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南疆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时空耦合协调度分析 |
第738期 作者:□文/王 灿1 周淮宇1 辛秋临1 张明明1 马万里2 时间:2024/10/1 13:09:09 浏览:405次 |
[提要] 新疆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一直是国家非常重视的问题,探究旅游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对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客观赋权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借助耦合协调模型,对南疆五地州特征建立指标体系,探究2019~2021年间旅游发展和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时空演变关系。同时,提出健全南疆五地州旅游生态保护合作框架、完善相关制度等措施,推动南疆地区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协同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南疆;旅游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
基金项目:2023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新疆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时空耦合分析”(项目编号:202310757062)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4年2月7日
引言
党的二十大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同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新疆首次提出南疆环塔里木经济带构想,与天山北坡经济带形成联动发展格局。南疆地区的旅游业发展是新疆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旅游资源种类丰富、品质优秀等优势,但面临基础设施薄弱、服务质量有待提升及生态环境脆弱等问题。探索本地区满足游客旅游体验要求,促进旅游经济发展,同时利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方式迫在眉睫。
耦合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系统之间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的关联关系。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是两大关联性很强的复杂系统,既相互促进又彼此制约,构成一个“旅游经济生态环境”复合系统,如图1所示,一方面生态环境承载并制约旅游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旅游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具有促进和胁迫作用。此外,两系统还存在信息反馈与响应的耦合关联。当两系统耦合协调响应反馈信息为正时,则会有鼓励旅游经济发展和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的措施被使用,促使两系统向更优耦合方向发展。(图1)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研究区概况。本研究以南疆五地州为主要研究区域,包括和田地区、喀什地区、阿克苏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巴音郭勒蒙古自治州。南疆总面积约108万平方公里,区域地域辽阔,区位条件独特,旅游资源丰富,异域风情浓厚,是新疆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战略区域,以壮丽的自然风光、厚重的人文历史而闻名。截至目前,本地区共有4A级景区54个、5A级景区6个,2019~2021年南疆五地州国内旅游人数增加到4,951.76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从350.2亿元增加到396.79亿元。可见其旅游业发展的快速。然而,在发展的同时,农副食品加工业、化学制品制造业、食品制造加工业、旅游企业等排放的废物、废气、废水在生态环境上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不利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因此,面对机遇和挑战,如何协调好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对新疆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时空耦合的研究尤为必要。
(二)研究方法
1、综合评价指数模型。运用线性加权法测算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公式如下:
Ui=■λijuij;■λij=1 (1)
式中,i=1,2,U1为旅游经济指数,U2为生态环境指数;uij为第i个子系统第j项指标的功效系数;λij为指标权重。采用阈值法对指标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确定功效系数uij。
当uij为正效应指标时:
uij=■ (2)
当uij为负效应指标时:
uij=■ (3)
式中,xij为第i子系统中的第j项原始指标值(i=1,2;j=1,2,…,m);max(xij)、min(xij)分别为原始指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标准化后,uij取值在0~1范围内。
2、耦合度协调模型(表1)
结合综合评价指数,构建耦合度评价模型,公式如下:
C=■ (4)
式中,U1、U2分别为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数。鉴于耦合度(C)仅能揭示两系统相互作用的强弱程度,难以揭示两系统协调发展程度,故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公式如下:
D=■,T=αU1+βU2 (5)
式中,D为耦合协调度;T为综合协调指数,即综合评价值对两系统耦合协调的贡献度;C为耦合度;α和β为待定权数。耦合度分为3种滞后类型:(1)旅游经济滞后型(U1<U2);(2)两系统同步型(U1=U2);(3)生态环境滞后型(U1>U2)。
3、均方差指数。为深入分析南疆五地州市两系统耦合协调度的差异程度,在公式(5)基础上进行分析和计算。公式如下:
S=S1+S2 (6)
S=■■■
=■■+■■■ (7)
公式(6)中,S为总体均方差指数,S1为2019年、2020年、2021年三年间旅游经济的均方差指数,S2为2019年、2020年、2021年三年间生态环境的均方差指数。公式(7)中,■i为i区域所有地州市耦合协调度均值;■为所有地州市耦合协调度均值;Dij为i区域第j地州市耦合协调度;N为区域个数;Ji为第i个区域内所含地州市个数;n为南疆五地州市总数。
(三)数据来源。依据两系统耦合作用机理,遵循科学性、系统性以及数据可得性等原则,参考相关研究成果,选取各项指标如表2所示,原始数据源于《新疆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知网、新疆各地政府官网,部分缺失数据采用插值法赋值。(表2)
二、结果与分析
根据所调查的数据发现,南疆五地州两系统综合发展指数为负值,但呈逐年增长趋势,两系统呈负相关。这说明南疆地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较差,但逐年发展变好。
(一)南疆地区旅游经济指数与生态环境指数特征。和田地区在2021年以后的旅游经济指数均值最大,克州最小,两极分化较为明显。南疆各地州生态环境指数差值大,环境质量差异大。经比较发现,正向子系统旅游经济发展优于生态环境改善,负向子系统2021年以后除哈密、石河子旅游经济发展超越生态环境改善外,其他几个南疆城市依然为旅游经济滞后型。据此趋势分析,随着南疆旅游经济发展动能的释放,生态环境质量将会越来越高。
