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管理/制度
企业ESG表现文献综述
第740期 作者:□文/牛晓宁 满海红 时间:2024/11/1 16:11:27 浏览:8次
  [提要] 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要求企业做到可持续发展,ESG成为投资者做出正确决策的一个新兴的评估方法,更多的企业将ESG变现纳入公司之中,来自各领域的学者越来越重视对ESG表现的研究。本文基于ESG表现现有文献,通过对其内涵、衡量标准、影响因素及经济作用进行文献综述,发现ESG表现对股票流动性方面的影响研究较少,本文旨在便于学者进一步完善ESG表现的影响机制,丰富ESG表现的研究,进而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ESG表现;股票流动性;文献综述
基金项目:2021年度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基本科研项目:“辽宁数字乡村高质量发展靶向路径研究”(编号:LJKR0173)。通讯作者:满海红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4年3月11日
引言
2022年在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会上,习近平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企业作为微观经济的主体,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实施者,必须承担起保护环境、履行社会责任、提升治理能力等方面的重任。2004年,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和多家顶级机构CEO提出倡议,呼吁将ESG作为投资者投资的一种评估方法。ESG表现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自此,ESG被视为一种新的投资理念,广泛受到国内外机构的重视和认可。我国ESG发展相对于国外来讲起步较晚,但是近几年我国对ESG信息披露的要求也在逐步完善。2018年9月30日,我国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修订稿),新添了环境保护与社会责任的相关内容,确立了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ESG)信息披露的基本框架。同年11月,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中国上市公司ESG评价体系研究报告》和《绿色投资指引(试行)》,发布上市公司ESG绩效的核心指标体系,自此我国上市公司开始将衡量ESG披露质量作为投资决策参考的重要信息。2022年国务院国资委发布《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文件指出要力争2023年实现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专项报告披露“全覆盖”。为满足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要求,ESG表现成为我国企业和学术界学者的研究焦点之一。
我国对ESG的研究处于初级阶段,目前并未有统一的衡量标准和理论框架。因此,本文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首先,对ESG表现的内涵以及衡量标准进行总结及梳理,明确学术界主流的概念以及衡量标准;其次,分析ESG表现的影响因素,从内部因素(包括企业发展特性、内部组织结构)、外部因素(包括经济政策、政府助推、科技角度)两个方面进行了梳理;再次,从企业绩效、企业风险、企业价值以及股票流动性四个视角分析ESG表现带来的经济作用;最后,对前文进行总结,并给出针对性建议。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帮助学者厘清ESG表现的相关内容,为后续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一、ESG表现的内涵和衡量标准
(一)ESG表现的内涵。ESG是“环境(Environment)、社会(Social)和公司治理(Governance)”的简称,环境、社会、公司治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义。《联合国负责任投资原则》(UNPRI)中要求企业评估价值时都考虑ESG问题。尽管ESG表现越来越被企业重视,但迄今为止,对于ESG没有统一的概念进行解释。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大多学者对ESG概念的界定中均强调了企业要关注在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方面的表现,之间的区别仅在于各个领域的分类和特定指标。下文从环境、社会、公司治理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便于更好地把握ESG表现的内涵。
环境(Environment)指的是ESG中的“E”,指的是企业制定相应的保护环境规范,履行保护环境的责任,在生产的同时对环境不产生破坏的行为。环境包含的主要内容包括碳及温室气体排放、环境政策、废物污染及管理、能源使用、生物多样性、合法性、员工环境保护意识、绿色采购政策、节能减排措施等方面。
社会(Social)指的是ESG中的“S”,要求公司要兼顾利润和员工以及消费者的权益,同时对股东、企业所在社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负责。公司不仅要最大化自身的利益,更要自觉维护其他利益者,比如消费者、员工等其他社会参与者,承担应尽的社会责任。社会责任主要关注的内容有管理培训情况、产品责任、产品治理以及精准扶贫等。
