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管理/制度 |
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内部控制披露质量研究 |
第736期 作者:□文/张丛林 迟丽华 时间:2024/9/2 9:00:53 浏览:70次 |
[提要]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内部控制在保护数据、确保合规性、管理风险以及支持有效决策等方面变得至关重要。了解内部控制披露现状,能够提高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互信,帮助投资者做出正确决策,提高企业透明度。本文分析2021年和2022年A股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披露质量,并就如何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披露质量从企业和政府两个角度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大数据;披露质量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4年1月8日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市场化改革在不断地推进和深入,信息不对称性的市场缺陷开始显现。利益相关者通过企业自主披露的会计信息来了解企业的内部情况,以此来判断企业是否值得投资。2010年,我国正式发布《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强制上市公司实施内部控制,并进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而内部控制能够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完整性、准确性、真实性。同时,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企业向投资者公开披露其内部经营管理信息的一种重要途径,内部控制披露质量是创造企业与投资者互信的关键因素。但2023年恒大的万亿负债事件值得我们深思。作为一家上市公司,恒大应该建立健全的内部治理体系,确保公司的决策和运营符合法律法规。然而,许家印的被捕揭示了公司高层管理层存在不端行为和权力滥用的严重问题。有关报道指出,许家印利用公司的资源和职权谋取个人私利,甚至涉及可能违法犯罪的行为。不良的内部治理不仅增加公司的经营风险,还损害公司的声誉和信誉,给投资者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因此,为了更好地了解近几年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情况,需要深入研究其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中的缺陷,并提出提高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披露质量的对策建议。
一、大数据背景下内部控制披露现状
本文以沪、深、京交易所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在2021年4月30日和2022年4月30日之间披露年度报告和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情况进行分析。
(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披露情况。2015年以来,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披露数量呈整体上升趋势。内部控制披露数量上升有助于提高投资者和监管机构对公司内部运营状况的了解,从而增加市场的透明度。然而,数量上升并不一定代表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有可能是公司面临更多的监管要求,或者是在回应过去的财务丑闻或违规行为后,为了恢复信任而采取的一种积极举措。因此,关键在于分析披露的内容和质量,以确保其完整性和准确性。(表1)
(二)2021年内部控制披露情况。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及时性情况如表2所示。(表2)
在内部控制披露完整性上,在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方面,967家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内容不完整,具体情况见表3,在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方面,2,566家上市公司完整地披露了内部控制审计(鉴证报告)信息;992家公司披露信息不完整,包括未披露签字会计师信息、注册会计师签字盖章或会计师事务所盖章缺失等。(表3)
在信息披露的准确性上,同时披露2021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和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3,448家上市公司中,65家公司内控自我评价结论与内控审计意见不一致,根据已披露的2021年度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在3,358家上市公司中,有131家公司的内部控制审计意见与财报审计意见存在不一致的情况。对比2021年年报中披露的内部控制相关信息和内部控制报告披露信息发现,25家公司年报中披露不存在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但内控评价报告披露存在重大缺陷,1家公司年报披露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但内控自我评价报告披露无重大缺陷。
(三)2022年内部控制披露情况。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及时性如表4所示。(表4)
内部控制评价信息披露完整性上,有1,061家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内容不完整,具体情况见表5。2,964家上市公司完整地披露了内部控制审计信息;1,118家公司披露信息不完整,包括未披露签字会计师信息、注册会计师签字盖章或会计师事务所盖章缺失等。(表5)
信息披露的准确性上,同时披露2022年度内部控制评价和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中,76家公司评价结论与审计意见不一致,其中部分公司存在重大不一致。披露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中,有144家公司内控审计意见与财报审计意见不一致。对比2022年年报“公司治理”章节中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和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披露的信息,发现有7家公司年报中披露存在重大缺陷但评价报告中为不存在内部控制重大缺陷,16家公司年报中未披露存在重大缺陷但评价报告中披露存在重大缺陷。
二、企业内部控制披露质量问题
(一)信息披露不及时。2021年未披露年度报告和未披露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企业数量分别是13家和290家,而2022年披露年度报告和未披露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企业数量分别是12家和286家。可见,2021年和2022年未披露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企业数量远远高于未披露年度报告的企业数量,信息披露不够及时。
