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财会/审计 |
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思考 |
第735期 作者:□文/袁 萌 时间:2024/8/16 15:40:46 浏览:101次 |
[提要] 新时期,信息系统的构建与更新发展已经成为新常态,各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都有效地利用信息化的管理方式,提升管理效果,强化管理能力。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是新时期发展的需求,也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本文重点阐述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相关内容,并提出实现路径,希望能够给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管理;财务工作;质量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3年11月27日
财务工作信息化的开展,可以形成良好的信息化办公环境,转化传统的管理方式,有效地提升工作效率。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中,需要重视信息化对自身发展带来的影响,正确认知信息化的优势,合理使用信息化的管理方法,在应用过程中逐渐转化为符合自身发展的信息化管理方式,以此提高管理工作成效。
一、高校财务管理的内容
(一)预算管理。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校的财务收支进行全面规划和调控的管理活动。预算管理涉及学校的各个方面,是学校进行各项财务活动的前提和基础。
(二)收入管理。收入管理是对学校各种来源的收入进行统一管理和核算的过程。主要包括学费收入、住宿费收入、科研经费收入、财政补助收入、社会捐赠收入等。收入管理要确保各项收入的合法性、合规性和真实性。
(三)支出管理。支出管理是对学校各项支出进行统一管理和核算的过程。主要包括教学支出、科研支出、行政支出、后勤支出等。支出管理要严格控制支出的范围和标准,确保支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四)资产管理。资产管理是对学校各种资产进行全面管理和核算的过程。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等。资产管理要确保各项资产的安全性、完整性和有效性。
(五)债务管理。债务管理是对学校各种债务进行管理和控制的过程。主要包括银行贷款、科研经费结余等。债务管理要严格控制债务规模,防范财务风险,确保学校的财务稳定和发展。
(六)财务报告与信息公开。财务报告是反映学校财务状况的重要文件,包括财务报表和财务分析等内容。财务报告要真实、准确、完整地反映学校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同时,学校应按照国家规定公开有关财务信息,接受监督和检查。
二、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
(一)提高财务效率。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可以通过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方式,大大提高财务工作效率。传统的财务管理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工操作,处理速度慢,出错率较高。而通过财务管理信息化,可以将大部分手工操作转化为自动化操作,减少人工干预,大大提高处理速度和准确性。同时,信息化平台可以实现对数据的实时监控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效率。
(二)实现数据共享。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可以实现数据共享,促进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协作。传统的管理方式中,财务数据往往只能通过纸质报表或简单的电子表格进行传递,不仅速度慢,还容易出现数据不一致或错误的情况。而通过财务管理信息化,可以将数据存储在统一的数据库中,各部门可以通过授权的方式访问和更新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同时,信息化平台还可以根据需求生成各类报表和分析报告,为各部门提供更全面、准确的数据支持。
(三)提高决策支持能力。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可以为学校领导提供更全面、准确的财务数据和分析报告,提高决策支持能力。领导可以根据这些数据和分析报告作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决策,更好地规划学校的发展方向和资源分配。同时,信息化平台还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提供各类定制化的分析和预测模型,帮助领导更好地预测学校未来的发展趋势。
(四)提升预算管理能力。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可以通过对预算的全面管理和控制,提高预算管理能力。在信息化平台上,可以对学校的各项预算进行全面的统计和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预算超支或不合理的情况。同时,信息化平台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预算进行调整和优化,确保预算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五)增强内部控制能力。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可以通过自动化的方式增强内部控制能力。在信息化平台上,所有的财务操作都需要经过授权和认证,避免了手工操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同时,信息化平台还可以通过监控和分析数据,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风险和问题,进一步增强内部控制能力。
三、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的不足
(一)技术手段落后。虽然高校财务信息化管理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一些高校仍然存在技术手段落后的问题。信息化平台建设不完善,不能满足复杂多变的财务管理工作需求。技术手段过于单一,缺乏多元化和灵活性,不能适应不同场景和需求。技术更新缓慢,不能及时跟上财务管理工作的变化和发展。
(二)存在信息孤岛现象。高校财务信息化管理存在信息孤岛现象,即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无法实现有效的共享和交流,导致信息不畅通、不透明。各个部门之间的数据不一致,容易出现数据混乱和错误,信息传递效率低下,影响工作效率和准确性;信息不透明容易导致管理漏洞和风险。
(三)缺乏统一标准。高校财务信息化管理缺乏统一的标准,导致各个高校的财务管理软件和数据格式存在差异,给数据共享和交流带来困难。数据统计口径不一致,难以进行比较和分析。数据交换成本高昂,浪费时间和资源;数据质量参差不齐,影响决策支持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四)存在安全风险。高校财务信息化管理存在安全风险,如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等。财务数据泄露,给学校带来经济损失和声誉损失;信息篡改或删除,导致数据失真或失效;网络瘫痪或系统崩溃,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
四、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实现路径
(一)应用现代化管理技术手段。应用现代化的管理技术手段,能够有效应对技术落后的问题,解决一些基本问题,从而开展有序的信息化管理。
1、数据库管理技术。数据库管理技术是高校财务信息化管理的基础。随着数据量的不断增加,数据存储、数据处理和数据安全等方面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为了更好地满足这些需求,高校需要不断更新数据库管理技术,采用更加先进、高效和安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2、云计算技术。云计算技术可以实现计算资源的灵活扩展和按需使用,为高校财务信息化管理提供了更加高效、灵活和低成本的选择。通过采用云计算技术,高校可以快速构建和扩展财务信息化系统,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数据处理能力。
