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劳动/就业 |
企业家精神对合作社发展影响研究 |
第741期 作者:□文/黄 雪 李国栋 时间:2024/11/16 10:11:55 浏览:13次 |
[提要] 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是西藏农牧区普遍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形式,合作社带头人是否具有企业家精神以及具有怎样的精神关系合作社的发展。本文以研究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的企业家精神对合作社发展的影响为切入点,通过模型建立、案例分析等方式研究具有中国特色的带头人企业家精神内涵和合作社发展问题,探索西藏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企业家精神培养路径及合作社高质量发展路径。
关键词:农牧民;企业家精神;农牧民专业合作社;高质量发展
基金项目:西藏大学2024年校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24XCX026)。通讯作者:李国栋
中图分类号:F276.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4年5月1日
随着西藏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如何提高合作社带头人能力以增进对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的问题日益凸显。2023年,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西藏农牧民专业合作社作为西藏地区主要的农业经营主体,是实现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关于开展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支持农民合作社带动农户能力提升,把农民合作社发展质量作为评价首要标准,向高质量发展方向前进。如今,西藏农牧民专业合作社不再是简单的“抱团”,其发展过程中所凸显的对于管理者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培养带头人的企业家精神和如何高质量发展专业合作社的问题尤为突出。
一、合作社发展与企业家精神研究现状
根据2017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指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自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起,合作社数量迅速增长。目前,合作社发展越来越迅速,在我国农业经营体系中占据主要地位。合作社对于一步步实现乡村振兴发挥着阶段性作用。从建设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角度来看,孔祥智(2022)认为,农民合作社不仅是农业经营主体,还是服务主体,是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核心部分。合作社是一个为农民提供各种服务的互助性质的农民自己的组织。每个合作社成员在合作社内部互相服务,“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合作社这种类似于共同富裕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就要求其带头人在除了具备公司企业家精神之外,还需要具有某些特性。对此,黄贝等(2020)认为,经营管理能力、为社员服务的意识、共同富裕的情怀是农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胜任的特质。
大量研究认为企业家精神主要有以下几个:一是创新精神。邓军蓉(2019)认为企业家创新精神是企业内部发展的最根本的核心,其是推动产品创新、面对市场变化等的重要手段。二是冒险精神。李兴宽(2012)认为企业家精神的天性就是冒险,当合作社在运转的过程中面临风险时,企业家应当发扬冒险精神,创新合作社的工作作风,并坚持以实现未来持续的创新工作。三是合作精神。刘颖(2018)认为,有效的团队精神能增强员工的归属感,为其努力工作提供动力,鼓励员工实现自我价值,合作精神也会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创造力等,从而实现组织的发展。
