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管理/制度 |
新时代企业文化管理思考 |
第735期 作者:□文/翟俊杰 时间:2024/8/16 16:30:31 浏览:64次 |
[提要]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精神灵魂,对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具有重要影响。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企业文化管理所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通过企业文化管理可以塑造价值共识,规范企业运行,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因此,本文主张立足新时代企业特色,构建企业文化核心理念体系,注重企业文化匹配制度设计,加强企业文化与品牌形象一体化,协同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实现企业文化管理信息化,开辟企业文化建设新思路,实现企业文化管理优化,进一步提升企业软实力。
关键词:新时代;企业文化管理;软实力
中图分类号:F404.1;C961;C96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3年12月12日
新时代,我国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竞争,企业要想不断发展不仅仅需要通过制度管理,还需要企业文化的激励和带动。而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和根本宗旨,同时也是企业发展的助推器并且对企业战略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因此,企业要重视对企业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结合实际情况,确立适合自己企业的企业文化,并将企业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努力通过文化力量带动引领企业发展,深挖企业内在品质和底蕴,着重塑造自身品牌和文化优势,在市场竞争中把握主动权。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并不是一种刚性的管理制度,其更加倾向于引导和指引,属于企业的一种软实力,特别是在当前大数据和信息化逐渐占据时代潮流,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文化软实力对于企业未来管理发展的作用不言而喻。企业文化是企业运行发展的内在力量,指引着企业按照初心不断前行,在企业发生动力不足、前景不明时对企业管理进行价值引领,增强企业遇到困难时的抗逆力。企业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有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强效企业文化,需要不断深挖企业的文化内涵,深化提炼企业文化,把企业文化不断散播传扬,让更多的员工和顾客了解企业文化,对企业的文化接受并认可。
二、新时代企业文化管理对提升企业软实力的重要作用
(一)通过企业文化管理,塑造价值共识。真正落地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追求,有利于员工明确企业的战略目标,提升企业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企业文化管理可以促进员工的凝聚力和归属感。新时代企业文化管理更加注重员工的参与和共享,通过建立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可以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归属感,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提高企业的绩效和竞争力。有利于构建和谐人际关系,降低离职率。企业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更多地通过内心价值的认同和理念上的引导对企业员工进行规范,从而为员工的工作方向提供指导方针,为员工和团队形成一种适合自己企业的轻松、舒适的工作氛围和环境。通过共同认可的企业文化,让每个员工与企业的前进方向步调统一,领导将会减轻在制定规章制度上所花费的大量时间,当员工从内心认同公司的企业文化时,这些规范会自觉地转化成员工自身的行为,从而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通过企业文化管理,规范企业运行。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根本宗旨和价值引领是企业发展的指引,其可以规范员工的行为使之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符,企业文化通过道德指引、行为引导和工作规范来规范员工的行为。通过企业文化管理,可以规范企业的运行机制,更好地解决企业中同事之间长期存在的问题。同时,企业文化也可以通过物质文化来反映企业的精神面貌,强调除了物质激励外,还要注重人文关怀,满足员工的精神需求。此外,企业文化的建设对人力资源管理也有积极影响,它有利于吸引更多志同道合的人才来到公司工作,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同时也能对新员工进行最基本的价值传导,有利于新员工迅速融入企业。企业文化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提高员工的基本素质,有效解决部门员工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激发企业员工的工作潜力,提高企业整体工作效率。
(三)通过企业文化管理,树立品牌形象。通过企业文化管理,提升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公众形象,打造独具一格的品牌形象。同时,企业文化的建设还有助于规范化的现代化管理,促进员工个人发展,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竞争优势。员工对企业文化认可也有利于员工在企业的未来发展进步,通过深入了解企业文化,提升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在工作中受到企业文化的影响,就会按照企业战略发展方向去努力形成合力,减少制约,也会激励员工达成更高的工作热情,具有更好的工作获得感和成就感。
三、新时代企业文化管理提升路径
(一)立足新时代企业特色,构建企业文化核心理念体系。企业要明确新时代目标和使命,提炼企业文化精神,整合多元文化需求,股东、战略投资者和来自不同行业与社会的员工文化需要融合,实现跨文化管理。首先,应当明确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前进动力,打造有条理的企业文化秩序。企业文化是企业的安身立命之本,应该全面展示企业的整体风貌,突出企业特点和优势。在新时代,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体系应以创新与变革、人才与团队、社会责任、客户导向和品牌建设为特色,以适应新时代企业发展的需求。其次,新时代企业应积极迎接变革,不断创新,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企业文化应鼓励员工提出新的想法和创新,鼓励尝试新的方法和策略,以推动企业的发展。新时代企业更应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建立起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团队,企业文化应强调团队合作、共同成长的理念,鼓励员工之间的互相学习和合作,以提高整个团队的综合能力。最后,新时代企业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关注环境保护、公益事业等社会问题。企业文化应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感,鼓励员工参与公益活动,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文化应强调客户导向的理念,鼓励员工关注客户需求,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将客户需求放在首位,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满足客户的需求。