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西安市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
第734期 作者:□文/田玉森 阿力木江·吐斯依提 吴岳达 邵宇宁 时间:2024/8/1 15:16:58 浏览:260次 |
[提要] 本文评价西安市城市生态系统健康情况,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提升策略。采用西安市面板数据,借助yaahp软件从经济、社会、环境三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使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对西安市10年的城市生态系统健康情况做出评价。结果表明:西安市2010~2020年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值逐年上升,数值由2010年的0.145增长至2020年的0.690,综合整体健康程度保持增长的趋势。根据实证结果,本文提出加强对城市污染物的处理力度,扩大污染处理设备投入;继续保持现有经济增速,保持经济稳定健康增长,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等提升策略。
关键词:西安;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层次分析法
基金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数民族特培项目(项目编号:2022D0302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BJY051);新疆农业大学大学生创新项目(项目编号:dxscx2023275)。通讯作者:阿力木江·吐斯依提
中图分类号:F2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3年11月13日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生态问题长期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区域发展中,关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忽略生态保护与改善,保护区域生态安全,协调生态与经济社会共同发展,促进城市建设和发展,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自2018年国务院正式批准《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后,加快了关中平原城市群的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建设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精神和物质生活,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环境问题。西安作为关中平原城市群的中心,其在关中平原城市群经济发展与城市化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对关中平原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
对西安市生态系统健康进行评价与分析,找到制约西安市发展的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对西安市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根据评价结果找出针对性的提升策略与解决方案,对指导西安市未来的发展与规划有着重要理论意义。同时,通过查阅文献,归纳整理国内外学者有关城市生态健康评价方面的概念、测度模型和实证研究、影响因素等,对丰富该领域理论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国内外学者在关于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面做了大量的相关研究。对于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认知方面,国内外学者各持己见,但围绕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这一概念的阐释,始终都离不开从整体、系统的角度对一个地区的城市经济、社会、自然环境三个系统层面的阐述。如,Suter等认为不存在健康的城市生态系统这一说法,原因是生态系统的存在方式和普通生物之间是不同的,生态系统不会像生物一样生活,不能以健康与否来定义城市生态系统的好坏。Wicklum等认为从生态学角度出发,提出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这一概念是不适宜的,找不到相关生态学理论的支撑。Meirong Su等则认为城市生态系统健康也包括城市居民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城市人口应得到重视。Rapport D J指出,健康的生态系统应该是有活力的、稳定的,可以在一定压力下进行自我调节,并且有能力为区域内的生产活动提供生态环境层面上的支撑和服务。Hancock做了进一步补充,并总结出健康的城市生态系统应包括人口健康与分布、社会福利、政府管理和社会平等、人类环境质量与便利、自然环境质量、城市生态系统对于大尺度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6个要素。在评价方法上,国内外学者普遍借助统计年鉴数据,通过构建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层析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德尔菲法等方法确定权重,对研究区进行生态系统健康情况的评价。如,王秀云通过对苏州市老城区的水体进行一系列生态监测和分析,得出苏州市城市水体的健康状况为较差和极差。吴婧慈等基于熵权法展开舟山群岛新区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动态评价研究,并诊断出限制其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闫丽沙以太原城市圈为研究对象,采用模糊数学评价方法对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分析比较,得出太原城市圈的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处于较健康水平。金华以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为基础,综合运用恢复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理论,构建了城市矿业废弃地生态健康评价模型。在研究内容上,学者们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围绕着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进行城市生态系统时空变化分析、预测、预警机制,或者对与城市化的耦合协调性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在研究范围方面,有针对全球区域进行宏观分析的,也有针对城市群或单个城市进行分析的。如,甘琳基于GIS和RS技术,建立了广州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李湾湾以西南地区中人口稠密且经济较为繁荣的中心城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模糊评价模型得到2000年、2010年和2018年成都、贵阳、昆明三个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结果。易琪媛以长江中游城市群28个地市为研究对象,采用平移修正信息熵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区域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进行综合评价与空间格局分析。
