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
第737期 作者:□文/刘 会 张丽雅 朱学峰 董 莉 刘永智 时间:2024/9/16 11:04:26 浏览:409次
  [提要] 发展与建设海洋经济是促进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振兴与发展高质量海洋经济意义重大。本文基于国家与地区海洋经济发展现状及趋势对未来海洋经济发展与建设的重点领域和方向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海洋娱乐与旅游业是当前中国与地区海洋经济中的主导产业;尽管海洋电力业与海洋生物医药制造业发展规模较小,但却是海洋行业中增速最快的两大行业。由此建议:重视和强化海洋娱乐旅游业;持续发展壮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完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
关键词:海洋经济;增长率;主导产业;发展趋势
基金项目:本文为2023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共同富裕背景下苏北地区海洋产业集群一体化发展经验与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23SJYB1852);连云港市2023年度书记市长圈定重大课题自筹项目:“连云港海洋强市战略的思考及建议”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4年1月22日
引言
近代以来,得益于航海、地理及船舶制造等科技知识的发展,人类越来越有能力将市场拓展到遥远的异国他乡。同时,工业文明的兴起和快速发展使得人类社会生产力有了极大的进步,使得人类能够在特定的地区,通过规模化以低成本生产出丰富多样的产品。这又使得人类越来越有必要将市场开拓到更加遥远的地方。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海洋的历史地位逐渐从最初的捕捞作业场所演变为跨国跨洋贸易的主要通道。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发展壮大,人类对生产能源与生产原料的需求不断增加,海洋所蕴含的丰富矿产和各种资源再次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20世纪中后期,美国与欧洲一些发达国家率先开始对海洋矿物质的开采和利用进行了探索,并成功建设了海洋石油开采、海洋牧场等新型海洋产业。21世纪以来,欧洲沿海国家纷纷将目光投向了海洋新能源行业。
截至目前,我国在探索和开发海洋资源方面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并建立了一定规模的产业体系。在开发和保护海洋方面,我国各沿海地区逐渐树立起系统化与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思维与策略。尽管如此,相较于陆地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悠久历史而言,海洋仍是一个具有广阔发展前景而又充满挑战的新兴领域。尤其是对于我国这样的人口大国,开发与利用海洋资源,发展可持续海洋经济,对弥补陆地资源不足、助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具有更为显著的历史价值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周于兰(2022)研究认为,应树立全新的海洋经济发展理念,充分认识海洋经济在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突破经济发展瓶颈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盖美、何亚宁等(2022)研究表明,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呈东北-西南格局,且重心一直位于长三角地区;三大海洋经济圈发展质量地区差异显著,整体呈北部、东部、南部三级格局分布。赵昕(2022)研究指出,尽管中国海洋经济发展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就,但仍存在海洋科技资源不足、开发方式粗放和涉海金融支持力度有限等诸多问题。朱锋(2022)研究指出,中国特色海洋强国建设需要在大力发展海洋科技、推进海洋经济发展、建设强大海军的历史进程中,建立和形成具有21世纪时代特色的向海图强的社会意识和政治共识,主动塑造和引领海洋规则、海洋科技、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环境保护的全球治理体系。谢茜、夏立平(2022)研究指出,在新时期,发展海洋经济离不开海洋文化建设和推广普及,应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中国海洋经济发展客观现状,全面构建和发展中国特色海洋文化。
一、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现状及趋势
(一)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现状。根据《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年鉴》,2010~2020年期间,中国海洋经济生产总值由39,619.2亿元增至79,549.8亿元,年均增速6.5%。受疫情影响,2019~2020年海洋经济增长速度有所减缓。根据《2022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21年与2022年中国海洋经济生产总值分别达到89,521亿元和94,628亿元,表明中国海洋经济在走出疫情后得到迅速反弹。由此表明,随着中国海洋经济生产总值快速增长,其已经成为助力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2010~2020年期间,中国海洋三次产业增速不一,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表1)
由表1可以看出,2010~2020年中国海洋经济中的第一产业年几何平均增长率约为6.78%,第二产业增长率约为3.01%,第三产业增长率约为9.19%。显然,第三产业增长速度显著高于第一、第二产业,表明海洋经济中的第三产业在更大程度上迎合市场需求,较第一和第二产业具备更大发展潜力。
从具体行业分析,2010~2020年期间涉海行业具体增长情况如图1所示。(图1,增长率计算公式为G=■×100%,Ii2010代表2010年海洋行业i的年增加值,G表示增长率)
如图1所示,2010~2020年期间,增长率排名前三的行业分别为海洋电力、海洋生物医药和海洋矿业。另外,滨海旅游业和海水综合利用业成长速度也较为迅速。
从细分行业经济增加值占总增加值比重分析,2010~2020年期间,中国海洋经济主要由三大行业构成,分别是滨海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与海洋渔业。期间,滨海旅游业增加值占中国海洋经济总增加值的比重从32.76%增至约46.02%。值得一提的是,在2018年和2019年,滨海旅游业增加值分别占比约51.49%和53.91%。海洋交通运输业增加值占比则由23.39%逐渐下降至20.43%。另外,海洋电力业与海洋生物医药制造业占比持续上升,而海洋船舶业、海洋油气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化工业及海洋盐业则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2010~2020年中国海洋经济细分行业增加值占比情况,具体如表2所示。(表2)
