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首都机场地区重点产业转型升级探索
第743期 作者:□文/沈惠伟 马 鑫 王晓伟 时间:2024/12/16 15:53:54 浏览:12次
  [提要] 在危与机交替的内外部形势下,本文在研究首都机场地区产业现状基础上,剖析首都机场临空经济示范区航空服务、口岸贸易、商务会展等三大重点产业面临的瓶颈问题,并从产业链、产业结构、产业载体和平台等角度提出解决问题和促进产业升级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航空产业;口岸贸易;商务会展;产业升级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4年6月5日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自1958年通航以来,对首都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以首都国际机场临空经济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为载体的临空经济对机场周边地区及顺义区经济发展也起到巨大的辐射带动作用。但在当前复杂的内外部形势下,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加之北京“一市两场”双航空枢纽格局的形成,示范区产业发展面临巨大挑战。
一、产业发展现状
作为国内起步较早的临空经济区,首都国际机场临空经济示范区在全国17个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中,发展指数得分一直稳居前列,是我国航空服务企业最多的机场临空区。截至2022年10月,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吸引了1.2万余家中外企业入驻,聚集了世界500强投资项目近90个,总部型企业70余家,央企、国企分支机构130余家,外资企业5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近200家。示范区经济企稳回升态势明显,并初步形成了以航空服务为主导,以口岸贸易、商务会展为支撑,以科技服务和产业金融为补充的临空产业体系。
二、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内部结构不优。从各产业占比来看,示范区内部产业结构待进一步优化。目前,示范区产业发展过度集中于航空服务业,非航空产业仅占比约40%。与临空经济密切相关的口岸贸易、商务会展产业规模相对较小,科技服务、新兴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尚处起步阶段。
(二)重点产业待提升
1、航空服务:已形成千亿集群,短板要素待补齐。航空服务业作为示范区核心产业,具有先天优势和深厚基础。航空服务业涵盖航空运输、飞机起降、旅客服务、地面保障、航空维修、消防救援等上下游延伸的多个领域,吸引了众多知名的航空企业总部聚集,如中航集团、中航油、中航材等,形成航空服务千亿产业集群。示范区具备一定的航空维修产业基础,以AMECO为龙头,聚集了发动机大修、航线维护、附件修理、起落架大修、地面设备校验等全门类维修业务等。示范区还建有全国首个航材共享平台,并聚集众多航材分销商资质企业(北京市共有航材分销商资质企业63家,位列全国首位,其中顺义区36家)。同时,依托天竺综合保税区,顺义成为“北京市融资(金融)租赁聚集区”,大力发展飞机租赁等业务,其中工银租赁、农银租赁分别完成波音飞机的引进和租赁,建信租赁完成空客飞机的引进和租赁,北京市文化科技租赁、华联保理等金融机构也已入驻。
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近几年示范区航空服务主要经济指标大幅下降,目前虽有复苏,但尚未恢复疫情前水平。航空服务产业内部结构尚待优化,目前示范区入驻的航空服务企业业务主要集中在航材、配运、维修等环节,基础的航空运输业务占比约60%,航空培训、航空文化体验等航空衍生业态不够丰富,产业链部分薄弱环节仍需补齐。
同时,内外竞争愈加激烈,倒逼产业升级。京津冀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非首都功能疏解开启后,京企外迁开始加速。有数据显示,2014~2020年京企共迁出7,009家。随着北京“一市两场”格局的形成,示范区航空服务业也面临京企外迁或迁至京内其他地区的挑战。
2、口岸贸易:货物贸易物流为主,服务贸易规模小。基于天竺综合保税区的口岸和保税功能,示范区口岸贸易以口岸贸易、加工贸易、保税物流为基础功能,其中保税物流占比约80%,口岸和加工贸易占比低,技术贸易、文化贸易等新兴服务贸易经济体尚未形成规模。
贸易方面:作为全国最早开放的航空口岸,首都机场拥有进口肉类、冰鲜水产品、食用水生动物、水果、种苗花卉、药品和国际邮件经转口岸等7类进口商品指定口岸,2022年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天竺综保区)实现进出口贸易额约871亿元。从贸易结构看,医药贸易约740亿元,占比85%;以货物进口为主,艺术品进口规模占全国总量的1/3,医药进口规模占全国总量的1/5,医药中疫苗进口数量占全国总量的95%。
