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数字经济赋能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思考
第734期 作者:□文/施定涛 时间:2024/8/1 14:43:27 浏览:82次
  [提要] 数字经济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引擎,能够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推动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在农业生产中,数字经济能够发挥其技术优势,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生产效率、推动农民增收,从而推动农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在开展数字经济赋能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践中,政府要探索“大农业”机制,做好顶层设计引领,社会各主体要相互配合,逐步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高水平的跨界人才队伍,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通过这些积极有益的尝试与探索,以期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数字经济;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实践策略
本文为2023年西安市软科学研究项目:“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兴旺的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3RKYJ0028)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3年11月29日
当前,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期,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产业的转型升级,农业产业也逐步向着智能化、绿色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利用数字技术实现农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农业产业发展国情的实践路径。
一、基本概念
(一)数字经济。数字经济是指基于信息技术所开展的经济活动和产业发展,它主要依赖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提升生产效率,优化与变革产业模式,实现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数字经济以信息作为基础和核心生产要素,通过互联网实现信息、知识、技术、服务、资本、人力等要素的高效流通和集成。当前,数字经济因其高创新、广覆盖的特点,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作出加快建设数字中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并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强调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同时,数字经济也为国家和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创新,从而有效实现数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农业产业在现代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不仅是保障粮食和农产品供应的重要产业,还是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的关键领域。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指以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为目标,通过现代化、科技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式推动农业产业的升级和优化。当前,在我国“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目标下,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积极开展种质资源改良、农业机械自动化、数字农业、智能农业等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充分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加强绿色农业转型升级和农村一体化发展。通过以上举措,我国农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得到有力推动。
二、数字经济赋能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价值意义
(一)优化资源配置。现代化农业应是技术和资源密集型的产业,而数字技术能够以自身的多场景应用,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一方面数字经济提供了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可以对农业生产中的各种数据进行采集、整理和分析。通过对农业生产中的土壤质量、气象条件、水资源利用情况等数据进行分析,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和评估农业资源的状况和利用效率,从而调整资源配置方案,优化资源利用效果。另一方面数字经济可以通过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手段,实现对农产品供应链的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通过溯源系统、质量监控和物流追踪等功能的应用,可以实时监测和管理农产品的生产、流通和销售环节,减少资源浪费和损耗,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和精确度。同时,数字经济还为农业金融服务提供了更多创新的可能性。通过互联网金融、移动支付等技术手段,可以为农业生产者提供更加便捷和个性化的金融服务,支持其进行农业投资和经营。这样可以提高农业资源的配置效率,帮助农民更好地利用金融资源进行农业发展。通过数字经济的发展,可以实现农业产业资源的精细化和科学化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农业产业的效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提升生产效率。数字经济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能够开发一大批适应农业发展特点的技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从而提升农业的生产效率。在智能农业技术的应用方面,数字经济催生了智能农业技术的发展,包括物联网、无人机、遥感技术、农业机器人等。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自动化、精确化和智能化的农业生产管理,提高作业效率和品质。例如,利用无人机进行农田巡查和植保喷洒,可以快速发现病虫害并及时采取措施,从而减少损失和资源浪费。在产业决策方面,数字经济提供了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可以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数据进行采集、整理和分析,为农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数据驱动的决策支持,农民和农业从业者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种植、养殖、施肥、灌溉等环节的需求和调整,提高生产效率。在农产品供应链的优化方面,数字经济可以促进农产品供应链的信息化和智能化。通过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可以实现对农产品的溯源管理、质量监控和物流追踪,提高供应链的可视化和协同效率,减少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提高农业生产各环节的效率。
(三)推动农民增收。数字技术在助力数字农业建设的过程中,通过新旧动能的转换,能够推动农产品收益的最大化,实现农民的增产增收。首先,数字经济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销售渠道和机会。通过电商平台、农产品溯源系统等数字化工具,农民可以直接将产品面向消费者进行销售,打破了传统的地域限制,扩大了市场范围。这样可以提高农产品的销售量和价格,帮助农民获得更多的收入。其次,数字农业技术的应用使得农业生产过程更加精细化和高效化。利用数字技术中的物联网、遥感技术和人工智能,农民可以实时监测土壤水分、气象变化等数据,精确调整灌溉量、施肥量等操作,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最后,数字经济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增值服务机会。通过互联网平台,农民可以获取到最新的农业技术、市场行情等信息,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经营能力,从而在农业现代化生产中获益。
