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公共/财税
农业保险如何保障农民收入
第742期 作者:□文/朱嘉政 程 巍 时间:2024/12/1 11:08:11 浏览:16次
  [提要] 中央一号文件多次提出要打造农业保险体系,农业保险是我国重要的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的手段,也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工具。农业保险不仅能够降低农村地区自然灾害对农户收入的重大影响,还能提高农户的种植积极性。同时,为了稳定农民收入,保障农户稳定发展,农业政策性保险无疑是最佳选择。本文首先介绍农业政策性保险,然后指出它的重要性和对农民收入的保障作用,其后选择性阐述其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业保险;农民收入
基金项目:校级培育课题:“农业保险市场主体行为演化趋势研究”(课题编号:2031011032)。通讯作者:程巍
中图分类号:F840.66;F3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4年5月29日
一、文献综述
农业保险具有风险分散的作用,农户购买农业保险后,如果遇到自然灾害或者因为市场因素造成粮食歉收或者农产品价格下降等,农民便可以获得赔付,进而保障农民的收入。Mishra(2005)等认为由于对农业保险的不了解,已参保农户对农业保险的参保情绪可能会逐渐降低;AI achike(2007)认为由于农业活动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保持农村农民收入不断增长是发展中经济体成功实施扶贫计划的一项巨大挑战;Ming wang(2011)针对农业保险的调查分析认为,如果农户针对农业保险的参保计划不稳定,会严重影响农业经济的发展;Frederick quaye(2016)等考虑到大部分参保农户,主要的劳动力分布在非农业部分,可能不利于农业发展;卢飞(2017)等认为政策性农业保险通过引导农户作业行为推动产业增长,是农户增收的重要途径;李琴英(2018)等从风险预防、损失补偿上论述农业保险对保障农民收入的正向影响;黄颖(2021)等研究发现农业投资和技术进步是农业保险助力保障农民收入的关键传导机制,对不同保障水平地区具有异质性;吕晓英(2022)认为建立国家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基金等问题,成为当前亟待研究和回答的重要问题;朱俊生(2022)认为乡村振兴战略为农业保险对保障农户收入和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尤婷婷(2023)在研究中表示防范和化解农业风险始终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的重要议题;杨雪(2023)认为我国作为典型的农业大国已经拥有了最大的农业保险市场,要做到分散风险,稳定收入;郑军(2023)等认为应大力发展农作物收入保险,保障农户收入水平;刘缘(2023)研究发现农业保险的出现则很好地缓解了这些因素对农民收入稳健性造成的威胁,通过给农民提供风险保障,可以给农民吃下“定心丸”,注入“强心剂”,从而有助于实现农民增收的目标。
综上所述,大量国内外专家在针对农业保险和农户收入关系上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二、农业政策性保险发展状况
如今,我国农业生产经营面临着自然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等风险冲击。农业风险冲击不仅导致农民收入水平低、波动浮动大,而且加速劳动、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离农”,从而进一步加剧“三农”问题。健全农业风险管理体系是缓解农业风险冲击、稳定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农业保险是有效的市场化农业风险管理工具,为实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提供有力的风险保障。随着《农业保险条例》的颁布,农业保险的质量得到了改良。2013年《农业保险条例》指出接受财政补贴的险种增加到了12种,涵盖多种常见农作物,其中小麦的保费每亩10元,保额为320元,费率0.0313。从2019年起,农业保险深度和密度迅速提高,攀升至平均农户每亩154元。据财政部统计数据显示,各级财政的农业保险保费占当年农业保险收入总额的80%,到2021年我国农业保险人均保费为176元,总收入为1,192亿元。从统计数据来看,我国农业保险保费每年都在逐渐增加,并且金额也在逐渐增多。因此,为进一步改善农业保险对农民收入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研究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保险保障农民收入的现状,并且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三、农业政策性保险保障农民收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农业保险作为农业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农业保险所遇到的问题因地区而异,其受到各国政策、农业特性、保险市场发展等多种因素影响。例如,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如美国、加拿大、欧洲等地,农业保险市场相对成熟,政府通常会制定一套全面的农业保险政策,提供保险补贴,保障农民的权益。在这些国家,农民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类型的农业保险,如多险种捆绑保险、产量保险、收入保险、天气保险等。
在我国,近年来农业保险发展迅速,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农业保险产品种类丰富,涵盖了农作物保险、林木保险、畜牧保险、渔业保险等。尤其是在一些农业大省,农业保险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农业风险管理工具。农业保险在我国起到了缓解农业生产风险、保护农民收入的作用,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一)保险产品同质化严重,无法满足特定化需求。我国农业保险市场的产品多以传统农作物保险为主,产品创新不足,不能满足多样化的农业风险保障需求。我国国土面积大,各地方农业差异较大,由于产品的同质化较严重,没有为各地区农户创新出适合当地农业发展的保险来满足农户的需要。
(二)风险评估与定价困难。在许多地区由于气候不稳定,很多时候农业受气候和自然环境影响较大,这时候很多保险的风险评估没有太多前例来进行参考,会导致农业保险理赔时间过长,造成风险保险难以准确评估。同时,由于各地区农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收入水平也是各不相同,许多农业保险产品保险公司在产品定价时面临较大挑战,需要考虑多方因素的影响,针对各地区农户的经济水平和农业的发展状况来进行公平定价。
(三)理赔程序复杂,农民保险意识较低。理赔程序复杂且周期较长,导致很多农民在遭受损失后不能及时获得赔偿,降低了农业保险的吸引力。尽管政府对农业保险给予了补贴和扶持,但是农业保险在一些区域覆盖面还是相对有限,尤其是在西部和中部的一些贫困地区。许多农户还是对保险行业存在偏见,不相信农业保险的理赔制度。总地来说,农业保险在保障农民收入、推动农业现代化以及促进农村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农业政策性保险对保障农民收入的作用