新时代企业应注重品牌体系建设,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和声誉,强调品牌价值和品牌意识,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品牌建设,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二)注重企业文化匹配制度设计,强化企业文化软实力。在现代化的企业管理体制当中,要注重将制度设计与价值观保持一致,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应该贯穿于制度设计中。例如,如果企业文化强调团队合作和共同成长,那么制度设计应该鼓励员工之间的合作和互助,设立奖励机制来鼓励团队合作和知识分享。制度设计应该包括培训和发展机制,以提升员工的能力和素质,使员工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符合企业文化的要求。例如,设立培训计划和晋升机制,鼓励员工不断学习和成长,对员工的管理要更加灵活和人性化,根据不同员工的特点分类管理。激励机制是强化企业文化的重要手段,制度设计应该设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以奖励那些符合企业文化的行为和表现。例如,设立奖励制度来鼓励员工提出创新想法和解决问题。制度设计应该注重沟通和反馈机制,以促进员工之间的交流和反馈,营造平等互动的工作氛围,设立定期的团队会议和个人评估,鼓励员工分享经验和提出改进建议。制度设计应该考虑到企业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例如,设立文化传承计划,培养新员工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同时加强新老员工的沟通交流,以师带徒的方式传承企业文化和技艺。通过企业文化与制度设计的匹配,可以强化企业文化的软实力,提升员工的凝聚力和归属感,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三)挖掘企业优势资源,加强企业文化与品牌形象一体化。企业文化与品牌形象一体化建设是指将企业的文化理念、价值观与品牌形象相结合,形成一种独特的企业文化风格,以此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影响。企业应该深入挖掘自身的优势资源,包括技术、人才、品牌、渠道等方面的资源,通过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可以为企业的文化建设和品牌形象打下坚实的基础。企业应该明确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和文化理念,并将其贯穿于企业的各个方面,包括组织结构、管理制度、员工培训等。通过建立积极向上、创新进取的企业文化,可以提升员工的凝聚力和归属感,进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企业应该注重品牌形象的塑造,包括企业标识、企业口号、企业形象广告等方面。通过精心设计和宣传,可以使企业的品牌形象更加鲜明和有吸引力,从而提升消费者对企业的认知和好感度。另外,实现企业文化管理信息化还有助于推广和宣传企业品牌形象,通过建立企业文化管理平台,可以将企业文化的理念、价值观和成果向外界展示,这样可以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企业。同时,也能够吸引更多的合作伙伴和客户,增加企业的商业机会。企业还应该加强内外部沟通,让员工和外部利益相关者了解企业的文化和品牌形象。通过内部培训、员工交流等方式,增强员工对企业文化和品牌形象的认同感和理解力。同时,通过与客户、供应商、合作伙伴等外部利益相关者的沟通,可以提升企业的形象和声誉,企业应该不断创新和改进企业文化和品牌形象,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需求的变化。通过引入新的理念、技术和管理方法,可以使企业的文化和品牌形象更加符合时代的要求,从而保持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总之,加强企业文化与品牌形象一体化建设,需要企业全面考虑各方面资源的利用和整合,注重内外部沟通和创新改进,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
(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协同推进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文化代表企业发展的方向和理念,可将其视为一种意识形态,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企业文化应符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和相应的制度要求,保障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对此,企业应高度重视思政工作,充分发挥思政工作优势,将思政工作中的价值观、工匠精神、职业道德等教育内容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打造社会主义思想引导下的企业文化。同时,企业文化能够有效引导、激励企业员工为企业发展做出贡献,是指导、规范企业员工行为和语言的重要力量,在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思政工作主要指导人的思想和行为,保证人的行为始终沿着正确方向,企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提升员工的思想水平和认知,树立新的价值观,并最终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促进企业发展。思政工作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动力和保障,企业文化建设是思政工作创新的载体,思政工作是企业常抓不懈的工作之一,但是长时期以来,企业思政工作内容陈旧、形式传统、缺乏新意,使得企业员工出现厌烦情绪,严重制约企业思政工作的开展及其在企业发展中作用的充分发挥。因此,企业思政工作者必须加快改革创新,不断丰富工作内容和形式,以取得应有效果。而企业文化较为灵活,建设内容和形式会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热情相对较高。基于此,企业在开展思政教育工作过程中可以将企业文化建设作为重要载体,依托企业文化建设为思政工作创新打开渠道,创设良好环境。
(五)实现企业文化管理信息化,开辟企业文化建设新思路。完善企业数字化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搭建信息化管理框架,获取数智化解决方案,推动企业文化创新与行业应用场景的融合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文化管理也逐渐向信息化方向转变,实现企业文化管理信息化,可以为企业开辟新的思路和方法,提升企业文化建设的效果。首先,实现企业文化管理信息化可以提高管理效率。传统的企业文化管理往往依赖于人工操作和纸质文件存储,容易出现信息不准确、传递不及时等问题,而通过引入信息化系统,可以将各种文档、资料进行数字化存储和管理,提高了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同时,通过自动化流程和数据分析功能,可以加快决策过程,并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其次,实现企业文化管理信息化可以促进员工参与度和沟通交流。通过搭建在线平台或社交软件,员工可以随时随地参与到企业文化建设中来,他们可以分享自己对企业价值观、使命和愿景的理解,还可以互相学习和交流经验,通过这种交流方式加深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并在一定程度上加强组织内成员团结协作的能力。最后,实现企业文化管理信息化需要注意一些问题,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解决数据安全、培训员工等问题,以确保信息化改革顺利进行。一是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二是培训员工使用信息化系统的能力,以及推动员工对信息化改革的接受和支持。此外,还需要与传统管理方式进行有效衔接,逐步推进信息化改革。
(作者单位:山西蓝焰煤层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主要参考文献:
[1]荆培玲,弓艳飞,林冰涛,等.企业文化建设在并购企业后续管理中的思考[J].现代企业,2023(06).
[2]欧燕群.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及其战略定位[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3(10).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