3、大数据分析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对海量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挖掘,为高校财务信息化管理提供更加全面、准确的数据支持。通过采用大数据分析技术,高校可以更好地掌握学校财务状况和趋势,为决策提供更加科学的数据支持。
4、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模拟人类智能,实现自动化决策和智能化管理。在高校财务信息化管理中,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应用于自动化报销、智能凭证处理、财务预测与分析等方面,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二)避免信息孤岛现象
1、建立统一数据平台。为了解决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孤岛现象,首先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数据平台,将各个部门的数据进行整合和共享。这个数据平台可以是一个集中的数据库或数据仓库,也可以是一个基于云计算的数据集成平台。通过这个平台,高校可以将各个部门的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和共享,避免数据的重复采集和录入,提高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2、实现数据共享和交换。在建立了统一数据平台的基础上,高校还需要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交换。通过制定数据共享和交换的标准和规范,使得高校各个部门之间的数据能够自由流动和交换,打破了信息孤岛现象。同时,高校还需要建立适当的数据接口和数据转换工具,使得各个部门之间的数据能够相互转换和融合,提高数据的利用效率和精度。
3、建立跨部门合作机制。解决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孤岛现象,还需要建立跨部门合作机制。高校需要建立跨部门的沟通渠道和合作机制,促进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和交流。通过跨部门合作机制,可以使得高校各个部门之间的数据能够相互传递和共享,提高数据的利用效率和精度。同时,跨部门合作机制还可以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三)建立信息化标准体系
1、财务数据标准。财务数据标准是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基础。高校应该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学校实际情况,制定符合自身需求的财务数据标准。财务数据分类:对高校涉及的财务数据进行分类和编码,明确各类数据的定义和范围。数据项定义:对每个财务数据项进行定义,包括数据项的名称、类型、长度、格式等。数据交换格式:规定财务数据交换的格式和标准,包括数据的导入和导出方式。数据交换接口:制定高校内部部门之间以及与外部单位之间的数据交换接口,确保数据的互通和共享。
2、信息系统标准。信息系统标准是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标准体系的核心。高校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财务管理软件和系统,并制定相应的信息系统标准。系统功能:明确财务管理软件或系统的功能和模块,确保系统能够满足高校财务管理的日常需求。系统性能:对财务管理软件或系统的性能进行规定,包括系统的响应时间、处理速度、稳定性等。数据接口:制定财务管理软件或系统之间的数据接口标准,确保数据的互通和共享。系统安全:制定财务管理软件或系统的安全标准,包括用户身份认证、访问权限控制、数据加密等。
3、业务流程标准。业务流程标准是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关键。高校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优化财务管理业务流程,并制定相应的业务流程标准。业务流程描述:对高校财务管理的业务流程进行详细描述,包括业务流程的输入、处理、输出等环节。业务流程优化:对业务流程进行优化,消除冗余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业务流程监控:对财务管理业务流程进行实时监控和评估,确保业务流程的顺畅和高效。
(四)构建安全管理体系。随着高校财务信息化的不断发展,高校财务信息化管理安全体系的构建显得尤为重要。
1、系统安全保障。高校应选择使用符合国家信息安全标准、具有高可靠性、可扩展性和易维护性的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并对操作系统、数据库、网络设备等基础设施进行安全配置和优化。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信息安全方针与策略、安全管理组织架构、安全管理操作规范等,确保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安全性。
2、网络隔离与防护。高校应将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划分成不同的安全区域,如核心业务区、外部访问区、管理控制区等,并实施有效的网络隔离措施,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数据泄露。高校应部署防火墙、入侵检测与防御等网络安全设备,对网络传输进行加密和认证,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3、权限管理与审批控制。高校应建立完善的权限管理制度,对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用户进行身份认证和授权,确保用户只能访问自己权限范围内的数据和功能。高校应实施严格的审批控制措施,对重要操作进行审批和记录,确保操作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4、数据备份与恢复。高校应建立完善的数据备份与恢复机制,对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数据进行定时备份和异步备份,确保数据不会因为硬件故障或人为失误而丢失。同时,实施灾难恢复计划,对备份数据进行快速恢复和灾备演练,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用性。
总之,财务管理信息化是一个前行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不容抵挡的发展态势。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可以促进管理工作的开展,减少人力物力的使用,对高校的发展是长远影响。为此,高校需要积极调整财务管理的概念,构建信息化管理的制度,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化管理优势,从而在新时期的发展中占据有利地位。
(作者单位: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段琪华.大数据时代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研究[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3(20).
[2]牛晓山.“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路径分析[J].商讯,2023(20).
[3]刘长兰.信息化视角下高校学生事务财务管理研究[J].华东科技,2023(10).
[4]周君婧.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应用研究[J].海峡科学,2023(09).
[5]周方会.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对“互联网+”时代的适应性研究[J].商讯,2023(18).
[6]杨晶.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探析[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23.29(04).
[7]李培雪,杨亚莉,王军强.新政府会计制度下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J].中国总会计师,2022(05).
[8]吴荣平.探讨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J].质量与市场,2022(17).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