公司治理(Governance)指的是ESG中的“G”,指的是公司制定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方案,完善现代管理体系,使企业正常经营发展。公司治理所需要关注的内容主要有公平的劳动实践、贪污受贿管理、反不公平竞争、风险管理、税收透明、道德行为准则、合规性、董事会独立性及多样性以及组织结构等,其中反不公平竞争是企业在处理商业关系时所需要考虑是否存在违背道德或公平原则的潜在风险。
(二)ESG表现的衡量标准。ESG评级需要综合考虑,由于各国国情及制度的差异性,国际评级机构对于企业ESG表现的具体评价指标尚未形成统一标准。通过系统梳理,将ESG的衡量标准大概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完全参考现有的主流测量标准。国际上主流体系有明晟(MSCI)体系、道琼斯(Dow Jones)体系、罗素(FTSE Russell)、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以及晨星(MSCI)这五家。五家机构的共同点在于均把衡量标准纳入E、S、G三个维度中。此外,还有学者采用彭博(Bloomberg)发布的ESG披露评分体系,该评分是以上市公司为样本得出的,对于资本市场有着重要的风向标意义。国内ESG起步较晚,衡量体系相对来说没有国外健全,国内主流的衡量体系主要有商道融绿ESG、华证ESG评级、评级和润灵ESG评级等。其中,商道融绿ESG评级是从2015年开始,逐步扩大样本范围,范围覆盖从沪深300成分股覆盖到了中证800成分股。
第二类是在现有衡量指标的基础上。根据实证研究进行调整。张红力等(2017)为构建ESG绿色评级体系,依托中国工商银行组建绿色金融课题组,重点研究ESG表现的评估方法,完善我国ESG评估体系。Pedersen等(2021)采用低碳强度测量环境维度、非罪恶股票指标衡量社会维度、低应记利润衡量治理,与MSCI测量框架下的ESG分数相结合计算出该研究所用的ESG指标。
二、ESG表现的影响因素
企业决策时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因素,从现有文献来看,企业ESG表现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通过系统的梳理发现,一方面是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主要从经济政策、政府助力、科技创新三方面展开;另一方面是受到内部因素的影响,主要从企业发展特质、内部组织结构两方面展开。
(一)外部因素。从外部因素来看,学者从经济政策层面、政府层面、科技层面三个方面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1、经济政策。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ESG表现有负面影响,在环境方面可能会影响环境保护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减少企业对环境方面的投资,进一步影响环境的表现。环境是衡量ESG表现重要的一环,从而会降低ESG表现。在社会方面,政策的不确定性可能导致企业在雇佣、劳工权利和社区参与等方面的不确定性增加,这可能会影响企业的社会责任表现。在企业治理方面,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可能会使得企业的治理风险增加,企业在监管以及实施规章制度的过程中受到的阻碍增加,进一步影响企业治理责任的表现。陈铭婧等(2022)通过研究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会使得企业遭遇生产经营及资金运转的困境,进而导致企业ESG表现变差。
2、政府助力。政府可以通过颁布和执行环境法规、提供环保奖励和补贴、制定劳工法规和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健全的法律和法规体系、监管机制以及反腐败措施等政策来促进企业的环境责任、社会责任以及企业治理能力。政府的监管作用可以提高公司的透明度和责任感,减少公司内部腐败和欺诈行为,增强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的信任。政府助力对ESG表现的影响取决于政府的政策导向、法律法规的严格程度以及政府对可持续发展的承诺程度。石凡等(2023)从政府角度入手,研究发现政府在促使企业践行ESG的过程中发挥了作用。
3、科技创新。张永冀等(2023)从科技角度入手,结果发现数字化转型促进了企业绿色创新水平、社会公众关注度和内部信息透明度提升,从而作用于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水平。科技创新,一方面可以帮助企业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排放,同时利用新型传感器技术、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改善环境监测和治理能力;另一方面有助于提升数字化的普及程度,促进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社会价值。区块链技术等新型技术可以提高交易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有助于改善供应链管理和企业治理,减少腐败和不当行为。企业也可通过适当的技术和制度保护用户数据和利益,从而提高企业的环境、社会、企业治理等方面的表现。
(二)内部因素。从内部因素来看,学者们大多从企业发展特性、内部组织结构两方面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1、企业发展特性。企业的发展特性可以影响ESG的表现。不同的发展特性(例如,企业家资历、企业的资产负债等)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张正勇等(2013)通过研究发现企业家的学历越高ESG表现就越好、社会声誉越好ESG表现就越好、年龄越大ESG表现就越好,其主要因素就是企业的社会责任披露水平提高了。张永辉等(2020)在对造纸企业进行实证研究后,发现企业的资产比例与ESG表现正相关,而企业的偿债指标与营运指标则与企业ESG表现呈现负相关的趋势。吴鹏琳(2022)研究发现,企业高管具备海外背景与企业ESG表现是正相关的关系。
