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市场/贸易 |
农户入社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
第742期 作者:□文/侯得林 刘永悦 时间:2024/12/1 12:07:02 浏览:17次 |
[提要] 本文分析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状况、运作模式以及农户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意愿的影响因素。以黑龙江省桦南县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该县农民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现状,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探讨农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影响因素。提出端正农民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认识、政府协助农民专业合作社完善发展机制、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提高经济回报的作用等建议,以提升农户的积极参与,为推动桦南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入社意愿;影响因素
基金项目: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9年度学成、引进人才科研启动计划课题:“农民专业合作社供应链利益协调机制研究”(项目编号:XDB201811)。通讯作者:刘永悦
中图分类号:F276.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4年5月29日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于2007年颁布,标志着我国农民合作社体系的建立,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组织形式、方向和模式进行清晰的指引。桦南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在2022年底达到了1,022家,成为农业现代化建设、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力量。然而,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问题,导致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较为缓慢。因此,本文对桦南县农民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现状进行分析,探究桦南县农民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影响因素,并借助问卷对桦南县农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意愿进行调研,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检验农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影响因素,提出提高桦南县农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意愿的对策,激发桦南县农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热情。
一、桦南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一)桦南县基本情况。桦南县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占地面积4,417.9平方千米。全县总人口41.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8.4万人,耕地面积24.3万公顷。辖7镇5乡,192个行政村,9个国营林场,6个国营农牧场。截至2022年底,桦南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共有1,022家,共有成员5.2万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主要农产品生产经营已覆盖优质水稻、大豆、玉米等35个产业门类,粮食产量保持在25亿斤以上。2022年,带动农民年收入增收9,800万元,入社农户户均增收3,000元,多年来县域经济综合排名稳居全省第一。
(二)桦南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状况
1、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攀升。随着《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颁布,掀起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办热潮。与此同时,桦南县政府积极出台相关政策,桦南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快速发展,不断有新的合作社涌现出来。从表1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桦南县农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数量在逐年增长。从2018年的427家增加到2022年的1,022家,短短4年间增长了约142.15%。这种快速增长在2019年达到了峰值,增长率高达42.15%。尽管随后的两年有所放缓,但在2021年又回升至24.73%。到了2022年,合作社的数量虽然有所增长,增长率仅为10.73%。合作社数量的增加,表明桦南县的农民对于合作化经营方式越来越认可。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也有助于推动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从而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表1)
2、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模式趋向多样化。桦南县政府积极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基础,建立起“联盟+产业+农户+基地”的新型发展模式,进一步扩大了合作服务范围。以合作社为连接点,农民增收为目标,多模式齐驱,实现区域经济增长。通过专业化的合作生产,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够有效地实现生产和管理的规模化,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利用合作社低价优质服务推动农户收入增长,通过对生产资料的统一供给和商品的统一销售,减少生产和交易费用,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通过新品种和新技术的推广,农业生产得到改善,促使农户增收。
3、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环境逐步优化。桦南县政府大力开展“无照经营”治理,以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打击非法经营行为,加强对合作社的监督管理,为桦南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降低了农户因虚假合作社而造成的经济损失,保护了农户切身利益的同时,还建立了农户与农民专业合作社之间的信任关系。桦南县政府还积极开辟农民专业合作社之间的学习、交流的途径,搭建沟通交流平台,以创建合作社的示范基地为载体,对合作社的成功模式案例进行宣传。
二、实证检验
(一)样本来源及样本量。为深入分析影响农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因素,本文设计综合调查问卷,分为四个主要部分:一是农民户主特征;二是经营特性;三是农户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认知;四是农户在对环境限制因素。在问卷调查环节,对桦南县下属的12个乡镇中的11个村落进行了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600份,收回有效问卷508份,问卷回收率为85%。
(二)桦南县农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影响因素选取。首先对桦南县的部分农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调研,对桦南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和农户参与情况进行初步了解,为影响因素的选取提供理论基础。参考李湘铭(2010)、朱怡凡(2016)和郑双怡(2021)等相关学者的研究,选取了农户的年龄、文化水平、家庭情况、政府因素、经济因素、从众心理等作为影响农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影响因素进行检验分析。在研究桦南县农民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决策因素时,对所有初选的影响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以筛选出非关键变量。通过多因素分析进一步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表2)
加入意愿=F(农户的年龄、文化水平、家庭情况、政府因素、经济因素、从众心理)+随机扰动项
2、影响因素调研数据统计。农民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影响因素调研数据统计结果见表3。从被调查的农户年龄来看,年龄在30岁以下、40~50岁、50岁以上的农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意愿差别较大,30~40岁农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意愿的区别不大;从被调查农户的文化水平来看,文化水平对农户加入意愿影响较大,高中及以上的农户加入意愿水平较高;从政府因素来看,政府支持对农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意愿的影响较大;从被调查农户户主的家庭情况、经济因素和从众心理来看,农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意愿的区别不大。(表3)
