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苏北地区经济发展与土地生态安全耦合协调分析
第734期 作者:□文/郭传旭1,2 吴 迪1 时间:2024/8/1 15:06:08 浏览:191次
  [提要] 以江苏省北部地区城市为例,以2011~2021年相关数据构建土地生态安全与经济发展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综合指数与耦合协调模型探究土地生态安全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耦合关系。研究表明:(1)徐州市土地生态安全与经济发展综合评价值最高,苏北城市间经济发展系统的综合指数呈现“三”字型;(2)除宿迁市于2021年处于高耦合水平阶段,其余各地市的耦合度水平均处于高耦合水平阶段,各市之间耦合水平差距不大;(3)从耦合协调度时空分布来看,苏北地区呈现“西高东低”态势。因此,苏北地区需要创新发展特色产业,助推经济腾飞;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保护土地生态;打破行政壁垒,加强区域交流。
关键词:苏北地区;经济发展;土地生态安全;耦合协调
基金项目: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编号:2021XKT0101)。通讯作者:吴迪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3年12月4日
土地作为承载体和仓储体,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的场所,储存水源,涵养湿地,同时土地也是生态体,一个健康而又稳定的土地生态系统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稳定社会经济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土地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由于土地面积有限性、土地质量差异性,土地的承受程度和内生恢复能力是有限的,人类过度开发利用土地进行生产生活过程中,导致土地生态问题愈加突出,如水土流失、土地质量下降、土地盐碱化等。我国经济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在经济快速发展引起城市加快建设的阶段中,人们对土地进行高强度的利用导致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对土地的生态安全造成影响。土地生态安全系统和经济发展系统从表面上看来是两个独立运行的系统,但其实两个系统在运行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交叉性的复合系统。土地生态安全系统本身具有自我消化能力,一旦超过其自身供给能力,就会造成土地生态失衡。经济发展系统受到人口与空间的交互作用,对土地生态系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统筹经济发展与土地生态安全,促进二者协同发展,对保护土地整体安全和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梳理相关文献发现,从研究内容来看,围绕着土地生态安全的研究主要在土地隐性形态与土地生态安全耦合、障碍因素、时空演化和评价研究。对于经济发展的研究则主要集中在交通与经济耦合、因素识别、资源环境经济三者耦合,目前已形成了丰富的研究。2015年,胡凤英等首次在省域层面上研究广西土地生态安全状态及两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类型与阶段。从研究尺度上来看,目前的研究在省域、区域、市域、县域等层面都有涉及,新时期的发展是城市与城市之间互生共荣,通过研究找出问题、提出解决方法,促使区域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发展。
本文以苏北五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2011~2021年的土地生态安全和经济发展面板数据指标体系,运用指数模型、熵值法以及耦合协调度模型来研究二者的互动关系,以丰富在区域尺度上的研究内容,为区域经济和土地生态健康发展提供可行性意见。
一、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一)研究区概况。苏北,即江苏省北部地区的简称,地势以平原为主,水资源丰富,区域经济发达,包括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盐城5个地级市,下辖17个市辖区、3个县级市和17个县。截至2021年,5个地级市的GDP均进入全国城市百强,该地区的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2,963.34亿元,人均生产总值为7.5万元。
(二)数据来源。经济发展数据来自《江苏省统计年鉴》(2012~2022年)和苏北五市《统计年鉴》;土地生态安全数据来自《江苏省统计年鉴》(2012~2022年)及五个地级市人民政府发布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公报(2012~2022年)。
二、指标选取与研究方法
考虑代表性和数据可得性原则,为了确保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时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构建土地生态安全和经济发展的指标体系。
(一)数据处理
