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公共/财税 |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子发票应用探讨 |
第739期 作者:□文/胡立多 时间:2024/10/16 14:21:34 浏览:30次 |
[提要] 区块链技术作为新一代分布式数据处理技术,其智能合约、可追溯及难以篡改等特征与税收征管具有较高的契合度,成为数字经济时代促进全面数字化电子发票发展与应用,实现以数治税的重要技术手段。本文总结梳理电子发票应用现状,阐述区块链在促进全面数字化电子发票应用中的优势,分析区块链电子发票发展存在的困境,提出区块链电子发票应用优化建议。
关键词:区块链;电子发票;应用
基金项目:2022年度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子发票应用研究”(项目编号:GJJ2202508)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4年2月7日
自电子发票出现以来,经历了传统电子发票、全电发票、数电发票等发展阶段。区块链中参与主体多元,没有明确的中心节点,其链式数据难以篡改且可追溯,这些技术特点与电子发票应用要求具有较高的契合度。因此,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子发票普及应用正成为发展数字经济,实现以数治税的重要支撑。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1、电子发票发展与应用方面。美国于20世纪60年代末推出电子数据交换EDI,2013年全面普及应用电子发票系统。欧盟在2013年提出建立欧盟各成员国统一的电子发票系统。2019年意大利全面实行电子发票管理制度,电子发票成为唯一被认可的发票形式。德国增值税法规定,纳税人应该在提供货物或服务后6个月内开具发票,纸质发票和电子发票均可。2020年11月27日之前,仅针对企业向政府部门(B2G)提供货物或服务的情况下,要求销售方承担开具电子发票的义务。自2020年11月27日起,德国要求所有销售方均有义务为1,000欧元以上合同提供符合要求的电子发票。
国外学者围绕电子发票节约成本、提高效率等应用价值以及信息连通、闭环管理和平台优化管理举措等方面开展了研究。Billing N、Almeida JCP,Romao MJB、Cuylen等认为电子发票降低了流通成本、企业运营成本,经济效益有较大提升。
2、区块链技术应用方面。S.Fujimura、H.Watanabet提出,区块链具有特有的技术特征,可有效解决电子发票应用中存在的若干问题。Erik Brynjolfsson、Andrew McAfee认为,区块链技术会成为普遍运用的技术,并将会在税收领域广泛实践运用。
(二)国内研究现状
1、电子发票发展与应用方面。2013年,京东开创电子发票应用先河,率先开出全国第一张电子发票。2015年,增值税电子发票在全国开始推广应用。电子发票技术已连续多年被评选为影响中国会计人员的十大信息技术。
国内诸多学者对电子发票发展与应用开展了系列研究,强调了电子发票的重要性。研究观点主要有:电子发票是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支撑,推广应用电子发票有利于节约人力物力、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助力数字经济发展;电子发票的应用促进财务管理数字化转型和会计档案电子化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电子发票管理制度;我国电子发票在其推广中存在数据孤岛、相关法律法规级别不高及报销风险等问题,并且针对每一个问题给出相应的建议;我国电子发票推行虽然带来很多便利,但是由于电子发票在网络中开具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导致电子发票存在报销风险,虽然电子发票存在很多问题,但是其推行能加快税务信息化进程;电子发票的全面推广有助于加快推进税务系统信息建设进程,加强税务部门信息监管力度。
2、区块链技术发展与应用方面。相关的主要研究观点有:一是区块链技术具备智能合约、分布式记账、不可篡改等技术特征,可有效解决传统税收征管中存在的高成本、低效率以及数据安全风险高等问题,区块链技术在税收征管中的适用性较强,有助于实现税收征管现代化。二是电子发票应用中引入区块链技术有助于建立税企协商机制,优化电子发票的流转,在应用和技术层面推动实现税收征管现代化。
综上所述,电子发票作为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支撑,在推行过程中存在重复报销、社会认可度低、法律法规不完善以及伪造发票等诸多问题。对此,专家学者提出了许多相应的解决方案,为电子发票健康发展提供了颇为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前景广阔,但是运用区块链技术推动电子发票的持续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较为清晰的发展规划和问题解决路径。本文在当前区块链和电子发票的应用现状基础上,结合专家学者的相关研究,探索运用区块链技术完善电子发票的应用,并提出具体的区块链和电子发票融合举措,从而完善电子发票管理,助力数字经济发展。
