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财会/审计 |
水泥行业碳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研究 |
第741期 作者:□文/余冬根 田婧琳 时间:2024/11/16 9:13:39 浏览:10次 |
[提要]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峻,中国政府制定并实施“双碳”政策,旨在推动经济社会向绿色低碳转型。水泥行业因其巨大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而成为减排重点。中国建材是世界最大的水泥生产企业,它的碳会计信息披露问题也引起广泛的关注。本文以中国建材为例,分析其碳会计信息披露情况,探讨水泥行业在“双碳”政策下的表现,并提出对策,旨在为水泥行业更好地应对“双碳”政策,推动碳会计信息披露的实践与发展,促进行业的绿色低碳转型。
关键词:碳会计;信息披露;水泥行业
基金项目:天津市教改项目:“数智化视角下财务管理国家级一流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编号:B23100570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制造企业的数据孤岛破解机制与数据资产化路径研究”(编号:23BJL087)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4年5月6日
考虑到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中国政府对此高度警觉,并已经实施了众多措施,旨在达到碳达峰及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应该加快生态文明体系建设,以确保经济高质量发展。此策略性的决策旨在通过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整体建设打造坚固的基石。同时,它还进一步激励各国在经济和社会层面上进行绿色低碳转型,从而更好地应对全球气候的变化。
在此背景下,作为碳排放主要来源之一,中国的水泥行业正在面临一项重大的碳减排任务。随着国家对环保工作的高度重视以及“双碳”战略的提出与落实,水泥行业已将发展方向从追求产量增长转向节能降污上来,以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严峻挑战。由于其独有的制造工艺和庞大的产值,水泥行业已经变成了碳排放减少任务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领域之一。水泥是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能源与主要原材料产业。根据统计资料显示,水泥行业的碳排放大约占据了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3%,这突显了该行业在达成碳排放峰值目标上的关键作用。同时,水泥生产过程产生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不仅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与环境破坏,而且还会引发一系列的经济问题。因此,水泥行业的碳达峰对于中国的工业和整个社会达到碳达峰的目标至关重要。从目前来看,水泥行业已经开始着手进行低碳化改造。作为连续三年碳排放最多的水泥制造企业,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在2023年也实施了一系列明显的减排行动。这一转变也揭示了2023年水泥行业的整体发展方向。
以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为例,本文旨在通过深入分析其碳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以期为中国水泥行业更好地服务于“双碳”政策,促进其在国家的实际应用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中国建材在港交所上市,与A股上市公司不同的是,港股上市公司要求强制性信息披露。通过探讨中国建材碳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问题,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与实践意义。
一、水泥行业碳会计信息披露现状——以“中国建材”为例
(一)水泥行业碳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在“双碳”政策背景下,水泥行业通过多种方式披露碳会计信息,其中包括年度报告以及《社会责任报告(CSR)》《可持续发展报告(SR)》和《环境、社会与管治报告(ESG)》等新型报告。这些报告不仅是企业对外展示其在环境、社会和管治方面的管理和绩效的载体,也是满足政府和公众对碳会计信息了解需求的重要途径。然而,由于各公司的报告类型存在差异,其侧重点和内容也有所不同,这导致了碳会计信息披露的广度和深度存在一定的差异。鉴于国家对ESG理念的重视,ESG报告已成为企业展示其对ESG议题的观念、管理方式、实施措施和成果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衡量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价值创造能力的新指标,逐渐成为投资者决策的关键信息来源。因此,ESG报告日益成为上市公司的标配,并被誉为碳排放上市公司的“第二份财报”。据资料显示,目前中国水泥行业共有30家上市企业,其中A股22家,H股8家。虽然大多数企业在2023年度发布年度报告的同时公布了ESG相关报告,但仅少数企业在年报发布后,在企业官网的“社会责任”栏目中进行了披露。在这30家水泥上市公司中,有9家未单独发布ESG或CSR报告,而是在年报中提及了相关信息;其余21家水泥上市公司中,有14家发布了ESG报告,6家发布了CSR报告。