综上所述,从宏观经济发展趋势分析,在中国海洋经济的三大部门中,第三产业是其主要部门。同时,在中国海洋经济第三产业中,又以滨海旅游业与海洋交通运输业为主要行业。另外,尽管海洋电力业与海洋生物医药制造业占比较小,但是两大行业却表现出持续快速增长的发展趋势,属于典型的新兴海洋产业,具有较大发展潜力和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二)沿海省市海洋经济发展现状。2010~2020年,沿海11个省市的海洋生产总值均有了较显著的增长,具体如图2所示。(图2,数据来源于各省市海洋统计公报)
如图2所示,在沿海的11个省市中,广东、山东与福建三省的海洋生产总值分别排名前三位,上海、浙江与江苏则分别位于第四至第六位,广西与海南则排名靠后。在2010~2018年期间,南部海洋经济圈(广东、福建、广西、海南)与中部海洋经济圈(上海、浙江、江苏)均呈现持续增长的发展趋势。北部海洋经济圈(天津、辽宁、河北、山东)尽管总体呈现增长趋势,但内部成员增长不一。期间,山东省呈持续增长状态,天津、辽宁与河北却呈现先增长、后下降的状态。2018~2020年期间,受疫情影响,沿海11个省市的海洋经济生产总值均呈现下滑趋势,尤以天津市最为明显。
从海洋三次产业发展情况分析,沿海各省市在发展海洋经济中的情况存在显著差别,具体情况如表3所示。(表3)
由表3可以看出,在沿海11个省市中,山东省海洋经济中的第一产业居于第一位,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均居于第二位;广东省海洋经济中的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均居于第一位,第一产业则居于第五位;福建省海洋经济中的第一产业居于第二位,第二产业居于第四位,第三产业则居于第三位。总体上,广东、山东和福建三省在海洋经济三次产业中均居于11个沿海省市中的前列。
从更具体的行业进行分析,沿海11个省市在发展海洋经济中侧重点各有不同。限于数据调查的限制,部分行业数据不全,或存在不连续的情况,因此本文在具体行业分析中存在不足。尽管如此,通过有限的数据,我们仍然能够对各省市在发展海洋经济中各自的优势有所了解。通过梳理,11个沿海省市部分具体行业情况如表4所示。(表4)
如表4所示,在海水产品生产方面,福建、山东、浙江与广东产量显著高于其他省市;海船生产制造方面,江苏与上海则显著高于其他省市;海盐生产方面,山东与河北产量较高,尤其是山东省;在海上风电装机容量方面,江苏、广东与福建较高,尤其是江苏省,其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占11个省市风电装机总容量比重约为62.71%;在旅客运输方面,广东、海南与山东显著高于其他省市;货物运输方面,广东、上海、浙江与山东显著高于其他省市;在海洋科技人员方面,广东与山东则显著高于其他省市。综合分析,广东省在海洋运输、海洋旅游与海洋科研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山东省在海洋渔业、海盐、海洋旅游、海洋运输、海船制造与海洋科研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江苏省在海洋风电生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二、对策建议
综上分析,中国在发展海洋经济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产业功能的行业是旅游业,以及以客货运输为主要业务的海上交通运输业。从成长速度来看,增长较快的行业包括海洋电力业、海洋生物医药制造业、海洋矿业及海洋娱乐旅游业。有鉴于此,在发展海洋经济过程中,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建设:
(一)重视和强化海洋娱乐旅游业。无论是从发达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经验分析,或是从中国发展经验来看,海洋娱乐旅游业始终是海洋经济行业中的主导行业。对于久居内陆地区的居民而言,辽阔广袤的大海具有无限的吸引力。以娱乐为基调的海洋旅游业可以有效结合并推动海洋科研和海洋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海洋生态农业、海上风电场、海上度假休闲、近海航线旅游及海底隧道观光等诸多行业都可以有机融合到海洋娱乐旅游业的发展中来。发展海洋娱乐旅游业,无论是对于促进社会就业,或是提升游客的体验获得感,或是促进沿海地区居民收入,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应将海洋娱乐旅游业作为沿海城市未来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科学规划与开发城市资源,构建完善的旅游环境,完善海洋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优良的旅游城市名片和形象。
(二)持续发展壮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无论是站在规模体量的角度,还是行业成长的市场前景角度,生物医药制造业都应该是沿海城市重点扶持和持续发力的关键行业。生物医药制造业以其高科技含量和市场当前及未来的高盈利、高需求特征迎合了中国高质量发展趋势,应予以高度重视和大力发展。目前,沿海城市在生物医药制造业领域已经形成了特色化和规模化优势,应在现有规模和产品技术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规模,夯实研发基础能力,推动产学研一体化、集群化发展。在发展生物医药制造业过程中,还应关注和引导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与生物医药制造业的有机衔接,完善上下游产业链的一体化整合。
(三)完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交通是城市经济运行的动脉,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是确保城市经济能够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保障。中国沿海城市具有优良的海洋旅游资源。为适应旅游业市场发展,沿海城市不仅应完善市区交通基础设施,还应积极建设和优化城市外围环线交通。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方向应以西向为主。同时,各沿海城市还应针对自驾游的发展趋势,积极增设景区停车及休息区,以满足旅游人口不断增加的驻车需求。
(作者单位:江苏财会职业学院财税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周于兰.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2(04).
[2]盖美,何亚宁,柯丽娜.中国海洋经济发展质量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22.37(04).
[3]赵昕.海洋经济发展现状、挑战及趋势[J].人民论坛,2022(18).
[4]朱锋.海洋强国的历史镜鉴及中国的现实选择[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2(17).
[5]谢茜,夏立平.中国特色海洋文化建设探析[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22(02).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35165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