二、传统电子发票应用现状
(一)电子发票应用现状。我国电子发票应用起步较晚,首张电子发票于2013年由京东开出,经历了起步试点、广泛推广、全面覆盖以及全面数字化等发展阶段。截至2021年,我国开出电子发票近500亿张,电子发票已经成为数字经济时代“以数治税”的必然选择。据中国产业信息网统计数据显示,超过70%的电商平台用户使用了电子发票,其他使用对象主要是网约车、外卖、在线购票、在线理财等平台用户。2022年以来,全面数字化电子发票快速发展。截至2023年,全国35个省、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开展全电发票试点。2023年11月起,北京、山东等地开展数电发票试点。
(二)电子发票应用存在的问题
1、发票真伪问题。由于平台、技术等因素,电子发票直接入账问题尚未彻底解决,仍然需要将电子发票打印成纸质版,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通过技术变造、伪造、涂改电子发票,财务人员识别发票真伪难度加大,电子发票的普及推广应用步伐受到限制。
电子发票应用过程中逐渐暴露出发票真伪、入账报销以及社会接受度等问题,同时电子发票业务相关方没有形成统一的数据接口,从而出现数据信息孤岛等问题,导致电子发票运行效率低,产生的数字效益低。
2、发票入账报销问题。目前,电子会计档案还没有普及应用,多数企业财务系统尚未对接第三方电子发票平台,需要将电子发票打印成纸质发票才可入账报销,这种模式与传统的业务处理没有实质区别,未体现税收的生态效益原则。另外,电子发票重复打印,可能会出现重复入账报销的情况,导致企业遭受经济损失。
在一项关于电子发票入账报销的调查问卷中,近八成的受访者表示所在企业可以报销电子发票,但是只有20%的企业可以将电子发票直接入账报销,60%的企业需要将电子发票打印方可入账报销,还有20%的企业对电子发票不予认可。
3、数据信息孤岛问题。发票记载了已发生的交易业务信息,这些数据信息涉及到业务的采购方、销售方以及税收征管部门。电子发票数据的有效传递需要建立具有统一标准的电子发票服务平台,目前电子发票服务平台尚不成熟,统一的技术标准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尤其是跨区域的电子发票数据流通壁垒较为明显。打破数据信息孤岛,构建多平台数据接口,连通发票各方数据信息,是发展全面数字化电子发票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
4、电子发票的安全问题。电子发票的普及应用随着业务量增加会产生海量的数据,这些数据包含诸多交易信息和商业机密。由于电子发票记录的业务相关方安全机制水平参差不齐,运用互联网传递电子发票数据存在信息泄露和被篡改的风险。
三、区块链电子发票特点及优势
(一)区块链电子发票的特点
1、去中心化。区块链中的数据以区块形式聚集,各区块以链条形式链接,其数据结构具有链式数据结构特征。每个数据区块包含完整的业务交易信息,因此各区块均是其自身的交易中心,在整个链上的所有区块不存在中心节点控制其他区块。区块链电子发票利用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记账功能,在记载交易业务时,购销双方和税收征管部门均可以收到交易涉税数据信息,相关方也不能单方改变发票数据。
2、智能合约。区块链智能合约可以实现类似RPA商业机器人的功能,按照交易业务处理流程和税务处理规范设置电子发票开具、传输、验证、归集、入账等流转程序和响应规则,交易业务发生时,由程序自动执行发票的流转,减少人工干预。
3、安全系数高。区块链主要以哈希算法进行数据处理,并以非对称公私钥加密技术和数字签名进行数据加密。此外,区块链还具有时间戳功能,对链上所有数据进行信息溯源。因此,区块链电子发票在流转过程中不容易被篡改和攻击。数字签名、智能合约以及共识机制有效保障了区块链电子发票的信息可靠、真实和安全。区块链中的数据透明度高,区块和链条之间相互独立,可以有效保障发票数据的完整。
(二)区块链电子发票的优势。区块链利用自身去中心化、智能合约、时间戳等技术特征,有效弥补了电子发票应用中出现的问题。一是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账本数据特征和时间戳功能有效防止发票数据信息的篡改,充分保障了发票相关业务数据的真实、安全、可靠;二是区块链的链式结构让电子发票信息在可查、可验基础上实现可追溯,有助于保证数据的真实正确,促进企业规范运营;三是有助于打通发票数据流转壁垒,通过区块链智能合约实现电子发票及时、自动流转,提升开票、核算、加密、报销以及审核等多方业务流程工作效率。
四、区块链电子发票应用面临的困境
