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管理/制度
中小企业“专精特新”转型策略
第738期 作者:□文/豆士婷 王建才 时间:2024/10/1 12:07:57 浏览:519次
  [提要]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培育力度,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以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新格局。通过分析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现状,认为中小企业存在数字化转型、融资困难、专业型人才不足、经济组织形式相对落后等困境,并提出应加强政策支持力度、优化融资服务、完善人才培育体系、转变中小企业经济组织形式等,引导中小企业向“专” “精” “特” “新”转型。以有助于明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转型现状,为中小企业“专精特新”转型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中小企业;“专精特新”转型;困境;策略
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资助(项目编号:SQ2024010)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4年2月27日
引言
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在促改革、稳增长、保就业、惠民生、防风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培育与发展,其中“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作为产业链、供应链补链强链的重大举措,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中小企业“专精特新”转型有助于加强中小企业技术积累和创新能力,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拓展中小企业国内外市场。推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转型能够有效提升我国在创新技术领域的竞争力,助力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
中小企业由于规模、资源等限制,“专精特新”转型过程中仍然存在数字化转型困难、融资困难、专业性人才不足、组织形式落后等诸多困难,阻碍其转型进程。而目前对中小企业“专精特新”转型的现状及困境等分析尚难以支撑中小企业“专精特新”转型。如何克服中小企业在“专精特新”转型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加快其转型进程已经成为学界与实界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也是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本文在剖析中小企业“专精特新”转型现状的基础上,分析我国中小企业“专精特新”转型过程中存在的困境,提出中小企业“专精特新”转型的对策建议,为中小企业“专精特新”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借鉴与指导。
一、中小企业“专精特新”转型现状
(一)中小企业“专精特新”转型是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2011年7月25日,时任工信部总工程师朱宏任在《中国产业发展和产业政策报告(2011)》新闻发布会上首次提出“专精特新”一词。2011年9月国家工信部发布的《“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规划》提出将“专精特新”作为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2012年4月26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中,首次明确提出专精特新企业的概念。“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指拥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能力的企业。中小企业“专精特新”转型则是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转型。
(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专注于产品研究、科技创新,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企业经济和质量效益优的领头企业。2018年底,工信部开展了首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工作,截至2023年12月底,我国已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过10.3万家,已培育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共计1.2万余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达1,186家,创新型中小企业超过21.5万家,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如图1所示,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小巨人企业总量快速提升,专业化优势进一步凸显。(图1)
(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主要分布于制造业。截至2023年12月底,1.2万家小巨人企业中,制造业企业超1万家,占总数的78%,而非制造业企业仅占22%。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前十名中,九家企业属于制造业,一家属于服务业。如图2所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计算机、通讯设备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占比最大,其次是专用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品制造业等。小巨人企业主导产业更加聚焦,专业化优势进一步凸显。(图2)
(四)地域视角下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如图3所示,第五批公布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东部地区占63.92%。从省份和直辖市来看,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排前五名的是广东、江苏、浙江、山东、北京,分别拥有1,535家、1,505家、1,457家、1,064家、834家“小巨人”企业。由此,经济较发达的东部地区拥有更好的制造业基础、更宽松的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环境,约64%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布于东部地区。(图3,数据来源于工信部、上海华略智库、36氪研究所等)
(五)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融资趋势逐渐恢复呈上升趋势。如图4所示,2018~2019年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融资总额从424.6亿元上升到了3,975.5亿元,上升幅度达到3,550.9亿元。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发,导致2020年融资总额下降到1,246.3亿元。随后,2021年及2022年融资总额逐年上升。2022年10月达到1,862.1亿元,已超过2021年全年融资金额。融资事件整体呈上升趋势,从2018年的1,286起,到2021年达到1,590起。(图4,数据来源于创业邦睿兽分析)
二、中小企业“专精特新”转型困境
中小企业“专精特新”转型态势良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通常掌握核心技术,具有创新能力突出、高市场占有率等诸多优势,但是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转型还存在诸多困难。