三、数字经济赋能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实践策略
(一)加强顶层设计引领,探索“大农业”生产机制。数字经济赋能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引领,在顶层设计中,相关部门要在现有的农业产业基础上,融入更多相关产业技术与人员支持,探索“互联网+农业”的“大农业”生产机制。首先,政府部门可以制定数字农业发展规划和战略,明确数字技术在农业产业中的应用方向和重点领域。政府部门要积极与相关专家与农业上下游企业进行合作,进行前瞻性研究和顶层设计,提出发展目标和路线图。在发展目标的指引下,还要积极出台配套政策,支持数字农业的发展。通过财政、税收、金融、土地利用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为数字农业企业和项目提供资金、税收优惠、土地支持等方面的扶持。其次,政府要从“农业+”的角度推动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充分将农业与其他产业相结合,通过促进农业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产业链的农业端等方面的协同发展,推动数字技术在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等环节的全面应用,实现数字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创新应用。最后,政府需要建立健全的数字农业监管体系,保障数字农业的安全、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相关部门通过加强信息安全管理、数据隐私保护、标准规范制定等工作,防范数字农业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和问题。在探索“大农业”生产机制中,通过数字技术的赋能,推动农业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方向发展,需要整合各方资源,推动农业生产、流通、加工等环节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改造,打造数字农业产业生态,实现农业产业链的高效协同,提升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
(二)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推动智能化全面布局。为了实现数字技术对农业的全方位赋能,要充分做好相关数字基础设施的完善,推动农业产业的智能化全面布局。在数字经济中,信息网络成为其经济发展的基础,政府要加强农村地区宽带网络建设,提升网络覆盖范围和速度,推动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建立农业感知网络。在这一过程中,要积极开发适用于农业生产的传感器和智能设备,实现对土壤、气象、水质等农业要素的实时监测和控制,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的精准性和自动化水平。为了实现数字技术对农业生产的全链条支持,还要联合相关企业、研究院建设农业大数据平台,整合农业生产、流通、加工等各环节的数据资源,为农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了确保农业产业中相关农产品的质量,确保产业链的合理运行,对于一些数字平台的建设也要及时跟上,通过建立农产品溯源系统、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农业物流管理等方面的平台,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促进农产品的销售和流通。在一些有条件的地区,还要建设数字农业示范区和创新基地,集聚数字农业相关企业和科研机构,推动数字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创新和应用。通过示范区和创新基地的引领作用,带动全国范围内的数字农业发展。通过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可以提高农业产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推动农业向现代化、智能化发展,提升农民收入和农村发展水平。
(三)培养跨界融合人才,建设高水平人才队伍。当前,在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建设一批高水平的融合性人才成为当务之急。社会各方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建设一批高水平的跨界人才队伍,以此推动数字经济赋能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方面高校与相关研究所要充分重视对融合人才的培养,充分打破学科壁垒,促进跨界交叉培养,鼓励在农业、信息技术、工程、管理等领域进行跨界合作和交叉培养,推动不同学科领域的人才交流和合作。龙头高校要积极在高校内部建设跨学科的教育项目和课程体系,培养具有多学科背景的人才,同时还要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开展产业实践基地建设、联合科研项目等活动,提升人才的实践能力和跨界融合能力。另一方面相关政府部门要积极依托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方向,建立面向跨界融合人才的培养机制,为高校与研究所提出要求与具体措施,通过开展相关产业间交叉学科的学术交流、设立跨界研究项目、鼓励跨领域创新成果转化等措施,激励人才进行跨界创新。
(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降低产业规模性成本。在市场导向下,引入数字技术会造成农业产业前期边际成本与边际效益不匹配,这成为阻碍农业现代化的一大因素。基于数字技术的成本与当前我国小农经济在农业产业中所占比重较高的现状,政府部门要充分探索农业现代化新机制,通过推动农业产业集约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一方面要鼓励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主体进行规模化经营,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对于一些因土地被承包而空出的劳动力,要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和价值链延伸,通过推动农产品的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开发农产品的副产品和衍生品,提高农产品的综合利用效率,从而增加外溢劳动力的就业机会,实现农民增收。另一方面要鼓励各农村社区以村集体的名义成立合作社,实现农产品的集中采购、统一销售和共享资源。通过农业合作社的模式,降低农业生产的交易成本,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相关部门在前期要做好对农村合作社的支持,向其提供农业现代化服务业的配套,通过建设农业技术咨询中心、农业物流配送中心、农业金融服务机构等,为农民提供科学种植技术指导、农产品销售渠道拓展、金融支持等服务,降低农民的经营成本。针对农村合作社抗风险能力差的特点,还要及时推广农业保险制度,为农民提供灾害风险的保障,减少农业生产的不确定性,同时加大对农业金融的支持,提供贷款、信用担保等金融服务,缓解农民的资金压力。
综上,数字经济对农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我国提出的新发展格局下,农业产业也积极向着绿色、低碳的方向转型升级。这需要我们积极探索数字技术在农业产业中的运用机制,通过数字技术对农业产业各环节、各链条间的有效赋能,实现农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西安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宋晓云,洪业应,翟亮亮.数字经济与农业农村经济融合发展:机理分析与政策建议[J].经济论坛,2021(07).
[2]程大为,樊倩,周旭海.数字经济与农业深度融合的格局构想及现实路径[J].兰州学刊,2022(12).
[3]谢雨欣.数字经济影响我国乡村产业兴旺的作用机制分析[J].兰州财经大学学报,2023.39(04).
[4]李媛,阮连杰.数字经济赋能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理论逻辑与经验证据[J].经济问题,2023(08).
[5]喻龙敏,易法敏.数字经济发展对县域农业发展质量的影响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23.43(09).
[6]李健.数字经济助力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理论机制与创新路径[J].经济体制改革,2023(03).
[7]牛亚丽.数字经济赋能南阳市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机制与实现路径[J].农村·农业·农民(B版),2023(08).
[8]李莉,张晓艳,陈思韵,等.数字经济赋能菏泽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菏泽学院学报,2023.45(03).
[9]程慧慧.数字经济赋能农业现代化影响的效应分析[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3.17(05).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35251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