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连云港老街文旅化改造策略
第741期 作者:□文/姜仇辰 魏 沣 贝金兰 时间:2024/11/16 10:29:50 浏览:6次
  [提要] 连云港在历史发展变迁中留下许多古镇老街,位于连云区的连云港老街便是其中代表之一,从小渔村到东方大港,从港城发祥地到历史文化名城,连云港老街就像港城发展的一个缩影,见证它的兴衰起伏,留下深厚的文化印记。但是,连云港老街作为全国知名的商业文化街区,其旅游业态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此提出文旅化改造策略,以提升连云港老街活力,推动连云港老街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连云港老街;文旅化改造;旅游业态;文化IP
基金项目: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连云港老街旅游业态现状及活力提升研究”(编号:SY202311641642004)
中图分类号:F59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4年5月12日
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老街正面临着建设性的破坏,老街的本来面目和历史价值正在消失。保护与利用好老街,让具有地域特色、民族特点、文化价值、历史记忆的老街得以延续与传承,成为城市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
文旅是将文化和旅游结合在一起,以文化为核心推动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型模式。区别于传统景区,新兴的文旅老街是把当地的文化特性与历史感融入到街区型的商业形态中,打造了自己的文化IP。连云港老街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典型代表,突出展示了民国文化和港口文化,是港城的一个重要城市名片和形象IP,在连云港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但连云港老街独立吸引客源的能力不足,游客消费水平较低,没有充分发挥其价值。归结原因,连云港老街配套服务设施跟不上,游客二次消费意愿低,且缺少本地文化品牌特色,吸引力不够,无法满足旅游市场的多元化需求。为改变老街旅游业态现状及活力提升,亟须完善老街旅游业态,增强老街的文化“体验”场景。本文基于连云港老街原先历史建筑的创新和再造,打造核心景点和全新的营销服务模式,突出文旅一体化改造。
一、连云港老街旅游业态现状
连云港老街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连云街道,又称“连云老街” “连云古镇”,北望连岛,南倚云台,依山傍水,是典型的海滨山城石镇,同时又是新亚欧大陆桥东端的起点,交通战略意义十分重要。老街历经荷兰进港、民国建市、日寇占领以及解放后的不同时期的风雨沧桑,因特殊的地理风貌和不同历史阶段留下的时代印记,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滨海老街。连云港老街以前是一条东西向的马路,现在变成了几字型的三条街。老街前的主干道是中山路,旁边是老火车站。2013年进行重建,奠定了以“路桥起点、老窖港胡、山海石城、中西杂糅”为特征定位老街的建筑风格。许多街区是随着连云港港区建设兴起,大致建设年代为20世纪30年代。还有部分荷兰人建设港口时留下的建筑。街区既有民国建筑,又有异域景观。如今这里成了连云港的历史文化街区,将原有的老宅利用为博物馆,经过整体开发建设,形成了利民巷的美食广场,云台路和胜利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及手工品购物街。还有上海大剧院、海防司令部、新华书店等保存完好的民国建筑。目前,连云港老街的旅游业态模式主要有四种类型:观光类、购物类、餐饮类和住宿类。
(一)观光类:“旅游+文化”。游玩参观是连云港老街的主要业态模式。参观连云港老街的第一站就是陇海铁路历史博物馆——港口文化的发源地,上天桥过街,沿街瞭望,满眼都是石头房子,青石板路周边长满了木香花,沿着云台路继续走,街道两边还有各式各样的民俗工艺馆和游客纪念品商店,整条街道呈现出浓厚的民国建筑风情,再往里走就是果城里,这里较偏僻,游客到达的也较少。
(二)购物类:“旅游+购物”。购物业态是连云港老街商贩的主要盈利模式之一。老街中段有许多售卖手工艺品和纪念品的小店。主要以刺绣、陶瓷、竹编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工艺品为主,老街购物业态以纪念品商店形式为主且主要集中在老街中段,分布极为不均且整体数量较少。
