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江西省产业关联分析 |
第736期 作者:□文/邱敏蓉1 杨 静2,3 时间:2024/9/2 9:34:12 浏览:113次 |
[提要] 本研究基于2017年江西省产业部门投入产出表,通过利用产业前向关联系数、后向关联系数、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等评价指标,分析江西省产业结构的特点和波及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国际和国内双重压力下,江西省有色金属冶炼和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仍然表现突出,积极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注重绿色金融产品服务优化,继续依托自身资源和区位优势,推动现代产业的发展,实现可持续和高效的经济增长。
关键词:投入产出;产业关联;影响力;感应度;波及效应
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基于动态网络规划模型的江西产业链发展潜力研究”(项目编号:GJJ216601)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4年1月11日
江西省作为中国重要的经济体之一,其产业结构和发展一直备受关注,充分理解江西省不同产业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依赖关系对于有效规划政策、推动区域经济增长至关重要,而投入产出分析提供了一种深入了解江西省各个产业之间互动关系的方法,可以有效揭示这一地区经济体系的运作方式。江西省拥有多样化的产业,从农业到工业、服务业等多个领域的发展都在不断推动着当地经济的增长。然而,这些产业并不是孤立运行的,它们之间相互依存,存在着错综复杂的联系。通过投入产出分析能够深入探索这些产业之间的内在联系,洞察一个产业变动对其他产业以及整体经济的潜在影响。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是经济学中一种重要的分析工具,主要用于研究和量化不同产业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这种分析方法不仅可以揭示一个地区或国家经济系统中各个产业之间的联结和影响,而且有助于理解整体经济结构、制定政策以及预测经济变化。
本文旨在利用投入产出模型,探讨江西省各个产业之间的关联度及影响程度。依据2017年江西省投入产出表的数据建立投入产出模型,分析不同产业之间的相互影响,了解各个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以及它们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通过投入产出分析,为江西省未来的产业布局、政策制定以及经济发展提供深入见解,这将有助于政策制定者更明智地配置资源、促进产业升级以及制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推动江西省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一、产业关联效应评价指标
(一)前向关联系数。在投入产出分析中,前向关联可以被解释为不同产业或部门之间的联系,即某个产业或部门的产出作为另一个产业或部门的投入,这种关联关系可以被描述为各个产业或部门之间的交互依赖,用于分析经济体系中不同产业或部门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依赖程度。
定义1:直接分配系数。在投入产出分析中,直接分配系数是指一个部门对另外一个部门产出的需求量,它用于计算整个产业体系内部的需求和供应关系,一般用hij=xij/Xi(i,j=1,2,…,n)表示,其中xij为第i部门在第j部门生产产品或服务数量中被消耗的数量,Xi为总产出。
定义2:完全感应系数。在投入产出分析中,完全感应系数是指一个部门对整个经济最终需求变化的敏感程度,反映直接推动效应之和,一般用(E-H)-1表示,其中E为单位矩阵。
定义3:完全分配系数。在投入产出分析中,完全分配系数是指一个部门的产出增加或减少对整体最终需求变化的敏感程度,一般用(E-H)-1-E表示。
(二)后向关联系数。在投入产出分析中,后向关联系数表示一个产业或部门每单位产出需要从其他产业或部门购买的物品或服务的数量,可以用于衡量一个产业或部门对于整体经济中其他产业或部门的依赖程度。如果一个部门的后向关联系数很高,说明这个部门的产出对其他部门的需求量也很大,这个部门对其他产业的支持和影响力很强。这种分析有助于了解一个经济体系中各个部门之间相互关联的程度,有助于制定政策、预测变化以及评估产业发展对其他部门的影响。
定义4:直接消耗系数。在投入产出分析中,直接消耗系数是指一个部门在其生产过程中直接消耗其他部门产出的比例,一般用aij=xij/Xj(i,j=1,2,…,n)表示,Xj为总投入。
定义5:完全需求系数。在投入产出分析中,完全需求系数是指一个部门的最终需求变化对其他部门产出变化的影响程度,反映拉动效应之和,一般用(E-A)-1表示,其中E为单位矩阵。
定义6:完全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用于刻画部门在其生产过程中完全消耗其他部门的比例,一般用(E-A)-1-E表示。
(三)影响力系数。在投入产出分析中,影响力系数通常用于衡量经济体系中各个产业或部门的影响力大小,影响力系数衡量一个产业对整体经济的影响程度。具体来说,它主要用来衡量一个单位最终需求变动对各个产业需求的影响,以及一个单位产业需求变动对整体产出的影响,反映了一个产业或部门的生产活动如何影响整体经济,一般计算公式为:
αj=■■■■■■(j=1,2,…,n),■为完全消耗系数
影响力系数大于1表明这一产业生产对国民经济各产业所产生的需求拉动作用高于全社会的平均影响力水平;反之,则是低于全社会的平均影响力水平。具体而言,影响力系数越大,产业对其他产业的拉动作用也就越大;反之,拉动作用就越小。
(四)感应度系数。在投入产出分析中,感应度系数通常用于衡量一个产业对其投入要素需求的敏感度的指标,它表示当一个特定产业的产出增加或减少一定比例时,该产业对其投入要素的需求会如何变化。具体地说,对于某个产业,感应度系数表示该产业单位产出的变化相对于其投入要素的变化,这里的投入要素有劳动力、原材料、资本等。感应度系数可以是正数、负数或零。正数表示产业的投入需求随着产出的增加而增加,负数表示投入需求随着产出的增加而减少,零表示投入需求不随着产出变化而变化。一般计算公式为:
βi=■■■■■■(i=1,2,…,n)
感应度系数大于1表明这一产业所受到的感应程度大于社会平均感应水平;反之,则是低于社会平均感应水平。具体而言,感应度系数越大,产业发展对其他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就越大;反之,推动作用就越小。