农民合作社带头人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乡土企业家,何琛姣(2005)认为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企业家应具备较强的感召能力、高尚的思想品德、奉献精神和社会公德意识、开拓能力以及丰富的学识。我国农村是一个乡土社会,合作社带头人应当适应这一社会特点,那么怎样的企业家精神才是合作社带头人应该具备的呢?王生斌、王保山(2021)通过系统的比较分析认为贴合“中国特色”的乡土企业家精神的核心内核是:责任、担当与领导艺术。谢安民(2011)认为社会企业家的道德比利润对组织内部更有激励作用。
二、农牧民合作社带头人企业家精神概念模型
企业家精神是优秀企业家在精神层面的特质,为探索中国乡土的合作社带头人企业家精神的内涵,分别从个人、合作社、社会三个层面来展开说明,同时呈现其从个人养成到合作社发展,再到社会发展的由内而外的发散效用。
(一)个人层面。我国已经迈入社会主义新时代,新时代呼唤优秀的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在新时期要面对更广的市场环境、更多的机遇和挑战、更大的使命担当,这需要其有强大的精神寄托。西藏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大都是当地的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及政治号召力的“乡村精英”,作为有乡土气息的企业家,其企业家精神发展的重要保障是融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形成一种强调爱国主义的中国式企业家精神。所以,带头人作为企业家个人需要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爱国家、爱家乡、爱人民,这是企业家精神的根本内涵。
(二)合作社层面。首先,带头人在合作社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等过程以及开拓新产业中扮演领导者的角色,所以优秀的带头人要具备良好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决策能力,这要求带头人需要了解当地环境、文化、关系以及政策支持方面等因素。我们可以将这种判断以及决策的能力看作是合作社带头人所要具备的最基础的能力。其次,合作社带头人是合作社这个经济组织通过内部投票选举产生的,是全体社员选举出来希望其能带领合作社实现合作社创收、不断迈向更美好的未来。这点就强调带头人是代表合作社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这要求带头人具有良好的亲和力、合作精神和诚信精神,对内,要使社员保持对自己的信任关系,以及调和社员之间的互助关系;对外,要能够代表合作社与合作伙伴建立合作关系,诚信经营,实现稳固的战略合作。最后,带头人要具有创新精神。合作社作为一个整合所有社员农业生产成果的组织,它具有单个社员因为经济原因等无法实现的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特别是在农牧区,农牧民生产生活相对分散,个体农户得不到更大发展,加入合作社是集中资源办大事的良好途径。带头人为了合作社的发展应当学习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创新生产方式,探索实现效率更大化。带头人在合作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精神内核包括判断与决策能力、亲和力、合作精神、诚信精神、创新精神、学习精神等一系列对合作社经营决策起积极作用的精神特质。
(三)社会层面。我们先引入一个社会企业家的概念:社会企业家应该是以社会问题的解决为出发点而创办企业的(这与合作社的创办出发点类似),他们具有社会责任感,以不断发扬经营管理优秀精神,主动肩负企业责任、行业责任与社会责任,为构建一个更和谐的社会而不断努力。合作社优秀带头人建立合作社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农村地区乡村振兴这一社会问题,其存在便带有一定的社会范畴,在这点上可以将合作社带头人看作社会企业家。合作社带头人作为合作社乃至整个村庄、地区的引领者,不仅仅局限于对合作社负责,更多的是要承担乡村振兴的重要责任,这要求带头人具有极强的奉献精神。合作社要提供的不仅仅是利润,还有各种服务,比如就业服务、公共设施建设等。为了实现更好的服务,带头人要善于发现新的社会问题,创新新的服务、新的产品来解决这些社会问题,这要求带头人要具有创新精神。
综上所述,我们把具有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企业家精神的内涵从个人到合作社再到社会由内到外不断延伸的核心精神建立模型,如图1所示。(图1)
三、模型适应性分析——案例分析
为对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企业家精神概念模型在西藏地区的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适用性进行进一步的检验,我们通过以下案例进行探索。西藏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在当地具有一定公信力的乡贤;二是学成归来的技术人员。本文从这两类带头人类型出发,解读以下两个案例。
