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劳动/就业 |
西安市技术经理人队伍发展策略 |
第741期 作者:□文/毛永刚1 孙宾宾2 时间:2024/11/16 10:10:48 浏览:8次 |
[提要] 近年来,西安市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不断加速。与此同时,专业化技术经理人缺乏、技术经理人培训效果不佳、技术经理人经济回报较低、技术经理人监管及自律机制有待加强、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技术经理人缺乏有效激励机制等问题依旧存在。针对这一现状,亟须加强技术经理人培养力度、健全技术经理人监管和自律体系、通过职称晋升促进技术经理人更加热爱技术转移转化工作、完善技术经理人保障机制、加快推动技术经理人信息平台和交流平台建设、激发高校和科研院所技术经理人的工作积极性,促进西安市技术经理人队伍快速健康发展。
关键词:西安;技术经理人;现状;发展建议
基金项目: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科研计划项目:“深化‘三项改革’试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项目编号:Gfy 23-27)。通讯作者:孙宾宾
中图分类号:G316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4年5月8日
技术经理人这一社会分工最早诞生于美国,在我国出现则较晚。《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将技术经理人定义为,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过程中,从事科技成果挖掘、培育、孵化、熟化、评价、推广、交易并提供金融、法律、知识产权等相关服务的专业人员。技术经理人在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技术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西安市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现状
(一)专业化技术经理人缺乏,人才梯队没有形成。企业缺乏什么核心技术,只有企业的技术人员最了解;高校和科研院所掌握哪些核心技术,也只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人员最清楚。目前,通过短期培训的技术经理人,知识技能大都只局限在某一领域,能够在一线为技术拥有方和技术需求方提供高质量的技术转移服务的优秀技术经理人很少。技术经理人作为新兴职业,人才梯队还没有形成。尤其是近年来西安市技术转移机构大量出现,部分优秀的技术经理人很快晋升到管理岗位而脱离了技术转移一线工作,很少有时间指导新人,也对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技术经理人培训效果有待进一步提升。技术经理人作为一项需要同时具备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新兴职业,通过简单的培训很难培养出专业化的技术经理人。目前,西安市技术经理人队伍构成主要来自技术供给方(高校或科研院所)和科技服务机构,来自技术需求方的技术经理人还偏少。来自技术供给方的技术经理人基本都是科技管理人员或科技人员,他们具备一定的专业特长,优势在于懂技术,但是对法律、管理、投融资等知识了解相对欠缺。科技服务机构的技术经理人则主要是一些经济管理、法律、投融资领域的人才,他们则缺乏专业技术知识。尽管有《国家技术转移专业人员能力等级培训大纲(试行)》等作为指导,西安技术经理人协会也开展了较为扎实的培训,但由于参训对象知识基础不同、目的诉求不同,短期培训很难取得良好效果。
(三)技术经理人经济回报较低。技术经理人这一职业犹如媒人,一边是科技成果,另一边是技术需求,想要成功撮合“一对”确实很难。目前,西安市市场化运行的技术转移机构中,很多其实是靠着其他业务收入来盈利的。这些市场化运行的技术转移机构中技术经理人的日常收入主要是咨询费。在西安市的技术交易市场上,也存在这样的不合理现象,技术经理人千辛万苦牵线搭桥,技术供给方和技术需求方却绕过技术经理人直接达成交易。技术交易市场不够规范导致技术经理人很难通过技术交易额提成来获得经济回报。经济回报较低,与市场化的技术经理人所付出的前置成本不匹配。对于高校和科研院所内部设置的技术转移机构的技术经理人来说,技术转移收益与技术经理人的个人收入基本上都没有挂钩。
(四)技术经理人监管及自律机制需要加强。技术转移行业属于新兴行业,目前并未形成统一的市场准入规则。针对技术经理人的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技术经理人的工作过程缺乏界限明确的标准流程,技术经理人的工作进度和工作业绩很难客观准确地衡量,导致科技成果拥有方和技术成果需求方都对技术经理人缺乏足够的信任。同时,技术转移行业目前还未形成约束性强的自律机制,部分技术经理人的投机倒把行为也会影响整个行业的形象。
(五)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技术经理人缺乏有效激励机制。来自高校或科研院所的技术经理人懂技术,应该在技术交易市场发挥更大作用。而现实状况是,来自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经理人普遍积极性不高,这主要因为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目前,我国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大都没有生存压力,普遍缺乏市场竞争意识。西安地区的高校和科研院所设置的技术转移机构绝大部分都没有独立,而是以隶属于所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二级机构的形式存在,主要依靠所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经费运行。西安地区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经理人无论是职称晋升、还是考核评价,主要还是沿用所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主体职称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缺乏针对性的有效激励机制。
二、西安市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推进策略
(一)加强技术经理人培训培养力度。西安市作为我国聚集高校和科研院所最多的城市之一,拥有丰富的科技和人才资源,每年产出大量的科技成果,但是与东南沿海城市相比,西安市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这一局面与西安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效率较低,特别是科技成果就地转化能力较低有着密切关系。面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效率较低的客观现实,加强技术经理人培训培养力度就显得非常必要。
一个优秀的技术经理人是经过长期的实践锻炼出来的。对于当前专业化技术经理人短缺的现状,要加大技术经理人培训培养力度,应该根据技术转移转化从业人员知识储备、目的诉求的不同,开展差异化的培训。在培训形式方面,打破传统的讲座模式,增加实践环节和体验环节。在培训内容方面,有梯度地开展知识培训、实践培训和能力培训。技术转移人才是复合型人才,应该支持相关高校设立技术转移专业,探索技术转移学历教育,构建和完善技术转移人才培养体系。从长远来看,要依靠有条件的驻市高校(如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等)开设技术转移相关学科或专业,系统地培养技术转移人才。
(二)健全技术经理人监管和自律机制。政府相关部门应该联合西安技术经理人协会,健全西安市技术经理人执业资格准入和退出机制,强化技术经理人年审制度,加强技术经理人管理监督。进一步,应该从全国层面建立全国统一的技术经理人执业资格准入和退出机制,严格技术经理人培训和认证标准。
