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管理/制度 |
企业ESG表现驱动因素研究综述 |
第737期 作者:□文/罗丹萍 周洹宇 时间:2024/9/16 10:41:34 浏览:195次 |
[提要] 伴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ESG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各国政府相关部门、社会公众以及企业对ESG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引发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根据现有文献,归纳、梳理企业ESG表现的含义、内外部驱动因素的研究,发现法规政策、监管部门、媒体关注等外部因素和企业数字化转型、党组织治理、家族涉入等内部因素可以促进企业的ESG表现;指出目前企业ESG表现研究话题单一、研究问题不够深入、研究结论普适性较弱等不足,并对ESG研究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关键词:ESG;企业ESG表现;驱动因素
中图分类号:F275;F270.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4年1月13日
引言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等公害问题的加剧以及资源枯竭问题的日益突出,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逐步萌芽。人类逐渐认识到可持续发展不仅是企业自身长期存续的内在要求,更是保障整个社会稳定运行的强大动力。然而,如何评判企业是否在追求经济绩效的同时又保证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国内外学者不断探讨的问题。2004年6月,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发起倡议报告,ESG的概念被首次提出,主张企业在重视经营绩效的同时要综合考虑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水平三个方面。该理念的提出不仅为宏观经济和微观企业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而且拓展了有关ESG的研究方向,至今各界对该理念的讨论仍然经久不衰。
一、企业ESG表现
企业ESG表现是指企业在Environmental(环境)、Social(社会)及Governance (治理)方面的表现。ESG的概念最早起源于伦理投资与责任投资,ESG延伸和丰富了绿色投资和负责任投资理念,成为国际社会衡量企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水平高低的关键标准,其并非只是单一关注财务绩效的价值理念、投资策略和评价工具,同时还关注环境影响、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绩效。
(一)E(环境)。E主要关注企业在经营和投资过程中资源的消耗、污染物的排放、气候变化以及对环境的影响。资源消耗方面重点在水资源、物料、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的消耗;污染物的排放包括废水、废气、固体废物以及其他污染物的排放;气候变化方面重点关注温室气体及减排管理的议题。企业首先检查和开展预防性措施,对能源的使用进行定性判断,检查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情况、是否使用清洁能源等;其次,对得到的环境方面的结果进行分析和规划,企业对使用的不可再生能源及能源消耗强度进行定量的统计分析;最后,提出进一步的改进措施,根据分析结果设计节能管理方案,对不同的资源消耗提出针对性的节能管理措施。
(二)S(社会)。S主要关注企业与其内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的协调与平衡。重点在员工权益、产品责任、供应链管理和社会责任四个方面。员工权益主要体现在员工的招聘、劳动保障、员工健康与安全、员工职业发展等方面的内容,企业既要考虑员工普遍关注的部分,如薪酬福利、员工激励及晋升政策,也要考虑一些前沿性问题,如员工心理健康援助、员工多元化与平等;产品责任主要体现在生产规范、产品安全与质量、客户服务与权益等方面的内容,企业要严格把控产品生产的质量,也要注重对售后服务进行管理,维护好客户的权益;供应链管理主要体现在供应商和采购渠道两个方面,企业应当对供应商及其供应的产品严加筛选,确保采购渠道合法、采购产品优质;社会责任主要体现在企业与当地社区关系以及公民责任方面,企业应当有助于所属社区的发展,其经营活动不可造成环境污染、噪音、公共空间侵占等负面影响。另外,企业应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响应国家战略号召和应对公共危机的处理。
(三)G(治理)。G关注的是企业的治理结构、治理机制和治理效能三个方面。治理结构主要是关注企业各层级治理机构的成员构成及背景,从成员学历、任职情况、专业能力等方面以及对机构的议事规则、会议的召开频次、表决决策的情况进行考察;治理机制主要是关注合规、风险管理、监督管理、信息披露、高管激励、商业道德方面的内容,需要从治理机制的深入程度和影响范围两个角度进行考察;治理效能主要是关注企业战略与文化、创新发展、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内容,关注企业在行业中的环境和所处位置、判断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否能支撑未来高质量发展、综合评判企业创新能力与创新潜力,以及对可持续发展工作的深入程度等。
