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助力地方公共外交发展研究 |
第735期 作者:□文/艾喜荣 时间:2024/8/16 16:59:30 浏览:83次 |
[提要] 地方公共外交是指地方政府或地方组织通过对外交流与合作,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文化交流和人民之间的友谊,实现地方与外部世界的互动与互利。本文以榆林市为例,探讨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如何助力地方公共外交发展,对于理解和利用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推动公共外交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榆林;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地方公共外交
基金项目:榆林市产学研合作项目:“榆林市地方公共外交发展研究”(编号:CXY2022136)
中图分类号:D8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3年12月22日
地方公共外交是指一国的地方政府为增进本国国家、地区和公民整体利益,通过多样的传播载体和交流形式,向政府以外的各类外国受众发起的双向国际交往和沟通行为。地方公共外交作为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地区和平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地方公共外交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其中之一就是如何有效利用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来提升地方公共外交的效果。榆林市作为陕西省的一个重要城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独特的民俗风情和重要的地理位置,开展地方公共外交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榆林市丰富的特色文化资源,如红色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对于推动榆林市的地方公共外交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当前榆林市地方公共外交发展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缺乏系统性的规划、文化资源开发不足、公众参与度较低等。因此,研究如何利用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助力地方公共外交发展,对于推动榆林市乃至其他地区的地方公共外交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地方特色文化资源与地方公共外交概述
(一)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定义及分类。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是指一定地域的人们经过长期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实践形成的,具有某种特色的自然风貌、社会习俗、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人文精神等要素,这些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最终形成独具吸引力和感召力的本地魅力文化资源。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具有独特性、多样性、传承性和亲和性的特征。根据其性质和表现形式,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物质文化资源(包括历史遗址、古建筑、文物古董、民间工艺品等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资源(包括民间文学、民间艺术、传统手工艺、民俗风情、传统节庆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自然文化资源(包括具有地域特色的自然景观、生物多样性、地质地貌等自然遗产)。
(二)地方公共外交的含义及其意义。地方公共外交是地方政府在国际和国内范围内,通过与其他国家、地区和社会各界的交流与合作,传播地方形象、推广地方文化、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一系列外交活动。简而言之,地方公共外交指地方政府和公众的对外交流活动。开展地方公共外交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提升地方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增进民生福祉。
(三)地方特色文化资源与地方公共外交的关联性。文化交往在公共外交中越来越成为密切国务关系、增进国际交流的关键因素。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是地方公共外交的重要载体和支撑。这些资源丰富多样,具有独特性,为地方公共外交提供了丰富的交流内容和合作空间。地方政府可以通过挖掘、整合和传播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有效地展示地方形象,提升地方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同时,地方公共外交也为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动,地方政府可以推动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的传播,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旅游,从而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此外,地方公共外交还可以帮助地方政府与其他国家建立友好关系,为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传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榆林市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助力地方公共外交概况
(一)榆林市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概览。榆林地处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漠的过渡区,历史悠久,是黄土文化的发源地,深受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的熏陶,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自然和文化资源。首先,榆林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历史古迹和建筑众多,如红石峡、石峁遗址、白云山道观、统万城遗址、古长城遗址等。榆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非常丰富,其中11项入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此外,全市还有省级66项、市级211项、县级565项非遗代表性项目。其中,陕北秧歌、榆林小曲、陕北民歌、横山老腰鼓、陕北道情、二人台、绥德石雕等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其次,榆林市民俗风情文化丰富多彩。民间艺术如大秧歌、剪纸、转九曲等深受群众喜爱,被不断地发扬光大。榆林的传统节日习俗也独具特色。无论是春节、中秋还是端午,榆林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庆祝方式。特别是榆林独特的年俗文化,更是让人眼前一亮,充满了浓厚的民俗气息和地方特色。最后,榆林也拥有众多的自然景观。丹霞地貌自然景观公园、黄河太极湾、白云山风景名胜区、毛乌素沙漠、红碱淖省级自然保护区等景观展现了榆林独特且多彩的自然风光和地理特色。这些宝贵的旅游资源,不仅彰显了榆林的自然之美,同时也为榆林的旅游业提供了丰富的发展潜力。
(二)榆林市特色文化资源对地方公共外交的促进作用。近年来,榆林开始挖掘和利用丰富的文化资源加大榆林的对外宣传和对外交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力地促进了榆林市的地方公共外交发展。
1、提升地方形象和知名度。榆林市拥有独特的红色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这些资源对于塑造榆林市的地方形象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近年来,榆林举办了丰富的文化活动以及对外宣传和推广活动,使外界更好地了解榆林市的文化底蕴和地方特色,增强了榆林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使榆林的城市形象得以提升。例如,每年举办的榆林国际煤炭暨高端能源化工产业博览会可以说既是经济和技术的盛会,又是文化的盛会,吸引了大批国内外宾客。通过参加博览会,国内外宾客不仅能够领略到榆林独具特色的煤炭能源文化,还能深入体验到榆林的特色民俗文化。这种多元文化的展示,使得榆林的知名度和城市形象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2、促进文化交流。榆林市的特色文化资源不仅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还可以通过文化交流促进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榆林市挖掘和整合本地特色文化资源,如红色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通过举办文化节、展览、演出、体育赛事等活动,向国内外展示地方的文化特色和风土人情,增强了外界对榆林市的认知和了解。例如,陕北民歌艺术节、榆林国际马拉松比赛、榆林国际背婆姨大赛等活动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和选手前来参观体验。这些活动不仅展示了榆林市独特的地方文化,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与外界交流的平台。
