如重点种植油茶、花椒等高效林种;二是加大对低产低效林抚育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做到“以产养长”;三是要围绕菌材林、蜜源林、国储林发展需求,大力开展树种结构调整,优化林分结构,实现提质增效。
(三)加强规划引领,逐步优化林业经济布局。依据黔东南州资源条件,一是推动木材加工产业转型升级,招商引资一批或重点支持一批具备提质升级潜力的规下企业转为规上企业,鼓励和引导“初加工”向“精加工” “深加工”业态转型,加快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二是加快林下经济产业发展,以林下种养殖为重点,突出快速推进林下经济标准化、规模化、市场化发展,因地制宜扩大林菌、林药、林鸡、林蜂规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深入实施林下产品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提升附加值;三是以林种结构调整为推手,突出农户主体地位,采取统一标准,高标准、规模化发展林业特色产业(如油茶、茶叶、竹、蓝莓等)基地建设。
(四)完善激励机制,加大创新要素投入力度。一是加大资金筹措力度。构建“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多渠道、多层次地筹集林业经济发展资金。做好各类林业等专项资金申报、支持,整合财政扶贫、农发、水保等涉农项目资金用于林业经济基地建设。二是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一方面政府要加大对林业经济良种选育、丰产栽培、产品开发应用等科研经费支持力度。围绕黔东南州林业产业的发展方向,充分依托州内科研院所技术力量,加强与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建立生产加工研发基地,解决林业高质量发展中的技术瓶颈。另一方面加大科技人才培训力度。加强林业科研机构队伍建设,建立林业经济人才培养体系以及上岗培训和定期轮训制度,为林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人力资源。
(作者单位:1.黔东南州林业局;2.黔东南州林业科学研究所)
主要参考文献:
[1]张轩.基于低碳经济的林业产业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林业经济,2019(05).
[2]孙垂川.关于发展林业产业推进林业生态建设的思考[J].东方企业文化,2011(08).
[3]周玉洪.试论林业产业的发展与林业生态建设的关系[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5).
[4]张凤莺,沈建群,曹晓平,等.浅谈促进上饶市林业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J].华东森林经理,2012.26(02).
[5]冯洁.推动福建林业产业发展对策探讨[J].金融经济,2012(10).
[6]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林业局.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林业志(1988-2010)[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2.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