总的来说,学者们针对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开展了一定的研究,且取得了许多成果,但成果多集中于东部沿海发达省市,针对西安市具体生态健康的评价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文结合研究区实际,科学合理地确定指标体系,客观确定权重,做出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提出提升西安市生态健康的对策建议。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从经济、社会、环境三个维度出发,运用层次分析法对西安市2010~2020年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分析,从时间序列角度进行动态评价,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提升对策与建议,以期促进西安市城市生态系统健康发展,并为相关研究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区概况。西安市地处关中平原中部、北濒渭河、南依秦岭,介于东经107°40′~109°49′,北纬33°42′~34°45′之间。西安市境内河网密集,共有54条河流。其中,渭河、泾河及石川河系过境河流,其余河流均发源于秦岭山地或骊东南丘陵,绝大多数河流由南向北流经渭河平原注入渭河。黄河流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98.46%。西安作为关中平原城市群的中心,其在关中平原城市群经济发展与城市化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二)数据来源。为获得数据的真实性和连续性,以2010~2020年《西安市统计年鉴》为基准,选取了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灞桥区、未央区、雁塔区、阎良区、临潼区、长安区、高陵区、鄠邑区、西咸新区在内的12个城区以及蓝田县、周至县2个县共14个区县的统计年鉴数据,为西安市生态健康评价提供数据支持。
(三)研究方法
1、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需要通过一系列相关指标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结合西安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生态环境状况,以及指标数据的可获得性,参考相关研究,构建了经济、社会、环境三个子系统层,选取了16个指标,对西安市城市生态系统健康情况进行分析评价。(表1)
2、指标权重的确定。目前对于指标赋权重确定的方法有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具体有德尔菲法(Delphi)、层次分析法(AHP)、主成分分析法、熵值法等。本文借助yaahp软件构建指标体系后,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然后通过极差分析法对数据进行标准化。(表2)
3、评价模型。本文在构建指标体系后,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利用无量纲化处理后的数据,与权重计算加权平均值得出评价结果。计算评价对象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综合得分的公式如下:
Sat=∑WjX'ij
公式中,Sat表示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质量的综合得分,Wj表示指标权重,X'ij表示无量纲化处理后的结果。
三、结果与分析
(一)西安市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综合分析。本文以西安市为研究对象,采用西安市2010~2020年的面板数据,借助yaahp软件从经济、社会、环境三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使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对西安市10年的城市生态系统健康情况做出评价,测算结果如表3、图1所示。(表3、图1)
结合表3、图1可知,西安市2010~2020年间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值保持上升,由2010年的0.145增长至2020年的0.690,整体健康程度保持着稳定增长的趋势,其中2013~2014年与2016~2017年都有较明显增长。原因是这几年西安市的经济和环境子系统均有着较大的增长和改善,这也导致该年份的综合评价值有了较大增长。
(二)西安市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子系统分析。经济子系统评价方面,本文选取了地区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值、第二产业值、第三产业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共5个指标。结合表3与图1可知,西安市2010~2020年间城市生态系统经济子系统评价值基本保持匀速增长,并且涨幅较大。自党的十八大以来,西安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经济实力稳步提升,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区域发展协调联动,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我们从图1中可以看到,西安市经济稳步增长,具体到某一指标中,西安市第三产业的比重逐年增加,已经超过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从这一增长趋势不难看出,西安市生产力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消费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居民不再简单地追求普通的衣食住行,开始更加注重生活质量,这代表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成果已经有了较为明显的体现,也代表了西安市第三产业中包括的如信息技术、新能源、智能制造等部分新兴产业有所崛起。第三产业的发展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起到了相辅相成的作用,第三产业的不断发展为居民提供了就业岗位,就业岗位的增多也促进了第三产业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第三产业的发展程度已经成为衡量现代经济发展程度的主要标志,西安市第三产业的不断发展也反映出西安市现代化、工业化的建设不断推进,西安市人民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社会子系统评价方面,本文选取了人口密度、就业人数、供水普及率、燃气普及率、道路面积共5个指标。结合表3与图1可知,西安市2010~2020年间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社会子系统评价值整体保持增长趋势且涨幅较大,主要原因是在这十年间,所有的指标都呈稳定上涨的趋势。其中,2010~2011年与2017~2018年增速最快,但在2017年有明显下降。2010~2011年有较大的涨幅的主要原因是供水普及率与燃气普及率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证明西安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在2016~2017年有着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首要原因是就业人数的增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就业人数的增加导致系统评价有着较为明显的下降;另一个主要原因是,西安道路建设与城市规模在这一年得到了扩张且速度较快,城市基础建设与服务水平跟不上城市扩张速度,导致评价值下降较为明显。但是在2017~2018年指数又一次得到了上涨且涨幅较大,原因是就业人口的再次增加,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极大地满足了居民的需求,所以这一年的评价值有了很大幅度的增长。这十年的稳定增长都离不开西安这十年间基础设施的飞速建设,人民的各项需求都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但是,随着人口密度的逐年增加,生活垃圾清运量却在逐渐降低,这对于西安市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非常大。
