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管理/制度
高校参与政府数据开放价值共创研究
第739期 作者:□文/杨战社 唐华梅 时间:2024/10/16 14:56:40 浏览:10次
  [提要] 本文以公共治理理论和价值共创理论为理论基础,以对我国开放数据大赛高校参与度调研所数据为数据基础,对应“互动-重构”9种模式对高校参与政府开放数据的价值共创程度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我国对于高校参与政府数据开放的关注度不够,同时高校对于政府数据开放的推广也不够重视,且高校学生的数商能力有待提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政府数据开放;价值共创;公共治理;高校参与
基金项目: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应用场景牵引下公共开放数据价值释放的机理与路径研究”(2023R09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应用场景牵引下公共开放数据价值释放的机理与路径研究”(23YJAZH211)
中图分类号:G203;D6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4年2月29日
数字化改革已成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政治举措,而政府数据开放则是数字化改革的关键变量之一。在当下全球数字化创新发展背景下,结合我国的经济发展现状,大力推举并鼓动实施政府数据开放是发挥政府数据经济价值的最好途径之一。我国“数据开放共享”一词最早出现在2015年出台的《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中,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动政府部门数据开放与共享,最终形成国家政府数据统一开放平台。但仅是建设数据开放平台是远远不够的,开放数据的价值必须通过共享和开发利用体现出来。政府数据开放是一个多主体、多行为、多利益关系相互交织影响的过程,而对于社会公众而言,政府数据开放平台仍是一种新兴事物,接触较少,总体对其利用率较低,这就体现出了政府开放数据在价值释放过程中多元主体协同作用上的缺陷。
一、理论基础
(一)公共治理及其与高校参与政府数据开放的契合性。公共治理理论在我国最初主要是为了协调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有效互动的理论。从公共治理的内涵上讲,其实是体系中各主体共治的过程。公共治理的主体包括政府,但又不仅限于政府,还包括非政府组织、市场、社会公民。政府作为国家管理公共事务的主导力量,必然是管理的中心,但是根据公共治理的内涵,政府不再是实行公共管理时的唯一主体,各主体应当秉持“共治”理念,在管理过程中各司其职、各尽其能。
公共治理理论发展至今,除了应用于政府革新上,还广泛应用于高等教育管理改革中。罗茨曾指出,治理是组织与组织之间的网络。在政府数据开放的生态系统中,公共治理理论为高校这一特殊社会公众群体形成了相互依赖的网络结构。在这个网络结构中,形成了一个动态闭环,在整个社会环境下,政府作为供给方对数据开放,市场作为需求方对数据开放,高校作为消费方对数据开放,三方主体相互影响,市场和高校与政府之间进行交流反馈,为建立更好的数据平台以及获得高质量数据而做出努力,而市场与高校之间形成交流合作的关系,为企业和高校的进一步建设做出贡献。于是,三者之间形成了以数据需求为导向的相互协作的生态闭环,如图1所示。(图1)
(二)价值共创理论及其适用性。从消费领域理解价值共创理论,价值不仅来源于消费者,而是来源于一切经济社会参与者,他们共同创造价值,且价值最终是由消费者决定的。将价值共创理论与政府开放数据的初心相契合,“数据开放”而非“信息公开”,政府数据开放的过程是多方主体共同协作的过程,消费方与需求方将数据进行加工与处理,实现数据的价值再创。所以,将价值共创理论应用于政府数据开放的发展中,有利于实现公共治理,并同时为推动政府开放数据的进一步拓展提供理论支撑。
二、高校参与政府数据开放现状
