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劳动/就业
大学生创业困境与破解
第735期 作者:□文/康绍霞 时间:2024/8/16 16:50:42 浏览:201次
  [提要] 大学生创业是目前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大学生创业现状不容乐观,分析原因主要表现在政策支持不够、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缺乏、高校创业教育师资匮乏、大学生创业融资渠道单一、大学生创业意识落后。根据三螺旋理论,须从政策支持、资金支持、创业教育支持和创业公共服务支持等方面弥合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创业困境;创业支持体系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3年12月16日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型教育向大众型教育发展,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2020年874万人,2021年909万人,2022年达到1,076万人。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凸现。鼓励大学生创业无疑是一个缓解大学生就业困难的良方。我国大学生创业热情不高,大学生创业者占大学生总数的比例偏低,2021届大学毕业生创业占3.67%,2022届毕业生创业比例比2021届增加0.58%,达到4.25%。由于大学生创业者缺乏资金和经营理念、政策支持不力、大学生创业者自身综合素质不高等原因导致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仅有3%。如此低的大学生创业率和创业成功率,与大学毕业生的庞大队伍比较起来,只是杯水车薪。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的指引下,大学生群体是一支潜力很大的队伍,如何做好大学生的创业支持工作,以创业带动就业,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注入一份活力,无疑是应该引起当下有关各方认真思考的问题。
二、大学生创业困境分析
(一)创业环境不利。大学生创业环境不利首先表现在政策环境方面,尽管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但由于这些政策执行不到位,不能形成对大学生创业的有效支持。高校也制定了一些有关大学生创业的文件和制度,但在具体落实过程中有失偏颇,有违初衷,难以奏效。其次表现在社会文化环境上。普遍认为大学生缺乏经验,缺乏资金,缺乏技术,缺乏人脉关系,创业成功率不高,创业不如就业。再次表现在大学生家庭的影响。家长认为孩子大学毕业后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就行,不用瞎折腾去创业,否则创业失败后,损失资金,丧失信心,也很丢脸。
(二)创业教育开展不力。由于思想认识不到位,使得高校不能把大学生的创业教育置于专业教育一样的重视程度,认为大学生只要能顺顺利利毕业就行,能不能干一番事业与学校无关。大学生创业教育在实践中形式单一,课程体系不健全,这就使得大学生不能系统地学习创业理论知识,更不用说创业实践了。一般情况下,高校的创业教育就是开设几门课程,教师只能讲讲课本知识,缺乏创业课程实践,创业课程也不能为创业实践提供理论支撑。尽管高校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不仅仅是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和团委在做,高校的二级机构各院系也在推行大学生创业教育,但是如何做到实处,确实需要做很多努力。
(三)资金筹措困难。资金不足成为当前大学生创业的主要障碍。家庭筹资方面,家长在孩子的教育投资上已经承担了很大的压力,大部分家庭无力再支持大学生创业,即使有些家庭能够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资助,数额也不会太大。社会筹资方面,由于大多数大学生创办的企业风险大、盈利小,社会资本的本性决定了其不愿意投资大学生创业,更不会因为企业是大学生创办的而多加眷顾。政府筹资方面,由于名额不多、金额少、手续繁琐、审批周期长等原因而使大学生望而却步,极大地挫伤了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
(四)大学生创业能力不足。大学生创业能力包括学习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规避风险的能力等。经过四年的大学生活,大学生获得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具备了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但离创业要求还差很远。大学生还没有深入社会,社会经验缺乏,组织管理能力不足,沟通协调能力有待提高,更不用说规避风险的能力了。大学生的心理承受力不够,缺乏抗逆力,有些大学生出现了就业焦虑。就业焦虑包括有形焦虑和无形焦虑,有形焦虑包括对专业课不感兴趣,对就业信息、本专业的考研率等过于关注等;无形焦虑指上课质量和睡眠质量不高,有失眠、恐慌等状态。
三、大学生创业困因分析
(一)政策支持不足。政府创业政策在执行和落实的过程中存在偏差,有信息不对称现象。有些创业的大学生不了解当前的大学生创业政策。本来可以享受到的优惠政策却由于自己的不了解而错失良机。创业政策的制定“多聚焦于大学生创业初期有关税收、费用减免等方面,而对创业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类问题没有得到充分关注,尤其是在对大学生创业的市场信息、人才引进和社会服务等方面没有相关配套。同时,很多高校在对政府创业支持政策的执行方面,只重视传达和宣传,而对于利用政府政策给予匹配性的创业实践指导仍有很大不足”。
