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优化思考
第737期 作者:□文/梁 芳 占子晴 时间:2024/9/16 10:42:27 浏览:126次
  [提要] 大数据背景下,我国大力支持各行业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大数据技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事业单位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内部控制水平影响各项工作的开展状况,因此研究大数据背景下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优化工作,能够帮助单位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促使其各项工作顺利完成,进而实现事业单位与员工的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对大数据背景下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
关键词:大数据;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4年1月11日
一、前言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大数据时代,国家与社会广泛重视和利用相关信息技术。工信部早在物联网“十二五”规划上,就将包括海量数据库存储、数据挖掘等作为关键技术创新工程。大数据背景下如何优化组织内部控制越来越受到关注,《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草案)》提到企业各部门之间要运用大数据等手段提升监管水平,《2017年全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分析报告》也提到要进行“内部控制环境建设”。随着改革的深入,大数据逐渐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社会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各单位需要充分利用海量数据,建设丰富的数字应用场景。
一直以来,事业单位承担着社会服务及公共事务管理等职能,在国家治理中有着重要的战略性地位。海量数据的充分利用能推动组织内部控制环境的优化,提高内控工作中对风险评估的准确度,为内部监督提供有力支撑。基于此,事业单位如果能利用好大数据技术,准确认识和把握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趋势,积极推动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不断创新发展,将在提升财政资金及公共资源的使用效益、防范国有资产流失和减少贪污徇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还能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相关概念概述
1、大数据。研究机构Gartner认为大数据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英国大数据权威专家维克托则在《大数据时代》一书中将其定义为:“大数据并非一个确切的概念。最初,这个概念是指需要处理的信息量过大,已经超出了一般电脑在数据处理时所能使用的内存量,因此工程师们必须改进处理数据的工具。”
2、内部控制。《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称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认为企业实施内部控制时要遵循的五个原则为:全面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制衡性原则、适应性原则和成本效益原则;包含的五个要素为: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
3、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中提到单位内部的控制:“是指其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一系列制度、实施相关措施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的动态过程”。主要的控制措施有:预算控制、不相容岗位分离控制、内部授权审批控制、业务流程控制等。
(三)文献综述。财政部等五部委在2008年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了定义。财政部在2012年制定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在规范中阐明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要实现的目标,可采取的控制措施。维克托(2013)在书中定义了大数据,认为大数据可以塑造人类认知与世界交流的新思维方式,并指出预测是大数据的核心。李宁等(2018)分析认为数据处理有利于提升行政事业单位业务处理能力与内部管理效率。杨有红(2019)分析认为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为企业抵御合规性风险和效益性风险提供了助力。陶新平(2020)等认为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在全员参与、风险评估、大数据等新技术应用等方面还存在问题。蔡永青(2023)强调如何建设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对事业单位至关重要。孙芳(2023)提出小微型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体系可以以业财融合为基础、以数据解析为导向展开。
二、大数据背景下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优化的现实意义
在大数据背景下,事业单位可以多渠道采集信息,挖掘和利用海量数据,促进单位内部的沟通,为优化内部控制提供更多的可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促进事业单位的全面发展。
(一)促进信息共享,提高资源使用效益。事业单位通过大数据平台可以促进其快速掌握外界的动态变化,助力各部门之间将有效数据及时传递,完成内外部有效信息的快速共享。事业单位借助信息技术,有助于单位进一步实现智能化的内部控制,减少资源浪费,为其平稳运行提供坚实基础。例如,财务部门可以及时获取单位内部数据,挖掘更有价值的信息,借此完善财务管理动态监控工作,促进内部控制工作质量提升,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
(二)提升决策水平,提高事业单位工作效率。大数据时代,大数据的充分运用,促进了事业单位工作方式的转变。依托海量数据,事业单位通过全面分析不断优化内部控制结构,帮助其做出更科学、有效的决策。大数据背景下,有效的内部控制能促进单位资源的有效配置,使得各项工作合规合法地运行,大大减少因信息壁垒造成的失误,推动整个单位的全面发展。例如,事业单位在进行某项决策时,可以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当前情况进行充分的分析并做出科学的决策,并在决策实施中,有效地反馈各项数据,促进内部控制各环节发挥作用。在这样的环境下,可以避免很多的资源浪费,从而促进事业单位工作效率的提升。例如,事业单位可以整合各渠道的数据,预测未来发展趋势,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三)改善内部管理,提高事业单位服务水平。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经济的飞速发展,为适应人民群众不断变化的需求,事业单位需要不断提高服务的质量。事业单位充分利用海量的信息资源,做好在职人员专业水平、综合素质提升,健全激励制度,构建完善的内控机制,将内控覆盖服务的各个方面,帮助事业单位降低成本,促进服务质量的提升。
三、大数据时代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在大数据背景下,海量数据充斥人们的生活,相比最初对数据资源的利用,事业单位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单位内部人员专业水平不高、信息共享不全面、内部控制管理意识薄弱等问题将阻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优化,影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阻碍事业单位的发展。
