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传统文化产业振兴发展浅议
第737期 作者:□文/孔 璇 时间:2024/9/16 11:00:42 浏览:186次
  [提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对现代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历史责任也是时代使命,而文化产业体系则是文化传承的资源支撑。本文浅谈传统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并以山东儒家文化为例,阐述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传统文化产业;振兴与发展;儒家文化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4年1月15日
党的二十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工作,深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蓬勃生机。重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在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薪火相传的血脉。文化产业是建立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之上的,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和主要方式,为其提供持续不断的支撑。
一、传统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意义
(一)传统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传统文化产业是指以传统文化为核心,以文化创意为基础,以文化产品和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经济活动。随着信息和数字产品的出现与普及,为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传统文化产业虽然已成为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传统文化产业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传统文化产业的挑战在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多重问题,如文化遗产保护不足、文化创新能力不强、文化教育普及率低、文化产业市场化程度不高等。此外,传统文化产业还面临着市场竞争激烈、融资难度大等问题。
(二)传统文化产业发展的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高度,就“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作出部署安排,为做好新时代文化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文化市场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满足人民文化需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发展传统文化产业,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它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途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智慧的结晶,其中蕴涵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为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很多有益启迪。文化产业则是通过生产文化产品,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将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出去,让受众在文化产品中汲取精华,进而影响或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其次,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有利于物质文明建设。文化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文化产业具有低资源消耗、高附加值的特点,在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推动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最后,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是增进民族文化发展的需要。我国幅员辽阔,五十六个民族形成了各自独具特色的文化,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增强各民族之间的文化自信,对促进社会稳定发展和民族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二、以山东儒家文化为例的传统文化产业发展路径
(一)保护与传承:深入挖掘儒家文化资源,传承儒家思想精髓。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思想内涵。深入挖掘儒家文化资源,传承儒家思想精髓是儒家文化产业振兴与发展的重要策略之一。在挖掘儒家文化资源方面,应该注重文化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挖掘儒家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同时,也应该注重儒家文化的传承和利用,让更多人能够了解和体验儒家文化。在传承儒家思想精髓方面,应该注重儒家思想的普及和传承,让儒家思想成为现代社会的精神财富。可以通过开展儒家文化讲座、文化展览、文化体验活动等形式,让民众更加深入地了解儒家文化。
(二)创新与发展: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创新儒家文化表现形式。传统儒家文化虽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但是要想在现代社会中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认可,必须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创新儒家文化表现形式。推进传统文化产业与互联网的融合是创新传统文化发展的新路径,可以利用互联网、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将儒家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增加群众与文化的互动体验,创新出更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同时,应注重儒家文化产业的专业化和产业化,培育一批有实力的文化企业和文化品牌,推动儒家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教育与普及:推动儒家文化教育,提高民众文化素养。推动儒家文化教育,提高民众文化素养是儒家文化产业振兴与发展的重要策略之一。在儒家文化教育方面,应该注重教育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让儒家文化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比如,针对青少年可以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作文征集、“跟着书本去旅行”等假期研学活动;针对普通群众可以开展中华礼乐进乡村、文艺演出、基层宣讲、模范评选等活动进行宣传教育,进而达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效果。在民众文化素养方面,应该注重普及和提高,让更多人能够了解和体验儒家文化。
(四)产业化与市场化:培育儒家文化产业市场,推动儒家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培育儒家文化产业市场,推动儒家文化产业健康发展是儒家文化产业振兴与发展的重要策略之一。在儒家文化产业市场方面,应该注重市场规范化和市场化,加强市场监管和儒家文化产业的专业化建设。同时,也应该注重儒家文化产业的品牌建设和文化产品的创新,推动儒家文化产业的升级和发展。例如,可以加强儒家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推动儒家文化企业的发展和儒家文化产业的集聚,提高儒家文化产业的市场竞争力。除了平台的搭建,还应该与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融合,改变传统的单向式传播,增加互动性和体验感,注重群众反馈,满足群众个性化需求,促进传统文化智能化传播。
三、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产业的落实与推进
