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公共/财税 |
时间银行互助养老问题探讨 |
第741期 作者:□文/李姗姗 邱咏茵 卢青棋 蒋童丽 杨婉玲 时间:2024/11/16 9:07:42 浏览:10次 |
[提要] 目前我国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社会面临迫切的养老需求。同时,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难以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本文聚焦于解决养老问题,贯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从社会交换理论出发,对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进行研究。以广西梧州市为例,从时间银行互助养老的现实意义、现状、存在问题等方面展开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社会交换理论;时间银行;互助养老
基金项目:202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社会交换理论视域下时间银行互助养老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以梧州市为例”(项目编号:202311354027)项目成果
中图分类号:C913.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4年5月12日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增加,老龄化步伐持续加快,所面临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老龄工作,习近平多次就养老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要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要求抓住重点难点问题,补齐养老托育短板弱项。在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的任务中指出要推动养老、育幼、家政等服务扩容提质,支持社会力量提供社区服务。
时间银行是推动养老服务体系发展的一种有效创新方式,它基于社会交换理论中“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理念,鼓励人们积极利用闲散时间帮助他人,并把帮助他人获取的时间币存储起来,以备未来支取。社会交换理论涉及服务者与被服务者之间的理解与互助,以其独特的运行方式开发低龄老年人力资源,赋予老年人社会价值,能够有效降低养老成本,缓解社会养老压力,对于促进我国时间银行互助养老可持续性发展和完善运行机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时间银行互助养老运行模式现状分析——基于梧州市枣冲社区调查分析
(一)案例概况。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梧州市60岁及以上人口有470,451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6.68%。为缓解养老服务力量不足,梧州市在2016年开始探索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2019年在市级层面正式开启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服务试点工作。目前,梧州市有四个社区在探索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其中枣冲社区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为应对日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枣冲社区针对自身辖区特点,于2016年成立了“左邻右里老友记”时间银行志愿服务项目,形成“10分钟志愿服务圈”。该项目于2019年荣获广西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最佳志愿服务项目”称号。
(二)广西枣冲社区调查分析。枣冲社区“左邻右里老友记”时间银行志愿服务项目依托志愿者与受帮扶老人互为邻居的关系,开启“以老帮老、以老扶老”互助养老新模式。经过探索,该项目在互助养老实践方面取得较大成效。一是在服务内容方面。该项目以云家庭服务、综合信息管理等线上平台,依托大数据、云共享等信息化手段,为高龄老人提供紧急救援、家政、日常照料等服务。二是在时长兑换机制方面。枣冲社区依托桂志愿平台记录服务时长,志愿者可将服务所得时长转存给帮扶对象或存入个人账户内,储蓄到年老后为自己换取服务,或换取志愿者对家中老人服务。三是在激励机制方面。枣冲社区开展志愿者服务星级认证工作,对达到一定服务时长的志愿者授予星级称号和表彰。
尽管枣冲社区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不足。一是公众认知度不足。在调查人数中,有49.23%的居民不了解时间银行,梧州市政府出台相关政策较少是导致居民不了解时间银行的原因之一。二是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目前,时间银行工作机制较为简单,难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同时,枣冲社区缺乏专业社会工作者和培训意识,导致服务队伍建设难以提升。三是服务内容单一。目前,枣冲社区提供的互助服务仅限于简单的生活照料,不能满足老年人对于精神慰藉、医疗卫生和法律咨询等方面的需求。四是资金来源不足。在时间银行运行过程中,经费支出主要由枣冲社区承担,如何在政府主导下加强各主体与枣冲社区的联系,拓宽筹资渠道,提供基础保障,是枣冲社区互助养老亟待解决的难题。
二、时间银行互助养老问题成因
(一)社会宣传不到位,公众认知度不足。公众对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认知度不高,对其了解过于表面,没有具体了解时间银行的运行机制、服务内容、时间币存储方法等。究其原因,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在我国起步时间较晚,试点范围较为局限且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文件较少,社区对该模式的宣传力度不足。“时间银行”尚属新鲜事物,政府在政策宣传上力度不足或不到位,易造成社会公众的认知偏差,也不利于志愿服务队伍的发展壮大。
(二)队伍建设不全,运行主体单一。目前,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在全国各地社区中都有试点,且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服务队伍建设方面仍存在不足。一是时间银行管理人员较少,团队人员不固定且素质高低不一。二是社区互助服务队伍构成较为简单,缺乏专业社区工作者和社会组织加入。三是社区对参与互助养老的低龄老人培训意识不足。充足的社区人力资源是“时间银行”稳定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而当前社区服务队伍规模、队伍结构、队伍专业化等方面均存在不足,且社区吸纳其他主体能力不足,导致互助养老运行主体单一,从而影响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健康发展。