2、内部组织结构。内部的组织结构也可以影响ESG表现。不同的持股结构对ESG表现有不同的影响。有学者认为对ESG表现有促进作用,周莉莉等(2024)、陈晓珊等(2023)以及张莉艳等(2023)认为连锁股东、机构投资者持股以及董事会结构对ESG表现均起到正向作用。也有学者认为对ESG表现有抑制作用,雷雷等(2023)从基于共同机构持股的微观视角提出影响ESG表现的机制可能有两种,分别是企业协同治理和合谋舞弊两种对立的机制,通过研究发现共同机构持股对ESG表现的影响呈现出负向作用。
三、ESG表现的经济后果
(一)企业价值。ESG表现是影响企业价值的重要因素。在早期有学者认为企业保护环境的表现对企业价值既不促进也不抑制。王蓉(2022)进一步研究发现ESG表现从长期来看对企业价值提升具有积极作用。此后学者们展开分析了ESG表现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机制。一方面从中介作用展开分析,ESG表现主要通过高额的股票回报、信息不对称以及吸引投资者持股等因素来提升企业价值;另一方面从调节作用展开,数字化转型、企业所属行业以及公司属性等因素均对ESG表现提升企业价值有调节作用。学者从私募股权、体育企业、民营企业等视角展开具体研究,均发现ESG表现能提升企业价值。
(二)企业风险。ESG表现也是影响企业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良好的ESG表现可以提升企业的声誉,增强市场认可度,有助于建立长期的利益相关者信任和忠诚度。由于ESG包括环境、社会、企业治理三方面的内容,较高的ESG表现表明企业环境、社会、企业治理均表现良好,可以降低企业的运营风险,提升投资者的信心和市场竞争力,便于企业实现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学者们进行了众多研究,均表明ESG表现可降低企业风险(财务风险、债务风险等)。例如,谭劲松等(2022)研究发现ESG表现通过提高企业从利益相关者渠道获取资源的能力,降低企业风险;倪筱楠等(2023)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ESG表现可以通过增加企业现金流和分析师关注来降低债务违约风险。
四、总结
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和总结,发现我国关于ESG表现的研究虽然取得很大的进展,但在研究路径方面仍有所不足。本节对ESG表现的现有研究进行总结,并对存在的不足给出相应的建议。一是从ESG表现的衡量标准着手。国内外现在大多采用彭博公司的ESG衡量标准来进行研究,在衡量指标方面我国接触ESG表现较晚,对衡量指标的研究相对落后,现有的大部分衡量标准都是基于对ESG表现信息披露行为的衡量。而关于企业质量方面的关注较少。因此,我国学者不仅应重视ESG衡量标准的研究,而且要将信息披露与企业质量相融合,加强对企业行为的甄别,不断完善ESG表现信息披露标准。二是从ESG表现对股票流动性的影响着手。目前对于ESG表现经济后果的研究大多是从企业价值、企业风险等企业内部层面直接展开研究。鲜有学者基于股票流动性方面的微观视角进行分析。股票流动性不仅是市场参与者交易的前提,还是资本市场认可度的重要因素。研究ESG表现对股票流动性的影响可以进一步反映企业的市场认可程度。因此,ESG表现对股票流动性会产生何种影响以及作用机理将成为未来的研究趋势之一,能够进一步丰富ESG表现产生的经济后果的研究。
(作者单位:沈阳化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张红力,周月秋,殷红,等.ESG绿色评级及绿色指数研究[J].金融论坛,2017.22(09).
[2]Pedersen,L.H.,Fitzgibbons,S.,Pomorski,L.,Responsible investing:the esg-efficient frontier[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20.
[3]陈铭婧,李原驰.试析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ESG评级的影响[J].商讯,2022.40(11).
[4]石凡,王克明.地方政府官员环保考核压力与上市公司ESG表现[J].财经问题研究,2023(06).
[5]张永冀,翟建桥,朱雅轩,等.数字化转型如何影响企业ESG表现[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3(06).
[6]张正勇,吉利.企业家人口背景特征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的经验证据[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23(04).
[7]张永辉,瞿晓宇,李可萱,等.企业的财务绩效及系统性风险对ESG表现影响程度的实证研究——以A股造纸业上市企业为[J].热带农业工程,2020.44(05).
[8]吴鹏琳.高管海外背景与企业ESG表现[D].北京:北京外国语大学,2022.
[9]周莉莉,田飞,许为宾.连锁股东会影响企业ESG表现吗?[J].金融理论与实践,2024(01).
[10]陈晓珊,刘洪铎.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公司ESG表现[J].金融论坛,2023.28(09).
[11]雷雷,张大永,姬强.共同机构持股与企业ESG表现[J].经济研究,2023.58(04).
[12]王蓉.成本-收益视角下ESG信息披露与企业价值关系研究[J].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2022.29(04).
[13]谭劲松,黄仁玉,张京心.ESG表现与企业风险——基于资源获取视角的解释[J].管理科学,2022.35(05).
[14]倪筱楠,温佳瑜,张键.企业ESG表现能降低债务违约风险吗[J].财会月刊,2023.44(16).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955461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