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市场/贸易
大学生消费水平与消费特征分析
第740期 作者:□文/徐 露 夏思远 宋晓文 时间:2024/11/1 16:50:56 浏览:30次
  [提要] 为了进一步研究大学生日常消费状况的变化,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SPSS数据分析法,并结合相关数据图表,分析大学生日常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的关系,结合新冠肺炎疫情中后数据对比,发现大学生存在盲目消费、消费结构不合理、理财意识薄弱等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郑州高校;大学生;消费水平;消费特征
中图分类号:F713.5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3年12月5日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学生作为社会中一个相对特殊而又庞大的消费群体,日常消费状况备受关注。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对当代大学生日常消费行为进行分析,并对疫情前后进行对比,不仅能发现大学生群体消费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也能够较为直观地反映出当下社会的潮流风向和消费倾向,从而提出培养大学生正确消费观的举措,以供参考。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本次问卷调查以郑州市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究大学生月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并详细分析大学生消费结构及其与月消费水平的相关性。在调查时间上,在2022年10月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发放第一份问卷并收回103份有效数据,在疫情后的2023年3月发放第二份问卷并收回104份有效数据,对大学生疫情前后的消费状况进行对比分析。在调查影响因素方面,分别探究了家庭背景、所在年级、学校类型、学科背景等因素对大学生月消费水平的影响,而非只针对某一单一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分析方法的选择上,基于统计学知识,利用SPSS软件,通过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关系分析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大学生月消费金额与日常消费结构的关系。本文采用SPSS统计分析方法,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利用残差分析,对回归分析结果进行检验。多元线性性回归模型如下:
AMC=β0+β1LOVE+β2LIFE+β3DHC+β4TOUR+β5OSC
其中,AMC为因变量,表示在校期间的平均月消费金额。LOVE为每月在恋爱方面的支出,LIFE为每月购置生活用品及衣物的费用,DHC为每月用于校内食堂就餐的费用,TOUR为计划“五一”旅游的支出预算,OSC为每月用于零食及校外饮食的费用,β0为常量。
2、利用折线图法分析平均月消费与大学生主要特征的相关性。主要特征主要包括年级、性别、家庭背景、学科背景、学校类型等。
3、利用三线图法探究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理财方式,并探究性别、消费观念等对大学生消费及理财方式的影响。
4、利用三线图分析疫情中后大学生月消费金额及各项支出的变化情况,以校内外饮食支出为例进行疫情中后消费金额的对比。
二、大学生平均月消费金额与消费结构分析
(一)大学生平均月消费金额与消费结构相关性分析。表1为因变量AMC和自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由表中数据可得,平均月消费金额AMC集中在1,500元,食堂就餐消费DHC集中在745元,从均值数据来看,大学生整体的月消费金额及消费结构较为合理。旅游支出TOUR的标准偏差为608.788,离散程度最大。因此,为类探究大学生月消费金额与各方面支出的关系,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回归分析。(表1)
据表2可知,每月用于校内食堂就餐、零食及校外饮食的消费和“五一”旅游的支出预算的P值均小于0.05,这三个变量能显著影响平均月消费金额。而购置生活用品及衣物、在恋爱方面的支出等的P值均大于0.05,即这两个变量不能显著影响平均月消费金额。(表2)
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DHC校内食堂就餐:随着疫情的放开,大学生的就餐地点不仅仅局限于校内的餐厅,大学生可走出校园,就餐地点、就餐方式也会趋于多样化,而月消费水平较高的学生可能在校外就餐的次数会增加,用于饮食支出的费用也会相对偏高。
OSC零食及校外饮食:一方面不同的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不同,一些同学认为零食是必需品,而一些同学认为其是非必需品,故会存在购买上的差异;另一方面不同大学生对零食的偏好程度不同,故不同学生在购买种类、购买数量上均会有较大的差异。
TOUR“五一”旅游的支出预算:对于大学生的校园生活而言,物质需求基本上都能够得到满足,精神需求方面还有较大的缺口,而旅游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大学生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故大多数大学生愿意外出旅游。
LIFE购置生活用品及衣物:大学生购买衣物的意愿与月消费金额的相关程度较低,而购买衣物的意愿可能受大学生的性格特点、价值观、性别等影响较大。
(二)平均月消费金额与大学生主要特征相关性分析
1、平均月消费与所在年级及性别的关系。如图1所示,大一的月消费水平集中在600~1,500元,大二、大三、大四的月消费水平集中在1,000~2,000元。且月消费水平在600~1,000的人数从大一到大四呈现递减趋势,从大一的占比33%到大四下降至0%。(图1)
结合图2可以看出,无论男生还是女生的在校月消费金额都集中在1,000~2,000元之间,处于中等消费水平;有大概1/5的学生月消费金额在1,000元以下,处于低消费水平;大部分学生在校期间平均月消费处于1,000~2,000元之间,但也有部分高消费和低消费的现象。(图2)
由此可见,从大一到大四学生的月消费水平变化十分明显,且随着年级的升高,大学生的月消费水平也随之升高。本次问卷调查的是来自郑州的大学生,郑州的整体消费水平相对于河南其他城市偏高,大一学生在消费时也会尽量避免高价格的商品,随着年级的增高,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也在发生变化,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基础上会追求更多的娱乐型消费。