(一)高校参与政府开放数据价值共创案例分析。由于高校参与数据开放的方式以参与开放数据竞赛为主,所以本文对国内近三年开放数据竞赛获奖团队的单位信息进行调研,以期从中分析出在政府数据开放价值释放过程中高校的参与度并基于公共治理理论提出相应的提升策略。
1、数据来源和分析方法。根据复旦大学数字与移动治理实验室联合国家信息中心数字中国研究院发布的《2022中国地方政府数据开放报告》中中国开放数林指数省域排名,按顺序从排名最高的山东省到排名最低的西藏,通过浏览器进入各个省的政府开放数据平台(平台地域名出现gov.cn),搜索该省相关的开放数据大赛。由于山东数据应用创新创业大赛、SODA上海开放数据应用创新大赛、数字四川创新大赛、长三角数据开放创新应用大赛等数据开放竞赛无法找到完整的、准确的2020~2022年获奖团队单位信息,整理下来总共有5个省市的开放数据的大赛作为此次调研的对象,分别是上海图书馆开放数据大赛、浙江数据开放创新应用大赛、江西开放数据创新应用大赛、厦门大数据安全开放创新应用大赛、数字中国创新大赛大数据大赛。对2020~2022年大赛的获奖单位信息统计整理后,画出条形图,进行下一步的分析,如图2所示。(图2)
2、现状分析
(1)上海图书馆开放数据大赛。从图2可以看出,上海图书馆开放数据大赛近三年高校获奖率都在60%以上,2021年获奖团队全是高校学生,且高校学生在我国数字人文、历史古迹等方面的创意类数据竞赛上的关注度较高,从政府数据开放的视角出发,可以很好地推广数字人文数据,同时实现开放数据竞赛的价值共创。
(2)浙江数据开放创新应用大赛。相比上海图书馆开放数据大赛,浙江数据开放创新应用大赛的高校获奖情况不容乐观。2020年以及2021年的获奖团队中没有高校,而2022年也仅有浙江大学一支团队的作品获奖,其余均为企业以及政府机构。与图2开放数据大赛不同的是,这类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赛事对于参赛者的专业能力要求高,参赛者必须具有很强的数据归纳分析、计算机编程以及一定的社会实践能力。
(3)江西开放数据创新应用大赛。江西是2018年才上线政府数据开放平台的省级政府,但近几年江西对政府数据开放的重视程度明显提升,2020年由江西省大数据中心主办的第一届江西开放数据创新应用大赛为江西省的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做出了贡献。由图2可知,近三年连续举办的江西省开放数据创新应用大赛高校学生参赛作品获奖率连年上升,说明江西省对于开放数据大赛在高校中的宣传力度足够大,对于政府开放数据的推广以及利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厦门大数据安全开放创新应用大赛。厦门大数据安全开放创新应用大赛自2020年以来,连续举办了三年,每年都以不同的大赛专题呈现。在调研的过程中发现,在厦门大数据安全开放创新应用大赛的获奖作品中,高校学生的占比较高,而且以省外高校为主,例如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大学、武汉大学等。
(5)数字中国创新大赛。数字中国创新大赛是由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组委会主办,精心打造数字峰会品牌化的高端专业赛事。自2019年成功举办以来,至今该大赛已经连续举办四届,每届大赛的赛道丰富、角度新颖,吸引了不少圈内在该行业有影响力的企业或是专业人士。
3、存在的问题。价值共创理论,其核心突出的是“互动”这一基本特征。价值创造主体之间的互动程度与资源整合能力决定了价值共创的效果。在赵龙文对价值共创过程及模式的研究中,互动主体的不同决定了互动的深浅程度。“重构”是基于价值共创理论的“结构”视角,学者们认为,价值共创的模式应当形成一种特殊的网状结构,而“重构”则是在“结构”的基础上,将其理解为随着服务化的逐渐加深,所提供的服务从单一转向多样化,形成结构的重建。在政府数据开放这一活动中“重构”表现为政府或企业等开放数据提供者提供的开放数据根据参与者的个性化价值需求能产生改变的程度,其改变程度越深,个性化需求越能得到充分满足,说明重构程度越深,且随着重构程度的逐步加深,开放数据的影响力也逐步加强。将“互动-重构”模式与政府数据开放结合起来,参考赵龙文在政府开放数据价值共创过程及模式研究一文中提出的9种价值共创模式,即浅度/中度/深度互动-浅度/中度/深度重构。将上述案例的最终分析结果与“互动-重构”模式、公共治理理论和价值共创理论结合起来,从中讨论我国高校在参与政府开放数据过程中的不足,以及政府在对开放数据宣传上存在的缺陷。具体分析结果如下:
