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财会/审计
基于锚定效应审计判断影响因素综述
第741期 作者:□文/郭 丹 孟 烁 时间:2024/11/16 9:11:40 浏览:5次
  [提要] 本文聚焦于审计判断偏误,探讨在锚定效应视角下审计判断及其质量。在分析国内相关文献后,发现多是研究某项偏误的存在性,鲜有研究其与审计判断的关系,在审计判断偏误基础上关于审计判断的影响因素、影响路径方面都有研究发展的空间。本文有关锚定效应视角下审计判断的影响因素涉及四个方面:经验、审计任期、关键审计事项以及会计稳健性,这有利于梳理以往研究成果,明确该领域研究趋势。
关键词:审计判断;锚定效应;审计质量;心理效应;审计判断偏误
基金项目:2024年度大庆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大庆精神助推现代服务业员工胜任力研究”(项目编号:DSGB2024044)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4年5月16日
审计的每个阶段都涉及到审计判断,审计判断是影响审计质量的重要因素。审计判断偏误是指可能导致审计人员做出错误判断的心理倾向,它作为一种“负”的审计判断,往往会对审计质量产生不良影响。在审计不确定性环境下进行判断或决策时,判断者往往受限于有限理性,会依据个人经验或历史信息建立一个初始的值,即锚值,然后在参考锚值和新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判断调整,最后得出结论。采用这种简便快捷的启发法进行判断时,若是过度重视锚值忽视新信息,使得最后的结论受到锚值的影响,就会导致锚定效应。
锚定效应作为一种心理效应,受审计人员主观因素影响较大,所以本文首先以审计主观因素去分析,其次分析客观因素,审计作为在经济市场上的活动,审计环境中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因素也对其产生影响。
一、基于锚定效应的审计判断影响因素分析
(一)主观因素。杨明增(2007)在国内以控制测试为实验任务较早验证了在审计判断中存在锚定效应。随后杨明增(2009)又通过设计判断付款凭单总体误差率的三因子实验,将审计人员分为低经验水平组和高经验水平组,通过控制历史信息和本期信息操控实验,进行方差分析和描述性统计分析,得出结论:对于低经验水平审计人员来说,历史信息影响了其最终判断,产生了锚定效应;对于高经验审计人员来说,历史信息没有对其产生锚定效应。由此可以得出,相比经验低的审计人员,经验高的审计人员能消除锚定效应,提升审计判断质量。但也有学者对于心理效应视角下的经验对审计判断的影响持不同意见。池玉莲(2006)认为,高经验审计人员一般比低经验审计人员产生判断偏误的可能性更低。但如果过于信赖个人经验,在忽视新信息的情况下照搬经验,那么经验可能会导致更大的审计判断偏误。但并没有准确的实验证据去证明该结论,只是一种可能性结论,且池玉莲的研究只是说明了经验对判断偏误的概括性影响,并没有精确到锚定效应这一个判断偏误。
综上所述,杨明增和张继勋在国内关于研究锚定效应视角下的审计判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扩展了关于锚定效应存在性以外的研究领域,对通过锚定效应影响审计判断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而不是只局限于存在性研究。
(二)客观因素
1、审计任期。我国一部分学者认为审计任期与审计质量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张旺峰(2018)研究发现审计任期会增加非标准无保留意见出具的概率,即审计任期的增加会显著提高审计质量。任迎伟、缪丹(2003)以沪深A股市场中的上市公司为样本,选取1995~2001年更换审计师的公司样本,认为在更换审计师后,审计独立性受到了制约,这也侧面说明审计任期低时审计质量下降。
持反对意见,即认为审计师任期会损害审计质量的学者也有许多。易玄和周瑶瑶(2021)认为审计人员和被审计单位高管之间的密切联系可能会产生“合谋效应”,即审计人员和被审计单位高管“合谋”以实现互惠互利,以及审计人员为了留住客户实现长期合作,对被审计单位的盈余管理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盲目信任被审计单位出具的财务报告,导致审计质量的下降。段洪波和魏熙(2021)认为审计人员和有着政治背景的客户之间更容易形成长期合作关系,因为有政治背景的客户能给审计人员提供资源,审计人员和客户之间有着利益关系,这种情况下的审计质量难以保证。也有学者认为随着审计任期增加会降低审计质量。方军雄和洪剑峭(2004)认为审计人员对客户的任期越长,越容易产生“经济依赖性”。邓川(2004)认为过长的审计师任期会降低审计独立性和审计质量。刘启亮(2006)认为审计任期与审计质量的负相关关系在审计任期五年后更加显著。
也有学者认为两者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相关关系,呈倒“U”型。陈信元等(2006)以调整后的截面Jones模型为基础,样本选择了中国证券市场的上市公司,筛选上市公司的条件是2000~2002年获得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得出结论审计任期越长,审计质量越高,而当审计任期超过一定年数(约6年)后,审计质量会逐渐呈现下降趋势。
