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金融/投资
金融素养与农民家庭收入
第737期 作者:□文/林硕延1 李佳展2 杨柏芝1 时间:2024/9/16 10:52:42 浏览:172次
  [提要] 本文使用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数据调查数据(CHFS)分析金融素养对农民家庭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素养对农民家庭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在实现共同富裕、乡村振兴过程中,不仅要大力推动农村普惠金融建设,为农民家庭提供便利的金融服务,还要注重农民家庭金融素养的提高,激发其内在的发展动力。
关键词:金融素养;农民家庭收入;普惠金融;金融服务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4年2月20日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据相当大的比重。然而,长期以来,农民在金融领域的认知和能力相对较弱,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农民家庭收入的增长。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农民参与金融活动的机会和方式日益增多,金融素养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金融素养作为现代社会中个体所必备的一种能力,已逐渐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农民家庭收入的提升与金融素养的提高有着密切的联系。
金融素养不仅关系到农民家庭资产的安全与增值,更直接影响到农民家庭收入的稳定性和增长潜力。具备较高金融素养的农民能够更有效地利用金融工具,规避金融风险,从而提高家庭收入。反之,金融素养较低的农民往往因为缺乏金融知识和技能而错失增收机会,甚至陷入金融困境。研究金融素养对农民家庭收入的影响,不仅有助于丰富金融教育的理论体系,还能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提升农民的金融素养,可以推动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进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与进步。本文将深入探讨金融素养对农民家庭收入的影响机制,通过文献综述和实证分析,结合我国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提升农民金融素养的有效途径和政策建议。
一、文献回顾
本文分析金融素养对农民家庭收入的影响效应。在进行实证研究之前,需先了解金融素养相关的研究。本文对现有文献进行梳理,为进行实证研究奠定基础。
Struckell等(2022)指出金融素养是一个指标,是衡量人们在做经济方面决策的可靠和直接的一个预测性的指标。那么,金融素养在社会中的各个方面都有哪些影响呢?已有学者对金融素养展开一系列的研究。李云峰等(2018)指出,对金融知识自信的群体,金融自信的增加会让他们增加参与股票市场和使用金融产品的概率。崔静雯等(2019)实证分析证明金融素养对人们在当期和长期有限关注有积极的影响,高度的关注度可以帮助人们改善金融行为。Noviarini(2021)研究发现提高金融素养,可以减少债务焦虑或提高风险承受能力,同时由于家庭的收入和教育是提高金融素养的共同因素,具有金融素养较高的人群会更加合理、更加主动地搜索相关的金融数据信息来分析金融市场。孟智明等(2021)指出财务素养对家庭的风险投资行为的主客观都是有正向影响的,但是客观的金融素养仅对投资比重较低的家庭有明显的影响,所以主观金融素养是较为稳定的。张智富等(2022)研究发现,居民家庭金融素养水平的提高会在借贷贷款、财富管理、理财建议和保险这几个方面改善居民的家庭财务状况。Tian等(2023)指出金融素养在生活中会影响个人处理经济和金融方面的能力,说明拥有更高的金融素养给个人带来更加高速和轻松搜索准确市场信息的能力。Xu等(2021)指出对于金融素养不高的农村家庭也许无法积极地公平地参与金融市场并获得金融服务带来的好处和优势。在人口老龄化方面,康琛宇等(2020)研究发现提高金融素养能够增加存在老龄化家庭的家庭资产。李昭楠等(2022)研究发现农民家庭可以通过提升金融素养,从金融投资机会中获得收入的机会,缓解收入的不平等问题。通过对已有文献进行综述,本文将在这些文献的基础上,更加详细、全面地分析金融素养对农村家庭收入的影响效应。
二、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本文采用的数据来源于西南财经大学的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本文选取了问卷中部分所需要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其中,筛选出农民为户主的样本,并且考虑到家庭中年少的孩童和年迈的老人自身条件的限制,保留了18岁以上、60岁以下的样本。经过处理,本文得到7,939个户主的样本数据,分布在东部、中部、西部地区。
(二)建立模型。本文主要研究金融素养对农民家庭收入的影响效应,使用线性回归模型来估计金融素养对农民家庭收入的影响,模型如下:
Ln(total_incomeij)=β0+β1Finij+β2Xij+θj+μij (1)
式中,total_incomeij表示农民家庭i在j县的家庭总收入,Finij表示在j县户主i金融知识的总分,Xij表示控制变量(包括个人特征和家庭特征),θj表示县级的固定效应,μij表示误差项。
(三)研究变量
1、被解释变量。农民家庭总收入是被解释变量,是调查受访者家庭一年的总收入,即工资性收入、农业经营净收入、财产性收入、工商业经营收入、转移性收入以及其他收入的总和。
2、核心解释变量。金融素养是模型的核心解释变量。本文参考李云峰等(2019)的研究,统计在问卷中访问受访者关于金融素养方面的四个问题,一道题选择正确答案赋予100,否则赋予0,四道题均答对总分400,将四道题汇总作为核心解释变量。
3、控制变量。本文进行了数据清洗,并剔除了控制变量中存在的缺失值的样本,在分析农民家庭金融素养对农民家庭收入的影响上,借鉴李云峰等(2019)研究来确定本文使用的控制变量,如户主性别、年龄、教育水平、婚姻状况、健康状况、家庭规模与家庭总资产等。
4、描述性统计,见表1。(表1)
三、金融素养对农民家庭收入的影响
