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市场/贸易
西藏珠宝市场发展现状及对策
第738期 作者:□文/李石宝 吕佳莹 时间:2024/10/1 12:53:55 浏览:180次
  [提要] 西藏作为我国西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珠宝市场极具地域特点。笔者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深入西藏各地区开展实地调研,从珠宝饰品市场需求、行业现状入手,分析现阶段西藏珠宝饰品产业发展现状。结果表明:传统珠宝饰品存在供需矛盾,因缺少相关标准以致市场上宝玉石质量参差不齐,同时监管力度有待加强。针对这些问题,应培养本土龙头企业,打造知名品牌,制定行业标准,规范产业发展,并进一步完善市场监管机制,有效推动西藏珠宝饰品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关键词:西藏;珠宝饰品;市场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7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4年2月27日
由于独特的自然、历史、社会、文化特点,藏族传统服饰形成了特征鲜明的藏式服饰,并成为中华民族服饰文化中一个靓丽的组成部分。在饰品消费方面,农牧民依旧以传统藏饰为主。每逢佳节或喜庆的日子,藏族人都喜欢把自家所有的饰品都佩戴出来,这既是财富的表现,又是一种精神美的展示。藏族传统珠宝饰品种类繁多,如戴在头上的巴珠、巴廓,戴在脖子上的嘎乌盒、项链,挂在腰上的火镰、钱包、罗荣,挂在胸前的胸饰以及常见的戒指、耳环、手镯等首饰,亦或是将绿松石、红珊瑚等直接编在辫子上,饰品中大量采用红珊瑚、绿松石、蜜蜡、天珠、珍珠等进行装饰。
西藏珠宝产业是一个传统产业,藏族人自古以来喜爱佩戴宝石。和平解放以来,西藏在经济制度、经济结构和经济总量上均实现了重大飞跃,彻底告别了封闭的庄园制自然经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珠宝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西藏珠宝饰品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定问题,其中品牌效应问题逐渐显现出来。现代人民群众的消费观念发生了转变,珠宝品牌效应的作用愈发重要,人们越来越倾向于购买大品牌的珠宝产品。但目前西藏自治区内还没有一家致力于藏族传统饰品的国内知名珠宝品牌。西藏传统珠宝饰品的市场需求很旺盛,但在销售过程中珠宝的质量参差不齐,以次充好现象十分普遍,同时需求与供应也存在不平衡的现象,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促进西藏珠宝产业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通过实地调研的方式,了解西藏传统珠宝饰品的市场需求、产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对策,以期推动西藏珠宝饰品产业向好发展。
一、资料来源
笔者在调研前阅读了大量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深入西藏各地区开展实地调研,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真正洞察西藏珠宝饰品领域的现实情况,力求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有新的发现。实地调查于2023年下半年在西藏自治区内开展,深入拉萨市、山南市、林芝市、那曲市、日喀则市、昌都市和阿里地区进行实地考察、访谈、统计工作,将调研对象分为两类,一是藏族群众,二是珠宝饰品零售商。
对于藏族群众的调研运用访谈的形式,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第一,了解受访者及其家人平时和节日喜欢戴什么珠宝饰品;第二,了解受访者喜欢哪些宝石装饰的珠宝饰品;第三,了解受访者是否能分辨这些宝石的真假。为了使访谈数据更加广泛,结果更加客观,根据受访者家乡所在位置控制访谈数量,在每个地级市、地区内尽量多地寻找来自不同县域的人员进行访谈,各地级市、地区的访谈数量相同。希望通过访谈了解到人们对珠宝饰品真正的需求情况以及选购时应注意的问题。对于珠宝饰品零售行业情况的考察是为了了解目前的销售市场是否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考察内容,一是抽样统计各地级市、地区珠宝店内销售的商品种类;二是统计各地级市、地区主城区珠宝零售商的规模。访谈对象数量为210人,抽样调查的珠宝零售商为140家,参与统计的珠宝零售商为766家。经过为期半年的实地考察以及后期的数据统计,可以得出相关结果。