在锚定效应视角看审计任期与审计质量的关系,结论会有所不同。张苏斌(2020)认为,站在锚定效应的角度,审计任期越长,审计质量越低,这种审计任期对审计质量的负向影响路径是通过审计投入的中介作用来达成的。产生这种影响的原因首先是审计人员对于被审计单位了解上的锚定效应和审计人员在审计计划、方法和程序上产生的锚定效应。且站在被审计单位的角度看,随着审计人员任期的增长,被审计单位对于审计人员的了解也在不断深入,若被审计单位对于审计人员常用的审计程序、决策原则或抽样方法摸清了规律,那么就有可能在长期审计的过程中利用某种手段干预审计的不可预见性,从而损害审计质量。
综上所述,业界对于审计轮换制度的热度以及事务所和客户之间存在的双边垄断关系都提示我们应该对审计任期予以关注。关于研究审计任期与审计质量关系的文献层出不穷,总的来说分为三种派别:一是审计任期与审计质量是正相关关系;二是负相关关系;三是两者呈非线性关系。但站在锚定效应等心理效应的基础上去研究两者关系的还鲜有学者去涉及,是今后学者开展研究的创新和开拓之处。
2、关键审计事项披露。2016年审计准则第1504号令印发,要求事务所在审计报告中增加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一部分学者认为这能够提高审计质量和准确性。陈丽红等(2019)研究认为,关键审计事项披露能够使信息含量增多,从而提高了审计质量;杨明增等(2018)认为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能够显著降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张继勋和郭葆春认为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能使得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保持沟通:张继勋等(2016)通过实验验证了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能使得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管理层之间的沟通更加顺畅,且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抑制了企业应计盈余管理,从而对审计质量有着良好的影响;郭葆春等(2019)认为,审计准则第1504号令的印发要求审计人员要保持与客户治理层的交流和沟通,这对于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具有积极作用,使得治理层能更好地监督管理层,减少管理层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从而间接地提高了审计质量。
也有一部分学者对于关键审计事项与审计质量的关系持不同意见。张金丹等(2019)认为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对财务报告层面的审计质量改善效果是有限的。学者之间认知的分歧是由于对于关键事项的认知不同。关键事项应该呈现的是报告使用者密切关心的、与被审计公司息息相关的重要信息,但近些年审计准则第1504号实施以来,关键审计事项披露越来越“模板化”,一是因为新审计准则虽提出了要增加关键事项的披露,却没有对具体披露的内容作出要求;二是因为在成本效益原则下,审计师在披露关键审计事项时会参考市场上的普遍披露情况来确定披露数量,这就导致了关键事项披露中的锚定效应,这种锚定效应引起的模板化问题对于审计判断质量也会产生不利影响。
姚宏等(2023)选取2017~2020年上海及深圳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审计质量为被解释变量,关键审计事项为解释变量,锚定偏差为调节变量,公司规模等为控制变量,构建了关键审计事项对审计质量的影响模型,进行描述性统计和回归分析后得出结论:锚定效应越小,关键审计事项对审计质量的正向影响越大;反之,锚定效应越大,关键审计事项对审计质量的提升效果越弱。
综上所述,关键审计事项对审计质量的影响,不同学者持有不同意见,是因为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模板化”造成了学者们对于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认知有所不同。参考市场披露情况形成的“模板化”而导致的锚定效应与审计质量提升效果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3、会计稳健性。关于会计稳健性与审计质量的关系,以往学者以会计稳健性作为审计质量的替代变量,说明会计稳健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代表审计质量,会计稳健性的提高代表着审计质量的提高。一般来说,会计稳健性能降低财务报表出现重大错报和漏报的风险,从而提高审计质量,所以会计稳健性与审计质量呈正相关。例如,刘春玲(2013)认为会计稳健性对审计质量的影响是通过财务信息质量来达成的,会计稳健性对审计质量有着正向影响。其将样本分为“四大”审计和非“四大”审计,得出会计稳健性对“四大”和非“四大”审计质量都呈正向的影响。李伟(2015)认为环境不确定性高的情况下,上期稳健性对本期审计判断产生了锚定效应,他以Basu模型为基础,通过选取2017~2020年上海及深圳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研究证明了在不确定性高的环境中,上期会计稳健性对本期非标意见的出具概率产生了影响,且上期会计稳健性与当期非标意见出具的概率显著负相关。
