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市场/贸易 |
黑龙江省稻米质量追溯体系优化建议 |
第740期 作者:□文/徐熙洁 于晓秋 时间:2024/11/1 16:53:28 浏览:22次 |
[提要] 黑龙江省稻米质量追溯体系是提高稻米质量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稻米质量追溯体系平台使用、各环节发展、监管检测三个方面分析现状,针对稻米质量追溯体系不统一、各环节主体参与积极性不高、基层监管力量薄弱等问题,提出建立统一稻米质量追溯体系、提升各主体参与度、加大监管力度等建议,以期为黑龙江省稻米质量追溯体系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黑龙江;稻米;质量追溯体系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9BJY036)。通讯作者:于晓秋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4年5月14日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和民众生活质量提升,人们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度日益增加。在此背景下,稻米质量追溯体系作为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监控,满足了市场对高品质、安全稻米的需求。目前,已有文献对稻米可追溯的研究较多,对稻米质量追溯体系研究较少,国内学者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于稻米追溯制度和方法、稻米质量追溯体系、稻米质量追溯的技术方法,其中稻米质量追溯体系的研究主要集中黑龙江省、吉林省等;稻米追溯技术的研究主要聚焦于稻米追溯系统的构建,以及射频识别技术(RFID)、物联网技术等在稻米追溯中的应用。在稻米追溯方面,国外研究主要集中于日本,其主粮作物是稻米,而且也是日本国内唯一一个能够自给的谷物,日本在大米标准和检验方面比较严格,对稻米生产的全过程都实行标准化,从稻米种植到稻米加工储藏都做了具体的规范。日本《稻米可追溯法》于2009年生效,并对稻米及稻米制品强制追溯。
在黑龙江省的“十四五”发展规划中,特别强调了完善稻米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以及建设省级稻米质量安全溯源公共服务平台,并加强与国家平台的互联互通。稻米质量追溯体系能够追溯到稻米的来源,对违法违规生产不合格稻米的生产经营者给予相应的处罚,坚决杜绝不合格稻米产品流入市场,提高稻米的质量安全。为此,本文对黑龙江省稻米质量追溯体系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推进稻米质量追溯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稻米质量追溯体系发展现状
(一)稻米质量追溯体系平台应用现状。2003年,农垦系统在国内率先启动了农产品质量追溯试点工作,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成为这一重要进程的先行者。2008年,在财政及其他相关部门的资助下,农垦系统正式启动了农产品质量追溯项目的建设工作。2011年,黑龙江省的一些垦区农场开始采用稻米质量追溯系统。2013年,牡丹江管理局的8个农场共同承担了稻米质量追溯系统平台的建设任务,其追溯种植规模达到了74,667公顷。2016年12月7日,黑龙江垦区开展稻米质量追溯的培训班,培训内容包括如何将稻米数据录入平台以及平台各模块如何使用等。2017年,消费者均可通过手机扫描产品二维码或登录黑龙江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公共服务平台网站输入数字追溯码进行查询。目前,黑龙江省13个市(地)、都有企业加入平台,可追溯种植面积达2,000多万亩,产品达3,055个,新生成二维追溯码350多万个。2019年,北安分公司的红星农场、长水河农场以及建设农场都定制了基于大豆与稻米产品的全面质量管理系统3.0版。同时,红星农场和建设农场的小麦、白菜及其制品、稻米共计9,832.2吨,通过农垦全面质量管理平台实现了产品的可追溯性。2022年,大庆市龙凤区引进的迈亚微云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农产品质量追溯及数字农业提质增效平台”,是全国第一个基于国产化的数字农产品平台,其中追溯产品以稻米、大豆原粮为主。
黑龙江省稻米质量追溯平台实现了对种植、加工、仓储运输和销售各环节关键数据的收集与存储,平台通过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传感器技术实时监控稻米供应链,减少损失和污染风险。设定严格的质量标准和检测流程,保障稻米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消费者可通过扫描二维码等方式直接访问追溯信息,提高了知情权和信任度。但是,当前黑龙江省稻米质量追溯体系并没有达到全省覆盖。
(二)稻米质量追溯体系各环节发展现状
