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金融/投资 |
数字金融对农村居民消费影响机制分析 |
第738期 作者:□文/林硕延1 李佳展2 吴晓兰1 时间:2024/10/1 13:02:07 浏览:762次 |
[提要] 促进农村居民消费不仅是影响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更是加快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本文基于2015年、2017年、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FHS)和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构建面板固定效应模型,探究数字金融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机制。实证结果显示:数字金融显著促进农村居民消费。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金融通过增加农村家庭收入这一中介变量促进其消费水平。因此,本文旨在推动数字金融发展,为政府制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进而充分发挥数字金融对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作用。
关键词:数字金融;农村居民消费;农村家庭收入;中介效应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4年2月20日
引言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扩大内需,并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其中,促进居民消费成为重要举措之一。中央明确提出,要加快实现经济强劲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全面推进居民消费升级工作,增强居民消费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作用。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提出做好“三农”工作,要全面促进农村消费。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驱动力,激发农村的消费潜力对构建新发展趋势、推进乡村振兴、维持经济稳定发展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具有重大意义。
同时,数字普惠金融技术迅猛发展,快速普及到许多农村地区,成为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有力武器。数字普惠金融在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应该大有作为。数字金融作为普惠金融的升级,可以在原有基础上有效缓解流动性约束,从而进一步满足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当前,我国农村居民网络购物的比例较过去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即使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农村消费者参与网络交易活动也相当活跃。随着网络电子商务平台的飞快发展,数字金融的发展也带动了农村居民消费升级。因此,对数字金融在农村居民消费中的作用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文献综述与理论分析
(一)文献回顾。近年来,不少中国学者开启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消费影响的研究,并形成较为丰富的成果。宋佳颖(2023)选取了31个省(区、市)在2011~2021年期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数字金融对农村居民消费的提高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特别是数字普惠金融支付和保险指数的提高显著刺激了农村居民消费。王小华等(2022)认为数字金融使用促进了农村消费内需动力全面释放,结果证明传统信贷约束和预防性储蓄强化了数字金融使用对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的促进作用,数字金融使用对不同家庭消费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陆琪(2023)运用城市的面板数据为基准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数字金融促进居民消费升级。林天(2023)与龙莹和陈新(2023)均通过实证的方法得出数字普惠金融有着正向激励居民消费的作用的结论。陈晓霞(2020)运用城市的面板数据为基准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数字金融促进居民消费升级。梁伟等(2020)与王刚贞和刘婷婷(2020)均通过实证的方法得出数字普惠金融有着正向激励居民消费的作用的结论。数字金融作为普惠金融的升级,融合了现代互联网技术,其快速便捷、广覆盖、包容性强和可持续发展的特点,为经济落后地区带来新的发展可能,同时也激发出新的消费需求。崔海燕(2017)利用省级的面板数据发现二者之间存在正向的变动关系,对数字金融的发展与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在促进农村居民消费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且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对其可支配收入敏感度会更加高。易行健和周利(2018)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数据(CFPS)证实了发展数字金融的确能够有效推动居民消费。此外,数字金融对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理论分析。数字金融进一步健全了普惠金融体系。受益于移动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利用移动终端设备随时随地可以完成金融业务,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等限制。操作便捷、及时完成、低手续费、信息透明等优点使得人们提高了互联网金融业务的使用率,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消费习惯也随之发生改变。数字金融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机制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数字金融提高了支付便捷性。随着农村地区通信基础设施的日渐完善,数字金融逐步向乡村延伸,移动支付方式在农村的使用频率不断提高,覆盖群体也在不断壮大,有效地实现了消费的路径与消费愿望的对接,释放出农村的消费活力,很大程度上便利了农村居民生活。此外,电子商务和直播平台也突破了线下购物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购物成本,在运费险等网络消费者保护政策加持下,大幅度提升了农村居民的消费信心,使农村的消费支出有所增长。
第二,数字金融有效提高农村居民家庭收入。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普惠金融不断突破时间和地域限制,降低金融服务成本、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农村低收入群体可以充分利用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机遇,改善自身的收入状况,进一步增加农村家庭收入。而数字金融也可以通过提升农村家庭的收入进而提高农村家庭消费。凯恩斯的消费理论认为收入是决定消费的最重要因素,其他因素都可以视为在短期内变化不大或影响轻微。因此,增加农村家庭收入也是促进消费增长的重要手段。
二、实证分析
(一)研究设计
1、数据说明。本文使用的数据源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将2015年、2017年、2019年三期的调查数据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相结合,作为实证分析的数据集。剔除了缺失值以及家庭收入为负数的家庭,保留了户主特征变量较为完整的农村家庭,最终从追踪的5,492个农村家庭中得到一个由16,476个样本组成的三期平衡面板数据。
2、变量选取