(1)从大赛的开展地区来看,开放数据大赛大多由上海、浙江、江苏等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承办,且也只有上海的开放数据创新应用大赛和北京的“慧源共享”全国高校数据驱动创新研究大赛等连续举办,由我国中西部地区主办的相关竞赛屈指可数。对应“互动-重构”模式,现如今大赛的开展仍处于“浅度互动-浅度重构”模式,即平台与高校之间的互动关系简单、互动范围小、互动层次浅,且由于部分地区没有相关竞赛,这就导致部分高校师生并未能通过这些数据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开放数据创新活动的举办对于政府开放数据的推广起到了一定的宣传作用,同时也可以促使公众认识数据的价值,提高参与度,但就目前来说,各省域开放数据大赛的“缺席”,使得数据用户与政府之间缺乏双向互动。
(2)从大赛竞赛开展方向出发,目前我国的竞赛大多以完善、推广专业性开放数据竞赛为主,如浙江数据开放创新应用大赛;而面向公众的特定领域的非专业的开放数据竞赛较少,如上海图书馆开放数据大赛,这与“中度互动-中度重构”模式相契合。对于高校学生来说,理论知识丰富,但社会经验不足,将理论难于用以实践是当下高学历学生的现状,而且开放数据大赛对学生的专业要求能力较高,专业性的开放数据大赛不利于高校学生对开放数据的有效利用,这就造成高校学生虽能通过数据竞赛来与平台或企业等通过合作、共享的方式实现价值需求,但由于大部分数据竞赛门槛较高,使得他们在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同时受到阻碍,不能完全实现数据的自身价值。
(3)从大赛参与主体出发,社会对高校参与政府开放数据的关注度不够,且高校推广与利用政府开放数据的意识不强。主要还是由于多数地方政府对于开放数据的认知模糊,从而导致一定程度的执行偏差,体现在开放数据上的“形式主义”,敷衍了事,亦或是其内容上时效性差、质量不高、利用价值低等问题。
(4)从高校角度出发,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高校缺乏对政府开放数据的认知。高校学生对于政府开放数据的应用与价值再创,是对自身能力的体现,也是高校在参与政府数据开放这一运动中的重要表现。近几年,由高校承办的开放数据相关活动几乎没有,也没有将开放政府数据技能嵌入到学生课程中的实际案例,校园内针对图书馆数据开展相关数据创新应用大赛更是少之又少,不仅政府对于高校参与开放数据的重视程度不高,高校自身对于开放政府数据的认知和利用意识也不高。另一方面是高校学生自身的数据素养不高,主要表现为学生的数据管理、数据分析、数据服务等能力欠缺。高校在政府数据开放价值创造、价值释放、价值再创这一价值闭环中起到重要作用,其在开放数据中的人才、理论以及技术的投入是在最终资源转换过程必不可少的因素。
三、高校参与政府开放数据价值共创提升对策
开放数据是我国建设开放政府、创新发展经济、转型至社会智慧化的必经之路,而高校是人才和创新的集结地,将高校与开放数据结合起来,是对政府开放数据最有力的推广方式之一。政府作为数据开放的供给侧主体之一,与需求侧主体之一即高校协同合作是实现价值共创的必要途径,如图3所示。(图3)
本文基于公共治理理论和价值共创理论,以开放数据竞赛作为案例,对高校参与政府开放数据应用状况研究发现,高校在这场开放数据运动中的参与度并不高,且高校对于开放数据的重视程度也不高,所以针对提高高校在政府开放数据中的参与度,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政策上,鼓励高校在政府开放数据运动中积极参与。根据公共治理理论,国家治理作为公共治理的顶层设计,相关政策的出台对政府开放数据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它保障着基础设施的建设、对组织架构所需的适时调整给予支持,同时也是提供相应资源的依据。因此,国家应从政策上对高校在政府开放数据中的参与程度提出要求,做到理论用于实践,而非“只读圣贤书”。