(三)餐饮类:“旅游+餐饮”。餐饮娱乐是连云港老街的重要业态模式,包括茶馆、饭馆、咖啡馆、西餐厅、海鲜城、酒店等等,主体是土菜馆和地方小吃两部分。老街土菜馆大多分布在道路深处的利民巷,连云区崔记老街坊土菜馆、老街大食堂、川娃子等网红餐饮店都在这个巷子里。老街的美食很多,主要分布在连云港老街的南北两边,街巷拐角处、胡同里也随处可见推着小车吆喝叫卖的老人,特色小吃有单姐凉粉、娃娃鱼(用绿豆粉或者红薯粉做的小吃)、李三姐小鱼锅贴等。
(四)住宿类:“旅游+住宿”。连云港老街的住宿业态规模整体不大,比较知名的有连云港朱家大院精品酒店、连云港海员宾馆等大型酒店,比较有特色的还是民宿小店,大多是由住在那边的老连云港人将闲置的房子改造而成的,很多分布在老街的环山马路边,对面就是连岛,风景很好。
二、连云港老街旅游业态存在的问题
(一)观光业态缺失核心景点。当地游客来到连云港老街主要是想感受本地特有的港口文化和民国风建筑,也有很多老一辈的港城人来这寻找寻童年的回忆,可随着历史与时代的变迁,很多建筑因为保护不当已经失去了原来的光彩,需要整修和改善,因此,2013年老街进行了两期的开发,规划了“五街十节点”的结构布局,这种多景点全面开花的策略本身并没有错,可难免走向了千篇一律的传统建筑布局风格。老街成为了典型的商业区,除了最大化展示老街的文化风貌,没有发挥创新精神,也没有发掘出自身的“惊艳”元素。
(二)购物业态缺少体验场景。连云港老街的购物业态整体呈现的是传统商业区模式,老街古镇的重点还是侧重于“卖”商品,而不是在销售一种“体验感”,如刺绣、陶瓷、竹编这样的传统工艺品只是简单地摆放在货架上供人购买,商家没有很好地展现出工艺品背后的地方特性或文化属性,没有带消费者去了解工艺品背后的传承技艺,也没有给消费者提供亲身体验工艺品制作过程的机会。顾客去购买商品的过程就是去获得消费满足感的,商家需要带给他们更多的消费体验才能激发他们更多的消费热情。前街后坊式的传统布局,也容易让游客产生审美疲劳,很难吸引游客驻足的兴趣。
(三)餐饮业态缺乏地方特色。地方美食是一种历史的传承,也是当地文化活生生的证明和延续。当地游客去欣赏连云港老街文化和历史的同时也想尝一尝地方特色美食。除了像单姐凉粉、娃娃鱼这些少数的知名网红美食打卡小吃店,其他更多的小吃或土菜馆则无明显的地方特色,如网红馆子川娃子主打的是四川特色美食而非连云港本地特色美食。且很多小吃摊卫生环境一般,不仅影响景区整体的形象,也很难保证游客的卫生安全,带给游客的体验感较差。
(四)住宿业态容纳能力有限。连云港老街一期工程主要包括“一路三街三馆”建设,其中“一路”指的中山东路,就是重点发展特色酒店和会所。可根据后期实际情况,特色酒店的布局整体数量不高,高档会所则并未落实到工程中去,但后期开发的大量民宿起到了一定的互补作用。通过携程等平台查询后可知,景区内的民宿整体价格偏高,与里面的快捷酒店相比,经济实惠性的优势并没有体现出来。更有大量游客选择老街外的旅馆和酒店,没有形成持续性的优良口碑和价格优势。
三、连云港老街文旅化改造策略
(一)依托文化IP,打造核心景点。IP原指“知识产权”,在文化创意产业中,被指为知识产权和品牌的融合体,用文化的力量给予品牌内涵,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打造我国文化符号、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旅游目的地是游客旅游的载体,目的地的文化则是旅游的灵魂。如今,人们在选择外出旅游的时候,多是去寻找自己未曾感受过的文化,体会别样的风土人情。
老街的改造首先要选对独属自己的文化IP,对旅游地的文化元素进行深度挖掘。目前,连云港老街突出民国文化和港口文化,并没有充分挖掘和呈现出连云港城市独有的文化底蕴,且缺乏一个足以让到访游客震撼并牢记心中的“惊艳”元素。例如大唐不夜城,依托的文化IP是盛唐文化,标志建筑是大雁塔,且在节日时举办了许多独特的行为艺术表演,再通过网络传播,积攒了良好的口碑和文化印象;又例如乌镇,乌镇大剧院的并蒂莲花设计吸引无数游客慕名而来,这些案例对连云港老街打造“港城”文化起到了很好的启示作用,可以依托原有的建筑遗存进行改造和升级,打造核心景点,例如连云港人民影剧院旧址可以重新翻修整顿,它承载了无数人的青春回忆,如果重新营业并打响广告,一定可以吸引大量港城人前来观看,且要强调宣传港城老文化,如西游文化,让连云港老街的文化元素更加多元化,同时坚守文化内核和商家风气,形成连云港老街的特色,从而在人们心中留下记忆点。
(二)增强老街的“沉浸式”体验。走马观花式的旅行已经成为了过去,深度体验是未来发展的方向。“沉浸式”正逐渐成为国内文旅产业的热词。沉浸式街区是集文化、休闲、娱乐、体验于一体的沉浸式综合体,让人们在视觉、听觉、味觉等方面都得到极大的满足。沉浸式街区注重的不仅是“情”的表达,更注重的是“感”的体验。它使游客由一个参观者的角色变成参与者,打破了循规蹈矩的旅游模式,给游客带来更加新奇的体验感,实现与现实生活的剥离,真正享受旅游带来的不一样的生活体验。
