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哈尔滨农户秸秆还田问题研究
第734期 作者:□文/张木子 时间:2024/8/1 14:44:28 浏览:77次
  [提要] 通过访谈法得到300户哈尔滨所辖市区农户对于秸秆还田技术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发现秸秆还田技术有待提高、农户采纳秸秆还田积极性较低、相关政策不完善、相关农机技术需深入研发、缺少秸秆还田行为的规范管理。就此,提出完善秸秆还田技术体系、加强环境监管和政府教育、加大政府支持和经济激励、加大农机相关科研力度、规范秸秆还田的管理体系等相关建议。
关键词:玉米秸秆;秸秆还田;秸秆还田技术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3年11月25日
秸秆还田作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一种,在改良土壤微生物含量的同时也能增加作物产量。哈尔滨市作为农业重市,其所管辖的市区不仅拥有大量的黑土资源,且根据哈尔滨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哈尔滨市玉米的播种面积达到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的55%,2021年哈尔滨市玉米秸秆资源量更是达到了1,544.73万吨。秸秆还田最早在2006年《哈尔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被提出与推广。哈尔滨市政府不仅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技术的应用,更是下发了《哈尔滨市年度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实施方案》以及各区县秸秆综合利用方案等补贴政策。根据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年度总结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全市秸秆还田率稳定在65%以上。秸秆还田的推广与实施在稳步提升,但秸秆还田的推广仍有待提升。梁卫(2016)、李昊阳(2020)、Meng X P(2021)等也发现秸秆焚烧对于环境会产生不利的影响。而农户作为生产经营的决策者,其对于玉米秸秆如何处理的选择将直接影响秸秆还田政策的实施和效果。但在现实中,农户秸秆还田采纳率不高、秸秆露天焚烧的现象仍然存在。因此,如何有效提高农户秸秆回收采纳,对达到政策目标进而实现黑土地保护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文献回顾
随着世界上发达国家意识到农业可持续性发展在国家经济发展与环保发展方面有重要意义,秸秆还田作为世界上普遍重视的一项培肥地力、减少污染的农业生产技术,在20世纪初就已经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开始实行。为了改善秸秆还田技术,大量学者对其装备与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与开发。20世纪50年代美国首次在联合收割机上改进安装秸秆粉碎装置,秸秆还田量已接近70%;20世纪80年代,英国研制出秸秆深埋还田机,据统计,英国的秸秆还田量已占秸秆总量的73%。随着时间的发展,大量学者将研究领域拓展到生态环境这一层面。Barraclough(2010)认为秸秆深翻还田技术可以打破犁底层,增加土壤蓄水保墒能力,促进作物根系生长。虽然大量研究表明秸秆还田对提高经济发展也有重要意义,但是农户对于秸秆还田技术的采纳积极性仍然不高,因此大量学者对影响农户的因素进行分析,发现政府支持、家庭特征以及环境因素均会对其产生影响。
黑龙江作为农业大省,近年来由于重用轻养导致黑土地肥力逐年下降,农田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根据实际情况,秸秆还田作为提高土壤肥力的有效手段,相关研究单位对玉米秸秆还田进行了大量试验研究。姚科艳(2018)等通过研究指出要把农户的意愿及行为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和分析。张童朝(2017)等对于秸秆还田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发现主要包括:农户及家庭特征、政府政策制度、农户投入成本以及其他外部影响因素。吴雪莲(2016)发现秸秆还田在改良土壤结构、提高作物产量方面也有正向作用。哈尔滨所辖市区拥有丰富的黑土资源,因此建立了秸秆还田示范区,更具有代表性。但是,秸秆还田的实施与推广的决定性因素仍取决于农户的选择。
基于此,本文选取哈尔滨所辖市区农户的采纳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对哈尔滨所辖市区的农户进行调查访问,探寻农户不采纳秸秆还田的原因。
二、描述性统计分析
研究数据来自哈尔滨市12个市区(呼兰区、阿城区、双城区、依兰县、方正县、宾县、巴彦县、木兰县、通河县、延寿县、尚志市、五常市)的300份调查数据。受访农户仅有15%采纳秸秆还田,剩余大部分农户均未采纳。(表1)
通过入户走访调查得出原因,见表2。(表2)