(一)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困难。数字化转型是通过数字技术和数学算法显性切入企业业务流,形成智能化闭环,促使企业的生产经营全过程可度量、可追溯、可预测、可传承,重构质量、效率及成本的核心竞争力。数字化转型具有周期长、成本高、风险大等特点。中小企业难以承担数字化转型的成本与风险,对中小企业来说,企业数字化转型周期较长、成本高昂、效益无法保证,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企业资金链一旦断裂,会给企业带来损失甚至毁灭性打击,导致企业无法持续发展,因此部分中小企业会选择停止转型、等待观望。
大部分中小企业数字化人才不足,数据挖掘能力不足,导致传统数据向实际应用转化困难,无法实现数字化生产和统筹管理。大多中小企业管理者的数字化转型目标不够坚定,企业转型无法持续推进,造成规划与落地存在一定差距。因此,由于中小企业所具备的能力很难经受住数字化转型带来的风险,大多数中小企业依然选择传统的运营管理模式。
(二)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金融机构在进行投资时,往往会考察企业的规模、市场占有率、资本充足率、财务状况等综合情况,考察企业的综合发展能力,而大部分中小企业规模较小、市场占有率较低,风险承受能力也较小,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大多中小企业未上市,信息不透明,信息不对称导致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不了解,减少甚至放弃对中小企业的投资。尽管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但大多是宏观方面的,具体到微观实施比较滞后,融资减税制度的实施难以得到切实保证。政府融资担保力度不够,并且政府对出资后形成的担保机构管理不足,造成利益回收风险加大,资金流失,加大了中小企业融资的困境。
(三)专业性人才不足。专精特新转型需要高精尖人才的支撑。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自身条件并不能满足专业性人才发展、薪酬和工作环境等各方面的需求,并且随着人才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中小企业吸引专业创新型人才的难度也逐渐加大。现实中,大多数中小企业虽能意识到专业性人才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但由于资源等方面限制,中小企业人才流失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导致企业研发活动受阻、创新效率低下,企业市场竞争力下降,使中小企业专精特新转型面临较大的人才困境。
(四)中小企业的经济组织形式相对落后。中小企业大多集中在传统产业,难以接触到先进的生产经营方式和管理经验,企业的经营方式、管理方面比较落后,自身成长道路受阻,限制了中小企业的转型与发展。大部分中小企业缺少核心竞争优势,获取资源能力较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能拼价格,市场呈低效竞争态势,影响企业的持续发展。部分聚焦新兴技术与产业的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资源有限,经济组织形式转变依然困难。
三、中小企业“专精特新”转型策略
(一)加强政策支持力度,促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优化政府支持政策,提供更好的政策服务和资金支撑,助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做好宣传,让企业管理者意识到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和急迫性,加快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脚步;建设数字化转型培训中心,有针对性地解决中小企业数字化建设中所遇到的困难;建设数字化人才基地,鼓励国内院校注重数字化学术型人才和实践型人才的培养;优化人才引进政策,鼓励海外优秀人工智能高端人才回国,打造“数字经济”人才聚集地。
(二)优化融资服务,解决融资困难。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投资强度,促进和监督融资减税制度的实施,加强对金融和担保机构的管理。降低融资门槛,鼓励金融机构深入了解中小企业的需求,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全面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中小企业需提高自身盈利能力、增加经营现金流量、提高现金储备、增大可融资规模,使企业内部融资效应实现最大化,同时完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优化资本结构。
(三)完善人才培育体系和企业文化建设。完善企业人才培育、引入机制。出台一系列人才福利政策,引导更多的专业性人才进入中小企业就业,为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贡献力量。鼓励高校培育学生专业性和创新能力,为社会培育出更多具有专业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引导企业对在职员工进行培训,激发在职员工的创新能力和工作能力,为企业提供发展动力。提高企业薪资绩效考核水平,通过科学合理的薪资绩效激励办法有效提升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提升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建设独特的企业文化,积极培育企业精神,激励员工,提高企业凝聚力;通过培训提高员工素质,提升企业的形象,吸引专业性人才。
(四)转变中小企业经济组织形式,引导中小企业向“专” “精” “特” “新”转型。转变经济组织形式,结合组织需要,适时调整组织结构,以合理的组织形式服务中小企业专精特新转型。鼓励中小企业专业化发展,引导中小企业聚焦专门市场,重点服务专门客户。激励中小企业精细化发展,鼓励中小企业进行精细化生产、管理和服务,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引导中小企业特色化发展,支持企业细分市场研制生产特色化产品。鼓励中小企业新颖化发展,引导企业打造新颖化产品和个性化服务。
四、结论
中小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对整个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进行“专精特新”转型可提高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牢牢把握市场资源和机遇。中小企业应意识到“专精特新”发展路径的优势,合理利用国家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福利政策,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和发展需要,不断调整企业的发展方向,探索适合企业的发展道路。此外,政府部门应当出台更多支持政策,进一步加强对中小企业全方位、多路径的扶持力度,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引导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国家经济发展。
(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陆岷峰,高绪阳.关于新时期进一步推动中小企业群体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基于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视角[J].新疆社会科学,2022(05).
[2]李红莲.培育安防“专精特新”企业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J].中国安防,2022(05).
[3]我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已达1.2万家[J].化工时刊,2023.37(04).
[4]雷光美.专精特新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路径研究——基于福建67家企业调研数据分析[J].福建轻纺,2023(11).
[5]张烁.专精特新企业融资约束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3(24).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29048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