连云港老街也应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增加“沉浸式”文旅项目。文旅老街和传统景区最大的不同在于文化吸引,文旅老街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文化属性出售特色服务,让顾客有充分的体验感。连云港老街有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完全可以让游客在购买工艺品的同时展示它们的制作过程,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让游客参与到工艺品的制作中,并通过这一系列过程获取商品,能极大地激发出顾客的消费意识和购物行为。即使条件不允许,也可以请一些当地的工匠能手向游客讲解类似贝雕、剪纸、螺钿画等非遗工艺品的制作和流传;可以充分利用现代虚拟技术还原到百年前这些工艺品的制作现场,让游客更能身临其境地感受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延续;可以提供道具、衣服等供游客扮演西游人物角色等,以这样的互动方式,让游客真正实现沉浸式的全方位体验。通过体验模式来增加连云港老街的商业活跃度和参与度。
(三)丰富商业业态,释放休闲空间。现代旅游的六大元素分别为:吃、住、行、游、购、娱,文旅老街业态也需要完善这基本的六大方面业态。连云港老街的旅游业态结构较不合理,购物和餐饮比重过大。基于现状,连云港应加强休闲与娱乐的空间职能,根据对连云港老街游客的相关统计,有近乎一半的人在老街仅停留不到一个小时,而停留两个小时以上的游客不到三分之一,游客的休闲空间严重不足。根据老街的规划建设,中山东路是重点建设海滨休闲度假区,发展高端特色酒店和会所。我们可以根据原有条件进一步改造和升级中山东路的休闲娱乐区,利用好滨海区的良好视觉景观和开阔的空间视野,开发各种音乐演出、酒吧舞会、医疗保健中心、棋牌室等,扩展休闲娱乐空间,完善旅游业态。连云港老街可以通过进行有规划性、引导性的招商,选取有活力、有自己风格,且与连云港老街气质相符的商家入驻,打造主题感和地域感鲜明的特色店铺,为老街带来新的生机,从而达到激活几个点,带动一条街的效果。
(四)借鉴“不夜城”模式,发展“夜经济”。国艺中联刘兵谈到,不夜城模式的出现是旅游业对夜间经济的有效利用和拓展以及对文化资源的有机整合和优化,更是旅游业对游客需求的精准把握和对自身发展的积极探索。连云港老街开发人员应该充分利用老街依山傍水的天然风光,把连岛、云台山和老街三个景区串联在一起,打造和对外宣传滨海石城夜景的形象IP,同时助力发展夜经济,可通过商品减价促销,夜间灯光展览,实时舞台表演等形式激发游客的消费兴趣。除此以外,发展青年旅社、特色民居,也是提升夜经济收入的必要举措,开发人员可以就民国风为主题开发一系列的民居民宿。集夜间观光、文化休闲、演艺体验、特色餐饮、购物娱乐等五大产业形成旅游集,连云港老街的夜经济很难不繁荣。
综上,老街古镇的改造开发,不仅需要前期的商业布局定位,也需要后期的调整和改善。连云港老街是当地历史文化传承的载体,如今却面临知名度不高、客流量减少、经济效益不佳等多重难题,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硬件翻修,而是需要从内而外、有软有硬地去创新改造升级。作为连云港非物质文化保存最多的老街,文化内涵是它的天然优势,连云港老街应从增强自身文化底蕴出发,注重文旅化改造,利用好现代化方法,持之以恒地运营和宣传,相信一定能在众多旅游景区中脱颖而出,给游客带来更好的体验感,能更好地提高连云港街区的旅游人气,提升连云港老街的活力,促进连云港地区旅游经济发展。 (通讯作者:贝金兰)
(作者单位:江苏海洋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黄文钦.“文化+”发展战略下的老街复兴规划方法探析——以渌口老街保护与发展规划为例[J].产业创新研究,2018(09).
[2]朱生东,叶京京.屯溪老街旅游业态现状及开发策略研究[J].旅游纵览,2020(14).
[3]于丽娜,钟蕾.IP时代下的文创旅游产品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20.41(18).
[4]万思敏.巢湖半汤老街“沉浸式街区”发展新模式探究[J].现代营销(下旬刊),2022(09).
[5]王越,琚康和.基于游客视角的历史街区保护开发策略研究——以安徽黄山市屯溪区屯溪老街为例[J].城市住宅,2021.28(12).
[6]刘帅,张炜.基于集体记忆构建的传统商业街活力提升策略研究——以呼和浩特塞上老街为例[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3(04).
[7]顾震弘,王羽仪,余珍蓁,等.城市更新背景下待改造老城区现状及更新策略——以南京龙潭老街为例[J].建筑与文化,2023(12).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734259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