3、模型构建。本文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当农户不愿意加入到农民专业合作社时,因变量为Y=0;当农户愿意加入到农民专业合作社时,因变量Y=1。
公式如下:
g(p)=ln■=b0+b1x1+b2x2+…+bnxn+ε (1)
式中,p为愿意加入合作社的概率,xi为各个变量。
4、实证结果与分析。本文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检验农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影响因素,结果见表4。从表4中可以看出,文化水平和政府因素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回归系数分别为0.003和0.005;年龄因素在5%水平上显著,回归系数为0.025。说明文化水平、政府因素和年龄均对农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产生显著性影响,其中政府因素最为显著。家庭情况、经济因素和从众心理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家庭情况、经济因素和从众心理对农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不产生显著性影响。(表4)
(1)年龄方面。根据调研结果,年龄较小的农户一般具有较高的受教育水平,更容易接受新事物。他们普遍认为农民专业合作社代表着未来的发展趋势,并且对合作社的发展前景抱有乐观的看法。相反,年龄稍长的农户的思想相对较为保守,身体健壮,足以支持传统的耕作方式,因此他们不太愿意冒险尝试新的工作方式,更倾向持有观望或否定的态度。而那些年龄偏大的农户,往往由于身体状况和身体条件的限制,很难继续传统的耕作方式。他们更愿意以合伙人或工作职员的身份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从而获得相对稳定的收益。
(2)文化水平方面。根据调研结果,文化水平较高的农户相比文化水平较低的农户,表现出更强烈的入社意愿。这一趋势可以解释为文化水平的提高使农户在农业生产和社会参与方面具备更丰富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更加理解和认同农业合作社的重要性。首先,文化水平较高的农户通常具有更广泛的知识基础,包括现代农业技术、市场信息等。这使得他们更能够理解合作社模式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积极影响,从而增强他们加入合作社的意愿。文化水平的提高也意味着农户更具有创新意识,能够更好地适应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因此更愿意接受农业合作社这种新型劳作模式。其次,文化水平较高的农户通常具备更强的综合素质,包括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这使得他们更容易融入合作社的组织结构,更好地参与合作社的决策和管理过程。文化水平的提高还带来了更强的社会参与意识,使农户更愿意在集体中发挥作用,共同推动合作社的发展。
(3)政府因素方面。根据调研结果,政府的政策扶持、资金支持和相关法规的制定直接影响农户对合作社的态度。例如,政府提供的财政奖励和补贴可以鼓励农户积极参与合作社,减轻其经济负担。同时,政府的扶持政策和法规的明文规定有助于提升农户对合作社的信任感,增强其参与的积极性。政府还可以通过组织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农户对合作社运营模式的了解,促使其更愿意加入。
三、结论及对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本文选取黑龙江省桦南县为研究区域,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了年龄、文化水平、家庭情况、政府因素、经济因素和从众心理等影响因素对农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意愿的影响水平,得出了文化水平、政府因素和年龄均对农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意愿产生显著性影响,家庭情况、经济因素和从众心理对农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意愿影响不显著的结论。
(二)对策建议
1、提升农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意愿。大部分受教育程度低与外界接触不多的农民对合作社的了解十分有限。究其原因,是因为农户普遍缺少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了解,所以我们应对农户进行相关知识教育培训,从宣传教育和集中培训入手,使农户认识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本质是农户为抵抗风险、维护其自身利益而自愿联合起来的,具有农民经济互助性的经济组织。这是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实现规模经营、让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高的必经之路。通过对合作教育工作的实施与开展,使农民正确认识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积极作用。对于那些已经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户,要让社员亲身感受到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之后享受到的优惠,明确农户的主体角色,并认识到自身的利益与合作社的利益是绑在一起的。
2、政府协助农民专业合作社完善其发展机制。一是要对合作社的章程进行规范化。要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的要求,健全合作社的内部运作机制、运作方式等,逐步走上规范发展之路。提高自身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农民专业合作社应该为农户提供优质、专业、有效的服务,为更多的农户带来实质性的帮助。二是健全完善收益分配制度。要通过资本、劳力、生产工具、土地和技术等多种方式进行合作,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起一套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体系,构建起紧密的经济利益共同体。三是维护农户的合法权益。建立契约约束机制,通过契约、合同的方式将权利、义务和责任落实到合同中。四是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户之间构建自主经营运转的有效运作机制,形成连接更紧密的相互支持经济体系。
3、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提高经济回报中的作用。实证结果表明,当农户越是认识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对节约成本、提高产品附加值、把控产品质量、增加产值等经济回报方面的作用效果,其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意愿就会越强。合作社应该为农户提供实用的技术指导和帮助,提高对农户的服务水平,提高农户的经济回报,为农民提供高质量的农产品,以适应市场需求。同时,要构建健全的农产品品质检测系统,实现农产品的商品化和市场化,防止由于农民不安全的生产而导致的损失,这样就能让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的服务与农户的实际需求相契合,使更多的农户受益,实现经济回报的增长,吸引更多的农户加入进来。
(作者单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王丹,李瑞芬,刘驰,等.北京市农户加入农民合作社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J].农业展望,2021.17(02).
[2]张莹,李瑞芬,杨培欣,等.北京农户加入农民合作社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平谷区为例[J].农业展望,2022.18(04).
[3]刘美琪,李林凤.农户参与合作社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栖霞市翠屏街道办事处辖区的实证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21(26).
[4]张瑞晨.黑河市孙吴县农户加入农机合作社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6(22).
[5]卢向虎,吕新业,秦富.农户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意愿的实证分析——基于7省24市(县)农户的调研数据[J].农业经济问题,2008(01).
[6]鲁晓,朱秀杰.贫困地区农民参与合作社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六盘山片区的问卷调查[J].江西农业学报,2015.27(04).
[7]李翔.农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D].南昌:江西农业大学,2012.
[8]张雪.加快促进农民合作社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2.43(01).
[9]季湘铭.发达地区农户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意愿及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D].杭州:浙江大学,2010.
[10]朱怡凡.影响农户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因素研究——基于对湖北荆州、十堰、襄阳、宜昌的实证研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11).
[11]胡钰.合作社满意度对农户入社影响分析——以郑州市为例[J].农业经济,2016(11).
[12]郑双怡,冯琼.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的农户行为选择逻辑与组织化[J].改革,2021(1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