案例一:那曲东阿联村牧民专业合作社
那曲东阿联村牧民专业合作社于2017年成立,按照将草场、牲畜、劳动力三入股的形式,整合青龙乡阿古村、东嘎村两村资源,采取“合作社+牧户”的牧业发展模式,不断发展合作社,培养了一批专业牧民,实现了合作社牧业现代化。截至2023年2月,东阿联村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存栏牦牛4,484头、绵羊7,014只,年净收入达850万元,累计带动232户、936人增收。为东嘎村、阿古村两村乡村振兴提供强大助力。经过统计,2022年合作社的人均收入达到18,800元,分红1,300万元,实现了合作社不断发展增收。合作社带头人旦巴念扎促成了合作社的成立,见证了合作社的发展,他本人的领导是合作社成长的关键因素。我们从旦巴念扎个人成就、合作社绩效、社会效益三个方面来分析旦巴念扎具备的企业家精神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1、个人层面:奉献精神是提高村民参与度的关键,学习精神和创新精神是合作社成立的推手。旦巴念扎,西藏那曲人,现任班戈县青龙乡东嘎村党支部书记、东阿联村牧民专业合作社理事会成员。曾获得过多项荣誉,2018年荣获班戈县村(居)组织班子“先进个人”,2018年度班戈县经济社会目标综合考评中表现突出,被评为“先进个人”,2019年被评为自治区级“先进致富带头人”,2021年被评为“十佳农牧民”。
在成为村党支部书记之前,旦巴念扎作为当地有名的医生,曾凭借一身医术在当地治病救人,救死扶伤,受到大家的尊重,是大家眼中的好医生,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给当地的人民带去生存的希望,给村民留下良好印象。成为书记之后,他大力宣传集体产业以及合作社相关思想,这样就使得集体产业的理念深入人心,为建立合作社打下坚强的群众基础。为建立合作社,解决村里牧业转型问题,他召集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开转型问题大会,解决村民心中的疑虑,然后创新地确定了党支部参与的产业发展模式,促成了东阿联村合作社建立。
2、合作社成长:创新冒险精神推动业务拓宽。随着合作社的稳步发展,村里的牧业得到发展,为了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探索更多的发展道路,旦巴念扎观察到东嘎村是去往纳木错景区的必经之路,近年来随着西藏旅游事业和交通运输事业的推进,去往纳木错的游客与日俱增,对游客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看到了商机就立即去干,2019年3月,东嘎村通过招商引资,与一家旅游开发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并很快签订东嘎村旅游产业项目,随后旅游产业发展起来。2023年,东阿联村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在旦巴念扎的带领下在拉萨堆龙德庆区开办藏家宴茶馆,扩大了合作社的经济收入,让合作社又一次转型升级。
3、社会效益:学习精神培育了一大批当地人才。旦巴念扎还很注重人才培养,通过本地人才培养促进合作社发展。鼓励技术人员、返乡大学生等加入党组织,通过党组织集体学习等方式培养人才,为东嘎村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东嘎特色小镇游客服务中心建成运营,吸纳村里富余劳动力,培训其成为服务员、保安、酒店管理员等,人均年收入在36,000元左右;一些村民还干起了个体户,经营住宿、餐饮及特色产品,每户年收入1万~5万元不等。
案例二:芒康县纳西民族乡三江农民专业合作社
芒康县纳西民族乡三江农民专业合作社于2013年成立,经营范围包括种植销售和养殖销售,其果树基地面积达3,000多亩,种植各种各样的果树,是昌都市最具规模和投入最大的果树基地,目前合作社已累计完成投资5,500余万元,提供就业5,400余人次,帮助贫困群众累计增收达1,200余万元。如此大规模的合作社背后离不开合作社带头人扎西旺堆的经验、眼光和报效家乡的情怀。
扎西旺堆,幼年家境贫寒,没上过几年学便出入社会务工讨生活。二十多岁时,他被选派到北京学习农业种植技术,学习使他成为了优秀的农业生产技术人员。1985年,芒康县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扎西旺堆从中看到了发展先机,率先承包土地,发展种植。后来,扎西旺堆去了云南,先后在大理开茶馆、成立农机厂等,生意越来越红火,他积累了上千万元的资产。后来,他为了回报家乡,于2010年回到家乡纳西民族乡,2013年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投资成立合作社,为村里修路、修水渠,将承包的3,000亩荒山变成了绿色的世界,不仅实现了合作社盈利,还改善了村里的条件。