(二)两系统耦合协调度时空特征。依据公式(4)与公式(5)计算2019年以前、2020年、2021年以后南疆五地州两系统耦合协调度及其在2019年以前、2020年、2021年至今3个时段的均值,并用spss对3个时段耦合协调度均值进行层次聚类分析,将耦合协调度均值由高到低划分为4个等级,也可以更清楚地了解五地州的发展以及生态环境与旅游业未来的趋势。由表3可知,南疆五地州在2019年前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均呈缓慢降低的态势,失调占比居多,而且耦合协调绝对等级偏低。从三个时段来看,和田地区排在前列,和田地区在2019年是前南疆五地州中唯一一个处于良好协调状态的地区,而在2019年后协调等级下降,但是依旧排在前列,耦合协调度仍相对较高;阿克苏地区虽然有所降低,但是协调等级并未下降,只是小幅度变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协调等级也有所下降;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处于较低的状态,但相对来说较为稳定;喀什地区的协调度有所降低,但根据最近几年喀什地区的发展来看,旅游业正在兴起,可以成为南疆地区旅游业的中流砥柱。巴音郭楞自治州可以借鉴喀什地区的旅游业进行进一步的发展,将协调等级进一步提升,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为环塔经济带建设进行铺垫,也将对南疆高质量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表3)
三、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主要结论包括:(1)南疆五地州旅游经济综合效益指数和生态环境综合效益指数整体均呈现上升趋势,但总体发展水平不高,提升空间较大。(2)各子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均出现增长,其中经济发展系统增幅最大,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整体上有上升,但在经济以及整个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均出现短期下降。这意味着经济发展与旅游、生态之间有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要实现三者的平衡,实现发展与环保“双赢”。(3)南疆五地州两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特征显著,在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两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互动互促且彼此制约,使两系统发生关联,形成一个复合系统——旅游经济-生态环境系统,两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成为该复合系统良性运转的保证。当前,南疆五地州旅游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的耦合,具有较高的关联度,耦合协调度在时间维度上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应充分发挥旅游产业的带动作用。(4)南疆五地州两系统耦合协调度不断下降,多数地区仍然处于过渡类型。从各地区情况看,和田地区在2019年前处于良好协调的状态,而在2019年后协调等级下降;阿克苏地区、喀什地区虽然有所降低,但是协调等级并未下降;克孜勒苏柯尔克孜地区一直处于失调水平。南疆五地州两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程度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未来南疆五地州应通过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强化旅游经济发展建设、优化产业结构等方式,不断提质增效、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现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二)建议。由上述结论可知,要想做到生态环境与旅游经济的协调发展,就必须在进行旅游规划时因地制宜,根据旅游目的地的特殊环境规划。在设计旅游产品时突破传统的旅游产品观念,设计体验型旅游产品,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根据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作用机理,二者主要存在两种基础作用,一是生态环境承载并约束旅游经济的发展,二是旅游经济措施促进并胁迫生态环境的建设。就新疆的实际情况看,二者的协调度呈总体上升趋势,旅游资源的开发通常会改变当地原有的生态环境。从空间和时间上来看,地区的环境也需要适应旅游发展差异而不断调整,使地区生态环境作用发挥最大效益。这就是旅游发展胁迫地区环境时空格局的调整。南疆各地州要以合理开发和配置为龙头,如在修葺原有旅游景点的同时开辟新的旅游景点;在合理开发新的旅游资源时,应注重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切忌对旅游资源的破坏性建设;加大生态环境修复与保护力度,加大重大生态保护工程建设力度,搞好旅游风景区的环境规划,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游客保护环境的自觉性,促进人与环境和谐相处,要研究环境容量,保证旅游资源得以永续利用,努力实现旅游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1.塔里木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塔里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吴恬恬.中国省域数字经济发展与创新要素关系研究[D].杭州: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20.
[2]马文会.山东省沂水县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研究[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19.
[3]周成,金川,赵彪,等.区域经济-生态-旅游耦合协调发展省际空间差异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6.30(07).
[4]刘德光,屈小爽.中国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测算及区域差异分析[J].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16.31(04).
[5]杨莎莎,秦艳辉,邓闻静,等.中国十大城市群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的比较[J].统计与决策,2017(22).
[6]陈长煜,段树国,李龙,等.西北五省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研究[J].林业经济,2020.42(06).
[7]符莲,熊康宁,高洋.喀斯特地区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定量研究:以贵州省为例[J].生态经济,2019.35(01).
[8]郭向阳,穆学青,丁正山,等.城市生态环境与旅游经济协调效应及动态关系:以曲靖为例[J].经济地理,2020.40(07).
[9]范红艳,薛宝琪.河南省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耦合协调度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6.35(04).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