(二)中国建材概况。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建材”),作为全球水泥行业的最大供应商,在环境保护上已经采取了众多措施。在H股强制性披露的要求下,企业对于社会责任的表现更加显著。企业在年度报告中提到,企业坚持“推进能效提升,实现节能降碳发展;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持续推动循环发展;扎实推进清洁生产,减少污染排放”的原则,积极推动降碳技术改造和节能技术应用,以响应国家“双碳”目标。根据公开数据统计,中国建材的碳排放量持续下降,2023年相较于2022年减少碳排放量23.3万吨。
(三)披露形式分析。通过对2019~2023年中国建材官网公布的年度报告及社会责任专题报告进行分析,笔者发现该企业在年报、环境、社会和治理报告中都有关于碳会计信息的内容。此外,公司自2016年起将社会责任报告改为可持续发展报告。中国建材2019~2023年碳会计信息披露形式见表1。(表1)
在中国建材2019~2023年度财务报表中,尽管碳会计信息的披露内容略有增加,但仍显不够充分,且以定性披露为主,定量披露内容较为稀少。相比较而言,公司在建立相对完善的报告框架、运用大量数量披露手段的ESG报告中披露碳会计信息的情况更为详细。此外,自2016年起,中国建材停止发布社会责任报告,而开始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在可持续发展报告中,对于公司战略、目标和绩效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定性披露内容补充。中国建材近五年的年报中,碳会计信息主要分布在业务经营情况、公司治理、公司发展战略和财务报表附注等部分。而在ESG报告中,碳会计信息主要集中在企业治理和节能环保主题部分。由此可见,中国建材在年度报告中碳会计信息的披露较为零散,而在ESG报告和社会责任报告中,其披露较为集中。
(四)披露内容分析。通过对2019~2023年中国建材的年度报告、ESG报告以及SR报告的整理,可以观察到公司在各类报告中都包含了碳排放相关的风险和政策、碳减排措施以及其他相关碳信息。然而,2022年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中,仅提及了中国建材旗下子公司“新天山水泥所属13家公司在碳交易试点省份参与交易”的情况,但具体的碳交易内容未披露,而2023年ESG报告中也只是提及其子公司天山股份搭建了可实现碳交易的数字化平台,并未披露碳交易具体数据与详细内容。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公司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已由独立第三方审验机构进行审验,并出具了审验声明;2023年ESG报告由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根据规定进行了鉴证。总的来说,在各种制度与企业自身管理的相互作用下,中国建材在碳会计信息披露方面不断完善,能够为行业树立模范。2019~2023年中国建材碳会计信息披露内容如表2所示。(表2)
为实现“双碳”目标,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在诸如碳排放量控制、减少碳排放的策略、实施绿色低碳转变等多个领域采纳了切实策略,来进一步支撑其可持续发展的任务。企业按照国家标准披露了关于碳排放的数据,协同推进打造“1+N”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减少碳排放方面,中国建材已经实施了各种策略,其中包括进行清洁生产的技术革新、加强节能与减排的技术研发以及完善的碳排放管理制度,这些努力都带来了良好的碳排放效果;在碳交易方面,中国建材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作为其行动指南,制订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包括推动低碳技术装备示范线的构建、大幅度扩展绿色能源相关项目、进一步深化绿色生产流程的执行,并通过数字化转型为企业的持续性发展提供了稳固的支持。
二、水泥行业碳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剖析
(一)信息披露的完整性不足。在进行水泥行业上市公司碳会计信息公开的实践活动时,有一个明确的趋势,即偏向于以定性的描述方式,而不是使用定量数据进行呈现。与详尽的节能减排方案以及其明确成果的定性描述对照,对于二氧化碳减排等关键数据的量化透明度显著不够。举例来说,某些企业在展示节能和减排措施上更多是通过定性的表述来表达,而在公布二氧化碳减排量等关键的定量数据方面则显得明显不足。这种情况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所提供信息的完整性和实用价值,导致碳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不能完整地接收相关的数据信息。虽然近几年水泥行业中上市公司的年报在碳会计信息的描述和内容上逐年递增,并且进行了详细的修订,但总体报告显示碳会计信息的占比依旧较低。另外,涉及碳会计的交易或事务往往被轻视,不深究其重要性,而对于环境污染事故及由此产生的经济损失往往被置之不理。这种过于简洁和含糊不清的信息公开手段使得信息需求者在了解企业的碳财务会计信息时遇到困难,进一步影响信息需求者的决策过程和判断力。
(二)缺乏统一的信息披露标准和形式。中国水泥行业的上市公司在碳会计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着各公司披露口径不一致的问题。中国在碳会计研究方面起步相对较晚,且尚未制定全面、统一的碳会计信息披露规范,因此各公司在披露碳会计信息时具有较大的自主性和差异性。由于缺乏统一的披露标准,不同公司之间的碳会计信息可比性较低,给信息使用者造成了不少困扰,使他们难以有效地利用这些信息进行决策分析。