农业政策性保险作为保障农户收入的重要手段,可以有效降低农业生产经营风险,对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有着重要作用。我国的农业政策性保险,作为支持“三农”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在经济上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农业保险条例》于2013年开始实施的十年期间,我国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已经完全构建,保险补贴的覆盖范围持续扩大,补贴的类型也在逐渐增多,补贴的比重也在逐步上升,农业保险业务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农业保险对保障农民收入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降低风险,稳定收入。农业活动受许多不可预测因素的影响,如天气、疾病、害虫等。在出现意外事件时,农业保险能为农民提供财务保障,降低农民的经营风险。随着近年来巨型灾害的增加,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准备金已经不足以应对大灾风险,农户的分散经营与我国传统农业保险产品的理赔不相容,因此需要完善新的风险分散制度,保障农民在遭受自然灾害或者其他损失时得到赔偿,从而保证农户收入的稳定。
(二)鼓励农业发展。农业保险可以有效降低农业生产的风险,农民可以减少对农业生产风险的担心。同时,农业保险基于市场化运作,完善了新的农业保险体系。吸取国外的优秀理赔机制,合理地将国内国外优秀的方式结合起来。同时,保持大量风险准备金,强调农业保险企业与农户分担风险、分享收益,从而鼓励农民积极从事农业生产,这种做法有利于农业生产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三)促进农业现代化。农业保险是农业现代化的“助推器”,是广大农民农业收入的“稳定器”,是推动和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金融手段,我国农业经营方式主要以家庭为主要的单位,整体农业效率相对较低。长期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风险较小,但是全面推动农业现代化可能会造成风险抵抗能力不足。为此,农业保险可以分散农业风险,有了保险的保障,农民更愿意采用新技术和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在新的经济形势下能够更有效地为农户经济收入增加,为农产品价值提高带来帮助,有效地保障农户收入,对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提供巨大帮助。
五、农业保险保障农民收入改进措施
自党的二十大以来,我国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广阔,许多新型农户经营主体为农业保险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帮助。现如今,农业保险的高质量发展意味着农业保险在需要向规模的扩大转变为质量的提升。对于农户而言,农业保险比其他分散风险的工具要更有效率,更能合理规划农户对土地的合规运营。对此,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措施:
(一)提高保险补贴度。政府应增加对农业保险的财政补贴,降低农户参保成本,鼓励农民主动购买农业保险,确保农业保险的普及率和覆盖面。农户增加购买保险意愿更加有利于现代农业健康发展。充分运用补贴政策,采取更加灵活的方式来解决当前农业发展不平衡问题,细化各地级市、县补贴比例,还能降低中央财政补贴负担,更有利于我国农业发展。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来说,农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面对自然灾害、市场波动等风险因素,农户往往力不从心,所以必须要高度重视农业保险的作用,并通过财政补贴等政策措施来加强其普及和覆盖面。通过增加对农业保险的财政补贴,提高他们的参保积极性,还能有效分散农业风险。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农民的抗风险能力,促进农业的稳定发展。
(二)创新保险产品。保险公司需与农业发展紧密结合,设计出适应不同地区、不同作物和不同农业生产方式的保险产品,如指数保险、收入保险等,满足农民多样化的风险保障需求。单一的农业保险险种并不能满足我国农业发展需求,需要多样化的险种来增加农户的可选择性,但创新农业保险险种要根据我国具体国情来进行,构建适合我国农业发展的保险体系,克服目前农业保险产品成本过高的问题,并获得更多的补贴政策支持。此外,保险公司还可以与农业科研机构、高校等合作,引入先进的科技手段,提升农业保险产品的科技含量,对农作物的生长情况、气象变化、土壤状况等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为农户提供更加精准的风险评估和保险服务。同时,保险公司还需要加强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优化产品设计,提高保险理赔的效率和准确性。在保险理赔方面,可以引入智能化理赔系统,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对农户提交的理赔申请进行快速审核和处理,提高理赔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增强农民的保险信心和满意度。
(三)优化农户理赔流程。如今,农业保险理赔流程过于繁琐,目前我国农户受教育水品还处于较低水平,所以农业保险理赔程序需要被简化,这样做能提高理赔效率,使农民快速收回损失,还能提升农民对农业保险的信任程度。提高农业保险产品的易理解性。现有的农业保险产品往往使用专业术语和复杂的条款,使得农民难以理解,需要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来描述保险产品和理赔流程,让农民能够轻松理解。降低农户理赔成本,确保农户在遭受自然灾害或其他不可预见事件时能够及时获得赔偿。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推广数字化理赔服务。可以将理赔流程转移到线上进行。农民只需通过手机或电脑提交相关证明材料,保险公司即可在线审核并支付赔款。这种方式不仅可以简化流程,还能提高理赔效率。
(四)加强农业保险宣传。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业保险企业应扩大在乡镇的宣传范围,同时与政府进行合作,开展针对农户投保农业保险的相关培训,并且通过农业保险知识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农民对农业风险和保险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农民的风险防范意识和保险意愿。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农业保险企业应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渠道,如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等,向农民普及农业保险知识。通过举办农业保险知识讲座、培训班等活动,向农民详细解释农业保险的概念、作用、投保流程以及理赔方式等知识,帮助农民全面了解农业保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由于农业保险企业应与政府合作,双方可以共同组织开展针对农户投保农业保险的培训活动。政府可以利用其行政资源和组织优势,组织农民参加培训,不仅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补贴,还能鼓励农民积极投保农业保险,这种做法既达到了宣传目的,又可以分散农业风险。