(1)核心解释变量。本文使用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作为核心解释变量(以下简称“数字金融”),考察其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程度。为了进一步探讨数字金融在不同的层面上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还增加了3个次级指标:数字化程度、覆盖广度、使用深度。
(2)被解释变量。本文所选取的被解释变量为农村居民家庭总消费,来源于2015年、2017年和2019年3轮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问卷。
(3)中介变量。本文使用的同样是3轮问卷中的农村家庭总收入,加入中介变量是为了探究中介传导效应机制的存在和影响作用。
(4)控制变量。为了减少因遗漏变量而造成的误差,本文加入户主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和地区特征这三大控制变量。户主个人特征包括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婚姻和身体情况;家庭特征包括家庭人均收入、家庭规模以及家庭存款;地区特征包括人均GDP与地区一般预算支出。(表1)
3、模型构建。为了研究数字金融与农村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具体模型构建如下:
lnConsijt=β0+β1lnIndxjt+β2Perijt+β3Homeijt+β4Areajt+μi+δt+εijt
其中,因变量为农村家庭总消费取对数(lnConsijt),j代表的是所在省份,i代表农村家庭,t表示的是时间;自变量为数字普惠金融指数(lnIndexijt),为了检查误差,同样对数字金融取对数处理;Perijt、Homeijt、Areajt分别为户主个人特征、家庭变量、区域经济变量;μi代表省份固定效应,δt表示时间固定效应;εijt表示随机误差项。
(二)实证回归结果
1、基准回归。表2为模型的回归结果。在第(2)列中,仅用家庭总消费对数字金融进行回归,可以发现,数字金融的回归系数为0.264,在1%水平上显著。此外,本文添加了普惠金融的3个次级指标进行相关的回归分析,从表2的(3)~(5)列可以看出,这3个维度的指标均是显著的。随着数字金融水平的提高,农村居民家庭的消费也随之增加,且该影响都是显著的,均能促进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表2)
2、影响机制分析。本文参照一般文献的做法,把农村居民的总收入设为中介变量验证模型的中介效应,探索以农村家庭总收入为中介因素影响机制的可行性。收入的增加可以增强农村居民的消费欲望,从而促进消费。在证实数字金融对农村家庭的总消费起到一定推动作用后,对数字金融能否提高农村居民家庭总收入进行检验,在此基础上添加中介变量,验证其是否再次促进农村家庭总消费。如表3结果第(1)列和第(3)列所示,不管是否加入中介变量,数字金融均正向影响农村居民消费,证明整体效果显著,存在中介效应。同时,第(2)列中数字普惠金融的回归系数显著也为正,这表明数字金融也为农民家庭总收入做出了贡献。通过Sobel中介效应测试发现,中介变量的影响达到9.87%,说明数字金融对农村居民消费影响有9.87%是通过收入来实现的。(表3)
三、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本文采用农村居民家庭为样本,使用了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从数字金融的整体发展及其不同维度,探讨了数字金融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具体研究结论如下:第一,数字金融的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起到积极作用;第二,数字金融使用深度、覆盖广度和数字化程度均对农村居民消费产生明显的影响;第三,中介效应传递机制表明,数字金融能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农民家庭消费增长。
(二)建议。为了充分发挥数字金融释放农村消费潜力的作用,进一步扩宽农村地区的消费市场,积极推进农村居民消费步入新台阶,加速带动经济内循环,早日实现我国乡村振兴战略,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1、大力推进数字金融乡村建设。数字金融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作为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重要推动力,必须加快数字金融乡村建设的步伐,从而促进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首先,应该进一步完善农村信息化建设,重点推进大数据、物联网和区块链等信息设施建设,推动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步入新的发展阶段,为发展普惠数字金融夯实基础。其次,必须努力提升数字金融的发展质量,政府应合理、高效地进行网络技术资源配置,并研究制定数字金融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提高数字金融的发展质量,助力农村的消费升级。最后,基于传统金融在服务农村居民、小微企业和欠发达地区存在诸多缺陷,政府应当发挥领头羊作用,健全政策支持体系,聚焦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积极推进传统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
2、优化数字普惠金融整体服务。近年来,我国数字金融已步入快车道,但发展时间尚短,存在着产品同质化、区域发展不平衡、覆盖面小和农村数字金融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因此,政府必须强化整体规划,完善多层次、体系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使广大农村居民受益于数字金融的发展。此外,还需要深化农村居民对相关金融知识的理解,促进新型金融体系的创新和消费结构升级,发挥数字金融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的推动效应,为农村区域整体发展和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3、支持数字金融推动农村消费升级。数字金融通过收入中介效应机制提升农村居民家庭的消费水平,激发农村居民消费潜力,助力消费结构转型升级。随着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可能转变其消费模式,实现低层次的生存消费需要转向高层次的发展消费需求。因此,有关部门在推进数字金融的同时,也要着力加快农村地区产业结构转型,落实各项收入政策,增加农村居民收入,促进农村消费升级。
(作者单位:1.广州商学院经济学院、广州商学院大健康与老年社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2.广西大学农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宋佳颖.数字普惠金融、农村劳动力就业与农村居民消费[J].现代金融,2023(11).
[2]王小华,马小珂,何茜.数字金融使用促进农村消费内需动力全面释放了吗?[J].中国农村经济,2022(11).
[3]陆琪.数字化背景下中国农村消费金融的地区差异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23(04).
[4]林天.数字金融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J].特区经济,2023(04).
[5]龙莹,陈新.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基于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模型分析[J].长沙大学学报,2023(01).
[6]陈晓霞.数字普惠金融支持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效应——基于收入渠道视角的实证检验[J].商业时代,2020(18).
[7]梁伟,李舒,冯叶.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居民消费影响研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吉林金融研究,2020(07).
[8]王刚贞,刘婷婷.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异质性影响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5).
[9]崔海燕.数字普惠金融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7(64).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