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河南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探讨
第741期 作者:□文/徐 畅 时间:2024/11/16 10:56:04 浏览:16次
  [提要] 在中国经济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刻,河南省先进制造业亟须加速转型升级。这不仅要求提升先进制造业自身的发展实力和技术水平,还需深化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互动,依赖现代服务业的创新和发展,实现两者协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尽管面临制造业服务化质量不高、产业结构单一等挑战,但河南省必须积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加速推动两者融合协调发展,进一步推进河南省新型工业化和建设高质量制造业强省的目标。
关键词:河南;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F42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4年5月6日
一、研究背景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产业融合是世界产业发展和现代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向,是现代社会经济活动的必然需要。我国已经进入新发展阶段,推动产业深度融合,是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选择,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
以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为代表的新兴技术的迅速发展促使现代化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不断涌现,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多个产业得到快速应用,为了维持产业优势,增强核心竞争力,一些企业已经逐步从以制造为中心向以服务为中心转变,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产业融合得到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为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强大的内生动力。
二、河南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发展和融合现状
(一)发展现状
1、河南省先进制造业发展现状。在产业规模方面,从河南省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发展数据来看,2018~2019年河南省第三产业增加值超过第二产业,成为了第一大产业,直至2022年,一直呈现持续增长趋势。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5,465.04亿元,同比增长4.1%。从表2可以看出,河南省产业贡献率除2020年及2021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波动较大,第二产业贡献率整体呈上升趋势,第三产业贡献率整体呈下降趋势。并且,河南省已形成两个万亿级和数十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传统制造业产业结构在不断优化。由此可见,第二产业在推动河南省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即使受到外部风险的影响,河南省制造业仍然为全省经济增长做出巨大贡献。(表1、表2)
在政策与环境方面,以《中国制造2025》战略思想为中心,河南省针对制造业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引导本土制造业快速转型升级。如,《河南省建设制造强省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明确,到2025年,将初步建成以“能级高、结构优、创新强、融合深、韧性好”为鲜明标识的先进制造业强省。目前,河南省先进制造业的发展重点集中在推动传统产业体制发展,加快传统汽车向新能源汽车转型方面。例如,2022年河南省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旨在以郑州为核心地区推动整车产业的发展,到2025年,全省新能源汽车产量预计将超过150万辆,并建立起一个规模达到3,000亿元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同时,河南省将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春笋”计划,以促进新型工业化、推动创新成果转化,并加快推动新型特色优势集群的培育,以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2、河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在产业规模方面,如表2所示,2020~2021年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然高达70.9%和52.4%,说明服务业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方面韧性十足,为河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2022年河南省第三产业增加值为30,062.23亿元,同比增长2.0%。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金融业同比增长9.5%。同时,河南省陆路交通条件极为便利,省会郑州位于沿海城市向中西部辐射的轴心位置,航空港区四周遍布由绕城高速、223省道、102省道、机场高速和京珠高速组成的交通网络。依托省会郑州区位优势,2022年河南省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这表明河南省服务业的整体发展态势良好。
在政策与环境方面,河南省政府印发《河南省“十四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提出构建“7+6+X”重点产业体系:“7”指大生产性服务业;“6”指大生活性服务业;“X”意为加强技术创新应用和新业态、新模式培育,主动衔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规划,促进服务新业态新模式迸发涌流。为进一步优化结构、引领消费、扩大就业,《河南省加快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争取培育10家国内领先的数字化服务商、争取新建50家省技术创新中心,全省各类新型研发机构数量达到300家等目标,力促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二)融合现状。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融合方向大体上可分为两种模式:制造业向服务业融合及服务业制造化。河南省的发展重点主要集中在第一种模式上。河南省制造业服务化转型起始于中信重工、郑煤机等传统装备制造行业。焦青霞等(2023)用直接依赖系数结合2007~2017年邮政业及交通运输仓储业数据,分析得出河南省制造业对批发和零售、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等传统生产服务业的依赖程度较高,对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等新型服务业的依赖程度较低,且服务化水平和质量方面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023年以来,河南省深入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新培育智能工厂和车间186个,累计1,105个;新增上云企业2.4万家,累计21.5万家;制定实施“一转带三化”三年行动计划,已完成3,700多家规上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诊断,全省制造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生产设备数字化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明显提升。尽管河南省先进制造业正加速向现代服务业融合转型,但在制造业高水平服务化方面,河南省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三、河南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现代服务业对先进制造业支撑不足。河南省服务业总体规模不小,但服务业增加值和发展增速在全国处于相对较低水平。2022年,河南省GDP全国排名第5位,服务业增加值全国排名第7位,服务业增加值的增速在全国排名第18位。相比其他省份,河南省服务业发展水平还存在明显不足。此外,河南省新兴服务业发展不足,仍以传统服务业为主导。2022年,河南省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为1,587.38亿元,而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为4,496.54亿元,是前者的近3倍。这显示出数字技术密集程度高、经济附加值高的新兴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规模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使数字化的效益无法发挥出来,数字化转型滞缓,难以支撑制造业服务化发展,严重影响了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进度。
