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市场/贸易
焉耆盆地葡萄酒产业价值链提升对策
第737期 作者:□文/吴晓琳 时间:2024/9/16 10:50:13 浏览:212次
  [提要]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体现,焉耆盆地葡萄酒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在当地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从焉耆盆地葡萄酒产业总体现状及产业链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在葡萄种植环节、酿造环节、销售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出台配套政策、提升全产业链价值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焉耆盆地;葡萄酒产业;价值链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4年1月27日
引言
我国是世界葡萄发源地之一,拥有着悠久的葡萄种植技术以及深厚的葡萄酒文化。相对于白酒,葡萄酒的消费群体虽然小,但近年来也逐渐走向大众的酒桌,被更多的人所接受。新疆着力打造“八大产业集群”,其中葡萄酒产业赫然在列,为新疆葡萄酒产业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撑和支持。焉耆盆地葡萄酒产区是新疆主要葡萄酒产区之一,早在2007年,焉耆县就将酿酒葡萄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成立葡萄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专门负责葡萄酒产业的发展。该地区依靠优越的地理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种植酿酒葡萄的“黄金纬度”,成为我国最具发展高端优质葡萄酒潜力的产区之一。
实现葡萄酒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必然离不开葡萄酒产业的转型升级,而葡萄酒产业价值链的提升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基础。焉耆盆地葡萄酒产业价值链包括产业链及价值链两个关联部分,其中产业链是价值链的外在实体基础,价值链是产业链的内在价值体现,两者相辅相成。焉耆盆地葡萄酒产业链具有完整的环节,主要包括葡萄的种植环节、葡萄酒生产环节、葡萄酒销售环节,由葡萄种植的农户、葡萄酒的生产商、葡萄酒消费者、葡萄的采摘者、酒厂的员工、政府部门等一系列利益相关者组成的完整链条,从而实现价值的创造及转移过程。从价值转移过程来看,焉耆盆地葡萄酒产业链价值主要包括酿酒葡萄价值、葡萄酒价值、消费者价值。各主体参与市场经营和竞争的过程是创造并向消费者转移价值的过程,对促进葡萄酒产业价值增值、葡萄种植户增收、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地方经济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焉耆盆地葡萄酒产业现状
(一)焉耆盆地葡萄酒产业发展现状。焉耆盆地是新疆四大葡萄酒主要产区之一,在2023年举办的“一带一路”国际葡萄酒大赛上,焉耆盆地产区共有44个酒品获奖,其中大金奖4个、金奖20个、银奖20个。此次获奖,是对焉耆盆地葡萄酒品质的认可。2002年4月,中法合资的乡都酒业有限公司诞生在焉耆县七个星镇的戈壁滩上,年产葡萄酒3,000吨。在品质得到认可后,迎来了焉耆盆地葡萄酒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支持葡萄酒产业的发展,不仅巴州有政策倾斜,与此同时,焉耆县成立的葡萄产业园区管委会、和硕县成立的葡萄酒办公室均为葡萄酒产业的发展提供专项支持。目前,焉耆盆地有酿酒葡萄12万亩,产区有40家葡萄酒生产企业,总设计加工能力8万吨,初步形成了焉耆东西戈壁产区、和硕产区、博湖南山产区、和静产区4个酿酒葡萄子产区。2022年,焉耆盆地葡萄酒产区生产原酒0.82万吨,实现工业生产总值6.9亿元。