环境子系统评价方面,本文选取了清扫面积、生活垃圾清运量、年末绿化覆盖面积、工业废水处理量、废气治理设施数、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量共6个指标。结合表3与图1可知,2010~2020年西安市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环境子系统评价值呈总体上升趋势,虽然有部分下降,但是下降并不明显,在2014~2016年这三年间都较为平缓稳定,在2016~2017年有了很明显的提高,在2017年之后又再一次趋于较为平缓的状态。首先,2010~2020年这十年评价值整体呈上升趋势的原因是,清扫面积,生活垃圾清运量、年末绿化覆盖面积、工业废水处理量、废气治理设施数都有着上升趋势或是达到了一定的标准后都逐渐趋于稳定,达到了较为规范的标准。其次,2014~2016年的评价值趋于平缓,首要原因是在这三年间各项指标都趋于稳定没有较大的起伏或是呈现出稳定的增长趋势或下降趋势,其中较为明显的原因是西安的城市建设环境趋于稳定,没有较大的变化或改动。在2016~2017年之间评价值的涨幅较大,首要原因是2016年西安市“十三五”规划的落实,提出了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推动绿色低碳环境发展,固牢“两屏三带”生态安全屏障,深入开展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争取建设秦岭、黄河等国家公园,建设山青水净的美丽陕西。从2016~2017年两年之间城市生态环境的飞速改善与各项指标的提升就可以看出西安对于“十三五”规划的良好落实,才有了如今的美丽西安。
四、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通过综合评价值来比较西安市2010~2020年城市生态健康程度,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总体评价:西安市2010~2020年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值保持上升,数值由2010年的0.145增长至2020年的0.690,其中2013~2014年以及2016~2017年均有较大增长。
2、经济子系统:西安市2010~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保持中速增长,人均GDP逐年增加,其中第三产业生产值增加较快,第二产业、第一产业增速相对较慢,这意味着西安市城市化建设的步伐在不断前进。
3、社会子系统:西安市2010~2020年间人口密度不断增加,其中2017~2018年增速最快,这意味着西安市在不断地进行城市扩张,但就业人数相对于人口密度增速较慢,生活垃圾清运量在逐渐下降,同时供水普及率以及燃气普及率相较于往年有所下降,对于西安市的发展与扩张有着不利的影响。
4、环境子系统:西安市2010~2020年环境子系统所对应指标保持波动增加,但是工业废水处理量以及工业废弃物处理量有着下降的趋势。随着西安市的不断发展、城市的不断扩张,对于废弃物的处理量也应该随之上升,废弃物的处理对于西安市城市生态系统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建议。本文借助统计年鉴数据,从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评价西安市城市生态系统,根据分析与结论,提出以下提升策略:第一,加强对城市污染物的处理力度,增加废水废气处理设施的数量,须注意预防未来因人口大量增长而产生的各种问题,同时应扩大生活垃圾清运设施的投入。第二,继续保持现有经济增速,保持经济稳定健康增长,完善基础设施,在西安市未来的发展中,应注意燃气与供水的普及,并且做好西安市生态文明建设。
(作者单位:新疆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沈清基.城市生态环境:原理、方法与优化[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2]王秀云.城市水体生态健康评价体系的研究[D].上海:上海海洋大学,2020.
[3]吴婧慈,刘超,邵晨,等.基于熵权的海岛地区城市生态系统健康动态评价研究——以舟山群岛新区为例[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7.34(07).
[4]闫丽沙.太原城市圈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D].太原:山西师范大学,2019.
[5]金华.基于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城市矿业废弃地生态修复规划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20.
[6]Suter G WII.Critique of ecosystem health concepts and indexes[J].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and Chemistry,1993.12(09).
[7]Wicklum D.Davies R.W Ecosystem health and integrity[J].Canadian Journal of Bot.1995.73(07).
[8]Meirong Su,Brian D F,Zhifeng Yang.Urban ecosystem health assessment:A review[J].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010(408).
[9]Hancock T.Urban ecosystem and human health:a paper prepared for the seminar on CIID-IDRC and urban development in Latin America,Montevideo,Uruguay[C].2003.
[10]甘琳.广州市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及应对策略[D].广州:广州大学,2020.
[11]李湾湾.西南中心城市生态健康评价模型分析与演变变化[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21.
[12]易琪媛.基于VORSP模型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D].南昌:东华理工大学,2020.
[13]马行天,曹涵.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陕西省城市生态系统健康动态评价[J].四川环境,2019.38(03).
[14]陆施佳.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北京市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J].智能城市,2023.9(02).
[15]徐辉,丁祖栋,武玲玲.黄河下游沿黄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J].人民黄河,2022.44(02).
[16]王相玉,张武.基于熵权分析的双鸭山市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J].中国科技信息,2021(16).
[17]王旭熙.长江经济带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21.40(02).
[18]徐进,刘成东,黄志强.基于可变模糊优选模型的南昌市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0(02).
[19]刘静瑞,潘东阳.基于模糊数学模型的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模型研究[J].信息通信,2019(10).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