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金融/投资
RCEP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新举措
第739期 作者:□文/王 珍 张秋艳 时间:2024/10/16 15:29:22 浏览:16次
  [提要]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已于2020年11月15日正式签署并于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由东盟十国、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15个成员国组成的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正式形成,标志着约占全球1/3的人口地区形成统一化的区域性贸易体制,这为人民币国际化带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本文首先分析人民币国际化现状,继而指出应准确把握RCEP为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新机遇,最后提出应多措并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走向深入,实现中国经济长远发展。
关键词: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人民币国际化;跨境金融合作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4年3月8日
历经多年,《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已于2020年11月15日正式签署,并于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由东盟十国、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15个成员国组成的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正式形成,标志着约占全球1/3的人口地区形成了统一化的区域性贸易体制,这为人民币国际化带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在世界经济发展形势不容乐观、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冲突加剧等一系列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中国要获得长远发展,就要准确把握RCEP带来的重大机遇,多措并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走向深入。
一、人民币国际化现状
(一)货币互换协议相继签署,为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创造条件。2022年,中国与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欧洲中央银行等7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续签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中国人民银行共与40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互换规模超过4万亿元人民币。随着数量不断增多、覆盖范围越来越广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的不断签署,人民币的稳定性也受到更多的国家和地区的认可,地位得到明显提升。
(二)人民币跨境使用和CIPS使用范围、境外清算行网络逐步扩展。2023年1~9月,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为38.9万亿元,同比增长24%。其中,货物贸易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占同期本外币跨境收付总额的比例为24.4%,同比上升7个百分点,人民币在全球支付中占比升至3.71%,排名保持第五位。
2022年,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运行平稳,全年共处理跨境人民币业务440万笔,金额96.7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7%和21.5%;截至2022年末,共有境内外1,360家机构通过接入CIPS。2023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已在29个国家和地区授权31家境外人民币清算行。这些清算行在资金清算、业务推广和离岸市场培育等方面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2023年10月,CIPS服务提质升级,首次实现了长假期间不歇业,持续为境内外客户提供跨境人民币支付清算服务。
(三)金融市场扩大开放,人民币资产成为越来越多国际投资者的选择。为满足国内外金融机构发展战略要求和跨境金融交易现实需求,我国推出了多种证券投资业务,鼓励境外投资者参与到境内股票和债券市场中来,为其买卖、持有境内金融产品提供了巨大便利,有助于境内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实现进一步接轨。截至2022年末,已有1,071家境外机构进入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2022年末,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境内人民币金融资产近9.6万亿元,其中股票3.1万亿元、债券3.5万亿元、存款1.7万亿元、贷款1.2万亿元。越来越多的境外投资者愿意持有人民币资产,这必然有助于增强人民币国际计价货币的职能,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强大的推动力。