保税物流方面:依托国家级空港型物流枢纽顺义片区,示范区航空物流形成较好基础。其中,北京空港物流基地是北京唯一的航空-公路国际货运枢纽型物流基地,重点发展基于航空物流和国际物流的城市配送功能。天竺综合保税区与首都机场货运停机坪无缝对接,实现了港区一体、一般贸易与保税贸易的融合发展,形成一二级库两级分拨和一般贸易、国际快件、保税贸易三线并行的功能布局。但航空货运业务面临较大挑战。2019年,首都机场货邮吞吐量全国第二,但仅为第一名上海浦东机场的54%,受疫情影响,首都机场航班腹舱带货量下降明显,同时由于全货机数量少,在国内主要机场货邮吞吐量上升的情况下,首都机场货邮吞吐量由全国第二降至第四位。国际物流运输中,目前首都机场更多承担的是承运点的功能,物流枢纽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3、商务会展:商务服务为主,核心会展业务待提升。示范区现有商务会展相关规上企业80余家,主要包括商务服务、消费型商业、会展和酒店业。其中,商务服务类企业体量较大,占比过半,消费性商业(购物、餐饮、娱乐)次之,会展业和酒店业占比不及10%,提升空间较大。
载体建设方面:作为北京最大的会展载体,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一期)单体展览场馆室内展览规模(10万平方米),在2022年全国室内可供展览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展览场馆中排名第33位,尚未达到世界百大商展平均水平(21.95万平方米)。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在建(二期)室内可供展览面积20万平方米,在2022年全国在建展览场馆室内可供展览面积中排名第7位。展会内容方面:目前新国展的国际性展览主要为汽车和机床等工业品展览,展会主题以政务型为主,尚未形成会展特色和品牌,缺乏有影响力的会展企业和项目,尤其是科创及高精产业方面的会展较为缺乏。展馆利用方面:根据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数据,2021年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顺义馆)的展馆利用率为41.99%,与深圳会展中心(46.31%)、广州世贸博览馆(44.54%)等国内展览业领先城市还有一定差距,展馆利用率待提升。
三、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建议
立足资源禀赋及产业基础,充分发挥政策优势,做大规模,优化结构,推动临空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构建开放型临空经济体系,进一步提升首都机场地区临空经济辐射带动力。
(一)做大做强航空产业。紧抓我国国产大飞机兴起等战略机遇,重点聚焦引入航空服务龙头企业,拓展航空服务全产业链条,培育发展航空制造业,进一步完善航空产业生态。
1、航空服务。航空服务业未来需围绕飞机和关键零部件维修等龙头企业,推动一批航空维修上下游产业链集聚,优先打造航空发动机及部附件维修的全国基地,发展飞机租赁,延伸发展航空培训、航空文化体验等,伺机发展航空餐食、地面服务等,打造航空服务产业生态。
航空维修方面:示范区已有较好的航空维修基础,未来升级方向一是优先发展航空发动机及部附件维修。在现有龙头企业基础上,依托北京航空发动机维修(罗罗项目)等重大项目落地,吸引国内外相关企业入驻,打造全国航空发动机及部附件维修产业集群。二是优化保税维修模式,拓展航材共享业务,探索航空维修AOG航材包修转包修理业务口岸便利化措施,简化通关流程,压缩免税申请批复时间等。三是建立首都机场航空维修基地(平台),增强行业话语权和影响力。四是建设两机场间快速货运通道,提升企业两机场间航空维修业务效率,降低企业成本。
飞机租赁方面:结合未来市场需求广阔且行业盈利水平高的特点,依托北京市融资(金融)租赁聚集区的政策优势,大力吸引头部融资租赁公司入驻,促进租赁公司与航空公司协同,探索飞行器、仪器仪表设备等多样化融资租赁业态,助力航空公司优化机队机型配置。
航空培训方面:一是支持龙头维修企业开展航空维修培训。补齐我国航空维修专业技术人才缺口,尤其是一些重要系统关键部附件的维修,以及对工程设计能力要求高、产品附加值较高的维修,提升企业国内航空维修市场占有率。二是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依托中航集团的空中乘务员培训基地及国航大学,做大做强驾驶员、空乘人员、地面服务等航空培训。推动航空领域国际培训资源落地,推进一批航空人才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示范项目。
航空体验方面:充分借势首都机场过亿的客流量,以体验中心、科技展馆、特色酒店等相结合的形式,打造中国航空体验第一站。
航空餐食、地面服务方面:因市场规模较小且随客流量同步增长,依托目前本地已有入驻的多家企业,力求依托本地基础实现稳步增长,伺机壮大产业规模。
2、航空制造。对标区域及北京市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培育和适度发展航空相关的先进制造业。以大型飞机、通用航空飞行器、支线飞机等需求为牵引,近期重点布局非总装领域的飞机航电系统和机电系统的研发与制造,中远期培育航空发动机、航空材料等研发与制造。
航电系统方面:一是依托泰雷兹等龙头企业,做好产业服务和生活配套支撑;二是产品方面重点布局已实现全面国产化且产品价值较高的信息系统及客舱核心系统;三是依托北京在中关村和亦庄经济开发区已经形成的电子信息产业基础,促进与“三城一区”的产业联动,为航电系统产业发展提供技术和要素支撑。