1、个人层面:心怀绿水青山梦,手植金山银山园。当他回到家乡创业的时候已经年近60岁,人至老年,毅然返乡参与合作社建设,向村民传授果树种植经验。在果树种植阶段,他不满足于单一的果树品种,带领合作社成员反复试验新的经济果树品种,当漫山遍野的果树成荫,他开始尝试立体式农业,开始养珍珠鸡和红拉山鸡,开启了养殖业,后来又养牛、养猪,在山下养鱼,将荒山打造成了立体农业的“金山银山”。
2、合作社层面:判断和决策能力出众,创新精神突出。从开始的承包土地发展种植业,到在云南投资茶馆、办厂,再到回家乡承包荒山办合作社,扎西旺堆都表现出了超凡的商业头脑,政策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他就承包土地种植,政府支持搞合作社,他就投资办合作社,合作社成立的背后少不了这个企业家独到的投资眼光、判断和决策能力。
3、社会层面:个资回报家乡,壮大合作社。为了完善村里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返乡的他拿出自己的积蓄,修了从国道214线到纳西村洛仁组的15公里长的公路,解决了村里交通不便利、农产品难运输的难题;他还致力于解决当地缺水问题,从山上把水引下来。因为前期投资过大,他开办了砖厂、砂石厂、医院等,来解决资金问题,这又为家乡务工人员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四、西藏农牧民合作社带头人企业家精神的作用机制
在对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企业家精神的内涵获得理解并通过案例检验其在西藏的适用性后,来探索其对合作社发展、乡村振兴助力方面的作用机制。
(一)带头人企业家精神是推动合作社发展和乡村振兴建设的重要力量。带头人的企业家精神对合作社的高效特色管理,促进合作社效益提升,实现合作社高质量发展,进而推进乡村振兴。
(二)爱国主义是企业家精神产生的根本。通过上述案例,可以看到两位主人公对家乡的热爱,对人民的热爱,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建设中来,这更是一种对国家的热爱。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企业家精神发挥重要作用的根本。有了先进的社会主义思想,便有了为人民服务、跟人民一起携手创建美好生活的动机。西藏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具有的深深的爱国主义情怀推动着其为合作社、为社会奉献更多力量。所以,以爱国主义教育为出发点是企业家精神发挥更多可能性的重要实现方法。
(三)对于合作社发展,判断决策能力是主要硬件,学习精神是重要软件,创新精神是发展动力。西藏位于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相对落后,带头人要克服这种环境限制,首先就必须主动学习相关管理知识、技术知识等来建设合作社。合作社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实现产业优化就必须要走出束缚,创新思维,勇于开拓。
(四)奉献精神是企业家精神的升华。由爱国主义不断延伸到做出实际行动的奉献,这是企业家精神发展到一定高度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是看企业家是否战胜了学习、创新、提高决策能力这些困难,然后投身到乡村振兴建设中去。
(五)在乡村振兴的社会环境下,奉献精神可激励带头人爱国主义精神进一步增强。工作做得好不好,群众说了算。在这里,我们可以把村民的认可看作是乡村振兴中评价企业家精神的重要标准。旦巴念扎在群众中的认可度很高,主要原因有:一是成为带头人前是医生,救死扶伤,乐于奉献;二是经营管理合作社的能力强,合作社发展迅速,乡村产业得到振兴;三是中共党员,社会主义觉悟高,经常带领群众学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极高认可度不仅肯定了他的企业家精神,更是激励了他走向更广阔的为人民服务的道路,不断为合作社、为村里做出更多的贡献。综上所述,我们对西藏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企业家精神的作用机制绘制示意图,如图2所示。(图2)
五、合作社高质量发展及西藏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培养建议
(一)加强合作社内部建设。第一,发展地方特色产业。西藏地理条件特殊,地跨热带、高原温带、寒带,自然资源丰富,旅游资源丰富,合作社要立足地方特色,利用集体的力量发展经济,实现集体创收。第二,加强品牌建设。县级机关应加强类似于“拉萨净土”这样知名的区域农业公共品牌建设,利用地方特色品牌效应,促进“先富带后富”整县推进。合作社自身也应该注重品牌建设,通过注册商标、申请专利等方式,发展特色产品,提升产品知名度。第三,鼓励合作社之间的合作。加强与同行业农民合作社之间的共同合作,发扬合作精神,争取实现更大效用。第四,加强“空壳社”管理。积极引导农民合作社“空壳社”主动注销。根据相关合作社注销要求对符合条件的农民合作社进行认定和注销,以此减少公共资源的浪费。第五,加强合作社农业生产和管理技能培训。针对合作社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开展培训教育活动,提高合作社成员的农业技能、管理知识和市场意识,更好地促进合作社创新发展,以适应更高的市场需求。支持合作社成员参加学校培养,鼓励西藏高等教育学校开设合作社专业,培养本土高素质的合作社管理人才。