(一)政策支持。政策支持与资金保障是传统文化产业振兴与发展的重要保障。传统文化产业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产业的重要板块。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对传统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制定出更加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政策,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在政策支持方面,政府应该加强对传统文化产业的支持和引导,制定出更加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政策。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传统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信贷支持等方面。其次,政府应该加强对传统文化产业的规划和引导,推动传统文化产业与现代文化产业的融合和发展。最后,政府还应该加强对传统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的支持,提高传统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资金保障。在资金保障方面,政府应该加大对传统文化产业的资金投入,提高传统文化产业的投资回报率。政府应该加强对传统文化产业的资金监管和管理,确保资金的有效利用,保障传统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政府还应该鼓励社会各界参与传统文化产业的投资和发展,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良好局面。
在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方面,需要注重政策的细化和落实,加强政策的宣传和推广,让更多传统文化企业和从业者了解政策的具体内容和实施细节,更好地享受政策的红利。同时,还需要注重政策的协同和配合,加强政策的衔接和配套,形成政策的合力,推动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繁荣。
(三)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是传统文化产业振兴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参与,只有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才能推动传统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在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方面,应注重社会组织和民间力量的发挥,加强社会组织和民间力量的联合和协作,形成合力。社会组织和民间力量是传统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和方式,推动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繁荣。例如,可以通过举办传统文化节庆活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推广传统文化产品等方式,吸引更多人参与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动传统文化产业的繁荣。也应该注重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和互动,促进传统文化产业的多元化发展。传统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和互动,不仅可以拓展传统文化产业的市场空间,还可以提高传统文化产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例如,可以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现代文化产业中,推出更具特色和魅力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和市场。在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方面,应该注重发挥传统文化产业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传统文化产业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还具有广阔的经济发展空间和潜力。通过发挥传统文化产业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可以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例如,可以通过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文化旅游的发展,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四)建立健全传统文化产业振兴与发展的长效机制。建立健全传统文化产业振兴与发展的长效机制是传统文化产业振兴与发展的重要保障。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长期的支持和保障,只有建立健全的长效机制,才能保证传统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在建立健全传统文化产业振兴与发展的长效机制方面,应该注重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注重产业链的建设和完善,促进传统文化产业的产业化和市场化。传统文化产业的产业化和市场化是传统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可以提高传统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政府应该加强对传统文化产业的产业链建设和完善,提高传统文化产业的产业化水平和市场化能力。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强对传统文化产业的品牌建设和推广,提升传统文化产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传统文化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可以加强政府与企业、社会组织、学术机构等各方的合作,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良好局面。政府可以加强对传统文化产业的引导和支持,为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企业可以加强传统文化产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提高传统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社会组织可以加强对传统文化产业的宣传和推广,提高传统文化产业的社会影响力。学术机构可以加强对传统文化产业的研究和探索,为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学术支持。政府应该加强对传统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的支持,为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技术支持。
本文探讨传统文化产业的振兴与发展,并以山东儒家文化为例,阐述了传统文化产业在保护与传承、创新与发展、教育与普及、产业化与市场化等四个方面的发展路径。最后,呼吁政府和社会各界加强支持,建立长效机制,自觉承担起新形势下时代赋予的文化使命,在守正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作者单位:孟子研究院)

主要参考文献:
[1]秦燕华.试论如何通过文化产业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J].经济师,2019(11).
[2]陈锋.论新时代京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策略[J].民族论坛,2019(02).
[3]夏世明,张红玲.传统文化振兴视阈下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J].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6(02).
[4]孙传明,郑淞尹.智能时代传统文化的产业开发与创新发展[J].理论月刊,2021(05).
[5]张竞壹.新媒体技术对传统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J].城市印象,2023(12).
[6]李振.合作共建文化产业体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J].周易研究,2023(01).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35054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