(二)焉耆盆地葡萄酒产业价值链现状。葡萄种植环节的价值主要体现在酿酒葡萄种植过程中的价值,主要包括自然条件价值、产区品牌价值、种植技术、葡萄种植劳动以及其他价值,即葡萄酒原料价值。首先,焉耆盆地位于自治区中部天山南麓,和硕-焉耆-博湖-和静产业经济带,地处北纬42°03′~42°06′,与作为世界上最著名的葡萄酒产区之一的法国波尔多纬度相同,属中温带荒漠气候。焉耆盆地平均海拔约1,100米,年日照时数3,128.9小时,全年降水量较少,年平均降水量79.8mm,主要依靠天山雪水融化而成的开都河与大巴伦渠古河道。焉耆盆地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土质、气候环境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基地优势,对酿造优质葡萄酒,打造高端葡萄酒产区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其次,形成了“公司+基地” “公司+农户”现代农业种植管理经营模式。焉耆盆地酿酒葡萄来自于种植基地和分散经营的小种植户,乡都、芳香、天塞、中菲作为有影响力的酒庄拥有自己的种植基地。
葡萄酒酿造环节的价值主要体现在酿造设备价值、工艺价值、葡萄酒品牌价值以及其他价值,即成品酒价值。焉耆盆地葡萄酒生产企业大多以中小企业为主,除乡都酒业等龙头酒业以外,其他小企业的生产能力较小,缺少建立大规模种植基地的能力,主要向葡萄种植散户收购酿酒葡萄。在葡萄酒酿造过程中,加大投资力度,不断研发新型产品,延伸产业链,提高产业附加值,例如乡都酒业开发研制葡萄籽油、保健食品和化妆品三大类产品;天塞酒庄采用当日的新摘的葡萄叶,开发新菜品。目前,传统酒庄开始转型,正在探索集种植、酿酒、品酒、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新型葡萄酒酒庄。
葡萄酒销售环节的价值主要体现在营销渠道价值、渠道商品牌价值、营销策略价值以及其他价值,即商品酒的价值。由于近年来消费观念的转变,葡萄酒的需求也从追捧高端酒逐渐转变为追求佐餐、口感、健康。政府也在利用葡萄酒会展、文化节等平台不断进行葡萄酒的推广。葡萄酒的销售渠道以传统的代理、经销为主,不同规模的分销商具有不同的分销能力。此外,小企业缺少自身建立的销售渠道,主要依靠疆内外的经销商,缺少各个销售环节的信息,营销价值能力低。
二、焉耆盆地葡萄酒产业价值链存在的问题
(一)焉耆盆地葡萄种植环节。焉耆盆地产区如乡都酒业、芳香、天赛等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具有较为雄厚的资金支持,采用“公司+基地” “公司+农户”并存的经营管理模式,其他企业规模较小,没有自己的基地,大多采用“公司+农户”的模式。企业拥有自己的葡萄种植基地,能对葡萄种植采用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利用现代化的技术科学培育,种植更优质的酿酒葡萄,为葡萄酒的优质品质提供原料。采用“公司+农户”的形式,公司与葡萄种植者签订协议,以供给葡萄酒的原料。但葡萄种植者以散户为主,小种植户普遍缺乏现代葡萄酒酿造相关工艺知识,在选择葡萄品种种植方面会较为传统。在种植方式方面,因缺少相关的专业知识,种植管理不够规范,导致生产标准有时不能达到要求,无法保证葡萄酒原料的品质。在酿酒葡萄交易方面,小种植户小批量、多批次进行交易,将可能发生机会主义行为,增加企业的监督成本,不利于实现原料规格的标准化,将会影响其价值。
(二)焉耆盆地葡萄酒酿造环节。焉耆盆地葡萄酒在酿造环节呈现“差异化”的现象,领先企业拥有高端的设备、先进的酿造技术,过程中能够更大幅度地实现价值增值;而其他中小型酿酒企业在设备、酿造工艺技术等方面不如领先企业,缺少先进的设备、酿造工艺、储存设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价值的增值。在标准化生产方面,虽然领先葡萄酒企业拥有自己的葡萄种植基地,但个别企业的基地发展规划相对滞后,在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管理、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其他中小企业与种植户间仅存在交易关系,缺少酿造工艺的宣讲、酿酒葡萄的需求以及市场信息等各种资源的共享,同时也缺少与种植户间利益共享机制,利益共同体尚未建立。此外,酿造工艺、生产能力、酿造文化等所体现出的价值更多仅体现在酿造环节,未能在葡萄酒产业整个产业链中融合,价值的增值空间受到限制。