二、调研数据统计及分析
(一)珠宝玉石及饰品种类需求统计。通过对受访者及其家人喜爱佩戴的宝石种类统计,可以看出人们对各类宝石的需求情况。从受访者访谈记录的统计可以看出,喜欢佩戴绿松石的人达到92%,88%的受访者表示喜欢佩戴红珊瑚,62%的受访者表示喜欢佩戴天珠,这表明人们对绿松石、红珊瑚和天珠的需求量巨大。紧随其后的是蜜蜡、珍珠、玛瑙和翡翠,调研数据表明人们对这几种宝石也有一定的需求量。(图1)
通过对受访者及其家人喜爱佩戴饰品的种类进行统计,可以看出人们对各类饰品的需求情况。如图2所示,从访谈数据可以看出,人们喜欢佩戴的饰品共18种,其中喜欢佩戴耳饰的人占到68%,包括耳环、耳坠和耳钉,喜欢佩戴嘎乌盒的人占65%,喜欢佩戴项链的人占61%,喜欢佩戴戒指的人占58%,从这一组数据可以看出,在整个西藏自治区内,人们对于这四种饰品的需求量较大。42%的受访者表示喜欢佩戴手镯,35%的受访者喜欢佩戴银腰带,22%的受访者喜欢佩戴胸饰,可以看出人们对这些饰品有一定的需求量。剩余11种饰品的占比较少,它们分别是巴珠、火镰、罗荣、腰铃、钱包、腰链、奶钩、藏刀、珊瑚冠、珍珠冠和巴廓。究其原因,不是人们不喜欢这些饰品,而是这些饰品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也就是说某个地方的人才喜欢佩戴某种特定的饰品。例如,巴珠是拉萨、日喀则以及阿里等部分地区女士习惯佩戴的头饰,3个地方巴珠的款式各不相同;火镰、罗荣、奶钩、腰链和藏刀是西藏东部和北部牧民喜爱佩戴在腰上的饰品;腰铃则是林芝中西部工布地区女士喜爱佩戴的饰品,这些饰品的需求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图2)
在访谈过程中笔者收集了关于受访者是否能够分辨宝石真假的数据。受访者年龄区间在18~50岁之间,样本数据显示,65%的受访者表示自己不会区分宝石的真假,22%的受访者表示自己会一些区分方法,只有13%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可以区分宝石的真假。
(二)珠宝饰品零售商情况统计。在对珠宝零售商的实地调研中,西藏各地的零售商大致可分为“大品牌”和“自营店”两类,第一类大品牌是指像中国黄金、中国珠宝、周大生、老凤祥、老庙黄金等具有国内知名度的连锁品牌的店铺;第二类自营店是指经营规模有限,多为老板独立经营或雇佣少量员工的中小型店铺。抽样调查的140家珠宝饰品零售商来自西藏7个地级市、地区,每个地级市、地区的主城区各选择20家零售商进行统计。调查的内容为店内销售的珠宝饰品种类,将店内销售的饰品种类数据与访谈中人们喜爱的饰品种类数据进行对照分析,可以看出两者之间的关系。(图3)
样本数据结果显示,在调查的大品牌珠宝店销售的饰品种类中,只包含5种人们喜欢的饰品,也就是说,人们购买另外13种饰品时需要去自营店购买。这5种饰品分别为项链、耳饰、戒指、嘎乌盒和手镯。在抽样调查的大品牌珠宝店中,100%的大品牌珠宝店都在销售项链、耳饰和戒指,95%的在销售嘎乌盒,88%的在销售手镯。可以看出,各地级市、地区大品牌珠宝店销售的饰品种类恰好与人们最喜爱的饰品种类吻合,但各大品牌销售的饰品种类较为局限,在人们喜爱的饰品种类中不足三分之一。在所调查的自营珠宝饰品店中,销售的饰品涵盖了人们喜爱的所有种类,售卖较多的饰品为项链、手镯、嘎乌盒、耳饰和戒指,销售其他13种饰品的占比不高,原因是这些饰品具有地域特征,只在某些地方有需求。
另外,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大品牌珠宝店销售的饰品多是与其他省份相同的种类,例如项链、戒指、耳饰和手镯,对于富有西藏地方特色的饰品则很少开发。值得一提的是,嘎乌盒作为具有西藏特色的饰品,有95%的大品牌珠宝店在售卖,这种现象表明,大品牌珠宝商具有适应本土市场的能力,能够开发适合当地市场的新产品。
人们喜爱的宝石往往装饰在喜爱的饰品上,在实地调查中,人们喜爱的绿松石、红珊瑚、天珠、蜜蜡、珍珠、玛瑙和翡翠在大品牌珠宝店和自营珠宝店中均有销售。对于宝石,人们最为在意的是宝石的真假问题,多数受访者表示现在市面上销售的宝石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的现象严重。由于现实原因,在调查过程中不能对抽样的140家珠宝店销售的宝石进行鉴定。大多数大品牌珠宝都有自己的商品质量标准,自营珠宝店由于诸多原因,所销售的宝石、金银的质量有待考量。但是在实地调查中令人惊讶的是,在大品牌珠宝店所销售的宝石中,钻石、珍珠之类国内大众化宝石,商家承诺保证真品,但对于绿松石、红珊瑚、天珠等西藏传统宝石,商家不保证真品,这更加凸显了西藏传统珠宝饰品在市场销售中令人担忧的质量问题。
在实地调查中,还包括了对各地级市、地区主城区珠宝店经营规模的统计,如表1所示,统计到的店铺总数为766家,销售摊位和流动商贩不在统计范围内。统计以各地级市、地区为单位计算比例。样本数据显示,各地区的自营珠宝店数量均远大于大品牌珠宝店的数量,其中拉萨作为自治区首府城市,汇集了大量珠宝饰品自营店,其差值最大。(表1)
三、存在的问题