(三)服务项目种类单一,专业性有待提高。依据老年人不同的需求,我国各地试点社区开展了不同的服务项目。由于时间银行是以开展志愿服务为主的非盈利性组织,故我国大部分试点地区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拨款及社区自主承担。企业和社会组织并未承担起角色责任,未建立多元主体参与时间银行运行的渠道。由于资金短缺,我国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能提供的服务项目种类单一,无法开展多样化、特色化的高质量服务内容。当前,我国时间银行互助养老项目以高龄老人为服务对象,这一群体随着身体机能衰退和内心敏感度增加,会出现各种身体疾病和心理问题。就目前我国各试点社区而言,仍无法对此问题提供针对性的专业化服务。
(四)运行机制不完善,群众公信力较低。时间银行互助养老项目在发展过程中其政策法规的出台、时间币的有效管理及服务价值衡量问题较为突出。目前,我国国家层面有关“时间银行”互助养老的法律法规比较少,主要是以各个地方的规章制度为主。由于缺少国家层面政策引领,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运行各方面都受到限制。同时,由于我国各地时间银行试点较少,基于经济发展大趋势下的人口流动增加,时间币在实现通存通兑及管理时面临较大风险。在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提供的服务内容中,相同劳动时间内完成各种服务对应的难度、强度不同。由于缺乏统一的服务价值计量标准,出现民众利益受损、服务评估不公正、群众公信力提升过程受阻等现象。
三、基于社会交换的时间银行互助养老发展建议
社会交换是基于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来满足某种需求,基于社会交换的互助养老动力来源可以是养老服务或精神上的奖励,运用社会交换理论来探索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可以为其提供新的理论视角,同时丰富社会交换理论的内涵。
(一)加强社会宣传,提高公众认同感。完成社会互助交换的前提是公众有互助意愿且认同互助养老模式。一是政府应加大对时间银行政策宣传,如在民政局网站、微信公众号上发布有关时间银行互助养老实施细则和近五年的实施成效,定期发布开展时间银行互助养老社区的优秀成果。同时,社区还可以与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进行合作,共同拍摄时间银行互助养老宣传视频,利用其社会影响力来引起社会对于时间银行互助养老的关注。政府对于积极宣传时间银行的社会组织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激励其加大对时间银行的宣传力度。同时,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也可以通过参与社区建设来得到社区认可,从而完成社会交换。二是社区在后续开展的互助养老活动中加大其宣传力度,提高公众认同感,转变公众传统居家养老观念,吸纳更多社区内低龄老年人和年轻力量参与社会交换。社区结合线下定期开展反诈宣传活动、党员活动日等形式向公众宣传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不断提高公众对时间银行的社会认知度和认同感,增强老年人互助养老参与积极性。
(二)完善互助队伍建设,吸纳多元主体参与。队伍建设不足和运行主体单一将会影响公众社会交换意愿和时间银行互助养老可持续发展,因此需要通过完善队伍建设和吸纳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建设时间银行互助养老项目。一是社区通过提高薪酬待遇、明确服务理念等方式来吸纳专业社区工作者,并根据现有服务模块,结合社区工作者自身优势来开展专业化培训工作,不断强化社区互助队伍素质和专业能力水平。二是与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合作,吸纳律师、医生、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员定期到社区开展互助活动,强化互助专家队伍建设,提高互助养老服务质量,从而完成社会交换。三是增强互助队伍凝聚力。社区通过定时开展表彰大会对在互助服务中表现优秀的志愿者进行表扬,同时在社区宣传其优秀事迹,激励其他参与者的同时又增强了队伍凝聚力和合作意识。四是政府积极鼓励多方社会力量参与。加强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与社区的密切协作,汇聚优秀志愿者资源,吸纳多元主体参与互助养老。
(三)增加服务项目种类,提高互助养老质量。目前,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服务项目种类较为单一,服务质量较差,导致公众社会交换参与意愿降低。社区应增加服务项目种类,提高互助养老质量。一是与社区周边医院、律所、心理咨询机构等进行项目合作,鼓励社会组织对时间银行互助养老项目进行资金援助,帮助社区时间银行开设新的互助项目。定期安排医生、律师、心理咨询师等到社区开展互助活动,如爱心体检、法律咨询、心理健康测试等活动,增加社区互助养老服务种类。二是搭建社区与高校专业实习点,促进学生专业素养提升的同时满足社区内高龄老人对专业服务方面的需求。社区则根据高龄老人的需要及时开展互助活动,提高互助养老活动的满意度。三是社区应加强与其他时间银行试点社区的交流学习,借鉴其成功经验,结合实际情况,增设本社区特色互助养老项目。例如,广东省开设的时间银行互助养老项目定期在社区内播放粤剧、粤曲,满足社区内老人对于集体交往、文化娱乐方面的需求,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互助养老项目。
(四)增强政府公信力,完善运行机制。时间银行是一种基于社会交换的信用产品,具有延时兑换的特点。政府应加强时间银行公信力建设,完善运行机制,提升公众信任度。一是建立互助风险规避机制。政府应根据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对时间银行账户进行管理,对于长期储存时间币的用户给予一定的时间币存储利息,保障其时间币的价值,并完善时间币的转移和赠予制度,有效保障用户自身权益,避免时间币贬值和地区之间无法流通所带来的风险。例如,广州南沙时间银行为注册会员创建与银行类似的账户系统,建立多维度安全等级制度,从而进行风险防范。二是建立公平有效的服务评估机制。在互助养老活动实施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分歧,因此需要建立一套公平有效的服务评价机制,保护参与互助养老项目公众的合法权益。三是建立完善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法律规范机制。法律法规的出台影响着时间银行互助养老试点范围的大小,国家应出台相应法律法规来指引时间银行的试点,制定具体的运行机制,从而实现全国推广。
综上,时间银行互助养老作为一种新型养老模式,其健康发展对于应对老龄化社会挑战、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社会交换理论视域下探索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有效路径,通过提高公众认同感、吸纳多元主体参与、提高互助质量、完善运行机制等对策,推动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不断向前发展,从而缓解我国养老压力。
(作者单位:梧州学院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EB/OL].https://www.gov.cn,2024-03-12.
[2]陈功,王笑寒.我国“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运行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理论学刊,2020(06).
[3]张娇娇,徐光.“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边疆经济与文化,2022(06).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