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贵州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现状分析
第739期 作者:□文/陈 烦1 刘 丹2 时间:2024/10/16 15:31:38 浏览:18次
  [提要] 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旅游在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地位不断上升,正日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提升区域软实力的重要抓手。当前,贵州正大力实施旅游产业化“四大行动”,充分利用生态和民族文化两个“宝贝”,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聚焦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提升“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旅游品牌影响力,推进旅游高质量发展。本文主要分析贵州旅游高质量发展现状。
关键词:贵州;旅游;高质量发展;现状
基金项目:贵州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贵州旅游产业化研究”(编号:2023GZGXRW068)资助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4年3月6日
根据文旅部公布的2023年前三季度国内旅游数据情况,前三季度国内旅游总人次36.74亿,同比增长75.5%,旅游收入(旅游总花费)3.69万亿元,同比增长114.4%。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旅游在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地位不断上升,正日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提升区域软实力的重要抓手。当前,贵州正大力实施旅游产业化“四大行动”,充分利用生态和民族文化两个“宝贝”,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聚焦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提升“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旅游品牌影响力,旅游发展速度、发展规模、发展效益大幅提升,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如何提升旅游品质,把旅游业培育成贵州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促进旅游业持续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文化悠久
贵州旅游资源丰富,拥有梵净山等9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遵义会议会址等82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梵净山、施秉、荔波、赤水4处世界自然遗产地(数量高居全国榜首),六盘水市野玉海山地旅游度假区、遵义市赤水河谷旅游度假区2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侗族大歌、苗族古歌等99项159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遵义、镇远2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贵阳市花溪旅游度假区等38家省级旅游度假区,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荔波古镇旅游休闲街区(第三批)、贵阳市花溪区青岩古镇南北明清街旅游休闲街区(第三批)、铜仁市碧江区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休闲街区(第二批)、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云上丹寨旅游休闲街区(第二批)、黔东南州镇远县镇远古城文化步行街(第一批)5家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黔南州都匀东方记忆景区(2023年入选)、铜仁市朱砂古镇(2022年入选)2家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中国天眼(2022年入选)1个国家旅游科技示范园区,黔南州龙里油画大草原景区、兴义市万峰林生态体育公园2家国家级体育旅游示范基地,铜仁市江口县太平镇、兴义市万峰林街道等59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重点镇(乡),批林村、镇山村大寨、丙安村、龙潭村、玛瑙村等757个中国传统村落(数量为全国第一)。
贵州旅游资源片区集中、全域分布,多元文化和谐共生发展。从黔东南州来看,凯里、雷山、台江、丹寨等县(市)和榕江、剑河的部分区域基本集中了黔东南最具代表性的苗族文化资源,如西江苗寨、岜沙苗寨、郎德苗寨、南花苗寨等;侗族风情主要集中在黎平、榕江和从江三县,主要是肇兴侗寨、地坪侗寨、三宝侗寨等;文化古城、自然山水旅游资源主要集中在镇远、施秉、岑巩和黄平等县。从黔南州来看,全州各县市范围内集中了布依族文化资源;都匀市、福泉市、龙里县、惠水县、贵定县、三都水族自治县集中了黔南最具代表性的苗族文化资源;三都水族自治县、都匀市、独山县、荔波县集中了黔南最具代表性的水族文化资源;平塘县、惠水县和独山县集中了黔南最具代表性的毛南族文化资源;荔波县的瑶山瑶族乡、茂兰镇和瑶麓瑶族乡集中了黔南最具代表性的瑶族文化资源;天文科普探秘旅游资源主要分布在平塘、罗甸,以平塘天眼、平塘克度国家天文科普文化产业园、平塘克度塘边天坑、罗甸董架白龙和打岱河天坑为主;自然风光生态休闲度假旅游资源以蒙江国家湿地公园、贵定摆龙河国家湿地公园、龙里龙架山国家森林公园、瓮安朱家山国家森林公园、贵定甘溪国家森林公园、平塘园家级地质公园、独山地质公园为主,片区集中,全域分布;历史文化体验旅游资源以福泉古城、都匀东山历史文化旅游综合体、独山深河桥抗日文化园、三都县都江古城、长瓮安猴场草堂千年古邑、顺广顺夜郎古镇、贵定阳宝山等为主,片区集中,全域分布。