综上,国内学者对于会计稳健性对审计质量影响的研究还比较少见。一般来说,会计稳健性与审计质量呈正相关。加入了锚定效应视角因素后,上期会计稳健性作为“锚值”,对审计判断产生显著影响。
二、研究文献评述
本文对国内有关锚定效应视角下影响审计判断的因素的文献进行分类,分为主观因素的审计人员经验和客观因素的审计任期、关键审计事项、会计稳健性,这些因素与审计判断及其质量的关系如表1所示。(表1)
三、总结
通过对现有文献的分析,锚定效应等心理效应在我国的相关研究较少,审计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在我国的审计中还有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所以未来的研究展望具体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第一,审计判断心理效应的全面性。研究较多的是时近效应、证实性偏误等,还有投射效应、光环效应等学者鲜少涉及的方面。第二,以往学者多是研究某项心理效应的存在性,鲜有研究其与审计判断的关系,在审计判断偏误的基础上关于审计判断质量的影响因素、影响路径、实验方法上都有进一步研究的空间。第三,心理效应的交叉性。以往都是研究单个心理效应,对于心理效应的交叉作用影响还鲜有学者研究。总的来说,应该深刻地了解审计心理学认知在审计中的重要性以及在现实活动中的高需求性,研究审计中的锚定效应等心理效应可以使审计人员更好地运用审计心理学知识提高审计质量,更顺利地开展审计工作。
(作者单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杨明增.经验对审计判断中锚定效应的影响[J].审计研究,2009(02).
[2]池玉莲.审计判断偏误分析[J].财会月刊,2006(19).
[3]张旺峰.事务所规模、审计任期与审计质量[J].财会月刊,2018(02).
[4]任迎伟,缪丹.审计师自愿变更对其独立性的影响研究——对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师变更的实证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12).
[5]易玄,周瑶瑶.签字审计师-高管关系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J].财会通讯,2021(07).
[6]段洪波,魏熙.审计中的“人和地利”:政治背景、私人关系与地缘偏好[J].财会通讯,2021(11).
[7]方军雄,洪剑峭,李若山.我国上市公司审计质量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和启示[J].审计研究,2004(06).
[8]邓川.新四项减值准备、审计任期与独立审计意见[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4(06).
[9]刘启亮.事务所任期与审计质量——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审计研究,2006(04).
[10]陈信元,夏立军.审计任期与审计质量: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06(01).
[11]张苏斌.长审计任期会损害审计质量吗?[D].苏州大学,2020.
[12]陈丽红,张呈,张龙平,等.关键审计事项披露与盈余价值相关性[J].审计研究,2019(03).
[13]杨明增,张钦成,王子涵.审计报告新准则实施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基于2016年A+H股上市公司审计的准自然实验证据[J].审计研究,2018(05).
[14]韩冬梅,张继勋.关键审计事项披露与审计人员感知的审计责任[J].审计研究,2018(04).
[15]郭葆春,郭蓉.关键审计事项、公司内部治理与审计质量[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9(07).
[16]张金丹,路军,李连华.审计报告中披露关键审计事项信息有助于提高审计质量吗?——报表盈余和市场感知双维度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19(06).
[17]姚宏,孙晓杰,王慧慧.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决策中的锚定效应会影响审计质量吗?[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4(06).
[18]刘春玲.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与审计质量相关性研究[D].昆明:云南财经大学,2013.
[19]李伟.不确定性环境下会计稳健性对审计收费、审计意见的影响[J].审计研究,2015(01).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913624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