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时空分异视角下人口结构转型的经济效应
第743期 作者:□文/蔺 爽 时间:2024/12/16 15:52:41 浏览:9次
  [提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全面认识、正确看待我国人口发展新形势。积极应对人口结构转型,以经济长期平稳增长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本文定性分析人口结构转型的经济效应,从时空分异视角出发,探讨2002~2021年省级层面中国人口结构转型的经济效应。研究发现:人口结构转型显著促进经济增长。在时间层面,人口结构转型的经济增长效应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减弱;在区域层面,人口结构转型的经济效应显现出西部高、东部低和中部不显著的现象。这是因为随着人口结构转型,其经济增长效应呈现显著下降的趋势,即人口结构转型的经济增长效应是非线性的。
关键词:人口结构转型;经济增长;时空分异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4年6月7日
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当前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趋势性特征,必须全面认识、正确看待我国人口发展新形势。自改革开放以来,受经济社会发展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中国人口结构经历了显著转变,从“高出生、高死亡、高增长”转变为“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人口数量和质量变化显著。
人口结构转变主要指人口老龄化问题下导致的劳动力数量的减少(人口数量红利的减少)以及时代背景和供求引致人力资本的增加(人口质量红利的增加)两个方面。一些学者认为,人口结构转型会抑制经济增长。生命周期假说认为随着老龄化的加深,退休人口比例增加会导致储蓄增加,进而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人口结构转型下,劳动力数量的减少可能导致劳动力市场供给不足和公共财政负担加重,进而影响经济增长率。此外,相关研究表明,老年人的劳动力参与率和知识溢出等因素可以缓解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另一些学者认为,人口结构转型会促进经济增长。齐红倩和闫海春(2018)研究表明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正向效应随时间变化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结果。这可能与人口结构转型的动态进程有关,人口老龄化初期的“转方式,调结构”会推动经济发展,随着时间推移,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结果会减弱甚至变成负向影响。上述过程的机制较为复杂,一方面人口结构转型过程中人力资本的积累和人口质量的提高会通过提高劳动效率、消费福利、改善健康状况和延长预期寿命弥补人均产出减少进而推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人口数量红利的消失会倒逼教育水平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从而增加人力资本的积累,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技术创新和知识积累,进而推动经济增长。此外,人口结构转型的经济效应还存在空间上的差异。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关于人口结构转型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得出的结论并不相同。本文基于已有研究,从时空分异视角入手,探究人口结构转型的经济效应,旨在通过该研究,为我国人口结构转型大背景下的经济平稳增长提供相关建议。
一、理论基础与命题提出
(一)人口结构转型的经济效应。人口结构转型的经济效应中,一方面,人口结构转型意味着我国老年人口比例增加和青年人口比例下降,这种年龄重心向非劳动年龄阶段的变动必将影响我国的劳动人口数量变化,根据亚当·斯密的经济增长理论,劳动和资本投入是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作为生产要素的劳动力人口减少势必会导致经济的衰退。此外,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相关的社会保障成本也会增加,可能会造成居民福利水平的降低,也增加了该地区城市化的经济负担;人口结构改变的导火索是人口老龄化的不可逆过程,生命周期假说认为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退休人口比例增加会激励微观个体偏好储蓄以应对未来风险,这种行为会导致全社会消费水平降低,而消费是实现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老年人有知识经验丰富的优势,老年科技管理人才的增加意味着更多熟练劳动力,可以通过干中学、老带新等模式提高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卢卡斯内生增长模型认为人力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基础,人口结构转型通过劳动力供给减少和劳动力成本上升引致资本和技术对劳动力的替代,通过倒逼教育水平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从而增加人力资本的积累,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技术创新和知识积累,进而推动经济增长;生命周期理论中,预期寿命的延长使得人力资本投资的回报期延长,这些信号的反馈有利于促进全社会人力资本的投资从而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弥补人口数量红利减少的效用,促进经济增长。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命题1:
H1:人口结构转型会推动区域经济增长
