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郑州航空港临空经济创新发展思考
第737期 作者:□文/杨 娜 时间:2024/9/16 10:59:04 浏览:271次
  [提要] “双循环”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与国际循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本文以郑州航空港为例,研究“双循环”背景下临空经济创新发展路径。以钻石模型为基础,从生产要素、市场因素和企业战略等三个层面对郑州航空港临空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结合“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郑州航空港区总体经济形式和航空领域进行趋势预测,提出“双循环”背景下郑州航空港区创新发展路径。
关键词:“双循环”发展格局;郑州航空港;临空经济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4年1月19日
2020年,我国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此后,“双循环”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焦点。“双循环”的核心要义在于:一方面要激发国内消费潜力和生产潜力,提高国内市场活力;另一方面“双循环”并不是一种闭关锁国的模式,不是只发展自己的经济,放弃国外的贸易市场,而是更加强调国内市场。我国产业供应链作为国内大周期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强大支撑,总体上还处在重要的完善阶段。河南省地处中原,郑州航空港是河南省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对郑州航空港区临空经济创新发展路径进行研究,对于进一步推进中部地区对外开放、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基于钻石模型的郑州临空经济发展现状
(一)生产要素分析
1、机场基础设施条件。郑州新郑国际机场规模宏大,属于综合交通换乘中心,实现四种交通方式无缝衔接,包括公路、地铁、城际轻轨等。截至2019年4月,该机场有客运航空公司55家,客运航线208条,通航城市116个;货运航空公司21家,开通货运航线34条。截至2020年10月,该机场开通国内外客货航线186条,旅客吞吐量突破2,000万人次,货运量达到45.7万吨。截至2021年7月,共有158个停机位。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以航空港为核心进行科学的布局,毗邻商展交易中心和制造业高端区,形成城市综合服务区,临空经济发展功能逐步完备,临空经济发展有序。
2、劳动结构及资金投入。2022年度国际地区货邮吞吐量为52.2万吨,即7个功能性口岸,包括肉类、活牛、水果、冰鲜水产、食水生动物、邮递、药物等。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成为中欧互联互通的空中桥梁,河南-柬埔寨-东盟“空中丝绸之路”稳步推进,着力形成“郑州-金边”双枢纽态势。2022年跨境电商完成进出口货值146.9亿元,河南郑州航空港“空陆网海”四路协同的开放格局正在加速形成。在经济发展渐入佳境的同时,受制于地理位置限制、劳动力素质偏低、跨境电商人才缺乏、航空运输相关的运营管理人才匮乏等因素,郑州航空港临空经济及河南省的经济发展瓶颈难以突破,面临较大的困难和压力。
(二)市场因素分析
1、国内市场循环。近年来,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提出,经济发展效率不断提高、产业发展结构有序优化,我国经济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发展质量稳步提升。2022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行业完成运输总周转量599.28亿吨公里,比上年减少30.1%。国内航线累计完成运输周转量387.86亿吨公里,较上年减少39.5%,其中港、澳、台航线累计完成运输周转量2.30亿吨公里,较上年减少23.6%;累计完成国际航线运输周转量211.42亿吨公里,同比下降1.9%。通过2018~2022年民航运输总周转量可见,虽然航空运输业受疫情影响,同比下降幅度较大,但因其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在后疫情时期,航空业将迅速恢复到疫情前状态。“货畅其流、人尽其用”是航空运输的神圣使命,打开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新大门。以郑州航空港为试点,积极探索“航空+高铁” “航空+公路” “航空+轨道”等多种运输方式,实现现代化运输大容量、高效率发展,为全球交通发展贡献“郑州智慧”。(图1)
2、国外市场循环。从全球运输市场来看,运输全球3%的货值,占货运份额1%的是航空运输,运量与价值的错配是航空运输服务的直观反映。国际贸易市场的催化剂是国际市场对商品多样化的需求得到有效解决,并对国际市场升级做出突出贡献。据预测,全球货运将在2025年逐步复苏,届时货运量将超过6,800万吨,亚太份额将超过30%,在货运需求市场仍居首位。
从经济发展看,河南由于地缘因素,对外开放程度不高,郑州国际机场更应抓住“空中丝绸之路”机遇,发挥航空运输优势,打造丝绸之路航空专线和全球航空运输网络。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促进郑州航空港临空经济不断发展,加快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建设步伐,推动河南对外开放实现跨越式发展。推动河南打造产业创新国际营销网络,与国外市场全方位、深层次、多领域合作,实现大布局、大开放,建设内陆开放新高地。