(一)供需矛盾,缺少龙头品牌。西藏本地人对于传统珠宝饰品的需求量很大,来到西藏有需求的游客也是以购买传统珠宝为主,但是在大品牌珠宝店中,人们只能买到特定的几种饰品,例如戒指、项链、耳饰等,如果需要购买银腰带、火镰、钱包等极具民族特色的饰品则只能去自营珠宝店购买,大品牌珠宝的质量具有一定保证,但首饰种类不能满足西藏购买者的需求。在西藏的珠宝饰品零售商业中,大多数属于中小型企业,缺乏民族特色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具有本土特色的珠宝大品牌需要进一步培育和发展。
(二)质量参差不齐。在西藏,人们最喜欢的、最具代表性的宝石为绿松石,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绿松石的需求不断增多,出于商业盈利,导致了市场上绿松石质量参差不齐,假冒伪劣现象频发,加之大多数消费者无法识别绿松石的真假好坏,这给绿松石市场带来严重隐患。红珊瑚、天珠、蜜蜡等宝石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由于传统珠宝饰品的经营主要由自营珠宝店或流动摊位进行,就更容易出现质量问题。一些自营店在宝石经营过程中为了降低成本,存在以次充好的现象,制约了西藏传统珠宝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严重损害了市场信誉,降低消费者的信任度,不利于西藏珠宝行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三)缺少行业标准,监管不足。西藏传统宝玉石在经营和管理上缺乏相关规范性文件,使得很难对其进行有效的治理,监督难度较大。西藏传统珠宝饰品除造假频发外,还存在随意定价、流通机制难以统一管理等问题,使得传统珠宝饰品行业发展停留在原始模式,不能适应消费者广泛的需求,既不利于市场对商品的宣传,又不利于品牌化发展。
四、对策建议
(一)培育本土龙头品牌企业。培育西藏珠宝饰品自主品牌,调整产品结构,开发适应地方市场需求的珠宝,挖掘西藏传统文化,达到不断推陈出新的目的。通过对西藏珠宝品牌进行全方位的塑造,利用品牌效益来提升西藏珠宝饰品产品知名度。同时,可为现有珠宝品牌企业提供资金和政策扶持,促使其研发出更多符合西藏需求的新品,以满足各地对传统珠宝饰品不同的需要。政府要及时把握这一良好机遇,依托本地优势打造和培育特色品牌,推动传统珠宝产业的发展,使西藏传统珠宝饰品成为西藏自治区的特色经济。
(二)规范行业发展。西藏传统珠宝市场不完善的主要原因为缺乏权威的质量标准和定价标准,尽快制定传统宝玉石定价标准和质量标准为一体的市场管理方法,是西藏传统珠宝饰品行业获得良好发展的一个重要保障,搭建检验检测平台,强化对传统珠宝饰品产品的质量监管。2017年3月,中国珠宝玉石质量检验监督管理中心正式颁布《红宝石分级》和《蓝宝石分级》,推动红蓝宝石市场发展。2018年颁布的绿松石和红珊瑚的鉴定分级标准对市场同样具有指导意义。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要指导商家提升产品质量,若所售宝玉石是仿制品则应注明材料,出售时事先告知消费者,以改善传统珠宝饰品市场的乱象。
(三)加强市场监管机制。强化珠宝市场监督管理,有关执法部门要定期开展传统珠宝饰品执法检查工作,对无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商家要依法依规予以查处。严把市场准入关,取缔不合格珠宝饰品进入市场,发现假冒伪劣珠宝饰品按章查处,着力营造健康有序的传统珠宝饰品市场发展环境,逐步构建诚信标准的传统珠宝饰品运营市场。
综上,西藏珠宝饰品产业正在步入快速发展期,西藏要紧紧抓住国际国内珠宝饰品产业的发展机遇,着力打造适应当地需要的珠宝饰品国内知名品牌,增强本地品牌竞争力。科学合理地把区域政策、区位优势与多种经济社会资源有效结合,积极培育区域特色经济与优势产业,进一步完善行业规范与市场管理,促进西藏珠宝行业持续、健康、稳步发展。
(作者单位:西藏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李中锋,高婕.新时代西藏农牧民食品和服饰消费变迁最新考察——以4个农牧社区为例[J].中国藏学,2022(05).
[2]李立新.藏族服饰之配饰艺术研究[J].国际纺织导报,2008(06).
[3]黄东辉.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路径研究——基于西藏自治区的分析[J].贵州民族研究,2021.42(05).
[4]姜倩.国家文化软实力下珠宝产业发展现状研究[J].产业创新研究,2022(13).
[5]崔笛,张福良,景辰.对国内外祖母绿开发利用现状及市场发展的几点思考[J].中国矿业,2018.27(03).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35652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