(四)人民币融资货币功能和储备货币地位提升,离岸市场交易更加活跃。2022年末,国际清算银行(BIS)公布的人民币国际债务证券存量为1,733亿美元,排名升至第七位。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数据显示,2023年9月,人民币在全球贸易融资中占比为5.8%,排名升至第二位。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数据,截至2022年末,全球央行持有的人民币储备规模为2,984亿美元,占比2.69%,在主要储备货币中排名第五位。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80多个境外央行或货币当局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国际清算银行(BIS)2022年调查显示,近三年来人民币外汇交易在全球市场的份额由4.3%增长至7%,排名升至第五位。
二、RCEP生效为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新机遇
(一)RCEP区域发展潜力巨大,为世界贸易增长注入新动力。截至2019年末,RCEP15个成员国总人口占全球的29.6%,经济总量占全球29.5%,超出美加墨自由贸易区及欧盟,面向世界市场的货物和服务出口约占全球26.1%,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额超过全球总额的1/3。成员国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大洋洲等地区,包含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诸多方面存在着差距,创造了巨大的合作空间,成员国可以在经济、贸易、生产和销售等多个领域进行深度合作。RCEP协定有利于成员国间进一步打破贸易壁垒,提升贸易自由度。作为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RCEP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度将大幅提升,其成员国在国际经济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都将得到加强,中国也有更多机会去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二)RCEP生效刺激跨境金融服务需求,跨境金融合作不断增强。RCEP的合作领域并不局限于贸易,它还致力于营造一个更加积极健康的金融生态环境,重新制定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国际金融规则。这将对中国未来的金融发展战略规划有着深远影响。我国在提高金融开放水平、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吸引成员国金融机构到中国设立金融合作分支机构时,可与其他成员国展开优劣互补的金融合作,不断加深跨境金融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达到区域内国家共同发展、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多赢效果。金融机构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更多的跨境金融服务需求和更深、更广的跨境金融合作将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巨大的驱动力。
(三)欧美经济持续走弱,亚太经济复苏趋势渐强,人民币吸引力增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报告指出,疫情后亚太经济已率先实现复苏,在世界经济中增长最快。这表明,在世界经济政治形势风云诡谲的情境中,亚太地区的经济发展前景依然是明朗的,相较于其他地区有明显优势。相比欧美地区,我国经济依然具备较大优势,在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全球资本市场中,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越来越强,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将迎来更大机遇。
(四)RCEP国家地缘相近、文缘相通,对人民币接受程度高。中国与东盟十国、日韩等国同属亚太地区,地缘相近,文化交融,对人民币的接受程度较高,有利于提高人民币在这些国家的使用度。近年来,我国与东盟初步建立起多层次、宽领域的货币金融合作框架,人民币使用环境优化,人民币使用的基础设施正逐步完善。中国与RCEP国家有着较为频繁的人员流动,大量华人华侨参与当地经营,为中国与其所在国家展开人文、政治和经济交流提供了很大的帮助。RCEP生效后,在贸易种类、关税减免、境外金融机构准入等诸多方面的便利政策,进一步推进了中国与区域内国家间经济往来和金融合作,人民币在RCEP国家内投资和贸易领域的使用迎来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多施并举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一)推进RCEP国家双边货币金融合作,构建互利共赢新格局。要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必须要积极开展货币金融合作。中国应把握机遇,引导完善区域内的货币金融合作机制,健全和完善金融机构在海外的布局结构,开展跨境货币金融合作。首先,要积极支持国内金融机构进行战略性转型升级,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条款鼓励其在RCEP区域内拓展业务、进行合理布局。同时,结合RCEP国家的资源禀赋和发展现状,因地制宜、抓准时机,提升金融机构在RCEP区域内的影响力,为其走向国际舞台打下基础。其次,我国金融机构与境外交易主体的需求匹配度还需提高。为此,要深化同境外金融机构的交流合作,探索未来金融合作和发展的中国道路。最后,要加紧研发现代金融科学技术,搭建便捷有效的金融合作跨境交流平台。完善跨境金融合作的机制和风险监控防范机制,实现区域内金融机构互融互通,跨境金融合作健康有效进行。
(二)把握全球生产网络演进新格局,培育人民币需求。全球产业链正经历着打破、调整、重组等一系列复杂过程,东亚及亚太地区作为全球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次产业链重构中面临着挑战与机遇,RCEP生效为该区域在整合和重塑产业链中提供了有力支撑。中国应依托自身所具备的生产、技术和资源等优势,积极参与并主动引导该地区的产业链重组,推动区域内产业链条的延伸和生产网络外扩,发挥中国在亚太地区产业链中的重要枢纽作用,争取在全球产业链、生产链、价值链和利润分配链上获得更大利益和更加积极的话语权。充分利用RCEP区域内国家间存在的差异性和互补性,进行灵活布局,与区域内国家分工协作,搭建更加完整的产业链条,增强区域整体生产制造实力,提升对全球的吸引力。