2、平均月消费与家庭背景的关系。如图3所示,平均月消费在600~1,000元的大学生占比从市区到农村依次呈递增趋势,尤其在农村,此部分比例占到了接近30%。而月消费水平在2,000元以上的大学生占比从市区到农村依次呈递减趋势,在市区占到了22.22%,在农村占比为0。由此可以看出,来自农村大学生的月消费水平较其他地区而言明显偏低。由于农村的整体经济生活水平偏低,父母经济能力有限,不能给学生提供较高的生活费。与此同时,农村家庭的大学生自身勤俭节约的习惯较好,在学校中,他们可能会通过兼职来减轻家庭负担。(图3)
3、平均月消费与所在学校类型的关系。如图4所示,月消费在1,000~2,000元的大学生从“双一流”到高职高专呈递减趋势,但折线较为平缓,差异不明显。来自高职高专的大学生月消费水平分布较为集中,在600~2,000元以上均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分布,月消费水平在2,000元以上的大学生达到了20%,在600~1,000元的大学生占比13.33%,与其他高校相比占比最高。(图4)
由此可以看出,学校类型对大学生月消费金额的影响较小,不同学校类型的学生之间的月消费水平差异较小。高职高专的大学生在月消费水平上存在较大的差异,由于高职高专学校的收费普遍高于“双一流”和普通高校,故一部分学生家庭背景可能较为优越,月消费水平也会相对偏高。而另一部分普通家庭的学生可能会因为学费昂贵而有意识地在日常生活中减少不必要的支出,月消费水平也会相对偏低。
三、大学生日常消费情况疫情中后对比
2023年上半年,随着疫情防控逐步放开,大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走出校外,同时他们的月消费水平及日常消费结构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对此,以疫情前后调查问卷的数据为基础进行对比,并做出进一步分析。(表3)
(一)大学生平均月消费疫情中后的对比。如表3所示,疫情期间大学生平均月消费在1,000~1,500元的所占比例为46%,疫情后为42%,同比减少4%;平均月消费在1,500~2,000元的所占比例为28%,疫情后为38%,同比增长10%。疫情过后大学生的平均月消费水平有明显的提高,大学生外出消费的意愿也显著增强。
(二)校内食堂就餐及校外饮食支出疫情中后的对比。如表3所示,疫情期间大学生每月用于校内食堂就餐的费用在600~1,000元的所占比例为61%,疫情后为58%,同比减少3%;用于校内食堂就餐的费用在1,000元以上的所占比例为9%,疫情后为14%,同比增长5%。疫情期间大学生每月用于零食及校外的费用在100~200元的所占比例为57%,疫情后为41%,同比减少16%;用于零食及校外的费用在200~500元的所占比例为24%,疫情后为45%,同比增长21%。由此可见,疫情后的大学生每月零食及校外饮食费用有明显的增长。
综上所述,疫情后,大学生平均月消费水平以及用于零食、校外饮食的支出均有显著的提高,大学生用于校内食堂就餐的费用没有显著的变化。
四、大学生日常消费相关建议
(一)作为具备理性和自控能力的大学生,在日常消费中,要根据自己的预算合理地支出,不盲目跟风,随意消费。在具体的选择消费中,要有顾虑地消费,例如商品是否与价格等值、该月花费是否充裕,以及会心疼父母的血汗钱而克制消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避免感性消费。
(二)在不影响课程内容学习的前提下,合理地利用自己的时间,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适当地进行兼职,拓宽自己生活费来源。在赚取生活费的同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增强自己的实践能力,积累社会经验。当代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普遍偏低,故兼职也是提高自身能力的方法之一。
(三)优化日常消费结构。在每月用于伙食消费支出的基础上,增加学习消费的支出,不能盲目跟风,在自己的预算范围内理性消费,拒绝借款贷款,拒绝购买奢侈品。量入为出,合理安排生活支出,做到勤俭节约,理性消费、科学消费。
(四)培养自身的理财意识。培养记账的习惯,通过记账,能知道自己的收入、花销状况和结余状况,有利于对不合理的花费起到一定的督导作用,从而在今后的生活中加以改善。并对个人的收入做出安排,将普通开销的结余存入银行,以备不时之需。
(五)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消费结构呈多层次和多元化。大学生作为年轻一代,更易受到现代消费思潮的影响,其消费具有从众性、时尚性、攀比性、个性化等。因此,作为大学生,要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对必需品和非必需品进行合理区分,加强金融安全防范意识,拒绝过度消费。学校也应针对他们的消费误区,积极开展“理性消费”活动,营造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积极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消费观。 (通讯作者:宋晓文)
(作者单位:河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胡其亮,苏伯文.新媒体环境下短视频对大学生消费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J].保定学院学报,2020.33(03).
[2]俞宁,庞文哲,李斌,程名望.大学生消费的同伴效应——基于寝室社交网络的视角[J].世界经济汇,2023.273(02).
[3]宋晓楠.新时代大学生绿色消费观培育研究[J].经济研导刊,2022.519(25).
[4]蔡吴玮.移动支付对大学生消费结构的影响研究——基于福建部分高校的调查分析[J].海峡科学,2020.167(11).
[5]吉利,魏清妍,张玮纤.大学生超前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以上海海洋大学为例[J].商展经济,2021.23(01).
[6]王洪靖,方华.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22.523(29).
[7]张晗,高真,郑媛,等.当代大学生恋爱消费行为研究[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2(07).
[8]岐林轩,张雪晨,梁辰,等.新型支付方式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以“蚂蚁花呗”为例[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2(23).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806648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