(三)焉耆盆地葡萄酒销售环节。首先,政府在推广焉耆盆地葡萄酒时,更多注重产地的自然地理优势,对葡萄酒的宏观软实力推介较少,对于产区的酒庄来说,品牌的辨识度较低,又因消费者对葡萄酒文化、葡萄酒的认识不深,不懂葡萄酒的品鉴,很难依靠自身的知识选择性价比高的葡萄酒,导致酒庄酒的市场推广难度较大,品牌形象提升缓慢。其次,虽然具有酿造高端葡萄酒的独特优势,但该产区的产品结构仍以原酒和中低档葡萄酒为主,同时又缺少品牌的加持,导致优质酿酒葡萄、深厚酿造文化大多流出到疆外市场,本地市场相对较少。再次,在分销渠道上,除几个大型企业拥有自己的销售渠道外,大部分中小酒厂不能有效控制分销渠道,导致销售中蕴含的价值流出,对整体价值链的价值提升产生影响。最后,在销售方式上,大多企业仍以传统的销售为主,线上销售为辅,大部分线上销售仅停留在产品的销售上,缺乏与消费者的联动以及营销能力。
三、焉耆盆地葡萄酒产业价值链提升对策
(一)出台配套政策,创造提升产业链价值的环境。葡萄酒产业想要提高产业价值链,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必然离不开政策的支持。焉耆盆地葡萄酒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逐渐发展壮大,成为支柱产业,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带动当地农民、企业实现增收。首先,在政府的带领下,焉耆县的葡萄产业园区管委会和和硕县的葡萄酒办公室可以引导龙头企业共同建立区域品牌并进行产品市场推广,建立并维护焉耆盆地葡萄酒产业的品牌形象,形成“政府+管委会(办公室)+龙头企业”的模式,形成多方联动的命运共同体。其次,以龙头企业为先导,鼓励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建立联系,帮助中小企业在酿造设备、品牌建设与维护等方面进行深入指导,提高中小企业产品竞争力,必要时建立利益共享机制,通过协议的方式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使双方企业实现双赢,共同促进整个葡萄酒产业的健康良性发展。再次,对于葡萄酒产业需要相应的资金政策支持,在现有专项资金支持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增加支持力度,对于葡萄酒生产企业来说可以降低税率,对于新兴的葡萄酒旅游企业提供无息或者低息的贷款政策,对中小种植户在资金支持方面也需加大力度。最后,需要加强对葡萄中小种植户的技术指导和葡萄酒酿造等相关培训,从而保证酿酒葡萄的品质。
(二)关注原料品质,提升供应环节价值。葡萄酒属于“七分靠原料,三分靠酿造”的对原料依赖度极高的产品,对葡萄产区的自然环境和果品质量均有较高要求,此性质决定了葡萄酒的种植需要高标准、严要求。首先,龙头企业拥有自己的葡萄基地,可以实现葡萄酒规模化、集中化的种植,面对新技术的产生及应用,为更好实现原料的统一化、高标准的要求,可以探索“互联网+葡萄+智慧农业”的新模式,探索建设并认证具有地理标志的智慧葡萄园,实现葡萄产业向现代产业的转变,为葡萄酒的酿造提供好的原料。其次,面对葡萄种植户,鼓励龙头企业建立“企业+种植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在葡萄种植园区的选址、品种改良等方面提供支持,帮助中小种植散户提高原料的品质,同时可以将先进的理念与种植户进行分享,提高种植户参与到葡萄酒产业的积极性。通过龙头企业与中小葡萄酒企业建立的横向帮扶联系,中小葡萄酒企业可以借助此模式与农户建立长期合作信任关系,坚定基在农业、利在农民、惠在农村的原则,提高原料的供给质量,打通原料供应链,从而实现多方利益的共赢。