(一)内控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大数据技术利用不充分。在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实施中,控制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这不仅不利于单位工作效率的提升,还会影响内部控制实施效果。再有,身处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事业单位面对的是错综复杂的市场,内部控制人员的风险意识还不够强。对风险的忽视,容易给事业单位的发展带来很多潜在风险。不仅如此,大数据背景下,单位需要更多的复合型人才来促进内部控制的优化,但现实中,工作人员大多只掌握各控制环节所需的专业知识,而未能熟练地使用各种信息技术进行辅助分析。例如,财务人员往往只掌握财务知识,但是对于网络信息技术和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掌握还不够熟练,不利于财务人员全面地获取数据,影响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
(二)信息化建设较为缓慢,信息共享不全面。世界经济飞速发展,海量数据有待被挖掘,各事业单位已经非常注重信息化建设,但是建设的速度还不够理想,信息系统整合存在明显不足。再有,单位内部各部门之间信息壁垒严重,使得信息交流不够全面,严重影响单位的控制效果。例如,监察部门无法掌握其他部门事件发生的进度,便无法有效地实施内部监督,影响整个单位的发展。
(三)内部控制意识薄弱,内部控制制度尚需健全。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容易造成单位内部管理混乱、管理效率低下,严重阻碍整体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事业单位应当重视内部控制优化建设工作,但是惯性思维之下,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知还不够,更多的还是集中在资金管理、费用管理等方面,单位的全面预算管理控制、信息安全控制等机制还有待完善。例如,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安全控制管理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数据共享涉及多方之间的数据传输和存储,涉密信息和敏感信息的泄漏,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还可能威胁国家和公众的安全产生。
四、大数据背景下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优化建议
在大数据背景下,事业单位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海量的数据,实现内部控制的优化,成为了大家重点关注的问题。事业单位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做出调整,挖掘大数据技术加持下,如何优化内部控制,以适应现代经济的飞速发展,从而更好地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一)做好信息化人才队伍管理。在大数据背景下,一支综合素质高的人才队伍有助于整个单位业务的开展,尤其是各项技术的应用,更需要事业单位重视人才队伍的管理。首先,面向社会招引更多的优秀学者。事业单位可以根据自身的重塑性改革需要,设定科学合理的招引门槛,从外部获取更多的新鲜血液。其次,重视对单位内部人才的培养。事业单位要传达积极的思想,大力普及大数据背景下内部控制的相关知识,为其树立正确的内部控制管理理念,为单位的内部控制创新提供坚实的动力。再次,可以开展大数据技术应用培训会。将大数据与内部控制相关的理论知识以及具体操作方法传授给单位的工作人员,帮助其拓宽思维,为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优化提供助力。最后,优化考评机制。单位内部要强化内控考评结果运用,将指标内容应用到内部控制的各个环节,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开展内部控制管理的人员的绩效进行考评,从而激励工作人员重视内部控制,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二)优化信息共享渠道。在大数据背景下,事业单位要利用好海量的信息资源,有序推进大数据开放共享和系统集成,深挖数据资源,不断实现内部控制的优化工作。事业单位内部要实现充分的信息共享,就需要建立有效的内部沟通渠道,促进各部门之间的交流合作,使得有效的信息完整准确地传达到各部门。良好的内部沟通能够促进事业单位资源的优化配置,减少资源的浪费,不断提高事业单位的运行效率。首先,单位内部可以构建统一的信息标准,即可行的信息传递的编解码规则。通过统一的信息标准,能帮助单位搭建各组织信息传递的桥梁,促进各项信息数据的即时衔接。其次,单位可以建立信息共享平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单位内部信息共享平台,促进各部门数据的整合,为内部控制各环节的实施提供合理依据。
(三)加强业财融合。大数据背景下,业财融合不只是存在于企业内部,事业单位也应将业财融合的理念融入内部控制运行体系中,根据现有的业务开展进度,以及业务运行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更新各项制度。业财融合有利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管理的优化,事业单位据此不断完善组织结构、提升人员素质、加强信息化建设,能够全面提升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水平,帮助单位全面发展。
(四)健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能够帮助事业单位在大数据背景下平稳有效地开展工作,为其他项目的运行提供有力保障。事业单位需要强化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厘清岗位职责,做好权限分配。例如,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不再在局限于传统的控制活动,大数据时代下,海量数据冲击着整个经济,内部控制的又一重点工作——数据安全性保障,已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要在信息安全出现威胁时,以最快速度找到相关责任人,能及时地处理各种问题。再有,事业单位的全面预算管理也是大家关注的重点,单位需要根据现实情况不断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以适应新的经济环境。
综上,在大数据背景下,经济飞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中,越来越多的事业单位不断更新内控管理模式,将大数据技术与内部管理充分结合,不断提高管理效率,促进各项工作的全面运行。但当前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优化工作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信息共享不全面、风险意识不高等问题。事业单位可以从人才队伍建设、健全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等角度出发,优化单位内部控制。
(作者单位:西安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维克托·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大数据时代[M].盛杨燕,周涛,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2]李宁,洪秋叶.基于云会计下AIS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优化研究[J].财会通讯,2018(13).
[3]杨有红.企业内部控制[M].北京:北京大学大学出版社,2019.
[4]陶新平,袁敏.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问题与改进[J].财务与会计,2020(22).
[5]蔡永青,曹春乾.信息化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务与会计,2023(14).
[6]孙芳.大数据驱动下小微单位内控体系建设重点与实施路径[J].财务与会计,2023(16).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35552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