1、熵值法。通过分析各指标之间的关联程度及所提供的信息量客观为各指标进行赋权。这种方法可以减少主观评价所产生的偏差,提高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在运用熵值法之前,须使用极差法对评价指标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以消除不同量纲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正向化处理:
Bij=■+0.001 (1)
负向化处理:
Bij=■+0.001 (2)
其中,Bij是标准化后的值,min(bij)代表指标中的最小值,max(bij)代表指标中的最大值,加0.001是避免零值,bij表示第i个单元的第j个指标的初始值。对于经济发展系统的处理同上,用Dij表标准化后的值。
熵值法计算指标权重:
wj=(1-ej)/■(1-ej) (3)
其中,wj代表第j项指标的权重,ej代表的是第j项指标对应的差异系数。
本文选取22个指标,构建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表1)
2、综合评价模型。计算土地生态安全和经济发展系统的综合得分:
G(B)=■wjBij K(D)=■wjDij (4)
其中,G(B)、K(D)分别代表土地生态安全和经济发展系统的综合评价值。
C=■■ (5)
其中,C代表土地生态安全和经济发展系统耦合度,此次研究两个系统,因此k=2。
3、耦合协调度模型。通过已计算出的耦合度进而计算两个系统的耦合协调度。
T=αG(B)+βK(D) (6)
T为综合评价指数,反映两个系统整体发展状况,α、β为权重系数。本文认为两个系统同等重要,因此令α=β=0.5。
土地生态安全和经济发展系统的耦合协调度为:
H=■ (7)
将计算所得耦合度值划分为6种类型,如表2所示。(表2)
参考耦合协调度等级的划分标准,如表3所示。(表3)
三、结果分析
(一)土地生态安全与经济发展综合评价值分析。从经济发展指数分析,研究时期内各城市经济发展指数均有变动,徐州、连云港、淮安的综合指数出现下降,盐城、宿迁的发展指数呈现上升的趋势。徐州、淮安为先上升后下降波动状态,分别在2012年、2015年达到顶峰,随后波动下降,下将幅度最大是连云港市,经济发展指数表现为“滑雪”状态,下降了0.1877,盐城市先上升后下降,由2011年的0.4355上升到2017年的0.5990,再下降到2021年的0.4827,2021年的经济发展指数比2011年低0.047,宿迁市的经济发展指数持续增长,但因自身经济原因,发展指数只达到0.1759。五地市的经济发展系统的综合指数呈现“三”字型发展。
从土地生态安全系统综合评价值分析,五城市的土地安全综合指数在0.28~0.75区间内变动,徐州市表现为持续下降,连云港市则先上升后下降,从2011年的0.3888上升到2015年的0.4805,再下降到2021年的0.3015。淮安市的土地生态安全指数相对上升,由0.2819上升到了0.3844;盐城市2016年上升到最高点为0.6143,2021年降到0.4174;宿迁市则一直波动上升,从2011年的0.3853上升到2021年的0.6153,总体涨幅达到了59.67%。
(二)土地生态安全与经济发展系统耦合度分析。苏北地区的城市耦合度集中在磨合阶段和高水平耦合阶段,徐州市、连云港市、盐城市、淮安市的土地生态安全和经济发展耦合度在2011年、2021年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而宿迁市在2011年处于磨合阶段,2021年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表明苏北地区土地生态安全系统和经济发展系统耦合水平整体处于较高的水平且各城市间的差异很小,宿迁市的经济发展系统的综合指数得分并不理想,没有形成紧密联系,耦合度水平却处于磨合阶段和高水平耦合阶段,表明存在虚假耦合的情况。
(三)苏北地区耦合协调度分析。从时间上分析,2011~2021年苏北地区各城市的耦合协调度取值区间为0.39~0.89。徐州市耦合协调度在2011年为最高值,研究期内有10年处于良好协调阶段,仅2012年处于中级协调阶段。连云港市的耦合协调度在0.45~0.65之间波动,跨越了濒临失调、勉强失调、初级协调三个阶段。淮安市的耦合协调度整体都在0.5以上,于2017年达最高值,为0.668。盐城市耦合协调度一直保持在0.6以上,极差值为0.1236。宿迁市的耦合协调等级相对较低,其有3年处在轻度失调阶段,表现最优的仅为勉强失调,但宿迁市的耦合协调度一直在稳中求进,2011~2021年的增幅达到46.18%。(表4)
从空间上看,苏北地区耦合协调度等级呈现“西高东低”的态势。徐州市一直处于良好协调阶段;连云港市在2011年处于初级协调阶段,2021年下降至勉强失调阶段;淮安市由初级协调升到中级协调阶段后又落至初级协调阶段;宿迁市从轻度失调阶段上升到濒临失调阶段后在2021年升至勉强失调阶段。
四、结论及建议
(一)主要结论。从经济发展指数分析,2011~2021年各城市经济发展指数均有变动,整体呈“三”字型发展。从土地生态安全评价值分析,苏北五市的土地安全综合指数呈交错式发展。从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来看,苏北地区的城市耦合度集中在磨合与高水平耦合阶段,整体耦合度水平较高;2011~2021年各城市的耦合协调度在0.39~0.89之间,苏北地区耦合协调度等级呈现“西高东低”的态势。
(二)对策建议
1、创新发展特色产业,助推经济腾飞。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以促进科技创新为手段,着重培育和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同时,致力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努力培育具备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如,在徐州通过产业链协同整合打造世界级工程机械产业集群。