(一)政策困境。国家高度重视区块链技术的创新发展,区块链技术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被列入国家“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重点产业,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技术。但是,在税收征管层面,目前尚缺乏运用区块链技术推动全面数字化电子发票发展的顶层设计,没有制定完善的区块链电子发票应用指南、技术标准以及实施细则。
(二)区块链去中心化特征与税收监管冲突困境。区块链技术以区块形式聚集数据,没有特定的中心节点。但是,发票作为记录业务活动的收付款凭证,必然要接受税收征管部门的监管,税务部门是必不可少的业务活动中心节点。如何妥善解决区块链去中心化的特征与税收监管的冲突是推进区块链电子发票应用亟须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
(三)跨区域、跨领域流通困境。区块链中数据区块多且联系紧密、参与主体多,对基础技术设施要求高。同时,我国的区块链技术发展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相关技术人才。各地区、各行业领域、各单位数字化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全面推广应用区块链电子发票面临流通壁垒困境。
五、区块链电子发票应用优化建议
(一)完善政策制度。由国家税收征管部门牵头制定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电子发票的创新发展思路和规划,在推进全面数字化电子发票中实施发展区块链电子发票顶层设计。建立健全支持区块链电子发票与国家实体经济融合的政策,制定区块链电子发票应用指南和技术标准体系,明确区块链电子发票以税收征管部门为主中心节点。
(二)构建链式管理平台。以区块链为底层技术搭建区块链电子发票平台,打造外部层和内部层组成的区块链电子发票数据联盟平台,以税务链为核心建立联盟链,与企业链共同构成外部层;由基础服务层、应用服务层、第三方接入层共同组成内部层。其中,基础服务层架构设置区块链技术服务平台和金税工程服务平台,应用服务层设置数据采集、授权、发票流转、数据管理以及异常处理等环节,第三方接入层通过 API 等接口引入政府、企业以及发票服务机构等。
以区块链为底层技术搭建区块链电子发票平台,借助区块链系统中对等网络、共识机制、时间戳等技术,银行、税务、公众共同参与交易业务活动。通过构建多元参与的链式管理平台,创新电子发票管理模式,实现电子发票的高质量应用。
(三)培养区块链技术人才。区块链电子发票普及应用需要更多掌握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专业人才。一是提高从业人员对区块链技术在电子发票普及应用重要性的认识;二是升级从业人员专业知识体系,推动大数据技术与业财税深度融合;三是强化对从业人员区块链知识和平台应用培训。
(四)优化区块链电子发票管理
1、完善区块链电子发票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一是制定全国统一的区块链电子发票技术标准,各参与主体按照技术标准建设区块中自身的基础条件;二是逐步建立全国统一的区块链电子发票平台,实现电子发票跨区域、跨领域流转。
2、强化以税收征管部门为中心的监管。区块链初始架构是去中心化,但是电子发票管理需要强化税收征管部门的监管,区块链技术融入电子发票需要改变其原有的去中心化特征,以税收征管部门作为区块中的中心节点,由税收征管部门实施对相关方的涉税业务监管。
3、构建风险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区块链技术的时间戳功能特点,加强区块链中参与主体的身份验证,强化发票数据信息的识别与共享。完善企业的信息系统管理和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增强从业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
4、提高链上数据隐私安全。对区块链技术下的电子发票访问权限进行严格控制。对区块链条上的相关数据进行分类管理,设置公共数据和保密数据。完善区块链电子发票管理法律法规,为电子发票数据安全提供法律保障。
(作者单位:豫章师范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张正平,宋芳萱.区块链票据业务发展特点的比较与启示[J].财会月刊,2020(22).
[2]袁显朋,王少华,王婷,景雪研.区块链电子发票全面推广应用探究[J].西部财会,2021(05).
[3]欧阳文乐,王婷.区块链技术对会计行业的影响与发展探讨[J].科技经济市场,2020(05).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