3、推动经济发展。榆林市的特色文化资源通过与旅游、餐饮等产业的结合,为榆林地方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例如,陕北民歌和榆林小曲作为民间音乐艺术形式,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欣赏,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同时,榆林剪纸作为一种传统手工艺品,也成为了当地旅游的一大亮点和出口特色产品。此外,榆林市还积极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和节庆活动,例如每年的“陕北榆林过大年”活动,进一步展示了榆林市独特的文化魅力。这些活动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也为当地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收益。总之,榆林市充分利用自身丰富的特色文化资源,通过与旅游、餐饮等产业的紧密结合,促进了榆林地方公共外交与当地经济的良性互动发展。
4、增进人民之间的友谊和交流。榆林市特色文化资源助力地方公共外交也体现在人民之间友谊和交流的不断加强上。通过各种形式的交流活动,榆林人民与国外友人之间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和友谊,加强了友好关系。这些活动不仅有助于传播榆林市的特色文化,也为榆林市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例如,榆林长城保护志愿者协会与国际长城之友协会进行了长期而深入的长城文化国际交流活动,吸引了大量国际友好人士参与保护榆林古长城事业。毫无疑问,此类活动极大地促进了中外人民之间的友谊,对于推动榆林市与世界各地的友好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三、利用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助力地方公共外交发展的策略
(一)强化地方政府在地方公共外交中的主导和引领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挥地方公共外交的作用,地方政府要强化在地方公共外交中的主导和引领作用,加强自身的公共外交能力建设。首先,地方政府应该积极开展对外交流活动,积极创造宣传地方文化资源的平台,增进与国际社会的了解和合作。其次,地方政府应该加强对企业、社会组织和媒体的引导和管理,促进地方文化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提高地方文化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最后,地方政府还应该注重保护地方文化和生态环境,推动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强化文化资源的建设与保护,从而使地方文化资源为地方公共外交提供可持续助力。
(二)促进公众和民间参与,提升地方公共外交的民众基础。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在很大程度上根植于民间,与广大公众的生活、习俗、信仰等紧密相连。因此,要利用地方特色文化资源促进地方公共外交就必须促进公众和民间参与,提升地方公共外交的民众基础。具体来说,可以通过组织各种文化活动、节庆庆典、民间艺术表演等方式,让公众积极参与到地方公共外交中来。这样不仅可以展示地方的独特文化魅力,还能增进与外界的了解和友谊。同时,还可以通过开展民间交流活动,如民间手工艺交流、民俗文化研讨等,促进民间层面的互动与合作,进一步夯实地方公共外交的民众基础。此外,地方政府和社会组织也应积极引导和支持公众和民间参与地方公共外交。例如,可以设立相关的奖励机制,鼓励公众和民间团体积极开展对外交流活动;还可以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指导,帮助公众和民间团体提升对外交往的能力和水平。总之,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是促进地方公共外交的宝贵财富,而公众和民间的参与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只有广泛汇聚民智、民力,地方公共外交才能更加生动、有活力,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三)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发挥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的优势作用。地方特色文化资源丰富多样,包括民间艺术、传统手工艺、民俗风情等,这些资源在国际交流中具有独特的吸引力。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艺术展览、演出、讲座等,可以向世界展示当地的独特魅力,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此外,地方特色文化资源还可以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支持。例如,发展旅游业可以利用当地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吸引游客;发展文化产业可以利用当地的文化遗产和创意产业吸引投资。总之,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发挥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在地方公共外交中的优势作用,对于促进国际间的友好关系和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结合旅游产业发展,促进地方公共外交发展。旅游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地方公共外交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旅游产业的发展,可以吸引更多的国际游客前来旅游观光,为地方公共外交提供广阔的平台和机遇。地方政府和社会组织应该积极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强旅游宣传和推广工作,突出当地的文化元素和历史底蕴,让中外游客更好地了解当地的文化底蕴,为地方公共外交的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和机遇。同时,也应该注重保护当地的文化和生态环境,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共赢。
(五)利用新媒体,促进地方文化资源的对外宣传。在当今新媒体时代,充分利用新媒体进行地方文化资源的对外宣传和推广,有助于促进地方公共外交的发展。利用新媒体,可以将地方文化资源以更加生动、形象、直观的方式呈现给外界,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例如,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平台发布地方文化活动的信息,让更多的人了解当地的文化特色;也可以通过直播等方式展示当地的风土人情,让观众感受到当地的魅力。总之,利用新媒体促进地方文化资源的对外宣传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可以有效促进地方公共外交的发展,进而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做出贡献。
综上,本文以榆林市为例探讨了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如何助力地方公共外交发展。通过分析可知,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在增强地方形象、促进文化交流、推动经济发展和增进人民友谊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地方政府和相关机构应该充分挖掘和利用当地的特色文化资源,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推动地方公共外交事业的发展。同时,还需重视保护和传承当地特色文化资源,使其得以发扬光大。这将为地方公共外交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实现地方繁荣富强与世界和平发展的双赢目标。
(作者单位:榆林学院外国语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朱佳毅.地方公共外交的会议型载体研究——以地方国际会议品牌为对象的分析[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7.
[2]阮添辉.地方特色文化资源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融合——以福建省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04).
[3]吴思瑶.地方特色文化资源融入中学思政课的价值意蕴和路径研究[J].新课程导学,2023(23).
[4]周涵.推进地方公共外交[N].扬州日报,2013-07-21.
[5]甄巍然,刘洪亮.“民心相通”:基于文化交往的共同体图景——“一带一路”中文化认同的困境与破解[J].出版发行研究,2018(03).
[6]澎湃新闻.匠心传承 绚丽绽放——盘点榆林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EB/OL].https://m.thepaper.cn,2023-02-18.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