结合西安市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实际,可以根据技术经理人执业资格等级,规定每年必须完成相应学时的培训,学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方面的最新政策法规。鼓励、支持西安技术经理人协会尽快出台《技术经理人职业操守和执业行为规范》,规范技术转移转化工作流程和收费标准,严格技术经理人职业操守,建立技术经理人信用管理体系,促进技术经理人自律。
(三)通过职称晋升促进技术经理人更加热爱技术转移工作。人才评价具有导向和示范效应。通过建立技术经理人职称晋升通道,可以增强技术经理人的使命感、成就感和荣誉感,提高技术经理人的社会认可度。2017年,西安市率先开始探索技术转移从业人员职称评审试点,在科技创新工程师中增设技术转移序列,依托西安科技大市场组建西安市科技创新工程师评审委员会,当时仅有初、中级职称评审资格。2021年,陕西省在西北工业大学等5所高校开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试点,其中技术转移人才评价和职称评定即为“三项改革”中的一项改革内容。2021年10月,陕西省人社厅、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科技厅发布《关于做好陕西省高校技术转移转化专业人才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指出,陕西省高校技术转移转化专业人才职称纳入工程系列,在工程系列中增设技术转移转化领域。该通知同时明确,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有企事业单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团体组织等单位组织中从事技术转移转化工作的科技服务人才在省科技厅工程系列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审。这标志着陕西省打通了技术转移转化专业人才职称晋升通道。
陕西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试点以来,打通了技术转移转化专业人才职称晋升通道,部分技术转移转化专业人才职称得到晋升,社会对技术转移转化人才的认可度也明显提升。但是整体来看,由于这一政策实行的时间还很短,部分技术经理人对职称晋升需要满足的条件还不清楚、准备的时间还不充分,因此受益于这一政策的技术经理人还不多。西安技术经理人协会可以在每年职称评审申报前,针对有职称晋升需求的技术经理人组织一定规模的培训活动,帮助技术经理人了解相关政策,规范准备材料。
(四)进一步完善技术经理人保障机制。为了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加入到技术经理人队伍中来,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完善技术经理人保障机制。首先,技术经理人这一新兴行业的发展尚需政府扶持,对技术经理人或技术转移机构促成的技术转移活动建议给予一定的政府补贴,以促进技术转移行业蓬勃发展;其次,政府相关部门或者委托技术经理人协会尽快制定并颁布技术经理人执业行为规范,明确技术转移服务取酬方式和数额比例,将技术经理人依规合法取酬制度化,以此保障技术经理人的合法收益;再次,加强对优秀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经理人的宣传,提高全社会对技术转移行业的认知度和认同度;最后,积极探索将技术转移人才纳入人才支持计划,切实提高技术转移人才的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
(五)加快推动技术经理人信息平台和交流平台建设。造成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难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科技成果拥有方和潜在的需求方之间信息不对称。建设技术经理人队伍一方面可以依靠专业化技术经理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技术经理人来解决科技成果拥有方和潜在的需求方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通过技术经理人来实现科技成果、技术需求对接。
可以依托现有的技术转移机构,鼓励未与技术转移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的技术经理人挂靠。特别是鼓励和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的技术经理人挂靠在市场化运营的技术转移机构中,建立技术经理人和市场化运营的技术转移机构之间的联系,有效地整合资源,将技术经理人、科技成果、专家、政策、资金、服务等优质资源聚集起来,充分利用和共享信息渠道、资源情报、增值服务、公共关系等,共同搭建技术经理人工作支撑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结合西安市高校和科研院所聚集的优势,也可以省市共建陕西(西安)高校及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及交易信息平台,共享高校及科研院所取得的科技成果信息,搭建技术经理人信息共享平台。
(六)充分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技术经理人作用。高校和科研院所作为技术成果供给方,应该从政策上鼓励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并将成果转化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应该出台相关政策,改变当前高校和科研院所技术转移机构挂靠在科技部门(或信息部门)的局面,引导高校和科研院所建设相对独立的、专业化、市场化运营的技术转移机构,并设置专职岗位,外部聘请或内部培养技术经理人。应优化高校和科研院所技术转移机构技术经理人薪资构成,将绩效考核及奖励等和促成技术转移转化业绩挂钩,对促成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有突出贡献人员应给予相应奖励,以激发高校和科研院所技术经理人工作积极性。
(作者单位:1.西安技术经理人协会;2.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周恢.技术经理人纳入新版职业分类大典北京率先部署人才队伍建设[J].中国培训,2022(12).
[2]蒋林浩,沈玉翠,张艳鹿,等.高校技术经理人胜任力模型构建[J].科技管理研究,2023.43(19).
[3]李雄军.陕西高校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政策研究[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23.37(04).
[4]邱超凡,池长昀.培育技术经理人应“提量更提质”[J].中国人才,2022(09).
[5]束强.我国技术经理人发展存在的问题及管理体系建构[J].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20.26(03).
[6]孙宾宾,毛永刚.陕西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的现状和建议[J].技术与市场,2023.30(10).
[7]曹安琪,兰春伟,刘淑金,等.福建省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J].海峡科学,2023(12).
[8]金童童.新时代高校技术经理人队伍构建路径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23(05).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