(二)加强高校图书馆与政府、公共机构、企业之间的合作。现如今,各参与主体协同合作实现政府开放数据价值是多主体发展体系的主旋律。当下公众参与政府开放数主要是以政府诱导式参与为主,即以政府鼓励、吸引用户被动地参与其中,其形式主要有开放数据竞赛、建立试点项目等。且高校图书馆能够在元数据创新、平台建设、数据素养教育等方面参与政府数据开放,推动政府数据开放的发展。所以,促进高校图书馆与具有专业技术、人才以及社会经验的企业、公共机构之间的合作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重视数据人才教育与培养。数据人才决定着我国政府开放数据未来将如何发展以及发展到什么程度。国外在这方面有着出色的表现。以美国奥尔巴尼大学为例,这所大学的所有学生都必须上一门核心课程,学习数据分析与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基本技能,且美国“未来公共管理者”项目对该校一年级硕士研究生进行开放数据技能培训,并将其嵌入到课程学习中。高校是社会人才的培养基地,应紧跟时代的变化,引领时代发展,培养具备数据管理、分析、服务能力的人才,为政府开放数据的发展培养贡献人才。
(四)提升高校学生的数商能力。数商能力就是一种数据素养能力,包括对数据的认识、分析、应用的综合评价。高校学生的数商能力高低将会影响政府数据开放的价值共创过程以及数据的增值效果。可通过将提升数据素养的课程引入课堂,开展校内或是面向公众的数据开放研讨会活动,使学生从知晓数据、到使用数据、再到主动请求贡献数据、最后努力实现高校与政府双向互动的理想参与模式。
四、总结
高校学生作为具有高知识、高素质的青年群体,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朝气的力量,政府开放数据的向前发展离不开高校的参与。基于公共治理理论和价值共创理论,并以开放数据竞赛为案例探讨在“互动-重构”模式下高校参与政府开放数据价值共创程度,同时针对现存问题给出相应的提升策略,以利于开放数据的深入发展,也为我国高校的数字化发展方向提供了有益参考。同时,国外先于我国的开放数据发展实践经验也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了选择路径。目前,由于数据调研工作量大,过程繁琐,部分开放数据竞赛数据不完整,对于高校参与政府数据开放还需针对其内部影响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间的关联性等方面做进一步探讨。
(作者单位:西安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莫富传,张晓娟,冯翠翠.政府数据开放多元主体共生的机理与SODA案例分析[J].情报理论与实践,2022.45(11).
[2]李婧.政府开放数据平台公众认知现状与建设策略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3(01).
[3]陈庆云,鄞益奋,曾军荣,等.公共管理理念的跨越:从政府本位到社会本位[J].中国行政管理,2005(04).
[4]关辉国,杨平泊.价值共创研究进展述评与展望——从“二元交互”到“网络系统”视角[J].商业经济研究,2021(18).
[5]何翔舟,金潇.公共治理理论的发展及其中国定位[J].学术月刊,2014.46(08).
[6]Ranjan K R,Read S.Value Co-creation:Concept and measurement[J].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2016.44(03).
[7]赵龙文,洪逸飞,莫进朝.政府开放数据价值共创过程及模式研究[J].情报杂志,2022.41(10).
[8]令狐克睿,简兆权.制造业服务化价值共创模式研究——基于服务生态系统视角[J].华东经济管理,2017.31(06).
[9]门理想,王丛虎,门钰璐.公共价值视角下的政府数据开放——文献述评与研究展望[J].情报杂志,2021.40(08).
[10]周文泓.我国省级政府开放数据的进展、问题与对策[J].图书情报知识,2017(01).
[11]黄如花,王春迎,范冰玥,等.图书馆参与政府数据开放运动的驱动因素、实践发展与启示[J].情报资料工作,2019.40(01).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955464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