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未来城市规划探讨
第741期 作者:□文/王树清 王昱之 张志军 时间:2024/11/16 10:54:54 浏览:18次
  [提要] 自从产生了城市,人类就开始追求理想城市之旅。未来城市是自古以来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提出来的想要追求的理想城市规划发展模式,理想城市正是时代的产物。当今时代日新月异,未来城市如何尚未可知。而历史上前人的思想理论和过去的城市和城市规划恰好提供着设计未来城市的智慧。本文论述东西方已有的相关未来城市规划理论,以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黄山市为案例,讨论现今城市规划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基于未来城市的理想城市总体规划提出建议。
关键词:黄山;未来城市;理想城市;城市规划;总体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4年5月1日
城市在不断发展变化,人的观念也随着时代不断更新,立足于当下的同时也开始思考未来的城市会是什么样。过去的城市和城市规划正在给我们提供着设计和重新设计未来城市的智慧。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城市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需要吸取前人对于理想城市规划的经验和教训,以便于对未来城市进行更好的规划,从而使得未来城市成为人们都愿意居住的理想城市。随着科技化、网络化等新思想、新技术的涌现,现在的城市似乎有多种发展可能,那么哪一种或哪几种才是理想的城市规划呢?在这个问题的指引下,开始了新一轮的理想城市探索。回溯前人思想,纵横古今理念,再回到现实中,也许会有想要的答案。
一、理想城市是什么
大多数人第一次接触“理想城市”这个理念,是在《外国城市建设史》这本书上。建筑师维特鲁威写了一本名为《建筑十书》的建筑论文集,他在书中提出了理想城市的模式。文艺复兴时期,有多位建筑师继承并发展了维特鲁威的理想城市理论。近代的城市规划,也涌现出一批理想城市继承者。可以说,理想城市一直是规划设计一条不可遗弃的暗线。
理想城市是时代的产物。理想城市一直代表着人类的愿景,一种大众对美好家园的追求,一种规划师建筑师永无止境的城市探索。也许理想城市看起来很难去实现,无法落地,但它却提供了一种想象、一种指引、一种方向、一种值得推崇的精神。在规划师眼里,它纯洁、遥不可及,却又值得人们思考和佩服。从古至今,对理想城市的向往从来没有停止过。
二、西方未来城市规划理论
西方的未来城市理念,从政治经济过渡到社会自然,从理想与艺术为主导过渡到化解城市病为导向,从最初的敬畏自然到现在的可持续,整个过程复杂且多变,与西方的城市发展建设环环相扣。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和理论也无不向世人说明了处于特定时期的城市规划师对未来城市的追求。(表1)
柏拉图提出了理想国,讲述了他心中理想国的构建、治理和正义;莫尔提出了乌托邦,构建了一个美好但乌有的城市;霍华德提出了田园城市,打造城乡磁体,维护公平;现在又提出了建设韧性城市和公园城市、创造海绵城市……未来城市在不断更新中,不同的时期城市出现了不同的问题,正是针对这些问题,才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未来城市新理念新表述。亚里士多德曾表示,人们为了美好而选择了城市。未来城市就是为人民大众建造属于自己每个人的理想城市。
(一)古希腊时期。西方城市规划理论思想从古希腊时期开始,古希腊人认为城市是一个可以进行美好生活的小规模社区,人们可以在里面自由自在的生活。柏拉图笔下的《理想国》是西方城市规划过程中诞生的第一个乌托邦城市。亚里士多德主张国家应该由“既不会有野心,也不会逃避治国工作”的中产阶级来统治,他认为这种基于人本主义的方式满足了大部分人对理想城市的追求。
(二)19世纪~20世纪。19世纪初,由莫尔提出的空想社会主义开始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莫尔提出实现公有制的“乌托邦”概念,并且描述了他心目中的理想城市。傅立叶和欧文提出的“新协和村”将城市建设和社会主义改良思想结合起来,虽然没有实现,但是对后来的规划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19世纪末20世纪初,马塔的带形城市、戈涅的工业城市、霍华德的田园城市、佩利的邻里单元、柯布西耶的光辉城市、赖特的广亩城市、艾伯克隆比主持编制的大伦敦规划以及科勒的拼贴城市,都是这一时期人们和城市规划师对未来城市的探索。
(三)20世纪末以来。随着西方社会秩序的恢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们开始考虑可持续发展理念、人口增长、以人为本等,城市体系的改变和重组以及生态环境的变化。可持续发展城市是当时提出的一个能够有效解决城市问题的规划方案。没有城市的协助,地球上可持续发展原则和生活质量的延续无法实现。