二、企业ESG表现的驱动因素
(一)外部驱动因素
1、法规政策和监管部门。企业是否能够切实遵循政府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相关法规、政策制定与执行的效率。例如,《环境保护税法》的出台激励企业增加环保投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进而改善空气质量,提升企业绿色创新水平,加速重污染企业绿色转型,显著提升企业的ESG表现;沈洪涛和周艳坤(2017)研究发现,政府部门制度化的执法监督能够在环境治理中起到促进减排的效果,环保约谈改善了被约谈地区企业的环境绩效,对企业的ESG表现产生积极的影响。法治环境会对企业ESG表现的真实性和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在法规政策越完善的地区,对企业污染环境、损害社会公众利益等不良行为的处罚越严厉,企业ESG表现就会更加积极。
2、媒体关注。在这个以互联网为主的信息化时代,媒体所带来的力量不容小觑。媒体关注能够对企业的行为起到监督和约束作用,若企业管理者在ESG实践中出现机会主义、过度投资等不当行为,企业将会被媒体置于社会舆论的焦点,这也可以抑制不当行为的出现,保证企业披露真实有效的ESG信息。媒体关注是决定企业是否愿意主动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重要因素,媒体愈发关注企业,企业就越在意自身形象,从而加大在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方面的投入,同时愿意主动披露更多关于企业ESG方面的信息。沈洪涛和冯杰(2012)的研究结果同样表明媒体关注以及有关企业ESG表现的报道显著提高了企业ESG相关信息披露的意愿及水平。综上,媒体关注能够提升企业的ESG表现。
3、数字金融。杨杰等(2022)研究发现数字金融不仅能够缓解融资约束,为企业ESG建设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而且数字金融的发展具有较强的企业技术创新驱动效果,为提升企业ESG表现提供技术支持,并且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对国有企业和重污染企业ESG表现的推动作用更为显著;我国企业的ESG意识也在金融融资机构对企业的绿色经营要求等政策偏好的作用下得到了显著提升。
4、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李国龙和朱沛华(2022)研究表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显著提高上市公司的ESG表现,且对国有企业及非数字经济企业的促进效应更强。
5、资本市场开放。黄国良和夏奕欣(2022)研究了资本市场开放程度与企业ESG表现两者的关系,通过实证检验发现资本市场开放程度越高,企业ESG表现越好,同时促进我国企业可持续发展,并且这种促进作用在非国有企业、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公司及非重污染行业的公司中更加明显。
(二)内部驱动因素
1、财务状况。企业财务状况的好坏可以用企业的资本结构、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来衡量。孙冬等(2019)研究发现企业良好的财务状况可以促进其ESG表现,但营运能力较好的企业往往会忽视可持续发展。也有研究表明,财务业绩不佳会促使企业改善ESG行动,在考虑了时间滞后的情况下,企业财务业绩与ESG表现之间存在着反向的交互因果关系,有了稳定的经济基础才能拥有良好的ESG表现,但随着企业的经济实力越强,企业的ESG表现反而越差。
2、企业数字化转型。企业数字化转型不仅能够推动企业经济绩效的提升,还可以促进企业非经济绩效的增长。胡洁等(2022)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提升企业的ESG表现,如通过增加企业绿色技术投入、扩大企业信息优势、提高企业决策水平和经营管理效能等作用渠道提升企业的ESG表现。其中,区块链技术表现更为突出,尤其是进行数字化转型的成熟期企业、国企和高新技术企业更能促进企业ESG表现的提升。
3、党组织治理。现有研究表明,党组织的治理参与对促进企业绿色环保投资有显著影响;党组织治理促进企业对拟实行分红政策、客户满意度、环保投入以及纳税总额等信息的披露,提高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党组织通过影响管理层决策而参与公司治理,进而提高企业的慈善捐赠水平。柳学信等(2022)研究表明,党组织治理与企业ESG表现之间有显著的正向关系,与国有企业以及党组织成员进入董事会参与治理的企业相比,这种正向影响更多是体现在非国有企业以及党组织进入管理层参与治理的企业,而媒体关注度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起到正向的调节作用。