2、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保护土地生态。加快发展循环、绿色、现代化农业,推广绿色化防控技术,对重要粮食生产区进行严格保护。
3、打破行政壁垒,加强区域交流。对于耦合协调度高的城市,应着力提升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引领能力;对于耦合协调度低的城市,应主动与邻近耦合协调度高的城市加强经济联系,实现融合发展,规避土地资源开发风险。
(作者单位:1.江苏师范大学地理测绘与城乡规划学院;2.徐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主要参考文献:
[1]刘时栋,徐丽萍,张婕.新疆土地生态安全时空变化[J].生态学报,2019.39(11).
[2]张坤,李恒,周嘉驰,郭卓林,刘静.长株潭县域土地生态安全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分析[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21.38(01).
[3]刘雯波,郑华伟,刘友兆.基于物元模型的苏南地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J].水土保持通报,2013.33(06).
[4]谭崇台教授发展思想研究课题组.从高速度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飞跃——追思谭崇台教授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思想[J].经济评论,2020(04).
[5]傅伯杰,张立伟.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概念、方法与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14.33(04).
[6]陶晓燕.基于模糊物元和熵权法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J].统计与决策,2012(06).
[7]吴冠岑,牛星.土地生态安全协同演变的机理分析及动态评价——以淮安市为例[J].生态经济,2012(02).
[8]宋家鹏,陈松林.福建省土地利用隐性形态与土地生态安全耦合协调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20.27(04).
[9]么泽恩,蔡海生,张学玲,曾珩,邵晖.基于CRITIC-TOPSIS模型的浮梁县土地生态安全时空分异及其障碍因素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21.30(10).
[10]柳建玲,李胜鹏,范胜龙.脱贫期间诏安县土地生态安全时空演化[J].生态科学,2021.40(04).
[11]叶辉,白蝶,谈树成,邵大江,王金亮.基于多源数据的阿勒泰地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英文)[J].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2021.12(06).
[12]李勇,骆琳,李禹锋,王沁.基于DEA交叉效率的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分析[J].统计与决策,2021(22).
[13]张铃,王纪入,李志刚,等.区域经济高质量协同发展测度及影响因素识别——以四川省为例[J].统计与决策,2021(22).
[14]刘国锋,琚望静,冶建明,楚光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经济增长耦合协调发展分析与预测——以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为例[J].生态经济,2021.37(11).
[15]胡凤英,郑毅,周正龙.基于耦合协调度的土地生态安全与经济关系的评价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18).
[16]张焱文,王枫.2000-2018年广东省土地生态安全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21.28(01).
[17]周颖,何如海.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与土地生态安全耦合关系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03).
[18]熊建华,唐将伟.广州市土地生态安全与社会经济发展耦合协调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9.19(02).
[19]马艳梅,吴玉鸣,吴柏钧.长三角地区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基于熵值法和象限图法[J].经济地理,2015(06).
[20]王成,唐宁.重庆市乡村三生空间功能耦合协调的时空特征与格局演化[J].地理研究,2018.37(06).
[21]翁钢民,李凌雁.中国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及空间相关分析[J].经济地理,2016.36(01).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35269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