(二)产业结构不够合理。河南省大部分制造企业以传统制造业为主,缺乏高端制造业、先进制造业以及能够有效带动全行业整体发展的龙头企业。河南仅有3家企业入围“中国装备制造企业效益200强”,难以形成竞争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时,河南省经济主要以农业和重工业为主,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相对落后,传统服务业的占比依然很高,高技术性、高知识性、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还未成长为服务业的主导产业。2022年河南省技术合同成交额为1,025亿元,仅占全国的2.14%,说明河南省现代服务业内部结构有待优化。这种单一的产业结构加大了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难度,还需进一步完善和升级。
(三)数字化转型生态较弱。一是生态主导力较弱。大多数企业缺乏技术创新能力,科研成果转化程度不佳,很多数字技术研发仍然停留在理论层面。虽然像中信重工、天瑞集团等生态主导力强的“链主”企业存在,但数量不足且带动力不强。此外,能够深度应用数字化的企业较少,河南中小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更多地倾向于使用云上平台,而在实现工业联网、智能工厂等深度数字化应用方面的占比相对较低,导致大多数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动力不足。二是生态合作力度不够强。中小企业与数字化转型服务商、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以及第三方专业咨询机构等生态合作伙伴的协同联动还不够紧密,导致数字化转型合力发挥不足,“两业”融合动能不足。
(四)专业人才缺乏。数字化涉及数据收集、生产流程、管理模式、商业模式等底层结构,因此,除数字技术外,融合发展经营理念、数字化发展战略、业务模式数字化等方面的知识技能对于实现“两业”高质量融合发展至关重要。从融合发展角度来看,河南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缺少相应的专业人才,特别是既懂先进制造业管理业务又懂现代服务业运营业务的综合型人才。然而,近2/3的制造企业数字技术人才稀缺,造成制造业在产品设计、市场营销、售后服务方面的服务化水平较低,融合发展模式模糊,严重制约了“两业”高质量融合发展。
四、河南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路径选择
(一)加快现代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数字经济背景下,运用数字经济推动服务业转型,推进服务业与数字技术、互联网相结合,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首先,服务业企业可借助互联网将传统的线下实体和线上平台相结合,通过改变传统销售模式,来创新服务体系,如采用直播带货、社交媒体营销等方式,扩大市场规模。其次,服务业企业可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了解市场信息。通过数据可视化分析和用户画像分析,企业可以更好地理解顾客的需求和偏好,进行精准推送和差异化服务,提升顾客满意度,从而提升服务业的竞争力,充分发挥数字化的效益,增强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支撑能力。
(二)优化两业产业结构。河南省制造业过于依赖传统制造业,应积极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推动传统产业从中低端向高端转型。政府可以通过降低利率、提供贷款等途径对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同时,可以通过开展高新技术培训、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提供扶持政策等措施帮助企业发展,培养龙头企业,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三)加快数字化转型生态发展。首先,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企业意识到数字化转型的价值,同时采用援企稳岗、金融服务等措施帮扶中小微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提高转型成功率,从而提高数字化的行业渗透率,为两业融合创造技术条件。同时,发挥天瑞集团、中信重工等工业互联网平台产业生态位,发挥其加快产业链协同联动数字化转型的龙头引领作用。其次,企业应不断提高技术创新水平,依靠数字技术创新驱动,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水平,坚持创新驱动生产,同时注重科研成果推广转化应用,促进数字化为两业融合发展持续赋能。
(四)优化河南省制造业人才架构。首先,企业应优化内部人才的培养和考核,可通过引入数字要素,使员工拥有获取工作经验和方法的渠道,不断提升数字人才的综合能力,从而能快速成长为精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专业化人才。其次,积极引进海内外精通现代服务业运营业务的高端人才和具有全球视野的复合型人才,使这些人才产生集聚效应,汇聚更多的优质人才。最后,政府可以鼓励高校深化产教融合、产学合作,培育两业急需的科研人才、管理人才和高科技人才等应用型人才,为两业融合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技能人才和智力支撑。
综上,新时代背景下,促进河南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协调融合发展,助推两业转型升级,是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寻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但当前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中还存在问题,为了促进两业深度融合,河南省应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大力发展高技术服务业,加强对制造业服务化的支撑;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培养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其带动作用,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企业的数字技术利用率,加大科研投入,培育优质数字化转型生态;培养引进海内外高端复合型人才,优化人才架构。
(作者单位:郑州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陈利晓.河南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营销界,2020(11).
[2]杜传忠.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新趋势[J].人民论坛,2023(19).
[3]焦青霞.制造业服务化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研究[J].统计理论与实践,2023(09).
[4]魏贝.郑州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3(20).
[5]李丽,张东旭,薛雯卓,等.数字经济驱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机理探析[J].商业经济研究,2022(03).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734222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