二、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逐步提升
贵州围绕“四新”主攻“四化”,积极推进旅游产业化“两大提升” “四大行动”,充分利用自然珍宝和文化瑰宝两个宝贝,聚焦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促进旅游高质量发展。贵州旅游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旅游总收入从2016年的5,027.54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12,321.81亿元,接待海内外游客从5.31亿人次增长到11.35亿人次,贵州旅游总收入占贵州省GDP比重呈逐步上升趋势,从42.69%增长到73.48%,旅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步增强,旅游地位逐步上升。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2020~2022年旅游发展水平呈现出不规律变化,旅游总收入和接待海内外游客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表1)
三、旅游高质量发展规划和制度建设逐步形成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已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选择,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有序推进文化和旅游实现高质量发展,让文化和旅游产业成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加强规划和制度引领,制定贵州省大旅游创新发展工程专项行动方案、贵州省建设山地民族特色体育强省行动方案、贵州省强化文旅融合系统提升旅游产品供给三年行动方案、贵州省实施“万企融合”大行动打好“数字经济”攻坚战方案、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市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贵州省扩大有效投资攻坚行动方案、贵州省加快推进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方案等方案,编制贵州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贵州省“十四五”旅游商品发展规划、贵州省“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规划、贵州省文化和旅游系统法治建设规划等规划,发布关于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旅游产业化建设多彩贵州旅游强省的意见、贵州省加快生态旅游发展实施意见、推进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实施意见、加快温泉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服务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等,印发贵州省推进“厕所革命”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贵州省大健康产业发展新一轮六项行动计划(2018-2020年)、贵州省住宿业上规提质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贵州省传统村落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制定贵州省旅游条例、贵州省智慧景区建设指导规范(修订),出台贵州省旅游资源管理办法(试行)、贵州省实施旅游“1+5个100工程”管理办法、贵州省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管理办法、贵州省乡村旅游村寨、经营户(农家乐)、客栈质量等级评定管理办法(试行)。2020年贵州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提出要大力推进“旅游产业化”,推动“旅游+多产业”深度融合发展。2021年贵州省提出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奋力谱写新时代贵州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同年省委十二届九次全会提出要全力推进旅游大提质,提升旅游服务标准化、设施标准化、监管标准化,打造一批文化旅游消费集聚区,释放消费潜力,加快建设多彩贵州旅游强省。2021年8月20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了《贵州省旅游产业化目标体系及考核评价暂行办法》,为贵州旅游产业化发展的定量评价确定了标准,有利于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化,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根据贵州省旅游局的统计数据,2023年贵州旅游收入812.09亿元,同比增长了14.59%。贵州省旅游业的发展建设已步入快车道,加快贵州旅游高质量发展其时已至、其势已成。
四、营销宣传不断增强,“多彩贵州”影响力不断扩大