随着数字革命的进行和发展,人们对未来城市的追求也越来越高。21世纪的城市有巨大的发展潜能,空前需要创新和创造力,以便于更好地创造未来城市。
三、东方未来城市规划理论
我国其实也有在探索未来城市。虽然前人没有明确提出未来城市的理论,但中国城市的发展无疑也是一种追求未来理想城市的进程。周王朝的《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模式、金陵城的“形胜”规划思想、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古人推崇的风水学说等,这些都是对未来理想城市的追求。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对未来城市的畅想与城市的建设,经常学习和借鉴西方国家,但如同西方对未来城市的追求一样,我国也从未停止过理论探索与实践认知。从古至今,有不少城市规划和建设者都在摸索属于中国的、地方本土性的未来理想城市之路。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未来城市的要求也在随之不断改变。综观近现代我国城市的发展,随着城市发展思路、面临矛盾问题的不同,涌现出不同的思想理论。先后有许多学者和机构提出、思考过诸如“低碳城市” “智慧城市” “山水城市” “绿色城市” “宜居城市” “生态城市” “可持续发展城市”和“健康城市”等不同名称的未来理想城市模式。这些未来城市模式的提出,均是对城市发展过程中所出现问题的反思,寄托着大众对城市的期望。
四、城市规划案例分析
随着新技术、新思想、新理念的发展变革,理想的未来城市含义也在随之而改变,要求也与以往不同。现在,全球化、区域化、生态化、网络化日益流行,给城市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样也带来了挑战。城市问题日益突出,如交通拥挤,环境污染,高耗能,人与人缺少交流,缺乏公众参与,城市认同感消失,文化性不足,鬼城、空城的出现等。因此,当代的理想城市应该更注重人本绿色智能开放包容。深圳的儿童友好城市、成都的公园城市、北京的文化城市等,这些实践正在积累经验,探索大众心中的理想城市。
安徽省黄山市,一座靠旅游而发展的小城市,古称徽州,因徽文化而著名。历史上有名的徽商来源于此地,也是徽菜的发源地,同样享誉盛名。当年因为改名为黄山,引起了颇多争议。旅游业是黄山经济的重要来源,旅游服务业带动了当地人口就业,也为这座城市带来了勃勃生机。黄山的旅游业主要依靠黄山风景区和西递宏村。除此之外,其他大大小小的景区景点也有很多。黄山拥有各种各样的文化和旅游资源,徽派建筑、古村落、徽州特产等,游客络绎不绝,很多大城市的人选择来黄山康养,体验乡村生活,在黄山养老。这里的人民也依靠旅游业发家致富,日子越来越好。在黄山人眼中,黄山环境优美,生活满足幸福,日子安逸悠哉,平静恬然,这里就是他们心中的理想城市。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这一切都变了。疫情期间,这座小城市陷入了停摆,曾经满是游客的黄山风景区,只有几个人;以往坐满食客的地方特色餐馆,顾客也寥寥无几;景区的通勤车、旅游社、徽州特产店等,都按下了暂停键。这对黄山市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打击。没有游客,很多黄山人也就没了收入,生活没了保障。疫情的反反复复,使一些人选择外出打工,另谋生路。
影响一个城市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其中突发情况不可控,对城市的危害巨大。当时,黄山市正处于这种情况,突发状况导致其产业发生问题,进而致使城市出现一系列的问题。这座小城市面临着现实与理想城市冲突的矛盾。城市规划在这时发挥了重要作用。正因为其有未来理想城市图景,制定了城市规划,及时调整,才能做到“及时止损”,顺利解决城市发生的问题,避免城市的“没落”。一方面,黄山市政府积极合理防疫,管控疫情,成为安徽省第一个零新增的城市。游客可安心来游玩,遵循防疫规则即可。另一方面,黄山市转变思路,大力发展创新创业产业,建立创业小镇,通过各种政策鼓励民众创业,留住大学生,吸引人才,一起为建设黄山努力。同时,黄山在市政建设方面也下了很多功夫。通过对道路、人行道、绿化、小品等的规划设计,沿着新安江打造了一条滨江步道,丰富的儿童游乐设施、老年活动场所,使得市民每晚都会来此活动,方便市民生活的同时也增添了人气。黄山又规划建设了夜市、老街等公共场所,舒适的环境和各种各样的文创活动,吸引了大批市民和游客。黄山还积极加入周边城市群都市圈,依托便利的交通,联动发展,寻求更大发展机遇,打造全域旅游,提升城市地位。
综上,黄山市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让城市更富活力,提高了人民的幸福感。类似黄山这种情况的案例,在国内也有很多。当时,疫情是对一个城市最大的威胁。在疫情之下,城市问题越发明显。不同时期,城市面临着不同问题。未来城市就是要处理这些问题,以使城市更好地发展,人民生活得更理想。
五、基于未来城市的中国理想城市总体规划
现如今的“未来城市”理论:低碳城市、智慧城市以及生态型城市、韧性城市等,都是这一时期人们和城市规划师对未来城市的探索,相关的研究和规划方案也在世界各地广泛开展。(图1)