信息不及时披露可能造成下列问题:(1)使投资者难以获取最新的公司财务和经营信息,导致他们无法准确评估投资风险和机会,可能错失投资时机或投资于不明晰的市场;(2)导致市场波动和价格波动,因为投资者可能会对不明朗的信息做出过度反应,引发市场不稳定性;(3)损害公司的声誉和信任度,投资者和利益相关方可能会对公司的诚信产生怀疑,这可能对公司未来的融资和业务关系造成负面影响。
(二)信息披露不够完整。在2021年和2022年,上市企业都出现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内容不完整的问题,包括:未披露纳入评价范围的主要单位、业务和事项;未披露高风险领域;未披露纳入评价范围的资产总额占比情况;未披露纳入评价范围的营业收入占比情况。
信息披露不完整可能造成下列问题:(1)可能降低投资者对公司的信任,投资者可能会认为公司故意隐瞒信息,这可能导致投资者撤资或回避与该公司的交易;(2)可能损害公司的声誉,导致负面的新闻报道和公众关注,这可能对公司形象和客户关系造成损害;(3)根据法律法规,公司可能有义务提供完整的内部控制信息,不遵守这些规定可能导致法律和监管风险,包括罚款、诉讼和监管处罚。
(三)信息披露不够准确。企业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相互矛盾。在2021年和2022年的上市企业内部控制披露和年报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相互矛盾,出现了以下问题:(1)企业自我评价发现存在重大缺陷,但是在评价报告上披露的则是无重大缺陷;(2)企业内控自我评价结论与内控审计意见不一致;(3)企业在内部控制报告中已披露的相关内容在年度报告中并未披露等。
信息披露不够准确可能造成的问题:(1)降低投资者和客户对公司的信任,导致品牌价值下降;(2)投资者可能对虚假信息做出过度反应,导致股价和市场表现不稳定;(3)可能导致公司面临法律诉讼、罚款和监管处罚。
三、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披露质量的建议
(一)从政策角度出发
1、调整和统一内部控制披露相关标准。(1)尽快制定规范的企业内部控制标准,注册会计师才能有判断企业内部控制完整、合理的标准。(2)尽快制定相关的注册会计师执行标准。在注册会计师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评价时,评价意见的可信赖程度至关重要,为确保专业性和避免过大的期望差距和不必要的争议,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内部控制评价时必须慎重考虑,并在操作中遵循相关的执业标准,以确保评价的可信赖性、独立性和专业性。(3)加强企业的内部审计。为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执行效果以及适应新情况的能力,并制定必要的改进措施,企业不能仅仅依赖定期的信息披露,而应建立自身的机制来实现这些目标。建立有效的内审机构是企业确保内部控制制度执行、评价和改进的一个重要手段。这有助于提高企业的透明度、风险管理水平,同时确保对新情况的及时适应,有助于维护企业的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
2、加强内部控制法制建设。在我国,虽然财政部等四部委非常重视内部管理制度建设,但与内部控制相关的法律建设基本停留在政府部门规章制度层面。因此,相关监管部门应加强内部控制的法制建设,使有关内部控制的法律法规能得到很好地实施,公开的内部控制更加严格,包括投资者在内的利益相关者更容易获得可靠有用的信息。加大对延迟、隐藏或虚假披露等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提高违规披露成本和法律震慑力。
3、利用大数据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监管。政府为公司数字化转型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政策环境,同时也要把公司数字化转型与行业特点、地区发展密切结合,来制定配套激励政策,以更好地实现数字化转型带来的信息披露优化效应。借助新技术手段如大数据、云计算和智能化,可以尝试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划分等级,并将其纳入企业绩效考核范围。这种做法有助于激发企业的主动性,推动其积极完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体系。同时,建立奖惩机制也能进一步促使企业关注和提高披露质量。这一综合方法不仅能够应用先进技术提升内部控制,还能在绩效考核中体现其重要性,从而推动企业更加专注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质量和可信度。
(二)从企业角度出发
1、利用大数据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利用大数据技术收集、整合和分析企业内部数据,包括财务、运营、风险管理等方面的数据,能够提高准确性,减少错误,并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智能化的风险识别系统,通过对历史数据和行业趋势的深度分析,识别出潜在的风险因素,有助于企业及早制定相应的内部控制策略。但在利用大数据的过程中,需要重视企业自身数据隐私和安全问题。
2、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强化企业内部审计是提升内部控制披露质量的关键步骤。首先,企业要招募具备审计、风险管理专业知识且经验丰富的人才。其次,建立与管理层和董事会紧密合作的沟通机制,确保审计独立客观。最后,及时沟通审计结果并提供明确改进建议,确保改进措施得到及时实施,以提高内部控制披露的质量和可信度。这不仅满足监管需求,也增强了利益相关方对企业治理的信心,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3、优化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内容,提高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及时披露内部控制评级报告,让投资者能够提前了解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报告准确性,能够大大加强企业与投资者互信,提高企业的声誉和信任度。为保证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企业要保持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在内容的书写上要简介、清晰、准确、完整,避免避重就轻、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内容等问题。提高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从而提高企业的声誉,建立良好的市场环境。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魏志超.数字经济时代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体系建设[J].中外企业文化,2023(05).
[2]宋建波,谢梦园,荆家琪.数字经济时代提升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探究[J].财会月刊,2021(11).
[3]徐子尧,庞月维,张莉沙.数字化转型提升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吗?[J].南京审计大学学报,2023.20(02).
[4]许汉友,赵静.财务共享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了吗[J].财会月刊,2022(20).
[5]于健南,黄文奇.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债务融资成本与财务绩效[J].经济界,2020(06).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