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管理/制度
中泰企业文化比较
第736期 作者:□文/施辉嫚 李 玲 时间:2024/9/2 9:08:30 浏览:94次
  [提要]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之下,经过漫长的经营、积累、总结后形成的企业内部共同的价值观、信仰和道德准则,并通过企业的规章制度和企业成员的行为表现出来,属于文化的一部分。中国和泰国虽然同属于亚洲国家,在许多方面都有着相似的地方,但不同的社会环境下必然会形成不同的文化。本文从麦肯锡7S模型出发,结合前人的研究,对中泰企业文化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其中的异同,为中泰企业文化建设寻找适合的路径。
关键词:企业文化;中泰企业文化;麦肯锡7S模型
基金项目: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华商学研究项目:“在华中泰合资企业文化本土化研究——以正大天晴为例”(项目编号:secbr2023-3-23)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4年1月17日
一、企业文化 
(一)企业与文化。要弄懂企业文化是什么,首先需要理解两个概念:一是企业;二是文化。在《现代企业文化》一书中,谢健和溪从清对企业做了定义: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组织形式下进行的。这种经济组织形式是由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并体现着特定社会的生产关系。在人类社会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原始部落群体、家庭、手工业作坊等基本的经济组织形式。企业则是与近代以来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经济组织形式。
关于文化,1871年爱德华·泰勒对文化做了定义:文化或文明是一种复合物,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获得的其他任何能力和习惯。《现代企业文化》中对文化的定义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器物性文化、制度性文化、观念性文化;狭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一定物质资料基础上所创造的精神产品,包括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也称作社会意识形态,也包括属于非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还包括各种社会组织、制度和风俗习惯等。为了研究的更细致,本文倾向于将文化定义为《现代企业文化》的狭义意义。
(二)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孕育于20世纪70年代末,形成于80年代初。美国哈佛大学特伦斯·迪尔和麦金赛咨询公司艾伦·肯尼迪合著出版了《企业文化——企业生活中的礼仪与仪式》,此书的出版标志着企业文化理论的诞生。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教授特雷斯·E·迪尔和美国麦肯锡管理咨询公司专家阿伦·A·肯尼迪合著的《企业文化——现代企业的精神支柱》一书对企业文化的理解是:企业文化是由五个因素组成的系统,其中价值观、英雄人物、习俗仪式和文化网络是其四个必要因素,而企业环境则“是形成企业文化唯一的而且又是最大的影响因素”。威廉·大内认为,企业文化是进取、守势、灵活性——即确定活动、意见和行为模式的价值观。
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90年代初期,中国国内大量地介绍西方企业文化研究成果,21世纪以后针对国内的企业文化研究的书籍、企业案例成果才慢慢产生。颜智敏认为,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一定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下,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全体员工认同的整体价值观念、管理风格、行为规范、传统习惯、信仰追求、经营特色和道德准则的总和。吴平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形成的经营理念、经营目的、经营方针、价值观念、经营行为、社会责任、经营形象等的总和,它是企业个性化的根本体现,是企业生存、竞争、发展的灵魂。张琳娜认为,企业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企业文化包括企业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狭义的企业文化主要是指以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意识形态。企业文化是指导企业能够长远发展的一种行为规范和价值体系,是在工作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包括企业价值观、企业哲学、企业伦理、企业品牌、企业精神、企业形象等,是领导者和员工共同遵守的准则。
泰国实行自由经济,在其国内存在多种多样的经济形式,泰国学者对企业文化也有自己的见解。SONTHAYA KRIANG KLAI NA PHATHLONG认为,企业文化是融合了设想、价值观、信仰、知识、创造等并且由公司成员执行的特有的思想常规,并传承给新员工,为了让公司成员在行为方面表现为一定的路线,文化也通过重要角色推动成员实现公司目标。SURASEK PHONBUN认为,企业文化是某个群体执行的生活方式,并演变为性格、习惯、习俗、行为、信仰、价值观、语言等。SIRIKHWAN HONGSUWANNAKUN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内部建设的,外人能看到的东西及隐藏在组织内部的价值观和信仰系统。