(三)注重工艺及品牌,提升酿造环节价值。先进的设备、优良的工艺、良好的品牌形象是酿造环节价值提升的关键点。首先,先进的酿造设备、储存设备对葡萄酒的生产具有重要意义,除龙头企业拥有足够的资金能够支持引入先进设备,其他中小企业由于资金问题,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较慢,建议政府可以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支持,帮助中小企业提高葡萄酒酿造的设备价值。其次,葡萄酒酿造的工艺技术壁垒较小,导致很多企业不愿意改良工艺,创新工艺动力不足,政府可以通过政策支持,鼓励企业多搞研发,提高酿造工艺水平,不断提升葡萄酒的口感及品质价值。最后,葡萄酒良好的品牌形象能够提升产品价值。品牌打造上,通过酒标设计、包装创新、地理标志保护等方式着重打造焉耆盆地葡萄酒产区整体品牌。龙头企业主打中高端酒,中小企业主推中低端酒。政府应在其中发挥与企业协作的作用,重点突出焉耆盆地葡萄酒产区自然资源优势与葡萄酒的历史文化传播,打造著名品牌;龙头企业着重在疆外乃至国际上逐步建立品牌知名度;中小企业争取在疆内提升品牌知名度。
(四)加大品牌营销,提升销售环节价值。销售环节是产供销产业链的最后一环,与消费者直接相连,价值最终转化为增值的过程也在此环节中得以体现。品牌营销、销售渠道、销售方式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企业应该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推广产品,线下可以通过推介会、文化节等途径加大宣传,线上可以有序推广葡萄酒品鉴、葡萄酒酿造、葡萄酒文化等相关知识的教育,培育潜在消费者。其次,在销售渠道上,龙头企业应加强自身的销售渠道管理,其他靠代理商和分销商经营的企业应加强与渠道商的合作,尽可能利用有较大影响力的分销商提高产品的销售量。最后,在销售方式上,应丰富线上销售的方式,葡萄酒的消费群体以年轻人居多,而年轻人又是“互联网的原住民”,可以通过过抖音、微博、小红书等线上直播的形式提高产品的销售量。
(五)大力推广葡萄酒旅游,提升全产业链价值。葡萄酒旅游是发展较早的产业链旅游,能够实现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其他省份地区,如山东、宁夏等地区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葡萄酒旅游产业,各具特色。建议焉耆盆地葡萄酒旅游可以借鉴国内先进经验做法,深度开发葡萄酒产业旅游项目。在开发葡萄酒旅游项目时,可以将葡萄种植观赏、葡萄酒生产工艺观赏等与葡萄酒酒庄、葡萄园串联起来,设计出能让消费者感到舒心、愉悦,打造多样化消费体验的旅游项目,提升消费者的幸福感、获得感。焉耆盆地毗邻博湖、和静,与博斯腾湖、金沙滩、巴音布鲁克等旅游景点距离相对较近,在设计旅游项目时,可以考虑开发特色葡萄酒旅游路线,既能让消费者体验到葡萄采摘的乐趣,也能体验到葡萄酒生产过程的工艺,又能感受到博斯特湖景色的优美、沙滩的乐趣、草原的广袤,令人心旷神怡,大大提升葡萄酒旅游的品质。焉耆作为古丝绸之路北道上的商贸重镇,拥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开发旅游路线时融入历史文化的宣传,带动当地旅游业增收。与此同时,移动互联、虚拟技术等新技术的发展,对整个行业来说具有很好的优势,能够为葡萄酒旅游提供技术支撑,为葡萄采摘、葡萄酒酿造过程、葡萄酒品尝、葡萄酒配餐、葡萄酒订购等提供了便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为葡萄酒旅游创收,提高各方的利益,提升整体价值。
(作者单位:新疆科技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杨情芬,李雅善,王艳君,等.大香格里拉产区葡萄酒旅游产业创新发展路径探讨[J].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21(06).
[2]张锋.新疆葡萄酒产业价值链融合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酿造,2020.39(09).
[3]宋思宁,董兴全,慕茜,等.泰沂山麓地区葡萄酒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J].安徽农业科学,2018.46(35).
[4]王华,宁小刚,杨平,等.葡萄酒的古文明世界、旧世界与新世界[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6(06).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35785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