随着RCEP区域内产业链的演进发展,人民币国际化的真实需求也同时得到开发,为推动新一轮人民币国际化奠定基础。在贸易上,要在RCEP成员国间的贸易往来中主动推进人民币的使用。随着RCEP区域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区域内的双边、多边贸易往来更加活跃,在区域内推行用人民币进行计价结算,能够有效提升人民币计价结算使用规模。在投资上,要积极引导RCEP国家在对外直接投资活动中使用人民币。未来,RCEP区域将形成金融统一市场,投资便利化水平明显提升,更多国际资本参与到区域内部、内外部之间的资本流动中,使得与RCEP相联系的金融市场更加活跃,我国应抓住时机积极推动在区内直接投资中使用人民币。在未来发展中,应更加注意结合产业链的调整,在RCEP区域内进行合理设计和布局,培育人民币在贸易与投资中的真实需要,在加快金融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的同时要努力实现协调发展,积极为区域内金融服务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技术、人员等方面的支持。
(三)创新离岸人民币金融产品,畅通人民币投放与回流渠道。当前,离岸人民币市场在产品创新、服务、规模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要加快离岸人民币金融产品创新,拓宽人民币金融产品的业务领域和覆盖范围,加快服务网络建设,提高交易、服务、结算等程序的便利度,为离岸人民币市场增添活力;另外,要构建妥善的人民币投放与回流机制,对投放与回流进行必要的调节,确保双向均衡和稳定发展。
在人民币投放上,积极推进货币互换协议的签署、实施和配套设施建设,构建以人民币为中心、自由开放的多边货币金融体系。在人民币回流方面,要以RCEP区域为重点,加快建设离岸人民币中心,对欠发达国家和地区金融基础建设也要加以关注,要积极为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加快建设完善的布局体系。在双向均衡方面,要提高市场敏感度,准确掌握国际金融市场环境的变化态势和市场交易主体的心理波动趋向,构建科学的调节机制,确保人民币汇率的波动保持在可接受的合理区间内,调节在岸、离岸市场的供需平衡,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为人民币国际化扫除障碍。
(四)充分利用与RCEP国家大宗商品交易优势,推进大宗商品人民币计价。RCEP区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还体现在它是全球能源等重要大宗商品的主要生产地和重要消费市场,但该地区的重要大宗商品长期以美元、欧元等国际货币计价,在国际大宗商品定价、货币计价等领域的话语权较弱。要改变这一现状,应抓住RCEP协定带来的良好契机,充分利用区域整体优势,在区域内形成统一的大宗商品贸易市场,在结算中积极推动使用区域内国家货币,采用统一的货币进行计价结算,简化交易环节,降低交易成本,并规避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
中国已经成为绝大多数大宗商品的重要消费国,但在大宗商品领域的定价、议价权与其实力地位并不匹配。结合货币发展史可知,要提升一国货币的国际地位和话语权,极为关键的一点是要在大宗商品交易中提高该国货币计价结算的使用率。因此,中国要积极推动在RCEP区域内建设统一的跨境大宗商品交易所,搭建各类大宗商品数字化交易平台,在交易中推行人民币计价结算。在RCEP区域内获得发展之后,再逐步展开与欧美国家的合作,将人民币在大宗商品市场的覆盖范围由RCEP区域扩展到欧美地区,提高人民币在国际大宗商品计价结算中的比重。
(五)加强金融风险识别、监控,确保跨境金融交易安全。目前,RCEP成员国在经济发展水平、贸易环境、金融开放程度等方面差异较大,金融监管技术手段和监管体系完善程度不同,部分国家相对较弱,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政治风险、社会风险及市场风险等。基于此,强化金融风险识别能力、构建完善有效的监控机制、建造符合区域的金融“安全网”是十分必要的。首先,应与RCEP成员国开展深度交流合作,共同探索切实可行的跨境金融合作监管机制,统一收集、整理本外币跨境支付交易信息,强化金融信息披露和信息资源共享机制,运用金融科技手段,构建智能金融信息数据库。其次,要制定实行统一的监管标准,提升对突发事件引发的金融市场波动的应对能力,维护区域内金融安全和稳定。最后,要优化、完善CIPS系统,满足市场主体对人民币跨境结算的新要求,同时进一步完善跨境资金监管机制,做到资金流来去可追溯,防范跨境资金的非法流动。
(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罗雯.RCEP背景下自贸区跨境人民币业务的改革分析[J].中国市场,2021(31).
[2]施琍娅.关于新阶段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若干思考[J].中国货币市场,2021(08).
[3]沈炳熙,沈剑岚.人民币国际化若干问题研究[J].金融论坛,2021.26(12).
[4]刘楷歌,傅泽.RCEP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新机遇、新策略[J].商业经济,2021(10).
[5]张明,王喆.RCEP与人民币国际化:事实、进展与策略[J].财经智库,2021.06(02).
[6]万喆.RCEP为亚太经济注入新动力[J].中国金融,2021(24).
[7]施诗.RCEP生效将有力促进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N].21世纪经济报道,2021-12-30(005).
[8]林薇.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问题与推进措施[J].亚太经济,2021(05).
[9]赵雪情.对当前人民币国际化推进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外汇,2021(14).
[10]中国人民银行.2023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742314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