(二)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缺乏。大学生创业,高校是主体,承载着培养、教育的功能,向企业和社会其他单位输送“合格产品”。而企业以盈利为目的,即便如此,企业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同样具有推动作用。企业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实习机会,提供实习基地,也可以在高校建立大学生创业的孵化基地。当前,很多高校都和企业签订有实习基地协议,有些企业还在高校设立有奖学金,凡是在校期间获得这些奖学金的同学毕业后都可以去该企业上班。尽管高校和企业有合作关系,但是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缺乏。如何规划、制定长期的合作计划,而不能只顾眼前利益,是摆在高校和企业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高校创业教育师资匮乏。高校的创业教育形式与质量直接关系到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及创业成功与否。高校的创业教育形式主要有开设创业课程、创业讲座、请企业名家来校演讲或座谈、大学生在创业孵化基地进行实践等。尽管形式多样,但都与创业教育师资休戚相关。很多高校的创业教育教师都是从专业课教师或辅导员转过来的。有些高校不重视创业教育,认为只要搞好专业课程的教学就行,至于创业课程的好坏无所谓。这一传统的办学思路认为高校做好就业,至于是否创业,是学生自己的事情,也是学生毕业以后的事情。
(四)大学生创业融资渠道单一。政府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创业种子基金,但是这部分资金数额不大,不能满足大学生创业需求。商业银行的贷款也只能满足大学生创业的前期资金运作,不能进行长期的支持。高校也会以不同的形式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支持,同样额度也不高。而大学生创业的风险较大,盈亏难料,风险投资一般不愿介入。所以,大学生创业利用风险投资的比例和数量都很低。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创业资金的主要来源还是同学、朋友的合资及父母亲人的资助。这部分资金数量有限,只能作为大学生创业的前期启动资金,而企业运营中期和后期的资金支持依然是个问题,其他融资渠道又难以获取资金支持,很多大学生创业企业到中期就夭折了。
四、破解困境:基于三螺旋理论弥合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
20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亨利·埃茨科威兹和荷兰学者罗伊特·雷德斯多夫提出了三螺旋理论。该理论是一种有关企业、大学、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互动关系理论。也就是说,大学-企业-政府是创新创业的主体力量,三种力量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又相互独立。“三个主体力量以经济发展的需求为纽带而连接起来,通过组织结构性的安排、制度性的设计等机制,三种力量交叉影响,最终形成抱成一团又螺旋上升的三重螺旋的新关系,以此达到三者资源的共享与信息的充分沟通,实现各自效应的最大化。在三螺旋模型中,大学、企业和政府的边界日渐消失,范围不断重叠,触角可以伸向另一方的领域,并相互渗透,各种功能有机结合,融为一体,最终形成一种如DNA三位螺旋体之间的共生关系。”
根据三螺旋理论,政府、高校和企业是大学生创业的三大主体,它们在大学生创业中具有各自的功能,具有各自的内核区和外场域。“大学的内核区包括传授知识、培养人才和科学研究;政府的内核区包括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建设功能、服务功能和保卫功能;企业的内核区包括生产、销售产品,筹集资金和引进人才等。内核区为主体提供内在动力,以促进主体的发展,而外场域是三者之间形成的重叠功能,代表大学、政府和企业功能的扩大。”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包括政策支持、资金支持、创业教育支持和创业公共服务支持四个方面。政府、高校和企业三大主体在上述四个支持体系方面发挥了不同的功能,然而在实际中,也存在一些断裂现象,因此,弥合大学生的创业支持体系是破解大学生创业困境的重要途径。
(一)政策支持方面。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政策支持是政府的主要功能,如企业注册登记政策、融资政策、收费减免政策、场地扶持政策、创业指导咨询政策。高校的政策支持主要表现为学生管理政策、技术转移政策、创业文化建设政策、学生创业社团政策。由此可以看出,政府和高校的大学生创业支持政策侧重点各不相同,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例如学校未必完全了解政府的支持政策。大学生就更是如此,在政策支持体系方面存在断裂现象。三螺旋理论视角下,要充分发挥高校的外场域的功能。“高校要发挥外场域中与政府的相互作用,督促政府提供宽松和优惠的创业政策,为高校提供完善的政策法规,使政府由高校的公共合作者转变为创业参与者。”高校要在政策的有效执行和政府制定政策前期调研中发挥作用,这样才能保证高校执行政策的有效性,也避免了政府制定政策的盲目性。