根据前人对企业文化的研究,可以得出: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经过长时间的经营实践、积累、总结后形成的企业内部全体员工追寻的价值观、信仰和道德准则,并通过企业的规章制度和企业成员的行为表现出来,对企业发展有着一定的能动作用,属于文化在企业这个领域的表现。
根据企业文化的定义可知,企业文化形成的原因在于特定的社会环境和企业自身的经营活动,社会环境则包括所处环境的政治、经济、社会主流价值观、主流文化等,这些都会对企业文化的形成、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企业文化具备了以下特征:
1、独特性和民族性。在世界文化中,每个民族都有着独一无二的发展方式和文化特性,在不同的经济、社会环境中形成独特的民族心理、风俗习惯、道德规范、价值观念等,反映在企业文化上就是其民族性。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通过长期的经营实践活动后形成的企业成员共同认可的价值观,社会环境不同,企业文化也会有所不同,所以企业文化具有独特性。
2、发展性与稳定性。企业文化的产生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产生的,是时代的经济产物,但企业文化产生后并不会随着经济发展而剧烈变化,而是会缓慢改变,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3、非强制性。在一个企业里,一种主流文化一旦形成一种氛围,便也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一种约束力,称之为“软约束力”。
企业文化的实质是以人为本,以文化引导为方法,以激发员工的自觉行为为目的的企业管理思想。马克思主义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可知,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向上的、积极的意识会引导物质向前发展,但落后的、不符合时代的意识会阻碍物质的发展。企业文化具备引向力、激励力、约束力、凝聚力、协调力、辐射力,对企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二、中泰企业文化特点
企业文化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文化认知阶段(1984~1992年)、学习西方模式(1992~2000年)、文化管理阶段(2000年至今)。在文化认知阶段和学习西方模式阶段,中国的企业文化受到了来自西方企业文化的影响,但是中国企业与中国的社会环境和中华民族文化紧密相连,企业文化在国内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逐渐和中国传统的价值观、精神信仰、文化仪式等相融合,形成了中国独特的企业文化:我国企业文化中追求团队合作和大一统思想;弘扬艰苦创业的传统美德;强调集体主义和主人翁意识;重视群体决策的管理方式;注重伦理和“人治”,轻视理性和“法治”;等等。
泰国在拉玛四世时期开始接触西方国家的文化,从各个方面学习西方文化,但泰国传统文化中重视集体主义、习惯服从、生活和心态悠闲、享乐主义等对泰国的企业文化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泰国企业文化特点:重视自身的修炼,强调创新;重视企业诚信和社会责任;对待客户永远提供灿烂的微笑;等等。
综上,企业具有民族性的特点,会受到企业当地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影响,无论是中国企业还是泰国企业,在接收外来文化时都会将其与本国的企业文化相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三、中泰企业文化比较
针对中泰企业文化的比较,有学者做了以下研究:POSUWAN NESTCHANOK在《中泰合资企业中的企业文化差异与融合路径研究》中提到中泰合资企业中的企业文化差异为以下几点:在时间观念方面,中国企业员工认为成功源于自己的努力,而泰国员工则认为成功源于运气,不会花太多时间在工作上,不急于进取;在人性方面,中国企业侧重对于员工的监督,而泰国企业基于性本善的观念,对员工管理较为松散;活动取向方面,中国员工成就导向强烈,而泰国员工喜欢轻松的工作;责任中心方面,中国企业中等级观念并不强,企业流动性较大,而泰国企业中信息的传递都是从上至下,员工会避免各种正面冲突,流动性也不大;在劳动管理方面,中国企业较为严苛,而泰国企业相对宽松,假期较多。
朱燚在《中国S集团泰国公司跨文化管理研究》一文中提到中泰企业管理者管理差异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对于经营目标的态度方面,中国企业注重业绩的达成,而泰国追求短期目标,轻松完成工作;对于经营管理理念,中国企业追求持续发展和业绩第一的观念,而泰国把以人为本的观念排第一;在决策和计划方面,中国企业主张集体决策和个人决策相结合,泰国企业则偏向于集体做决定,集体承担责任;在沟通方面,中国企业注重层级和部门之间的沟通,泰国主张自上而下的沟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中国企业强调外部招聘,鼓励人才流动,而泰国企业则主张内部推荐,强调稳定性。
在张美花的《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泰国经营的跨文化管理问题研究》中,通过调查数据分析得出中泰企业文化异同特点:在权力距离方面,中泰都属于高权力国家;个人主义方面,中泰两国都属于集体主义取向国家;在男性化方面,中国属于男性化价值取向,泰国女性地位在逐步提升;对于不确定性规避方面,中国喜欢平稳的生活,创新性不高,泰国对不确定的事物采取保守政策;在长期导向方面,中国企业偏向长期取向,泰国属于短期取向,今日挣钱今日花。
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和麦肯锡7S模型,笔者将从文化角度出发对中泰企业文化进行分析。首先要明白麦肯锡7S模型内涵,麦肯锡7S模型包含了7个板块的要素,即战略、结构、制度、风格、员工、技能、共同的价值观。其中,战略是指公司根据自身经营业务及市场发展情况而制定的企业发展目标;结构是指企业的组织架构,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制度是保证企业战略的执行,以及协调不可调解的关系;风格是企业管理层的管理风格及上下级关系的风格;员工是企业所有战略的执行者及企业正常运行的基础;技能是企业生产的能让企业在市场赖以生存的产品或者为社会提供的服务等;共同的价值观是企业所有工作人员在企业共同的战略引导下、同一制度的规范下形成的共同的思想。
