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勃利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浅议 |
第740期 作者:□文/陶郁兵 宋淑丽 时间:2024/11/1 17:17:03 浏览:24次 |
[提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勃利县紧跟国家政策,以中药材产业发展为县域转型契机,全力推动寒地中药材产业大发展。本文对勃利县中药材产业现状进行概述,指出中药材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勃利县中药材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勃利;中药材产业;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4年5月1日
2022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将中医药的进步纳入我国第十四个五年计划,这充分展现我国对中医药发展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勃利县对发展中药材产业极为重视,中药材产业不仅助力于提高民众健康、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也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一、勃利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
(一)中药材种植现状。勃利县的中药材种植区域已经扩展超过20万亩,拥有41个品种,200亩以上的规模化中药材种植基地数量已经增长到87个,2023年中药材产量为4,392吨。勃利县的中药材产业遵循“一乡一品、一村一药”的原则,流转了1.08万亩土地,全县新增了6万余亩的中药材种植面积,新建了2.03万亩的规模化、标准化黄芩种植基地,并建立了3,000亩的中草药追溯基地。其成功地吸引了吉林蛟河绿野公司以及其他几家企业,共同建立了一个专门用于寒地中草药种子和种苗繁育的基地。目前,该基地的面积已经扩展到1.07万亩,成为了全省乃至全国最大的寒地中草药种子和种苗繁育中心。
(二)产业政策逐步完善。近些年,勃利县以打造绿色、标准化的药源基地为核心,制定了《七台河市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2020-2030)》。采纳“三步走”的策略,执行“528”中医药产业振兴计划,并重点发展了高标准种子种苗培育等五大基地,同时还创建了两个中医药特色小镇,并成功实施了中医药科研突破的8个项目。
(三)中药材产业加工现状。在勃利县,中药材产业被视为一个标志性的行业,其加工和销售的各个环节则构成了推动这一产业持续增长的关键环节。中药材的加工技术和方法不仅是确保中药材质量和药效的关键环节,也是提高加工效率和降低成本的重要因素。勃利县中药材的加工技术和方法主要涵盖了烘干、炮制、研磨和提取等步骤。目前,勃利县正在推进中药材质量追踪平台的建设以及高标准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的建立,其影响范围覆盖了3,000亩土地。在2021年,与黑龙江大学、省农科院等知名高等教育机构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设立中药材的检验和检测中心,进一步地完善中药材的质量追踪和检测机制,培养“勃药品牌”,增强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这也为中药材的加工过程提供了额外的保障措施。
(四)中药材产业销售现状。勃利县中药材的销售途径和方法多种多样,涵盖了批发、零售、在线销售以及对外贸易出口等多个方面。中药材的主要销售途径是通过批发渠道,批发商通过精准把握市场动态,了解中药材的价格走势和市场需求,并通过批发渠道将中药材销售给各大中药饮片制造商和中药材加工企业。勃利县中药材的出口量年复一年地增长,一些大规模的中药材加工企业通过进出口业务将中药材销售到国外市场,从而扩大了中药材的市场份额,并提升了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从宏观角度看,勃利县的中药材销售途径非常丰富,每一种销售途径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局限性,因此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最适合的销售路径,以提升销售效果。