(二)资金支持方面。大学生创业资金支持体系主要包括政府的资金支持、高校的资金支持及社会的资金支持。政府的资金支持包括无偿的资金支持和有偿的资金支持。高校的资金支持包括对获得国家资金支持的项目给予优惠扶持政策,设置专项资金,奖励优秀项目,通过创业大赛吸引社会资金等。社会的资金支持主要来自于风险投资。大学生创业资金支持来自于风险投资的比例和数量都很少。家庭和朋友的资金支持也不容忽视,尤其在大学生初始创业阶段,家人和朋友为其提供了创业的第一笔资金。但是,到创业中后期,资金需求量较大的时候,家人和朋友就无力继续给予资金支持了。基于三螺旋理论可知,政府、高校和企业除了做好自己内核区的事情之外,应该扩大自己的外场域。企业在大学生创业的资金支持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实际上企业对于大学生创业的资金支持却很有限。因为企业的本质决定了它的盈利性,而大学生创业企业经验不足、规模小、抵御外界风险的能力低,所以企业不会轻易把资金投给大学生去创业。应该弥合大学生创业资金支持体系的这个断裂面,企业除了发挥自己内核区和现有的外场域的功能之外,也应向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支持,形式可以多样化,例如支持高校创业大赛、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进行投资等。
(三)创业教育支持方面。大学生创业教育师资力量缺乏,开设的创业教育课程质量难以保证。一些高校重视专业课程,轻视创业课程,大学生创业教育流于形式,难以奏效。因此,高校要真正重视大学生创业教育,提高创业教育师资水平,把创业教育课程置于专业课程同等重要的地位。多开展创业教育讲座、创业大赛等。注重互联网技术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满足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多样化需求。根据三螺旋理论,政府与企业也能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充分的支持,扩展政府与企业的外场域,政府相关部门营造重视创业教育的氛围,要求高校把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起来,让大学生一入大学就真正了解创业教育,规划自己四年大学生活中的创业教育安排。企业同样也能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充分的支持。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既要重视理论,也要重视实践。企业可以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实践的机会,例如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实践基地、委派专门人士去给大学生做有关创业教育的讲座等。总之,弥合政府与企业在大学生创业教育支持方面的断裂,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四)创业公共服务支持方面。高校孵化基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一定的支持,主要包括办公场所、办公设施和条件、创业培训、财务代理、融资担保等,但是难以满足大学生创业的多元化需求。目前,大学生创业公共服务支持主要形式是政府与高校相结合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而企业参与较少。基于三螺旋理论,应该扩大高校、政府和企业的外场域,使它们在大学生创业公共服务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鉴于此,分级建立大学生创业服务中心势在必行。“政府部门可以建立国家和地方两级大学生创业服务中心,国家一级大学生创业服务中心可以负责创业政策的制定、指导、管理、协调工作,搭建有效的大学生创业项目库,实现资源共享,提供及时有效的后续服务和跟踪服务;地方一级大学生创业服务中心主要是联合地方政府职能部门、高校、企业、金融机构等,主要提供创业信息、创业培训、创业指导、项目评估、创业导师团的组建管理、法律援助、建立地方性大学生创业孵化园等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管理和服务项目。” 
(作者单位:郑州轻工业大学政法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卿凯,聂四维.大学生创业的困境及对策分析[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2(23).
[2]吕成祯.“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的构建——基于高校共青团工作视角[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8(10).
[3]庄新豪.信息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创业困境及应对策略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5(10).
[4]宁敏.高等教育大众化语境下大学生就业焦虑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1).
[5]王强.困境与展望:我国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建构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09).
[6]闫永博.佛山高校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研究[J].商贸人才,2016(07).
[7]周波.基于三螺旋模型理论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05).
[8]刘美玉,刘力荣,李哲.基于三螺旋理论的大学生机会型创业研究[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7).
[9]阳昆.“互联网+”下的大学生创业素质提升路径[J].中国成人教育,2019(15).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35804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