二、实证分析
(一)前向关联效应分析。本文利用2017年江西省42个部门的投入产出表数据,计算江西省各产业的前向关联指数,并列出了排名前十位的部门,如表1所示。根据表1中的数据分析,发现煤炭采选产品对其他部门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其次是租赁和商务服务、金属矿采选产品、非金属矿和其他矿采选产品、电力和热力的生产与供应、石油、炼焦产品和核燃料加工品。这一结果展示了各产业对下游产业发展的重要促进作用。(表1)
(二)后向关联效应分析。本文根据2017年江西省42个部门的投入产出表数据,计算江西省各产业的后向关联指数,并整理了排名前十的部门,如表2所示。通过表2中的后向关联指数可以发现,相对于前向关联指数,排名前十的部门在对上游产业部门的推动作用上并没有明显差异,对上游产业的促进作用相当,这一结果突显了排名前十的各产业对上游产业发展具有相似重要性,其中也凸显江西省的金属冶炼、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表2)
(三)波及效应分析。本文根据江西省2017年42个产业部门的投入产出表数据,计算了各产业部门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并对其进行排名,见表3。影响力系数大于1的部门有6个,包括“金属制品” “通用设备” “仪器仪表” “交通运输设备” “纺织品”以及“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服务”,这些部门表现出较强的辐射力,对国民经济拉动作用显著。同样,感应度系数大于1的部门也有6个,分别是“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 “化学产品” “煤炭采选产品” “金融” “租赁和商务服务”以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这些产业具有较强的制约力,对国民经济支撑作用突出。此外,有4个部门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均大于1,包括“通信设备、计算机和其他电子设备” “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品” “电气机械和器材”以及“金属矿采选产品”,这些产业不仅对国民经济有较强的拉动作用,同时也扮演着重要的支撑角色,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支柱产业,值得重点扶持和关注。(表3)
三、结论
通过对2017年江西省42个产业部门投入产出表数据的分析,全面了解了江西省各产业部门的波及效应,同时明晰了主导产业和应当重点扶持发展的产业。尽管江西省作为东部地区和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的重要接收地,但与其他中部省份相比,其整体经济实力仍存在一定差距。在应对严峻的国际形势和国内发展的双重挑战时,江西省的工业面临着“需求萎缩、外部冲击、内部转弱”的挑战,尤其是传统行业受到了较大冲击,而有色金属和电子信息仍然是优势产业。江西省的第一、第二产业保持着明显优势,第三产业也在以相对较快的速度发展。产业结构呈逐步优化调整的趋势,由“二三一”逐渐过渡为“三二一”。尽管第一产业发展相对平稳,但增速有所减缓。江西省的优势产业主要体现在有色金属冶炼和电子信息领域,充分利用其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矿产资源,特别是铜和钨资源在全国位居前列。这些优势推动了江西省经济向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高附加值方向发展。为促进产业结构转型,江西省积极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特别注重绿色金融产品服务的优化。在赣江新区内,多个新兴产业园区的建设项目融资得到加强,包括中医药科创城、儒乐湖新城、空港新城、科创智慧城等,涵盖中医药、航空、电子信息、新能源等多个新兴产业。这些努力展现了江西省充分发挥自身资源和区位优势,特别在金属冶炼、建材、电子设备制造等工业行业表现突出。
江西省将继续依托自身优势产业基础,提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构想。在能源安全、碳中和的政策框架下,有色金属冶炼业为储能、输电提供重要原料,发展前景依然广阔。虽然电子设备制造业可能受外需走弱的影响而优势减弱,但承接东部沿海的电子设备制造业仍有望推动省内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江西省应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和背靠长三角的区位优势,加速发展金属冶炼、建材、电子设备制造等相对优势明显的工业行业,在这些领域不断推进产业升级,推动现代产业的快速发展,实现可持续和高效的经济增长。
(作者单位:1.共青科技职业学院;2.海南科技职业大学;3.海南自由贸易港国际航运发展与物权数字化重点实验室)
主要参考文献:
[1]孟彦菊,陈思年,陈蕾.基于产业投入产出表的数字产业经济增长效应研究[J].统计与决策,2023.39(23).
[2]郭佳祺.基于投入产出表的国民经济灰色产业关联与产业结构合理化分析[J].天津经济,2023(11).
[3]马广奇,陈雪蒙.中国轻工产业结构关联特征的多指标测度分析——基于投入产出的实证研究[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23.36(04).
[4]杨雪,刘凤清,侯梦雨.煤炭价格波动对多部门产品价格的影响作用分析——基于投入产出价格模型[J].北方金融,2023(08).
[5]林晨,尤晶.投入产出研究的优点、边界与前景[J].经济学动态,2023(06).
[6]丁嘉铖,安虎森.投入产出、资源禀赋与产业空间分布[J].经济纵横,2023(06).
[7]杨华,张梅.产业关联网络的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以长江经济带为例[J].科技和产业,2023.23(01).
[8]吴利学,方萱.中国数字经济的投入产出与产业关联分析[J].技术经济,2022.41(12).
[9]徐瑞莲.产业关联对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基于中国地区投入产出数据的实证分析[J].现代商业,2022(22).
[10]张凌洁,马立平.城市群产业关联分析与增长极选择[J].统计与决策,2021.37(23).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