(二)加强合作社带头人能力培养。第一,建立良好风气的合作社营商环境。市场监管相关部门要规范合作社营商环境,加强政务公开、法律援助等建设,稳定市场秩序,让合作社带头人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市场动向,培养良好的法律意识。第二,提拔培养本土人才。合作社要扩增岗位为当地有志青年创造更多的进合作社工作的就业机会,施展他们的能力。对于像旦巴念扎这样的乡贤,本身有很好的群众基础,具有凝聚力,同时又有经商头脑,是天生的带头人,政府可以通过人才补贴等政策鼓励符合条件的乡贤就任当地合作社带头人的职位。第三,树立带头人正向激励导向。在加强企业家精神宣传、树立崇扬企业家精神的社会风气的同时,也要对在合作社经营上有失误的带头人给予更多理解。既要弘扬企业家精神,又不能对企业家盲目崇拜,企业家也是人,需要被理解,犯下错误需要被原谅。这样才能让带头人冲破自我束缚,大胆去干。第四,提供外出学习机会。组织适龄人员外出交流,学习农业生产技术,学成后定向西藏地区就业,这样可以为有志愿建设家乡的青年提供学习机会,既实现自我价值又能够建设家乡。第五,加强学习决策科学理论。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应定期组织各级带头人能力培养班,通过合作社带头人管理知识培训,特别是案例解读来提高带头人的基本管理素质,从而提高管理决策能力。
(三)加强合作社带头人企业家精神培养。第一,加强思想教育。村党支部要加强宣传爱国主义的企业家精神在乡村振兴方面的重要能动作用,以此来增强带头人自觉培养企业家精神的信念。要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宣传,提高合作社带头人的入党积极性,通过党组织的宣传学习来坚定理想信念,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爱家乡,爱集体。第二,培养创新精神。应建设带头人创新交流平台。政府应鼓励合作社、商会等合作社联合组织定期举办行业论坛研讨会,提供交流生产新技术、管理新模式的学习平台。鼓励合作社带头人关注乡村振兴发展中的问题,如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完整、乡村产业转型升级难、如何实现乡村高质量发展路径等,同时提供机会让合作社带头人参与到乡村治理议题的讨论与建议中来。第三,诚信精神培养。通过信用社、工商、行业商会等整合备份带头人的经营信息,以积分制为基础,建立企业家个人信用记录和诚信档案,推行积分借贷优惠,放宽积分高的企业家的借贷相关限制条件。第四,积极宣传奉献精神对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意义,呼吁更多的人投入到国家建设中来,对做出重大奉献的实干企业家授予表彰。第五,弘扬工匠精神。鼓励带头人专注专长领域,加入“一村一品”建设,将产品做精做细,以工匠精神保证产品质量和合作社信誉。
(作者单位:西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孔祥智.农民合作社在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中的作用[J].中国农民合作社,2022(08).
[2]黄贝,孙长坪.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队伍建设的思考[J].当代农村财经,2020(12).
[3]邓军蓉.农业类企业家创新精神的影响因素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05).
[4]李兴宽.企业家精神的内涵[J].中国集体经济,2012(15).
[5]刘颖.试论新时代企业管理中团队精神的塑造[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8(10).
[6]何琛姣.论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企业家的培育[J].世界农业,2005(11).
[7]王生斌,王保山.农民合作社带头人的“企业家精神”:理论模型与案例检验[J].中国农村观察,2021(05).
[8]谢安民.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的社会企业家精神——以浙江省乐清市某合作社为案例[J].中国农民合作社,2011(05).
[9]楼栋,黄博,孔祥智.企业家精神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以北京乐平西甜瓜专业合作社为例[J].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03).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