(五)实施区域性保险试点。农业保险要通过在不同的地区实施区域性保险试点项目,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优化保险方案,为全面推广提供经验。农业保险为了更好地推进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既要改良传统农业保险产品,还要针对个地方差异化创新农业保险产品,通过实施区域性保险试点项目来对各地方乡镇进行试验,区域性保险试点这一举措旨在通过针对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和优化保险方案,更大程度上分散农户风险,同时为全面推广保险产品和服务积累经验。在实施区域性保险试点的过程中,需要了解当地的实际需求和潜在风险。通过与政府部门的沟通,了解区域性保险试点政策导向和支持措施,为企业提供更有针对性的保险服务,提高保险产品的覆盖率和渗透率。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有力的风险管理工具。
六、结论
农业保险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农民收入的“稳定器”,更是农业现代化的“助推器”。在乡村振兴战略中,针对农业保险方面提出采取通过提高保险补贴度、创新保险产品、优化农户理赔流程等措施,有利于农业保险在我国高质量健康发展。同时,农业保险的高质量发展仍需要进一步完善体系,提高保险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确保农户能够真正受益。政府、保险公司和农户之间需要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农业保险在各地区的发展,为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提供坚实的保障,我国农业保险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农业保险不断创新和发展,在保障农民收入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作者单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K A M,R N W,S H E.Is moral hazard good for the environment?Revenue insurance and chemical input use[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05.74(01).
[2]Achike A,Orekye U,Mkpado M.Evaluation Of Farming Systems And Informal Insurance Measures For  Optimum Income Of Rural Farmers In The Rain Forest Zone Of Nigeria[J].Journal of Agriculture and Food Sciences,2007.05(01).
[3]Wang M,Shi P,Ye T,et al.Agriculture insurance in China:History,experience,and lessons learned[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saster Risk Science,2011.02(02).
[4]Quaye F.Effects of Multiple Risks on Farm Income and Willingness to Pay for Agricultural Insurance:A Case Study of the Greater Accra Region in Ghan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2016.08(06).
[5]卢飞,张建清,刘明辉.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农民增收效应研究[J].保险研究,2017(12).
[6]李琴英,崔怡,陈力朋.政策性农业保险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基于2006-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51(05).
[7]朱蕊,江生忠.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扶贫效果分析[J].保险研究,2019(02).
[8]马九杰,崔恒瑜,吴本健.政策性农业保险推广对农民收入的增进效应与作用路径解析——对渐进性试点的准自然实验研究[J].保险研究,2020(02).
[9]郑军,杨玉洁.农业收入保险制度模式的中美比较及启示——基于制度变迁理论[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2(04).
[10]黄颖,吕德宏.农业保险、要素配置与农民收入[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0(02).
[11]黄颖,吕德宏,张珩.政策性农业保险对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研究——以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险为例[J].保险研究,2021(05).
[12]吕晓英,庹国柱,蒲应燕.我国农业保险和再保险应对大灾风险能力的模拟研究[J].保险研究,2022(03).
[13]朱俊生.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J].中国金融,2022(18).
[14]尤婷婷.农业保险助力乡村振兴的逻辑机理与路径构建[J].农业经济,2023(03).
[15]刘缘.农业保险深度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23.
[16]杨雪.农业保险发展水平对农民收入影响机制研究[D].烟台:烟台大学,2023.
[17]付浩.农业保险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23.
[18]郑军,赵维娜.农业保险对中国绿色农业生产的影响——基于农业技术进步的中介效应[J].资源科学,2023.45(12).
[19]吴伟.政策性农业保险如何提升农户收入——基于贵州的调查和实证检验[J].金融监管研究,2023(12).
[20]谷政,王素芹,杜婷.地方政府农业保险政策执行力及影响因素研究[J].保险研究,2024(01).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794191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