1、种植环节。在基础设施方面,黑龙江省通过机械科技创新推动了稻米质量追溯体系的发展。智能气象监测、叠盘暗室工厂化育秧、农业生产全流程遥感监测、田间精准灌溉、虫情测报系统、智慧农场种植系统服务、水稻拉曼指纹图谱原产地溯源系统等智慧设施和设备在稻米产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稻米种植主体使用追溯系统方面,根据追溯平台要求,配置必要的硬件和软件,详细记录稻米种子来源、品种名称、种子质量检测报告等信息。记录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农事活动的日期、方法、用量和使用的产品。定期将田间记录信息更新到追溯系统中。
2、加工环节。黑龙江北大荒米业集团有限公司、八五四制米有限公司等稻米加工企业在原料采购、生产加工、产品销售等环节已经开始实施追溯管理。通过建立完善的原料来源记录、生产过程记录和销售记录,为稻米追溯体系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持。同时,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如条形码、物联网等,可以进一步提高稻米质量追溯体系的效率和准确性。
3、仓储运输环节。仓储运输主体使用追溯系统记录货物的入库时间、数量、存放位置等信息。定期检查库存,确保货物与系统记录一致。使用追溯系统监控货物的存储条件,如温度、湿度等。在运输过程中进行运输监控,使用全球定位系统定位和其他传感器实时监控货物的位置和状态,允许客户通过追溯码查询货物的状态和位置。
4、销售环节。对于消费者而言,鉴别稻米是否安全尤为重要。《黑龙江省品牌农业建设工作方案》指出,建设稻米追溯体系,实现产品质量认证、食品安全认证的“多码合一”。五常市通过建立“三确一检一码”溯源防伪体系,实现了从种植到销售的全程数据链。对于线上销售平台的使用,五常市在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开设了五常大米官方旗舰店,销售经过溯源认证的产品。
(三)稻米质量追溯体系监管检测现状。《黑龙江省深入推进稻米质量安全省建设工作方案》指出,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全覆盖,省、市、县、乡四级监测网络,食用稻米监测量达到2批次/千人,稻米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8.5%以上。在北大荒产品品质溯源体验区,有机产品认证证书按序排列,每件商品附有追溯码。消费者通过扫描设备识别商品背面的二维码,即可访问商品的综合信息,包括产地认证、加工环节记录以及运输包装细节等对于稻米产品的监测。《“五常大米”产业发展2024-2026行动方案及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实施“全程溯源+千品千检”策略,委托第三方机构随机抽检并公开结果,已选定800种五常大米进行检验,进行800次检验,并将检验结果向社会公布,实朴检测技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已完成400款五常大米产品的匿名采购并检测。对检测出的问题,五常市市监局将严格查处违规行为,保障食品安全和消费者权益。
二、黑龙江省稻米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稻米质量追溯体系不统一。在黑龙江省致力于构建稻米追溯体系时,显著的问题在于多个平台和系统的并存。例如,黑龙江垦区以及其他私营稻米企业各自使用着各自的追溯系统。不同地区、不同种类的稻米产品以及各个稻米企业都在构建自己的追溯体系,这种分散的构建方式造成了追溯信息的断裂,导致信息融合的延迟和不便,没有统一的追溯体系,会导致追溯过程变得复杂和耗时。在稻米供应链中,部分上下游企业常需在多个追溯系统中重复输入数据,造成资源浪费和人工成本增加。
(二)各环节主体参与积极性不高。种植者参与稻米质量安全追溯工作的积极性较低。首先,稻米质量追溯要求生产者在种植的各个环节进行及时的记录信息,还需要购置相关记录的设备和工具,这就增加了经济成本和工作量。其次,合作社、农场、加工企业等实施稻米质量安全追溯需要花费更多的经济投入,比如软件方面,条码识别系统、追溯软件等,硬件方面智能感知设备等。并且这些设备还需要专业的人员进行培训,才可以掌握稻米质量追溯体系所需要的各种操作与管理技能,然而这个过程需较长的时间与较大的精力,使得部分经营主体不愿投入,对参与稻米追溯工作热情降低。最后,仓储与运输追溯涉及到大量的登记数据管理工作,如果数据管理不善,比如数据丢失、数据泄露或数据不一致,将严重影响追溯体系的有效性。尽管黑龙江省在稻米追溯方面已经大规模采用了便捷的二维码技术,但在实际操作中,二维码的质量问题如不清晰、残缺等,将严重影响消费者的使用体验。
(三)基层监管力量薄弱。尽管目前稻米质量监管体系在整体上已经相对健全,但是在实际操作中,需要监管的对象众多,包括种植者、加工企业、销售商、仓储运输商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进行监管。由于这些对象分布在不同的地区,故监管工作量巨大。
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稻米加工企业以及种植大户为了图方便而上传虚假信息,损害追溯体系的可靠性,即使稻米信息上传至追溯平台,也存在个别种植者故意隐瞒,使用违规禁用的农业投入品而不上传追溯平台。稻米运输环节常常是监管盲区。将稻米从加工企业运送到市场的过程中,稻米种植经营主体往往都是雇佣第三方运输车队来运输,对于稻米追溯了解不深,会忽视一些平时的追溯记录,难以监管。自产自销的稻米流程也存在监管难题,自产自销意味着稻米由种植户直接销售给消费者,绕过了传统的供应链环节,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传统供应链中的中间环节和潜在的风险,监管部门很难直接介入自产自销环节,使监管变得困难。