(三)企业战略分析
1、企业结构分析。在航空运输业发达的当下,河南省政府抓住机遇,以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为核心,形成集现代航空物流、现代仓储、航空制造等相关产业为一体的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大力支持航空运输业的发展。以航空运输为核心,支撑现代金融、现代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发展以生物医药、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高端制造业,以电子信息、航空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电子信息等为核心的实验区主要分布在港区南部。航空港实验区加快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产业带动战略”,围绕智能终端、生物医药、跨境电子商务、航空物流、电子信息、现代金融服务、精密机械、航空制造与维修等“八大产业集群”,加快航空物流、电子信息、现代金融服务等的建设。
2、企业战略分析。新郑国际机场是全国四大货运机场之一,随着航空港区影响力的扩大,形成航空运输业为先导,制造业、金融业和服务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随之配套的航空制造业应运而生,带动高端制造业、供应链金融等产业发展,形成高端人才密集的航空新城文化产业。目前,郑州机场的发展主要依靠机场、交通的带动和政府的引导,招商引资、产业引进已全面启动,但尚未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和智能化产业的繁荣,因此临空经济发展的高阶时期必然是产业的多元化发展。郑州航空港要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现经济多元化,同时引进人才,提升临空经济发展水平。
3、竞争对手分析。郑州与武汉、西安、上海、鄂州、北京等城市距离较近,这些城市的机场与新郑机场处于同一竞争范畴。武汉天河国际机场距离新郑机场只有462公里,而在武汉天河机场周围就有距离郑州新郑国际机场416公里的鄂州机场。同样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还有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至郑州新郑国际机场约500公里、上海浦东机场至郑州800公里,以及相距664公里的北京首都机场,1,000公里半径内有大密度机场覆盖。由于中转便捷、联程便捷,部分业务相互重合,同时存在货源地竞争和客源的竞争,容易引发各个机场之间的价格战争,牵一发而动全身,各航空港区入驻企业之间也会产生竞争问题,形成各自为战的竞争格局。此外,可替代品高铁具备高速、手续简便、价格低廉等优势,郑州航空港国内业务受高铁站点冲击较大。
二、“双循环”背景下郑州航空港临空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一)总体经济形势。郑州航空港区2022年度地区生产总值(GDP)完成1,208亿元,是2012年的5.9倍,年均增长14.1%;“四上”企业累计完成营业收入7,756亿元,是2012年的6.3倍,年均增长20.2%。受疫情影响,2022年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完成货邮吞吐量62.5万吨,较上年减少11.4%;旅客吞吐量同比下降51.3%,至922.2万人次。郑欧班列开行1,167班,下降22.6%;进出口货值47.1亿美元,下降22.5%。总体来看,郑州航空港区经济发展稳步发展,GDP和营业收入持续不断增长,预计未来一段时期,郑州航空港区将继续保持经济平稳发展态势。
(二)航空板块行情预测
1、国内需求预测。国内航空货运市场潜力依然较大,受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居民消费能力提升的影响。国内集散需求预测来源:(1)面向全球居民消费体验的跨境电子商务航空货运需求(欧美、金砖四国等);(2)食用(水果、牛奶、肉类等)、穿着(快消服装等)需求;(3)制造业航空货运需求,制造业的机械零部件、超大及超重类特殊零部件、电子信息产品及其零部件。
2、国际中转货运需求预测。根据航空货运预测,全球航空货运将在未来20年增长4%以上,2025年将达到7,727万吨,2035年达到11,400万吨以上。从全球制造业和消费市场来看,主要流向以中国-东南亚-南亚为主,以欧美(高收入)、亚太、南亚为主的亚太北美和亚太欧洲的制造业中心(人口规模较大)。与郑州机场有很大关联的是,预估2035年,中国航空货运占30%~40%(400万~500万吨),郑州航空港可以抓住这一机遇,实现快速发展。
三、“双循环”背景下郑州航空港临空经济创新发展路径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完善航空港区综合功能的基础,也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以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为中心,推进周边公路、轨道交通、高铁建设,在建立完善物流节点的同时,打通多式联运通道,与周边区域同步发展,提升交通功能、综合服务功能,着力打造功能齐全、交通互通、互联互通的航空港区,形成与铁路、公路相结合,货运、仓储、中转一体化无缝衔接的运输枢纽。
(二)完善航空货运体系
1、构建通达的国际货运网络。加大对重要贸易城市的通航力度,与非洲、欧洲、美洲等大机场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加强经贸往来,提供便捷通航条件,着力打造大型国际航空枢纽,推动国际贸易进程。在进一步达成货物运输时效,降低费用支出的同时,推进客运覆盖,完善新郑国际机场国际航线网络布局,实现客运、货运同步发展。