通过对农户的访问,发现农户未采纳秸秆还田主要有以下原因:(1)生产成本:有22%的农户选择,主要是农户认为租赁秸秆还田相关机械的花费以及雇佣秸秆还田所需的相关机械使用人员花费较高。(2)技术问题:有18%的农户选择,主要是农户认为玉米秸秆研发还需要提高,并且由于玉米秸秆粗壮、分解速率降低,从而影响免耕播种作业质量,秸秆还田技术有待提升。(3)宣传问题:有18%的农户选择。主要是农户不了解秸秆还田对改善土壤质量、保护环境和提高农作物产量的益处,以及农户对于了解当地宣传秸秆还田信息的积极性较低,觉得效益和回报不明显。(4)管理问题:有18%的农户选择,主要原因是哈尔滨市政府在农户、科研机构多方合作推广相对不够普及,示范推广效应和秸秆还田宣传力度仍需要提升,以及农户认为政府财政补贴或奖励政策较少,没必要采取秸秆还田行为。(5)个人因素:有20%的农户选择,大多数农户坚持传统的习惯和观念,习惯秸秆焚烧或其他处理方式,以及农户认为自己缺乏相关的技术和知识储备,且对于秸秆还田技术的学习意愿不高。(6)其他因素:有4%的农户的选择为其他,主要是农户认为市场对采用该技术的产品没有明确的需求或认可度较低,因此更愿意选择其他更为常见的农业生产方式,以及农户由于行动不便等无法采取此项技术等特殊原因。
三、哈尔滨市农户秸秆还田存在的问题
(一)秸秆还田技术有待提高。目前,哈尔滨市主推的秸秆还田方式为秸秆翻埋还田,就是将腐熟或打碎后的玉米秸秆通过翻耕等方式埋入土地。但哈尔滨市位于中国东北部,处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存在年平均气温低、降雨量大等环境因素,而秸秆还田的季节大部分处于秋冬两季,不利于微生物活动,秸秆无法在预期内完成腐化过程;另外一部分则是在秋收完成后将秸秆进行打包,开春之前进行统一还田处理,由于中间过程的延缓,不仅会增加次年病虫害的风险,还会在打包期间将土地压实,不利于第二年的翻耕。
(二)农户采纳秸秆还田积极性较低。通过调查发现,农户采纳秸秆还田积极性较低的原因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出于对农业生产成本的考虑,使他们放弃由于秸秆还田这一技术所带来的农业机械化的经济负担,转而通过露天焚烧这一方式解决秸秆残留问题。二是由于秸秆还田相关信息接受不够而导致缺乏相关技术指导,对生态环保相关问题的意识还不够深刻,从而使农户放弃对秸秆还田相关机械的使用,对于生态保护等问题了解较少也会导致农户对秸秆焚烧所引起的火灾环境污染等问题不够重视。由于以上原因,不仅增加对于秸秆还田推广工作的经济负担,也会导致农户与政府形成敌对情绪,不利于秸秆还田技术的推广。
(三)相关制度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补贴政策不能及时更替。根据哈尔滨市政府发布的补贴政策发现,哈尔滨市2018~2022年下发的秸秆还田相关政策,对于玉米秸秆还田的补贴每年均稳定在25~40元/亩,根据秸秆还田方式的不同价格也不同,但通过和农户的交流发现,农户对于秸秆还田农机的使用费通常在200元/亩左右,由此可以看出政府下发的资金补助对于实施秸秆还田这项技术所投入的资金成本没有根据农户的需求进行及时调整。其二,政策落实监管不到位。通过调查发现,相关政策并没有很好地落实。许多农户在进行秸秆还田以后,由于程序复杂等原因,无法得到全部的补贴金额,许多农户对补贴政策了解甚少。
(四)相关农机技术需深入研发。根据数据显示,哈尔滨市秸秆还田农机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达到98.3%,秸秆还田机具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相关农机从国外引进比率大概占国产的30%,且大部分机具仅适合在平原地区应用,无法适用于丘陵山地秸秆作物的处理,存在对复杂地况适应性差、稳定性低等问题,尚未形成可普遍适用的标准化、规范化生产;同时,还田机型繁多也复杂,还田作业品质无法保证,自动化与智能化水平均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些按照国外的平播方式设计的农机无法针对哈尔滨市传统的起垄播种的耕地进行作业质量保障,导致农机作业后产生垄沟捡不净、秸秆捡拾打包含土量大,而且由于作业质量的问题导致需要后续对作业耕地进行人工捡拾,增加农户成本。
(五)缺少秸秆还田行为的规范管理。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缺少统一种植结构规划后的管理。目前,哈尔滨市农户大多连年种植同一作物,就玉米来说,在作物成长过程中大量消耗氮元素,影响下一茬作物的生长,由于缺乏管理导致无法顺利推行政府提出的轮作政策。二是缺少科学整地的管理,对于不同的秸秆还田方式,填埋深度需要进行及时的调整与控制。由于哈尔滨市农户大多数处于一家一片的状态,无法统一还田方式。三是缺少对于统一的农机使用的管理。农户出于对成本的考虑,多数不会选择自行购买或租赁秸秆还田相关机械,因此导致农户无法进行秸秆还田。
四、对策建议
(一)完善秸秆还田技术体系。其一,由于农户对相关专业知识了解较少,因此需要专业人员在进行秸秆还田时对其进行杀菌与消毒处理,防止次年由于秸秆粉碎中存在的病虫和病菌导致玉米减产。其二,在秋收完成后立即进行秸秆还田工作,减少由于打包延长秸秆还田的周期,使秸秆在预期内完成分解任务。其三,加强高质量玉米的研发,使秸秆在低温下仍能有良好的分解作用。
(二)加强环境监管和政府教育。其一,政府应以各乡镇为单位建立农业技术指导站,定期进行秸秆还田专业指导,提高种植者专业技术实操水平。在种植前期,提供理论指导,让农户对秸秆还田技术有一个了解的过程。在秋收后,由专业人员进行实际操作演练,更深入地掌握秸秆还田技术的实际操作。其二,政府应加大环保安全的宣传力度。不仅仅是在农田拉横幅,同时要深入基层,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介讲演宣传。不能一直采取严防死守的盯梢模式,在进行处罚的同时也要下发奖励措施,充分调动农户实施秸秆还田的积极性,让农户意识到秸秆还田带来的好处。