从麦肯锡7S模型出发,对中泰企业文化比较分析得知:中国企业历来都很重视企业战略的制定,并且战略目标会随着国内的社会发展及国家政策而进行调整,不同时期的企业发展战略都会有所不同,所以出现了创新发展战略、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战略,而泰国企业不注重企业的长远战略,更注重当下的短期目标;从结构角度看,中国文化中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友善关系,实行民主管理,鼓励下级向上级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而泰国受传统思想影响较深,对于公司的发展或者某个项目的实施,更多地倾向于听从上级的命令,由上级做决定,下级执行;制度方面,每个企业的制度涉及多个方面,本文仅讨论企业的领导管理制度,中国企业领导制度随着企业的发展逐渐建立了民主的管理制度,而泰国受传统观念影响,管理制度以上级管理下级为主,权力集中在领导层;风格方面,中国企业很在意目标的达成,追求业绩,而泰国企业不喜欢长期难以实现的目标,喜欢短期能达成的目标;对于员工的聘用,中国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发现人才的重要性,所以中国企业会聘用德才兼备的人才,这一方面,泰国企业更重视员工的品德和稳定性,泰国人如果在一个企业工作得较为舒心,不管待遇高低,大多会一直待在那个企业,不经常更换公司,稳定性相对较高;企业技能方面,在笔者看来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向市场销售的产品或者提供的服务,二是企业的信誉,无论是中国企业还是泰国企业都很重视这两项;企业共同的价值观方面,中国企业重视人的精神追求,强调社会利益,重视环境保护,泰国企业以促进社会发展为目的,获得的利益也会通过各种形式回报给社会。
综上,中国和泰国虽然同为亚洲国家,但是由于各自的政治、经济、文化不尽相同,所以导致在特定环境中发展的企业形成的企业文化也会有各自的特点,而这些特点又很好地反映了各自国家的社会情况。根据马克思主义中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可知,企业文化如果符合社会主流文化价值,并且符合企业的发展,那企业文化就会对企业起到推动作用,同时也会对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反之则会阻碍企业和社会的发展,而中泰两国的企业文化特点也证实了这一观点。在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中国和泰国之间的合作越来越密切,相互间的合作投资等贸易往来也越来越多,增进企业间的相互了解,将有利于中泰两国企业更好地合作,也将促进中泰两国之间的友好往来。
(作者单位: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谢健,奚从清.现代企业文化[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2]威廉·大内.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1.
[3]王成荣.企业文化管理(第四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4]陈都伟.日本企业文化——结合管理学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5][美]特雷斯·E·迪尔,阿伦·A·肯尼迪.企业文化[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9.
[6]罗长海.企业文化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7]颜智敏.安利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研究[D].泉州:华侨大学,2015.
[8]吴平.解析中国企业文化建设[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
[9]张琳娜.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企业文化建设[D].洛阳:河南科技大学,2009.
[10]郭杨.融合儒家文化,构建中国企业文化[D].乌鲁木齐:新疆大学,2009.
[11]杨月坤.企业文化[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7.
[12]解冬冬.基于儒家管理思想的企业文化构建研究[D].济南:济南大学,2016.
[13]POSUWAN NESTCHANOK.中泰合资企业中的企业文化差异与融合路径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9.
[14]朱燚.中国S集团泰国公司跨文化管理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4.
[15]张美花.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泰国经营的跨文化管理问题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7.
[16][泰]SONTHAYA KRIANG KLAI NA PHATHLONG.罗勇府NIKOM PATTANA县NIKOM PATTANA区公司企业文化[D].RAMBHAI BARNI RAJABHAT UNIVERSITY,2557.
[17][泰]SURASEK PHONBUN.企业文化与机构关系[J].PHUTHACAKR,2558.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51309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