(五)一二三产业融合现状。勃利县正在全力推进元明村的中草药加工生产和药膳中草药产品开发项目,目标是将其打造成一个集草药观光、健康餐饮、休闲娱乐和养生度假于一体的“寒地中草药小镇”。中药材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仅推动了农业收入的增加,还促进了农民的收入增长,对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勃利县正在持续推动“寒地北药”的种植,打造“勃利黄芩”等特色品牌,并通过“种植基地+农户+公司”的模式,支持集中药材种植、种苗繁育、生产加工、直营店销售的中药材企业做大做强,以促进中药材全产业链的发展。
二、勃利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种植规模小而散。2002年,勃利县林业局启动了北药项目,但在早期,种植行业的集约化水平相对较低,农户的分散式种植较为普遍,每个农户的种植面积较小,受到周边农田施药的影响,导致种植环境的可控性不高,这极大地限制了品种和产品的优势,使其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二)技术水平不高,规范化生产不足。目前,在全县范围内,专业技术人才的短缺状况极为严峻。负责中药材产业发展的主管部门的员工真正精通中药材产业发展的专业人士相对较少。此外,县域内还缺乏与中药材研发相关的科研机构,技术研究基础在中药材产业化中也显得薄弱。相较于粮食作物,中药材在种植、管理、收割、晾晒、储存和添加等环节上的要求更为严格。由于缺乏专业的技术指导和系统化的培训,生产完全依赖于实践探索,而管理则完全依赖于经验积累,这导致生产过程中的细致管理和标准化水平较低,从而影响了产量的稳定性和经济效益。中药材的种子和种苗从其他地方引进时,经常会遇到不适应当地环境的问题。目前市场上经常出现假冒或劣质的种子,这对中药材的产量和质量都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需要确保中药材种植行业的健康发展。
(三)中药材产业链短,产业链融合程度低。在中药材产业链的上游环节,诸如药材育种、种植模式的变革以及技术服务等多个因素对中药材种植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在中游环节,中药的加工技术始终是一个薄弱环节,因此产品需要进一步向更深层次的加工和细致化方向发展,以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在下游环节,药品企业和药店等需要进一步拓宽其在线销售渠道,以增加销售的覆盖范围。综合来看,中药材在生产后的各个环节,如加工、储存、运输、销售和品牌建设,都急需进一步的强化和完善。
勃利县致力于打造一个集草药观光、健康餐饮、休闲娱乐和养生度假于一体的“寒地中草药小镇”。尽管这些项目已经开始运营,但目前仍然处于整体建设阶段,仅有餐饮、住宿和花海观光等部分对外开放。小镇的康养核心内容并不突出,也没有实现医药产业与养老、旅游等现代健康服务产业的深度融合,因此吸引游客的数量相对有限。
(四)同质化发展突出,行业竞争压力大。随着黑龙江省对中药材产业战略部署的深入实施,各地市根据地域发展需求,制定相关的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例如,哈尔滨市计划建立中药配方生产基地,佳木斯市计划建立区域健康医养中心,伊春市强调北药产业化的重要性,牡丹江市专注于“三医三生三智”高端医药产业的发展,而鸡西市则提出了推动鸡东和梨树北药加工项目的计划。在黑龙江省,众多具有中草药特色的小镇陆续成立,其中包括街津口中医药特色小镇、甘南县巨宝镇中医药特色小镇以及汤原县鹤立镇中医药特色小镇等。勃利县的中药材产业发展依赖于三产融合,并积极推进“寒地中草药小镇”的建设。但是,由于相似类型的中草药小镇持续被开发,勃利县的中草药特色产业小镇正面临着巨大的行业和市场竞争压力。
在目前的买方市场环境中,品牌的认可度已经变成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勃利县的中药企业大多源自家庭作坊和小商户,这些企业的经营理念相对保守,普遍缺乏对品牌的重视和意识。其主要侧重于产品制造,一旦市场上出现了高附加值的产品,便会盲目地跟随潮流进行生产。如果忽视品牌营销和产品创新,将不可避免地导致无法培养出知名品牌,中药材产业将在相同级别和水平的产品上展开恶性竞争,这将极大地削弱整个产业的竞争力和利润。缺少对品牌建设的认识,是导致中药产品同质化的关键因素之一。
三、勃利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建议