表2是金融素养取对数对农民家庭总收入取对数的基准回归结果,表中第(1)列只是核心解释变量对农民家庭收入的回归结果,金融素养的估计系数为0.339,在1%水平上显著,该系数说明金融素养每增加一单位,农民家庭收入就增加0.339的收入,说明农民户主金融素养的提升对提高家庭收入有正向的显著效果;第(2)列增加控制变量户主个人特征变量,金融素养的系数有所减少,从0.339减少到0.190,但是金融素养的估计系数仍保持正向,在1%的水平上显著;再观察第(3)列,进一步增加控制家庭特征后,金融素养的系数为0.120,在1%的水平上显著。其中,户主的性别与家庭的收入没有显著关系,户主的年龄状况在1%水平上负向显著,普遍规律,一般随着年龄的增长,为家庭创造收入的能力会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身体状况会逐渐下降;户主的婚姻状况与家庭的收入呈正向相关,户主婚姻状况的估计系数在个人特征和家庭特征上都为正,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婚姻会给农民家庭收入产生积极影响;户主健康状况的系数为正,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户主身体状况越好,越能给家庭带来更高的收入;户主为党员并不能提高农民家庭的收入水平;家庭规模的系数为0.111,家庭总资产的系数为0.267,均为正,且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家庭规模的增加与家庭总资产的增加均会增加农民家庭收入。但是户主拥有房产的情况,系数为-0.202,与家庭收入呈负显著,这与家庭的经济压力有关系,现阶段的社会压力给家庭带来房贷的经济压力,导致拥有房产的增加会减少农民家庭的收入。(表2)
四、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本文使用2019年的中国家庭金融数据调查数据(CHFS)研究金融素养对农民家庭收入的影响。通过实证分析发现,金融素养对农民家庭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农民金融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民的金融素养水平,以促进农民家庭收入的持续增长,本文结论也希望对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政策制定提供一些参考。 
(二)政策建议。通过研究结论给出以下建议:第一,地方金融系统各部门要加强对农民家庭进行金融知识的教育和普及,了解法律制度规范,提升金融素养,让农民家庭有信心、有保障地参与金融市场。学习金融知识要建立长期有效的培训制度,积极鼓励农民家庭参与,在农村的社区可以借助村干部的协助开展金融知识的系列讲座。要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参与”的机制,鼓励商业银行为农民家庭提供有多样化的、具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积极满足农民家庭的需求。第二,在金融宣传方式方面,面对面地对农民进行金融知识的讲解和普及;利用互联网的技术优势,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推广,提高微信、抖音App等社交软件推送金融知识的质量和广度,传播到家家户户。第三,要盯紧经济发展较薄弱地区(如西部地区)的农民家庭、文化教育程度较低的群体,应当更加注重在日常生活中的金融知识应用技能,针对性设置对弱势群体金融素养提升方面的教育培训计划,最大限度促进农民家庭金融素养水平的整体提升。
(作者单位:1.广州商学院经济学院、广州商学院大健康与老年社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2.广西大学农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Struckell,E.M.,Patel,P.C.,Ojha,D.,Oghazi,P.Financial literacy and self employment: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gender and race[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22(139).
[2]李云峰,徐书林,白丽华.金融知识、过度自信与金融行为[J].宏观经济研究,2018(03).
[3]崔静雯,徐书林,李云峰.金融知识、有限关注与金融行为[J].金融经济学研究,2019(06).
[4]Noviarini,J.,Coleman,A.,Roberts,H.,Whiting,R.H.Financial literacy,debt,risk tolerance and retirement preparedness:Evidence from New Zealand[J].Pacific-Basin Finance Journal,2021(68).
[5]孟智明,蔡婷婷.金融从业经历、金融素养与家庭风险投资——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7数据的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05).
[6]张智富.农村居民金融素养对金融行为的影响研究——基于江西省县域调查数据[J].金融与经济,2020(03).
[7]Tian,G.,Zhou,S.,Qi,Y.Executive Financial Literacy and Corporate Performance:Evidence from Small and Medium Sized Enterprises in China[J].Asia Pacific Journal of Financial Studies,2022(06).
[8]Xu S,Yang Z,Tong Z,et al.Knowledge changes fate:can financial literacy advance poverty reduction in rural households?[J].The Singapore Economic Review,2021.68(04).
[9]康琛宇,胡日东.人口老龄化与家庭金融资产选择——基于金融素养的调节效应[J].金融论坛,2020(12).
[10]李昭楠,邢天阳,刘七军.共同富裕目标下金融素养对农户收入不平等的影响[J].统计与决策,2022(23).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35365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