4、家族涉入。与非家族企业相比,家族企业更注重树立一个良好形象。家族企业更加注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会投入更多的资源和情感维护企业和家族的声誉形象,更加积极地履行环境责任和社会责任,即便没有任何的经济收益,也会尽量减少对环境污染物的排放。许金花等(2018)研究得出,家族涉入对企业慈善捐赠、环境治理这两种自愿性的社会责任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这种正向影响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环境下更加强烈。家族成员与企业之间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会随家族涉入程度的加深愈发强烈,为维持企业的社会情感财富,企业履行环境责任、社会责任的意愿程度就越高。若企业中家族成员持有较大的控制权,就对企业战略有较大的决策权,会更加自主地履行社会环境责任,这也避免了企业其他经营管理者和股东为追求短期的财务绩效而不承担社会环境责任行为的发生,以此降低企业声誉受损对家族造成负面影响的可能性。李晓静和李可欣(2022)研究表明,家族涉入程度能够提升企业的ESG表现,同时发现二代涉入会抑制家族涉入与企业ESG表现之间的正向关系,而儒家文化和市场化指数都对家族涉入与企业ESG表现之间的关系起到了正向调节作用。
三、结论及展望
(一)研究结论。随着“碳达峰” “碳中和” “绿色发展”等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各国政府机构、组织部门和社会群体对ESG理念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并采取多种措施提升ESG水平,同时这也引起了企业主体对ESG的重视。本文通过对现有国内外关于企业ESG表现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归纳,整理出可以驱动企业ESG表现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发现法规政策、监管部门、媒体关注、数字金融、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资本市场开放程度等外部因素可以促进企业的ESG表现;企业的财务状况、企业数字化转型、党组织治理、家族涉入等内部因素可以促进企业的ESG表现。这为企业自身提升ESG表现以及研究者后期关于ESG的研究提供了借鉴和参考依据。但学术界对企业ESG表现的探索仍处于初级阶段,现有文献大多数研究的是企业ESG表现的经济后果,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因素研究尚少,不够丰富且研究不够深入。
(二)未来展望。当前对ESG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对ESG影响因素和经济后果的研究需不断探索、完善,要充分考虑内外部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并且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多角度进行研究。还可以将ESG结合不同学科、不同话题进行讨论,拓展ESG研究领域的广度和深度,弥补当前对企业ESG表现研究问题不够深入、研究结论普适性较弱等不足。紧跟时代热点,指明企业ESG表现未来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长远目标添一份力。
(作者单位:云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操群,许骞.金融“环境、社会和治理”(ESG)体系构建研究[J].金融监管研究,2019(04).
[2]黄国良,夏奕欣.资本市场开放与企业ESG表现研究——基于“深港通”的经验证据[J].会计之友,2022(12).
[3]胡洁,韩一鸣,钟咏.企业数字化转型如何影响企业ESG表现——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J].产业经济评论,2023(01).
[4]李国龙,朱沛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企业ESG表现吗?[J].金融与经济,2022(09).
[5]李晓静,李可欣.家族涉入能否提升企业ESG表现——基于社会情感财富理论[J].财会月刊,2022(17).
[6]柳学信,李胡扬,孔晓旭.党组织治理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研究[J].财经论丛,2022(01).
[7]邱牧远,殷红.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企业ESG表现与融资成本[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9.36(03).
[8]沈洪涛,周艳坤.环境执法监督与企业环境绩效:来自环保约谈的准自然实验证据[J].南开管理评论,2017(06).
[9]王凯,张志伟.国内外ESG评级现状、比较及展望[J].财会月刊,2022(02).
[10]王琳璘,廉永辉,董捷.ESG表现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机制研究[J].证券市场导报,2022(05).
[11]王禹,王浩宇,薛爽.税制绿色化与企业ESG表现——基于《环境保护税法》的准自然实验[J].财经研究,2022.48(09).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