(二)人口结构转型经济效应的时空异质性。在人口结构转型的初级阶段,人口的高出生率和高死亡率导致人口年龄结构较年轻,老龄化现象并不明显,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限。随着经济发展进入工业化阶段,出生率和死亡率的下降导致人口年龄结构变化,老龄化开始显现,发展到后工业化阶段,生育率的持续下降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可能导致劳动力供给减少,资本形成和资源配置效率降低,经济增长率可能会回落。因此,人口结构转型可能存在时间异质性。中国的地域广阔,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和政策实施存在显著差异,东部地区由于较早实施计划生育政策,老龄化程度较高,而中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老龄化程度较低。这些因素导致人口结构转型在不同地区也表现出明显差异。因此,人口结构转型的经济效应可能存在区域异质性。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命题2:
H2:人口结构转型的经济效应存在时间和空间层面的异质性
二、实证检验和结果分析
(一)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本文的被解释变量为区域经济增长水平(lnrgdp),使用人均GDP的对数表示。核心解释变量为人口结构转变(pop),使用65岁及以上人口数与总人口数的比值表示。控制变量中,本文使用固定资本存量的对数衡量固定资本(fix),使用人均受教育年限的对数衡量人力资本(hc),使用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值衡量政府干预度(gov),使用进出口总额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值衡量对外开放水平(open),使用铁路公路里程数与年末总人口的比值衡量基础设施水平(inf)。上述数据源于国家统计局、各省统计年鉴等,部分缺失数据通过线性插值法进行填充。
(二)基准回归结果。本文基于中国2002~2021年30个省(区、市,除港澳台、西藏)的面板数据,为验证命题1中人口结构转型水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卢卡斯内生增长模型为基础,使用面板双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模型设定如下:
lnrgdpit=β0+β1popit+αitXit+ui+λt+εit
其中,α、β表示常数项及各解释变量回归系数,lnrgdpit为i地区t时点经济增长水平的对数,popit为i地区t时点的人口结构转型水平,Xit为i地区t时点的各控制变量,ui为地区i的固定效应,λt为时间t的固定效应,εit为随机扰动项。基准回归结果见表1。(表1)
表1中列(1)为人口结构转型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基准回归结果,结果显示,人口结构转型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系数为1.918,在1%的水平上显著,这说明人口结构转型能够显著提高经济增长水平,验证了命题1。
为了验证上文结果的可靠性,本文对该模型进行了稳健性检验:考虑到新冠肺炎疫情对人口和经济水平的影响,去除2020年样本;考虑到直辖市对人口的虹吸效应,剔除直辖市样本。稳健性检验结果显示,人口结构转型的回归系数分别为1.905和1.413,且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控制变量的系数和显著性基本与基准回归结果相同,因此稳健性检验通过。基准回归结果可信,进一步验证了命题1。
(三)时间和空间异质性分析。本文以蔡昉(2010)提出的人口红利消失拐点2012年作为分界线进行时间异质性的分样本回归,以常见的东中西部划分进行区域异质性的分样本回归,验证命题2。回归结果见表1中列(2)、列(3),分别是2002~2012年及2013~2021年的分样本回归结果,结果显示,2002~2012年间人口结构转型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系数为1.824,2013~2021年的影响系数为0.538,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人口结构转型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存在时间上的异质性。表1中列(4)、列(5)、列(6)分别是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的分样本回归结果,结果显示,东部地区人口结构转型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系数为1.185,中部地区的影响系数为0.686,西部地区的影响系数为3.064,其中东部和西部的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中部地区不显著。这是因为东中西部的人口结构整体表现出老龄化东部大于中部大于西部的特征,所以西部地区处于人口结构转型早期,人口结构转型经济效应较大;而东部地区人口结构老龄化最高,系数却显著大于中部,这可能是因为东部地区较高的教育支出、产业结构和技术创新水平弥合了人口结构转型的负面效应。综上,在时间层面,人口结构转型的经济增长效应随着时间逐渐减弱;在区域层面,人口结构转型的经济效应显现出西部高、东部低和中部不显著的现象。即人口结构转型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存在时间和区域上的异质性,命题2得证。
(四)人口结构转型的非线性特征。根据以上实证结果发现,本文的时空异质性结果存在内在联系,即人口结构转型的前期或区域老龄化水平较低时,人口结构转型的经济增长效应越强。为验证该猜想,本文借鉴王连等(2022)的研究使用面板门槛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单面板门槛双固定模型设定如下:
lnrgdpit=β0+β1popit×I(popit<θ1)+β2popit×I(popit≥θ1)+αitXit+ui+λt+εit