2、加强航空货运运力建设。航空货运是机场服务的重要功能,本土航空公司是航空货运的主力军。本土航空因其产品和运营模式与机场的发展比较契合,抢占了先机,具备发展优势,但本土航空起步较晚,在运营上存在一些问题。发挥大国优势,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加速本土航空公司的增长,通过提高机场承载力和服务能力,提升郑州物流能力,完善郑州航空港的综合服务功能,使郑州成为全球重要的物流枢纽,吸引大批物流企业进驻新郑国际航空港。
(三)优化产业布局。临空经济以临空产业为基础,依赖于临空港区的区位优势,形成产业集群,有利于降低临空港区经营成本、提升港区经济发展效率。要使各产业之间达到协调一致、相互带动,需对临空产业及其相关产业进行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实现可持续发展。推进高科技产业、智能制造产业等产业实现繁荣发展的同时,明确多功能区域分工、形成产业联动、充分利用区域资源,创新郑州航空港区临空经济多元化发展。河南农业的长远发展不应成为临空经济腾飞的掣肘,而应充分利用成为区域特色资源,探索出一条农产品高价值、高利润发展路径,实现“一产一价”,让河南农产品走向世界,形成具有河南特色的产业链,借助航空物流运输优势,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减少生鲜产品运输损耗,促进农产品深加工。
(四)优化枢纽发展环境。航空枢纽规模大、建设成本高,其建设壮大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扶持,航空枢纽的建设要与国家政策导向和环境相适应。因此,郑州航空港区要在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上优化航线分配和航时分配,保障航空安全,在降低流程的同时,改革客货运输价格,让流程服务于运输。同时,在保障航线多元化、服务多元化的同时,支持外资和民资的进入,扩大航空领域的进入渠道。政府应加大对航空相关产业的资金支持,为进入临空港区的企业减轻经营压力,为行业改革创新提供良好环境。
(五)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人才是郑州航空港区经济发展的基石,高素质人才缺乏是郑州航空港区发展中面临的难题。郑州航空港区应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形成人才优势,充分发挥航空产业的高速度、高利润优势,发展智能制造、高端制造、文化旅游、航空物流及国际物流、金融、生物医药等产业。完善自有人员管理和晋升制度,加大对自有员工培训和进修学习的支持力度,培养高端货代、高端智能技师、管理人才,满足航空港区发展需求。同时,与地方大专院校联合培养发展临空经济所需的特殊人才。多措并举,提高薪资水平和福利待遇,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吸引国内外高端专业人才和航空技术领军人才进驻航空港。
(六)完善航空经济模式。临空经济是以航空港为核心,发挥空港优势,形成以航空运输为主体的衍生经济形势。航空运输受到外贸和高附加值制造业的追捧,得益于其快捷、安全和服务高端。港区可通过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带动航空港区经济发展,适当引进高附加值食品加工业和航空物流业,形成高端制造业、高附加值服务业、文化旅游产业、医药产业集聚区。
综上,当前郑州临空经济处于起步阶段,更多依靠航空运输和政府政策扶持,经济发展态势良好,稳中有进。当前,郑州航空港区在“双循环”背景下面临新机遇、新挑战的同时,也存在人力资源不足、产业发展参差不齐等问题。在后疫情时代,郑州机场应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优化产业布局,优化枢纽发展环境,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航空货运体系,打造综合交通枢纽,以实现临空经济的创新发展。
(作者单位:郑州商学院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Priyabrata Chowdhury.Operational supply risk mitigation of SME and its impact on operational performance:A social capital perspectiv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erations& Production Management,2019.39(04).
[2]林毅夫.双循环提出的深意与落实中的关键点[J].理论学习与探索,2021(05).
[3]黄群慧.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效投资[J].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21.25(03).
[4]张晓煊.“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我国农产品跨境电商的困境与破解[J].物流科技,2023.46(23).
[5]王丽.中国经济双循环的耦合协调特征及障碍度分析[J].统计与决策,2023.39(22).
[6]雍渤雯.一带一路背景下航空经济的发展——以郑州航空港为例[J].中国储运,2023(12).
[7]付静.以制度型开放赋能郑州航空港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J].协商论坛,2023(11).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36030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