(一)低碳城市。在国家“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城市作为人们碳排放最为集中的区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建成一个成功的低碳城市是当前每个城市都需要面对的困难和挑战。
在国土空间规划时,实现“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提升城市吸引力竞争力。以智能低碳为标尺,加快构建城市高品质人居环境,增强空间吸引力和城市活力,集聚年轻人群和创新人群,从本质上提升城市竞争力。打造依托国土空间规划信息平台、基于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的碳可视、碳模拟、碳管理以及碳评估,支撑“双碳”目标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贯彻落实。
(二)智慧城市。当前时代,城市变革的脚步越来越快,越来越深刻。经济、政治、社会以及我们的居住环境都出现了不可避免的各种问题,运用各种新兴技术和手段来进行城市规划的比较新的城市发展理念和模型被称为“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能够有效提高城镇化水平,推动城市和信息的融合发展。智慧城市是能够在经济竞争力、社会融合与发展以及文化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数者之间找到平衡的创新型城市。智慧城市通过大数据的支持以及公众的参与,在保证创新的过程中设计未来,使得城市的发展目标、空间结构、管理模式和支撑体系进行了一定的改革,从而对城市总体规划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在于一张蓝图管到底。智慧城市需要构建智慧的城市系统、加强大数据的使用。新时期我国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体系已经融入了智慧城市建设理念。
基于未来城市,中国的理想城市总体规划应该致力于构建低碳城市、智慧城市,把握核心要素“绿色、人本、智慧”不动摇,实现美好愿景。
综上,在中国城市总体规划进程中,规划师需要总结以往的城市规划思想,使得总体城市规划向着一个更好的方向发展,以便于能够更好地对“未来城市”进行规划。“以人为本”是规划不变的原理,无论以前、现在,规划都要追求公平,维护人的权益。
未来城市传承发展至今,一直闪耀着光辉,照亮城市规划之路,也照亮着一代一代规划师。理想城市是理念,更是情怀,有这份情怀,才能规划一个有人情味的城市。 (通讯作者:王昱之)
(作者单位:兰州交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阿方索·维加拉.未来之城——卓越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8.
[2]沈玉麟.外国城市建设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3]才让卓玛.柏拉图《理想国》之“正义”思考[J].新西部(下旬刊),2019(04).
[4]Peter Hall.明日之城:一部关于20世纪城市规划与设计的思想史[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
[5]翟国方,崔功豪,谢映霞,等.风险社会与弹性城市[J].城市规划,2015.39(12).
[6]王满春.分配、权利与和谐社会[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
[7]裴钊.西方理想城市研究初探[D].南京:东南大学,2001.
[8]章友德.城市社会学案例教程[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3.
[9]刘琰.中国现代理想城市的构建与探索[J].城市发展研究,2013(11).
[10]李欣,李枝坚,宋延鹏,等.人本理念下广东“理想城市”愿景及路径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
[11]张京祥.未来城市发展与规划的思考[J].杭州(下半月),2021(06).
[12]《城市规划学刊》编辑部.“国土空间规划引领‘未来之城’”UP论坛综述[J].城市规划学刊,2021(03).
[13]谢秉正.智慧城市的战略发展策略[A]//第23届中国国际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展览会——数字城市分论坛(MICONEX2012)[C].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中国智慧城市建设促进会,2012.
[14]阿方索·维加拉,卞一之.超级城市·景观智慧[J].城市设计,2018(06).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734284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