在碳信息的公开方面,水泥行业上市企业显示出了缺少系统化和标准化的问题。中国目前还没有具体的法律和规章来明确规定碳信息披露的具体内容及其形式,这一情况使得企业在实际操作中没有统一的准则和一致性。企业往往选择公开对自己有利的碳排放信息,而对于不利的信息则通常选择避免或者减轻其重要性,这使得公开的信息缺乏全面性和客观性。另外,在年度报告或是独立报告中对碳信息的呈现也缺少规范,往往没有设立专门的部分来进行系统的信息披露,这让投资者很难准确判断企业的社会和环境责任表现。
(三)信息披露未经审计鉴证,可靠性存疑。水泥行业上市公司在碳会计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着缺乏审计鉴证的情况。大部分企业的碳信息数据仅基于内部上报,而未经独立审计机构严格审核,这导致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受到质疑。虽然可能会有部分数据经过第三方审验,但审验工作通常仅限于关键数据,其保证程度有限,因为目前尚缺乏统一的环境信息鉴证准则。这种情况不仅削弱了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碳信息的信任度,也对碳信息披露的整体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尽管一些公司在年报和社会责任报告中积极披露碳会计信息,但在中国尚未实施强制性的碳信息审计要求下,这些信息往往未能纳入标准的审计范围。此外,由于缺乏专门从事碳会计信息审计的机构,进一步加剧了碳信息真实性和可靠性的不确定性,给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的全面评估造成了困扰。
三、规范水泥行业碳会计信息披露的对策
(一)强化数据质量,提升信息完整性。为了确保碳排放数据披露的完整性,企业应该加强对社会责任的认识,提升碳排放数据披露的质量。企业可以设立专门的碳排放数据核算和监管部门,并建立相应预警机制,以防止可能超出其碳排放总量的风险,确保碳排放数据的真实性和稳定性。与此同时,像中国建材这样的行业领军企业,有责任树立行业典范,成为行业的表率,通过积极改进和完善碳排放数据披露的模式和框架,以提升数据披露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需要注意的是,在披露碳排放数据时,企业应注意避免忽视负面信息,如环境违规处罚和停工事件等可能对企业产生不利影响的事件,应在相关报告中如实、全面地披露,并提出解决方案,确保披露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推动水泥行业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
(二)规范碳会计信息披露形式,确立统一标准。针对中国尚未形成对碳会计信息披露的标准化要求,以及与英美等国家碳排放披露存在的差距,确立统一标准对于各碳排放行业至关重要。国家相关部门可借鉴英美等国家的先进经验,同时增强碳会计信息披露的强制性,有助于提高信息披露的全面性和准确性。领军企业应积极参与相关标准的制定,推动碳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和水平的提升,实现信息的完整性和透明度,促进行业绿色发展。同时,公司应将碳会计信息披露融入声誉管理工作,增强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有效交流,建立相互信任关系,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加大定量披露力度,采用直观形式进行披露,并在传统财务报表中加入低碳科目,提高披露信息的可信度和权威性。这些举措将有助于规范行业的碳会计信息披露形式,提高整体水平,推动企业向低碳发展目标迈进。
(三)强化碳会计信息审计鉴证,确保信息可靠性。要确保碳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就必须加强碳会计信息审计鉴证。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从标准系统构建上分析,美国和英国等国家已建立完整的法律制度体系,并采取了多种措施来确保碳信息披露的准确性和可信度。国家有必要建立政府、企业、第三方审计机构和社会公众的多方协作监管机制。企业应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对碳管理部门提供的数据进行严格核查,并聘请第三方机构对报告进行审验,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可信度。政府部门应持续完善温室气体报告核查制度,加强对第三方审计机构的监管,规范碳排放审计行业标准。考虑设立惩罚机制,对碳信息披露造假的企业实施行政处罚,同时也应对诚信披露的企业给予奖励支持,通过对企业进行环境保护投资,提高自身的环境管理能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天津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申嘉琳.上市公司碳会计信息披露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7(02).
[2]杨方蕾.高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碳会计信息披露研究[J].财会通讯,2018(25).
[3]蒋祝仙.低碳会计信息披露框架设计[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8(10).
[4]张宏,孙威扬.中国碳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及改进措施建议[J].中国商论,2020(16).
[5]杨龄玲,徐丽军.基于“双碳”对碳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探讨[J].国际商务财会,2022(08).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