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金融/投资
新疆农业保险助力乡村振兴探索
第740期 作者:□文/杨彬彬 李 博 时间:2024/11/1 17:04:44 浏览:27次
  [提要] “乡村振兴”是党中央和国家在解决“三农”问题上做出的重大决策,是对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的具体安排。农业保险是“三农”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是促进农村振兴的重要手段。新疆农业险种种类越来越多,保费收入规模越来越大,保险赔付费用也越来越高,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在不断提高。这对于保障农业生产,规范乡村治理,改善农村环境,促进农村文化建设,推动农业现代化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疆;农业保险;乡村振兴;优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F8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4年5月1日
新疆是我国的一个重要农业产区,农业保险可以在农作物遭受灾害时减轻农户的损失,保证农业的发展,增加农户的收入,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那么,在目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大背景下,怎样充分发挥保险的风险防范和融资增信作用,建立有效的衔接机制,完善衔接策略,优化衔接路径,恰逢其时且意义深远。
一、农业风险及损失
(一)自然风险。自然灾害对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是其主要原因。新疆的地理和气候环境十分复杂,水资源短缺,耕地面积小,地域多样性显著,干旱、洪涝、冰雹、地震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由于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农业生产行为的不确定性增加,导致农户收入的不稳定性。近年来,通过对该区的持续治理,该地区的受灾面积逐年减少。
(二)市场风险。农业生产是有周期的,市场供需和波动对农业生产的导向效应经常会出现时间上的错位,当年份的农产品价格上涨时,第二年农民就会大量种植,从而造成农产品的供给过剩,而农产品的价格也会随之下跌,造成“谷贱伤农”。
(三)技术风险。新技术和新装备的运用是现代农业生产的基础。在新疆农村,新型的农业科技推广系统还没有建立起来,尽管机械化的普及程度有所提高,但是大部分都是单元式的小型机械,缺少现代的农业生产技术,导致农产品的产量不稳定,生产效率不高。
二、新疆农业保险发展基本情况
2003年,国家第一次提出要加强对农业的扶持与保障,并探讨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第一次提出要加快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建设,并对符合条件的农户实行保费补助,从而掀开了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的序幕。原中国银保监会核准江泰、安信财险等多家保险公司在新疆等9个省(区、市)开展了政策性农险试点工作。新疆政策性农业保险自2004年开始实行后,保费收入与赔付费用逐年增加;而新疆在2007年加大了政策性保险的投入后,其承保深度第一次超过了1%,并表现出了较快的发展势头。新疆农业保险参保率在2019年达到了3.75%,远远超过了国家的0.95%。这说明新疆农业保险的运作已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三、新疆农业保险助力乡村振兴
(一)支持农业生产。新疆是一个农业大省,农业保险对农业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此外,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各行业发展前景不容乐观,大力发展农业保险是农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农业保险赔付,起到了稳定农户收入的安定作用,让农户更加乐于投身于农业工作。从保证食品安全方面来看,新疆粮食种植面积不断扩展,注重棉花保险机制等经济作物的健全,并在此基础上,继续实施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全额费用保险,大幅提高农业保险的保障程度。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农业保险对农业生产起到了很大的支持作用。
(二)加强对乡村治理的规范化。在新的历史时期,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地发生着改变。以政府为中心的社会管理方式农业保险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治理手段,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新的常态,它在履行政府公共服务功能的同时,也将成为社会治理的工具,对乡村的治理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一方面通过设计更科学的农业保险产品来推动基层政府监管、保险公司负责、群众自我约束“三位一体”的新型社会治理模式;另一方面由于农业保险的推行,一些保险经营机构已经在各个乡镇建立起了服务平台,并将其建设成了一个服务基地,逐渐形成了一种一体化的战略管理,这有助于促进农村基础设施的升级,也有助于提高农村的治理方式和治理水平,从而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三)促进农村环境的改善。在没有开展农业保险或执行不力的情况下,尤其是在自然灾害频发的年份,农户的种植收益并不乐观,农户有可能通过调整种植模式、品种,乃至采用化学药剂等手段,间接地增加农业收入,从而对乡村的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农业保险体系的实行,增强了农户抵御风险的能力,保证了他们的收入,在某种程度上,还能对农户的环境污染行为进行约束,从而促进了农村环境的发展,创建了一个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四)美化乡村文化。在农业保险发展的过程中,更多的保险经营机构在村镇周围聚集,通过对保险产品进行设计,将有技能的人才引入进来,对新型职业农民进行培养,使农村的人才结构得到了优化,同时也让农村的受教育程度得到加强,促进了农村的文化创新,以此来促进农村的发展,也将吸引更多的社会精英投身农村建设。这种良性循环,推动着农村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五)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近年来,农业保险已经从保直接物化费用逐渐过渡到保完全成本、保收入,从保生产环节到保全产业链,大大提高了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持。尤其是将现代科学技术运用于农业保险中,使得农业保险在定价、承保、查勘定损、理赔等各个环节上的准确性和便利性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从而使得农业保险的整体管理效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农业保险的服务水平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极大地增强了农业的防灾减灾能力和综合生产能力,推动了农业规模的扩大和农业产业化的深入。在现代农业发展的背景下,农业保险是一种以需求为导向的新型农业保险。近年来,新疆各主要保险公司都在积极研发和推动创新农险产品,不断扩大其覆盖面,使其涵盖了农林牧副渔的所有领域,为实现农业的现代化转型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随着农业保险业务的发展,农业经济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推动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四、新疆农业保险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机制