机电系统方面:一是凭借自身对外资的吸引力,积极与国外领先企业合资合作;二是重点抓住国内航空机电龙头企业的产能扩张机会,通过合作,推进机电系统的国产研制;三是完善要素服务,创新研发人才及熟练技能型人才的专项补贴政策,建立研发平台,提前谋划有特定要求的厂房、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配套提升项目;四是推动航空机电与本地新能源智能汽车等产业联动,推动航空座椅、客舱系统、机载液压系统、航空环控技术等向新能源汽车的座椅、转向、传动系统、制冷设备、变频空调压缩机等领域拓展。
(二)优化口岸贸易结构。口岸贸易重点发展两大贸易和两大支撑。其中,两大贸易以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为重点,推动产业结构由以货物贸易为驱动向以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双驱动转型,同时稳步推进跨境电商和航空物流两大支撑类型。
1、货物贸易。基于天竺综保区及周边产业基础,以生物医药、航空器材、五类进口商品、汽车整车、半导体设备等高附加值品类作为货物贸易转型升级的重点方向。推动建立办事处、实行特殊试点等,建立一体化平台,为产业发展提供便利,提升流通效率。
2、服务贸易。服务贸易以医疗服务、数字服务和文化贸易为重点方向。
医疗服务方面:借助北京本地和首都机场客流及国内其他地区居民的高端医疗服务需求,充分发挥保税区开放性政策优势和医药进口规模优势,聚焦精准医疗和高端医疗服务,积极申请国外已上市新药试点使用、国际医生入境执业等特殊口岸资质,打造创新政策先行示范区。衍生国际医疗服务领域,培育发展转机医疗和高端专科医疗服务。依托机场中转旅客及144小时入境免签政策,建设国际医疗中心,提供健康体检、疫苗、微整容、牙科等快速便捷即治即走的转机医疗服务。积极对接国内外行业龙头,通过合资、合作、全外资等方式,引入高端专科医院,重点关注癌症筛查、重症治疗、妇产儿科等方向。
数字贸易方面:重点发展元宇宙和虚拟人等领域。吸引项目入驻,搭建产业孵化平台,促进上下游企业入驻,形成产业聚集。
文化贸易方面:依托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国家文化出口基地等特色功能平台,发展艺术品贸易和文化设备贸易及保税租赁,建设海外回流文物交易市场,引入文化专业设备龙头公司,发展影视制作器材、音响录音设备等贸易,带动艺术品鉴定、文化艺术交流、文化金融等艺术品流通服务业发展。
3、跨境电商。依托中国(北京)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跨境电商重点发展生鲜、奢侈品等中高端品类,同时积极探索医药产品的跨境电商业务,满足首都高端消费需求。优化货物、信息和资金流程,完善口岸功能,提升运营效率。
4、航空物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疏解首都非核心功能的背景下,航空物流聚焦首都产业发展和消费需求,以北京城区货源为核心,侧重发展商务快递和跨境电商进口。
(三)释放消费潜力,提升商务会展。商务会展产业以新国展为核心,加快新国展二三期重大会展设施建设,积极吸引专业展、国际展、新兴展落户,积极打造国际化会展品牌,培育高水平市场主体,促进会展消费联动融合,服务国家重大外交和经贸活动,创建国际高端会展“洲际门户”。一是优先建成新国展二三期,完成空间规划、交通规划等专项规划,尽快推动会展功能和必备配套功能破土动工,打造功能完善的组团式会展综合体,成为北京服务业扩大开放的重要平台,打造国际化会展品牌。二是围绕“一带一路”倡议、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谋划一批高端会展论坛。聚焦首都特色产业,培育一批航空航天、人工智能、高端制造、医药健康、新能源、新型消费等领域前沿会展项目。三是加强与国际展览业协会(UFI)、国际展览与项目协会(IAEE)、国际大会和会议协会(ICCA)等国际组织和跨国企业合作,引入一批国际知名会展及全球品牌首展首发首秀。四是支持企业通过收购兼并等方式,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会展集团,吸引上下游企业集聚,完善会展产业生态。五是优化会展业营商环境,积极申请服贸会等重大国际展会期间销售的展品免征进口税;精简会展举办申请材料、规范事项审批、优化办理流程,研究探索在临空经济区分类分时细化会展等大型活动安全监管标准。
综上,外部复杂形势加之内部提质更新压力下,首都机场地区需通过提规模、优结构、挖潜力,加快推动重点产业的转型升级,并以此带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增长和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北京北咨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要参考文献:
[1]郑应平.我国民航飞机维修产业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4(18).
[2]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统计工作专业委员会.2021中国展览数据统计报告[R].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2021.
[3]中国民用航空局各年全国民用运输机场生产统计公报.
[4]“十四五”时期首都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发展建设规划[Z].2022-08-25.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742481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