(三)加大政府支持和经济激励。为降低农户采纳秸秆还田所需投入的生产成本,应针对秸秆还田技术设立专项补贴政策,并且将秸秆还田的实施作为一项长远的发展规划,在保证作物产量持续增长和耕地保护利用工作进行的同时,政府以及农业相关部门也要对秸秆还田的时间进行精准把控。在确保农民补贴政策的落实以后,还要对落实工作进行监督与反馈。对于专项补贴政策的标准应根据秸秆还田的成本进行实时的对标和调整,切实减轻农户对于实施秸秆还田技术的负担,加快秸秆还田技术的高质量推进。
(四)加大农机相关科研力度。为了保证秸秆还田工作的开展,要与农业机械部门进行统筹协作,加快秸秆还田农机装备及配套技术的联合攻关,在农机的功能、产品升级、新工艺等方面进行研发,针对哈尔滨市存在的土地耕层硬、土壤类型多等特点进行相关农机功能性与实用性并存的研发,加快农机配套技术的有序推进。根据哈尔滨市目前推出的秸秆还田技术来看,对于粉碎后的秸秆进行填埋时要求农机在整地时秸秆填埋深度至少保持在40厘米以上,农机也要确保秸秆与土壤混合均匀。这些技术的研发不仅加快玉米秸秆还田的步伐,且对于实现黑土保护性耕作以及促进玉米循环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五)规范秸秆还田的管理体系。由于哈尔滨属于风沙半干旱地区,土壤类型众多,气候条件复杂,各玉米种植区耕作栽培方式迥然不同,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哈尔滨市的地域特征以及种植结构进行合理的监管以及控制。通过调节农作物的种植结构以及秸秆的堆放方式等减少对土壤的不利作用,从而促进秸秆的分解。健全的管理体系应包括:根据不同的作物种植区所特有的水分、温度、土壤等环境因素,将秸秆还田、植保、水肥高效利用等秸秆相关技术进行集成,进行统一的培训,不仅节省相关技术人员的培训时间,也减少农户的生产成本。例如,哈尔滨市双城区建设的200亩不同模式秸秆还田示范区,通过与相关科研院校的合作以及加强相关科技的研发力度,在考虑秸秆资源种类和产量如何发展布局的基础之上,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玉米秸秆还田最佳模式。由市区领导成立相关工作小组,确保科学整地的顺利实施。 (通讯作者:马凤才)
(作者单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梁卫,袁静超,张洪喜,等.东北地区玉米秸秆还田培肥机理及相关技术研究进展[J].东北农业科学,2016.41(02).
[2]李昊阳,马孝博,郑君发.秸秆还田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应用前景[J].林业和草原机械,2020.01(06).
[3]Meng X P,Guo Z Y,Yang X N,et al.Straw incorporation helps inhibit nitrogenleaching in maize season to increase yield and efficiency in the Loess Plateau ofChina[J].Soil and Tillage Research,2021(211).
[4]高旺盛.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发展趋势[J].中国学,2007.40(12).
[5]Supaporn P,Kobayashi T,Supawadee C.Factors affecting farmers’decisions on utilization of rice straw compost in Northeastern Thailand[J].Journal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Development in the Tropics and Subtropics,2013.114(01).
[6]Pratt O J,Wingenbach G.Factors affecting adoption of green manure andcover crop technologies among Paraguayan smallholder farmers[J].Agroecology And Sustainable Food Systems,2016.40(10).
[7]沈永哲.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问题与对策[J].农业科技与装备,2021(01).
[8]姚科艳,陈利根,刘珍珍.农户禀赋、政策因素及作物类型对秸秆还田技术采纳决策的影响[J].农业技术经济,2018(12).
[9]张童朝,颜廷武,何可,等.资本禀赋对农户绿色生产投资意愿的影响——以秸秆还田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27(08).
[10]吴雪莲,张俊飚,何可,等.农户水稻秸秆还田技术采纳意愿及其驱动路径分析[J].资源科学,2016.38(11).
[11]郭利京,赵瑾.农户亲环境行为的影响机制及政策干预——以秸秆处理行为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14.35(12).
[12]王艺嘉.秸秆还田对土壤改良及作物生长影响的研究进展[J].农业与技术,2020.40(15).
[13]杨会萍.秸秆还田技术研究及应用进展[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7(10).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36232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