三、优化建议
(一)建立统一的稻米质量追溯体系。为了实现追溯体系的全面覆盖,政府需要进行重点排查,特别是针对那些尚未实施追溯的地区与企业。政府帮助这些地区与企业将追溯信息集成接入省级追溯平台,从而实现信息的集中管理和共享。在构建稻米追溯体系过程中,政府应深入一线,确保实施情况,并为中小农户提供简化的追溯方案,鼓励他们加入追溯平台。同时,政府应促进稻米企业和合作社等全面接入追溯信息库,建立电子档案。此外,政府应当组织培训工作,以增强消费者使用追溯系统的能力,并且激励稻米企业将追溯信息以二维码的形式明确标注在产品包装上。
(二)提升各主体参与度。政府方面,政府作为追溯体系的建立者、制度的制定者,应从以下几点入手:(1)资金方面,政府应增加对稻米企业及种植户的财政补助和政策支持。这可以通过提供税收优惠、贷款贴息等方式来实现。这些措施旨在减轻稻米企业及种植户的经济负担,提高其参与追溯体系的积极性。(2)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多渠道媒体宣传,利用微信、抖音等社交平台,确保每位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充分认识到稻米质量追溯体系的重要性,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安全问题。
对于各环节主体,首先,在种植阶段,提高种植主体对追溯体系的认识,指导他们记录种植信息,建立种植档案;其次,在加工阶段,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稻米企业采用追溯技术,支持研发创新,提升系统易用性和准确性;再次,在仓储运输阶段,强化仓库管理,利用智能系统,并记录运输信息;最后,在销售阶段,通过媒体宣传,提高消费者对追溯体系的认知,确保所有参与者充分认识到追溯体系的重要性。
(三)加大监管力度。政府监管机构利用大数据区块链技术建立稻米质量追溯系统,实现信息及时更新与共享,鼓励企业参与,如五常市“三确一检一码”体系,确保种子、地块、投入品真实性和质量,实现种植到销售全程监控。黑龙江省需加强监管部门协作,为提高稻米追溯体系效率,克服“分段管理”带来的责任分散、职能重叠或监管空白问题。需制订详实方案,确立明确的责任主体和监管标准,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和时间表,确保各环节有效监管,任务按时完成。对第三方运输车队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他们对稻米质量追溯体系的认识,确保在运输过程中记录关键信息。对于自产自销的稻米,监管部门应明确要求种植户在销售过程中记录关键信息。
(作者单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郁李.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现状和发展趋势[J].农经,2021(Z1).
[2]袁鑫.湖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实证研究[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3(04).
[3]谷英楠,刘鑫,王敬元,等.黑龙江省水稻产业发展现状及展望[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23.25(12).
[4]王翠竹,张聪.筑食安追溯体系,产优质放心大米——访吉林市东福米业有限责任公司信息建设部经理徐士成[J].食品安全导刊,2019(07).
[5]刘岩.基于食品安全的农产品供应链追溯系统研究综述[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23.43(06).
[6]吴明来.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的应用[J].食品安全导刊,2023(21).
[7]赵荣,陈绍志,乔娟.美国、欧盟、日本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监管体系及对中国的启示[J].世界农业,2012(03).
[8]李伟国.率先探索发挥示范争当提升农产品质量的先行者[J].中国农垦,2009(12).
[9]于晓秋,李晶.黑龙江大米质量安全追溯困境及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4(07).
[10]毕鑫欣,李秀丽.牡丹江管理局大米质量追溯系统实施的困境与策略[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15.27(03).
[11]刘永悦,于金冉,张威威.大庆市完善农产品流通模式研究——基于供应链视角[J].北方经贸,2022(02).
[12]徐涛.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主要问题分析[J].农机使用与维修,2023(05).
[13]刘安晋,商全玉,王松,等.黑龙江省水稻生产现状与产业发展对策[J].黑龙江农业科学,2024(02).
[14]侯炎江,张茹.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研究——以五常大米为例[J].商业经济研究,2023(14).
[15]冯昭.五常大米:让世界品鉴中国稻米[J].中国品牌,2023(02).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