其中,θ1是人口结构转型的门槛值,I(·)为示性函数,括号里式子成立则取1,否则取0,其他变量含义设定同上。门槛效应检验结果显示,人口结构转型水平的单门槛检验结果在1%的水平下显著,双门槛和三门槛检验结果不显著,这说明人口结构转型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过程中存在单门槛效应,其中门槛值为0.0711。回归结果见表1中列(7)。回归结果显示,当人口结构转型水平小于0.0711时,人口结构转型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回归系数为2.894;当人口结构转型水平大于等于0.0711时,回归系数为1.879,即回归系数在1%的水平显著且呈阶段下降趋势。
综合以上实证结果得出两个结论:一是人口结构转型的经济效应始终显著为正,说明人口结构转型促进了经济增长;二是验证了上文猜想,即随着人口结构转型水平的提高,人口结构转型的经济增长效应呈现显著的阶段下降的趋势,即人口结构转型的经济增长效应是非线性的。
三、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本文在人口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下,研究中国人口结构转型的经济效应。本文从时空分异视角出发,实证分析了2002~2021年中国省级层面人口结构转型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人口结构转型显著促进了经济增长。在时间层面,人口结构转型的经济增长效应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减弱;在区域层面,人口结构转型的经济效应显现出西部高、东部低和中部不显著的现象;随着人口结构转型,人口结构转型的经济增长效应呈现显著下降的趋势,即人口结构转型的经济增长效应是非线性的。
(二)政策建议。为更好地发挥人口结构转型的经济增长效应,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积极落实“三孩”政策,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地方政府应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完善医疗和教育保障,企业也应承担社会责任,提供灵活的产假和陪产假政策。(2)完善老年人保障体系,发展“银发经济”。通过优化养老金制度确保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标准。发展适应老龄化社会的经济模式,鼓励老年人返聘和技能培训。(3)加强教育投资,完善人才保障体系。抓紧数字经济机遇,降低人才培养成本,提高人力资本积累,以“人力资本红利”上位替代“人口数量红利”。(4)推动技术创新,优化产业结构。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为技术密集型产业,适应人口结构转型下的老龄化社会模式。(5)采取差异化的区域发展策略。西部地区应重视教育投入,加速承接东中部技术产业转移和知识溢出,中部地区应支持本地科研和创新企业,东部地区则应发挥其资源和地理优势,建立多元城市结构和产业技术创新中心。
(作者单位:青岛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参考文献:
[1]张苏,张辉.人口“数量-质量”转换、经济增长与养老金可持续性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24(04).
[2]张熠,张书博,汪润泉.中国养老金改革的逻辑和福利效果:基于人口“数量-质量”转换的视角[J].经济研究,2020.55(08).
[3]王连,周之浩,张维星.人口红利的经济效应——基于质量和数量的双重研究视角[J].统计学报,2022.03(03).
[4]Modigliani F,Brumberg R.Utility analysis and the consumption function[A]//Kurihara K,editor.Post-Keynesian Economics[M].New Brunswick:Rutgers University Press,1954.
[5]Mohd SNA,Ishak AA,Selvaratnam DP.Ageing Population's Impact on Economic Growth in Malaysia From 1981 to 2019:Evidence From an Autoregressive Distributed Lag Approach[J].Front.Public Health,2021(09).
[6]胡鞍钢,刘生龙,马振国.人口老龄化、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证据[J].人口研究,2012.36(03).
[7]Maity S.,Sinha A.Linkages between Economic Growth and Population Ageing with a Knowledge Spillover Effect[J].J Knowl Econ,2021(12).
[8]Lai S.L.,Yip T.M.The role of older workers in population aging economic growth nexus:evidence from developing countries[J].Econ Change Restruct,2022.
[9]盖骁敏,张双双.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基于劳动力供给和资本投资视角[J].山东社会科学,2018(06).
[10]齐红倩,闫海春.人口老龄化抑制中国经济增长了吗?[J].经济评论,2018(06).
[11]李军.人口老龄化条件下的经济平衡增长路径[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08).
[12]李志宏.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正面效应分析[J].老龄科学研究,2013.01(07).
[13]方显仓,谢欣,黄泽民.人口老龄化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CES生产函数的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14(12).
[14]张熠,陶旭辉.人力资本进步、工资结构与区域赡养负担差异[J].经济研究,2022.57(05).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742387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