为边缘脱贫和多维度的相对贫困人群提供保险保护。虽然我国实现了彻底摆脱贫困,但是还有一些脱贫家庭的生活并不稳定,新疆各地区还有一些中低收入的群体,再加上目前世界经济环境十分复杂,稍微一点经济震荡,就有重新返贫的风险。西部地区的自然灾害风险、疾病风险、市场风险等客观存在,使得我国的农业生产运营面临着很大的难度和不确定性。因此,防范风险,巩固脱贫边缘户的稳定脱贫,缓解多维相对贫困的问题,是当务之急。保险机制可以为边缘脱贫和相对贫困人群的福利提供一种可行的选择和方案,保险的风险保障作用可以及时、有效地补偿各种风险造成的经济损失,保险的增信作用能让低收入人群更加方便地获取贷款,从而激发其内生发展的动力。保险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工具,能够有效地解决我国欠发达地区资金不足的困境,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所以,保险机制既是“保证型扶贫”的重要手段,又是“开发型”扶贫的强有力的辅助手段。
“三农”问题的解决,最基本的路径就是要解决粮食安全与发展,还要解决农业、农村产业与社会的安全与发展,从而使农民致富,加速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富裕。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把确保我国粮食安全、防止规模性返贫的两条底线抓牢。当前,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我国粮食供应链的安全与稳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现代农业是一条庞大的产业链,它的生产、储藏、运销等各个环节都有风险保障,而农房、渔船、农机、农业设施等乡村产业,也同样需要风险保障。现代农业保险可以同时发挥自然与市场双重保险的功能,为乡村振兴的实施提供保障。比如,农作物的收入保险、养殖业的收入保险、家庭财产保险、保险+期货、保险+期权等,不仅能够对自然灾害、重大病虫害和突发事件等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进行承保,还能对冲产量和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损失,保障种植、养殖和企业的收益,同时还能稳定农作物、经济作物和畜牧业的生产供应,对于实现稳产保供以及农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为新疆乡村产业振兴发展提供风险保证和投融资支持。持续的产业兴旺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的基础,这就要求金融供给要根据市场主体发展需求来引导。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过程中,农业生产将会出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及生产、加工、物流、仓储、营销等链式发展,尤其是在农业与文化、科技、生态、旅游、教育、康养等深度融合而成的新产业和新业态,如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现代农业保险可以为乡村产业的振兴发展提供风险保证和投融资支持,促进产业兴旺、农民生活富裕。一是对于那些在本地已有一定规模和发展潜力的农产品企业,要大力推行价格指数保险,并逐渐将其覆盖范围扩大,帮助“拳头”产业做大做强;二是为新动能、新技术和新产品在乡村振兴中的应用提供资金支持;三是大力推广森林资产抵押、森林补偿收益权等金融服务,盘活森林、草原和绿色经济,实现“金山银山”的“绿色”。
农业保险的发展要通过构建信用制度、强化信用风险防范、推动诚信文化建设等途径来实现。农业贷款保证保险和土地流转履约保证保险,不仅可以充分发挥保险的作用,缓解农户“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还可以推动新疆农村信用体系的建设,形成“信誉也是财产”的理念。
五、新疆农业保险发展建议
(一)加强对农业保险的支持,实施新的全国农业保险政策。国家“十四五”计划提出,要加大对13个主要产粮省份的农业保险覆盖面,全面推行农作物收益保险、全额费用保险。新疆是我国一个主要的农业生产地区,应该对扩大农业保险的覆盖面做出相应的回应和贯彻。充分保护农民的基本权益,使他们能够真切地体会到农业保险对他们的保护作用,从而增强他们对农业保险的认识和参与度,进一步提高农业保险的支农效果。
(二)实行分区精细管理,缩小各地区之间的农业保险差距。针对新疆南疆、北疆两大区域间农险发展不均衡的现状,在制定政策时,可以适当地把资源配置到喀什、和田等农业保险较差的地方,使农民充分体会到农险对收入的保障功能,提高他们的投保意识,然后才能开展个性化定制化的农业保险延伸服务。
(三)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农险产品体系。新疆地域广阔,农业生产条件千差万别,有必要根据区域特点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保险,如巴州库尔勒香梨、阿克苏阿克苏苹果等特色林果保险等,以农业保险为地方特色农产品提供服务,从而保证地方经济的发展,有效地促进地方乡村振兴。 (通讯作者:李博)
(作者单位:塔里木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郑军,蒋成飞.基于乡村产业振兴视角的普惠保险与机械化农业发展[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3.07(05).
[2]侯海波,周尚思.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金融的现状、问题与改革路径[J].当代农村财经,2023(10).
[3]尹训荣.“保险+期货”模式助力乡村振兴路径研究[J].商业经济,2023(10).
[4]万星雨,李艾仪,张拯,孙伍序.绿色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实证研究——基于陕西省10个地级市的实证研究[J].中国商论,2023(18).
[5]龙静,谭雁,巩昊,王利敏.赋能绿色金融推动乡村振兴——广西金融活水助力乡村振兴路径研究[J].当代农机,2023(09).
[6]王岩,赵修彬.推动保险服务乡村振兴持续发力[N].中国银行保险报,2023-09-18(008).
[7]刘慧侠,闫永生,付志颖.西部地区农业保险扶贫机制模式创新及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路径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53(05).
[8]曾俊皓.运用金融工具促农业发展探析——以“保险+期货”为例[J].当代县域经济,2023(09).
[9]刘淑娟,海新权.甘肃省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J].建设科技,2023(16).
[10]申浩然,李晨昊,何欣,孙莉颖.黑龙江省乡村振兴的政策性金融支持问题研究[J].黑龙江粮食,2023(08).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742435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