(一)深度挖掘资源优势,调整中草药品种结构。充分利用勃利县生态和资源优势,考虑到地理、季节和市场的差异,鼓励并指导农户进行中药材的种植。创建道地中药材生产基地,并将重点放在黄芩、刺五加等优势品种上;为了满足当代消费者对药食同源产品的市场需求并扩大市场份额,可建立一个药食同源的中药材生产基地,并重点推广人参、红豆杉和蓝靛果等药食两用的产品;需要持续探索传统农业资源产品的新功能和新应用,以进一步完善农产品的构成;通过利用独特的环境资源和物种资源,可以采纳有特色的生产方法来研发环保产品;最终目标是创建一个具有勃利县特色的中药材产业基地,该基地将集生产、储存、加工和销售于一体。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带动周边地区调整产业结构,扩大种植面积,并积极寻求与市内外的大中型中药材加工企业合作,以推广“种植基地+农户+公司”的种植生产模式。
(二)聚焦专业人才培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首先,构建中药材的科技服务框架,培养并吸引高水平的中药材专家,并组织中药材的科技服务团队;其次,最大限度地利用勃利县农业技术推广的科技人才,积极地进行中药材新品种和新技术的试验和示范推广,与相关高校和中药材行业的龙头企业建立技术合作伙伴关系,以增强中药材种植技术的指导和服务能力;最后,强化技术培训,利用对口援助和高质量农民培训项目,进一步加强对中药材种植基地农户的培训,从而提升中药材的标准化种植标准。
(三)全产业链布局,推进产业融合发展。从中药材产业的整体发展角度看,应以构建完整的产业链为核心目标,不断地扩展和延伸产业链,推动产业之间的深度融合,以实现中药材产业的最大经济回报。
持续加强对本土中草药加工企业的培养和发展。积极鼓励国内的中草药加工公司通过采纳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引入新设备以及扩大其业务规模等策略,使其做大做强;为了持续促进中药材产业的复兴,扩大原材料的初步加工规模,提升药材的附加价值,增加总体投资,并加大发展力度。特别是在黄芩、刺五加等道地药材方面,可集中资源建设加工园区。通过实施贴息奖补和低息贷款等扶持政策,支持当地药材企业(合作社)更新其初加工设备,改进加工技术,并提升除杂清洗、脱皮切制、冷藏保质、烘干炮制、分选分级和包装成型等技术。重点发展中药配方颗粒、药食同源保健产品、功能食品、茶饮品和化妆品等大健康产品,以促进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利用。对于符合条件的企业,优先提供奖励补贴资金支持和技术咨询服务,以促进产业的增值升级。
勃利县利用其独特的地理和资源环境,致力于中医药康养服务产业的发展,充分利用中医药的独特药理作用,实现康养理疗的独特效果,这对于病患的康复和体质的调整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勃利县致力于发展一个融合旅游、民俗文化、特色餐饮以及产品加工等多个产业的乡村旅游业,主要以生态观光农业为核心。通过龙头企业与相关专业高校和科研单位的产、学、研合作,建立科技平台,引进先进技术,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增强本地中药材市场竞争力,推动中药材产业创新发展。
(四)探索多样化种植方式,避免同质化引发恶性竞争。勃利县的中药材产业要解决产品同质化的问题,关键是要在产品创新和升级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加强科研和技术创新的投资,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同的企业需要确定自己的定位,使产品朝着高附加值、高利润的方向发展,走出一条错位发展路径。
在品牌建设方面,应在龙头企业的引领之下,避免盲目模仿生产具有地域特色的同质产品。同时,在品牌培育过程中,应善于运用新媒体和新方法,以确保自家产品在多种中药产品中独具特色。
针对勃利县中药材产业存在的同质化问题,政府需要采取主动措施,加强对中药材产业的宏观管理,以推动该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加强对中医药文化的深度挖掘和广泛宣传,积极地进行一系列的媒体推广和宣传活动;此外,加强中药材产业的市场监管也是至关重要的。产品同质化将不可避免地导致恶性竞争,因此政府需要创造一个良好的营商环境,建立一个公平和合法的竞争环境。 (通讯作者:宋淑丽)
(作者单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蔺海明.甘肃省中药材生产现状与产业化开发对策[J].甘肃农业科技,2003(01).
[2]张廷红,张东佳.甘肃无公害中药材生产现状及发展建议[J].甘肃农业科技,2017(12).
[3]宋栋国.新时代背景下的中药材标准化种植与管理思路[J].中国标准化,2019(10).
[4]徐燕玲.中医药法规对中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作用研究[J].广东科技,2020.29(12).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