贵州强化营销宣传,多主题推广全面开花,“多彩贵州”品牌美誉度不断提升。一是以举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为契机,充分展示贵州民族文化旅游的“亮点”。围绕“民族文化”和“生态”这两个宝贝,推广贵州旅游资源,聚焦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不断丰富旅游产品和业态,将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推动旅游业发展理念和方式发生深刻转变,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融合,举行开幕式及产业招商会、文艺演出、文旅展演、产业博览会、购物节、艺术节、音乐节、音乐会、论坛、户外主题比赛、旅游项目观摩等系列活动。贵州从2006年开始举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已开展十七届,每届大会都确定一个主题(2006年主题为“整合资源,创新发展”,2010年为“转变旅游发展方式,推动产业优化升级”,2015年为“美丽乡村 让多彩贵州更加精彩”,2020年为“旅游新使命健康新生活”,2023年为“共聚多彩贵州公园省、共建世界旅游目的地”),聚焦旅游发展特色,举办系列活动,彰显地方特色民族文化,推出新型旅游产品,推动举办地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感受当地多彩的民族文化和秀丽的自然风光,充分体现了贵州多姿多彩的文化魅力,不断扩大文化旅游品牌影响力。二是以旅游创意活动与赛事为契机,开展民族歌舞剧《云上梯田》、大型主题情景剧《伟大转折》、京剧《锦绣女儿》、《布依戏》、《地戏》、《黔剧》等舞台类活动,民族书画艺术展、民族服装首饰展、非遗周、非遗展、贵州民族风情美术作品展等场地类活动,多彩贵州文化艺术节、台江姊妹节、非遗购物节等节庆活动,“村超” “村BA”等体育赛事类活动,各类活动唱响“多彩贵州”文化旅游品牌,引爆贵州旅游业井喷式发展,推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三是省市(州)联动,全力打造贵州旅游的轰动效应。强化与中央电视台、中国新闻网、“学习强国”平台、人民网、新华社、澎湃新闻等媒体合作,依托省、市(州)、县(区)三级文旅系统宣传直报员队伍,构建全省一盘棋宣传矩阵,联合贵州电视台、腾讯网、中国旅游报、金台资讯、多彩贵州网、九派新闻、钱江晚报、贵州日报,策划开展“贵人黔行” “12张海报带你重返贵山贵水”主题宣传活动,在行业媒体,中央、省级主流媒体及自媒体平台进行覆盖推广。四是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促销相结合,拓展贵州旅游促销空间。贵州启动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程、文旅资源资产上网工程、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工程、文化名家采风创作100工程、“流光溢彩夜贵州”工程,依托贵州独特而优质的文化和旅游资源禀赋,集中力量打造观光休闲、避暑度假、民族文化体验、红色文化体验、温泉康养等特色品牌,推出特色旅游线路和贵州四季旅游攻略,强化线上线下融合传播,创新宣传营销方式,开展“避暑度假到贵州” “多彩贵州·度假康养胜地”及秋冬文旅消费季暨“贵州人游贵州”活动,深化“度假到丹寨、看水到荔波” “贵人黔行” “爽游贵州” “发现绥阳” “度假康养到贵州” “遇见冬季贵州”等专项营销,深度推介贵州乡村民宿、特色美食及旅游商品,通过网站、电视台、微博、手机客户端、微信公众平台、报刊等平台发布贵州文旅信息,提升多彩贵州旅游品牌整体的辨识度、知名度以及影响力。
综上,贵州文化和旅游战略地位更加突出,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把旅游产业化纳入“四化”统筹推进,聚焦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积极推动旅游产品业态创新,大力实施市场主体培育行动,业态升级行动,服务质量提升行动,盘活闲置低效项目攻坚行动,积极推动旅游项目招商与旅游宣传推介,展示“公园省”旅游魅力与产业活力,推动“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贵州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文化悠久,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逐步提升,旅游高质量发展规划和制度建设逐步形成,旅游营销宣传不断增强,“多彩贵州”影响力不断扩大,旅游高质量发展其时已至、其势已成。
(作者单位:1.凯里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2.凯里学院大健康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叶绮涵,李劼,黄晓韵.稳中求进 以创新提速升级[N].南方日报,2023-12-29(T02).
[2]贵州向世界级旅游目的地铿锵迈步[N].中国旅游报,2023-04-04(009).
[3]袁鹏.平塘特大桥 感受“快旅慢游”新时尚[J].当代贵州,2022(29).
[4]赵宇航.后疫情时代中国跨境旅游发展困境及突破路径研究[J].对外经贸实务,2022(01).
[5]曹雯.业态升级激发贵州旅游增长活力[N].贵州日报,2021-11-11(002).
[6]孙大卫.大道通衢百业兴[N].辽宁日报,2021-08-07(001).
[7]罗先菊.健康中国背景下贵州打造一流度假康养目的地的路径探索[J].时代经贸,2021.18(07).
[8]陈烦,刘丹.黔东南州全域旅游发展资源体系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9(18).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742314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