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喀什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思考 |
第743期 作者:□文/李 旭 贾 强 时间:2024/12/16 15:54:54 浏览:10次 |
[提要] 喀什地处欧亚大陆中部,地域辽阔,风光优美,属多民族集聚地和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存核心区。分析发现:喀什在推动旅游跨越式发展进程中面临着诸如资源开发利用欠缺、服务供给保障乏力、季节差异波动较大、辐射带动效应不足等突出问题。通过梳理喀什旅游发展现状,破解其瓶颈期存在的问题,补齐其短板弱项,有利于促使其旅游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凸显其特色民族文化,对“异域风情国际旅游目的地”的打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加快餐饮品牌化创建、构建特色民宿体系、打造文创和土特产基地、培育自驾游新业态、创新拓宽宣传渠道、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进一步提升喀什旅游业竞争力和吸引力。
关键词:喀什;旅游业;成功实践;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4年6月19日
引言
建立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战略举措。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实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可见,旅游产业是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兴边富民的比较优势产业,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民族地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自2018年行政层面上实现文旅融合后,学术界有关文旅融合的研究热度也在迅猛增长。以篇名“旅游产业+喀什”进行搜索,仅搜到35篇学术研究文献。有关旅游产业路径的研究是伴随着文旅融合大背景的研究而出现的。吴科峰从重视旅游产业发展、提振游客信心、提升旅游规模、做好淡季旅游四个维度总结凝炼出新疆旅游产业发展的新路径。李帅帅等基于人口老龄化基础,从打造优质康养区域、优化康养配置、建立康养品牌、提供康养空间四个视角给出了旅游产业康养化新对策。王雪姣借鉴迪拜、新加坡、天津等国内外自贸区在促进旅游产业发展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阐述了自贸区建设背景下宁波旅游产业发展的启示与对策。李甜结合“一带一路”战略的内涵,就旅游产业如何应对“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了八点合理化的建议。学者们从资源、产业、市场、体制、理念等多角度阐述了文旅产业发展的路径,结合研究背景,本文在梳理喀什旅游资源的基础上,深刻剖析喀什作为南疆唯一自贸区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科学、可行、有效的发展对策。
一、喀什地区旅游业概况
(一)喀什地区简况。喀什位于新疆西南部,总面积16.2万平方公里,其边境线长896公里,享有“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边”的美誉,古称“疏勒”,是著名的“安西四镇”之一,文字记载已有2,000余年,作为丝绸之路上的商埠重镇、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汇之高地,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南疆支点、中巴经济走廊的起点,同时也是新疆第一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优秀旅游城市。
新疆具有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不仅国内市场潜力巨大,而且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亦可大力发展边贸旅游。古代丝绸之路汇聚了世界文化遗产的80%,其同时也是当前世界范围内最具活力与潜力的旅游路线,沿途涉及60多个国家44亿人口,沿线存在的诸多旅游资源在交流与合作中能够有效拉动对外经贸往来,实现沿线国家的经济文化认同。喀什应抓住“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巨大机遇,全力塑造全新的旅游形象,促进全地区旅游软实力的提升,以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更好地了解新疆、认识喀什。
(二)喀什地区旅游业概况
1、喀什地区旅游资源总体情况。喀什地域辽阔,风光壮美,绿洲、大漠、胡杨、冰川、雪山景观各异,美不胜收。作为最具人文特色的国际旅游目的地之一,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文旅资源让人流连忘返。人文类、自然类旅游资源共计209处;三级以上(优质)旅游资源占比更是高达60%以上,不少资源甚至在全球独树一帜。
2、喀什地区旅游产业链建设情况。喀什旅游产业仍然处于爬坡、起步阶段,因市场参与度低导致旅游业的发展受资金、人才等多重因素掣肘,现有旅游企业普遍存在晚、慢、小、差、散、短、弱等高风险难题,亟须破解。现有状况:
(1)吃:①餐饮服务→传统中餐、西餐、民族特色餐饮;②食品加工销售→生产、包装加工、销售。
(2)住:①酒店→豪华型、商务型、休闲型;②民宿→乡村类、城市类。
(3)行:①旅游交通→航线、班列、公交专线、景区观光车;②交通服务→航空、铁路、公路。
(4)游:①景点→文物古迹、自然风光、人文景观;②旅游活动→观光、度假、探险;③旅游服务→旅行社、导游。
(5)购:①购物中心→超市、专卖店;②旅游商店→工艺品店、纪念品店、特产店;③免税店→机场专卖店、塔县边贸店、综保区跨境电商购物中心。
(6)娱:①文化娱乐业→影剧院、博物馆、非遗院落;②休闲娱乐业→KTV、农家乐、主题游乐场。
3、喀什地区旅游品牌创建及发展现状。喀什经过多年培育,目前共打造出69家A级景区、39家星级饭店、108家旅行社、240家民宿、85家星级农家乐;夜间旅游集聚区2个(国家级1个、自治区级1个)、休闲街区3个(国家级1个、自治区级2个)、乡村旅游重点村24个(国家级5个、自治区级19个);争创出3个全域旅游示范区(自治区级),已构建起以民族风情与异域特色相结合的文旅产业格局。2023年,全地区接待国内游客3,322.62万人次,同比增长121.30%;实现旅游收入273.46亿元,同比增长137.76%,旅游产业规模和经济总量不断壮大,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效应显著增强。
二、喀什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典型做法及短板弱项
(一)典型做法
1、加大推介力度。2023年喀什承办环塔克拉玛干汽车摩托车越野拉力赛(喀什段)、旅游发展会议、喀什丝路文化·胡杨节等节庆演艺活动,在疆外开展旅游宣传推介活动16场次。2024年举办第三届新疆喀什“帕米尔之声”民族音乐节、中国环塔(国际)拉力赛、第十四届喀交会中亚南亚文化展示周、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新疆展、2024第五届新疆喀什丝路文化胡杨节等系列文旅活动,同步开展招商引资、项目洽谈、文艺展演,旅游研讨,形成以节造势、以节引流、以节聚客的新格局。
2、优化旅游环境。喀什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梳理影响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短板问题,研究部署旅游领域“23件实事”,着力优化旅游消费环境。投资9.5亿元,推进古城、慕士塔格冰川公园、N39°沙漠景区等40个景点升级改造,新建民宿21家、旅厕22座、停车场16个、加油站11座、通讯基站12个,引进品牌酒店41家、连锁餐饮店82家,挂牌餐饮店190家;在车站、机场、高速路服务区增设特产专业柜台9个、门店5处,新设《边境通行证》点位64个。
3、打造品牌效应。喀什在提升完善3个5A级景区基础服务设施的基础上,坚持“成熟一个、申报一个”的原则,成功创建2个国家级4A景区、3个国家级3A景区;1家四星级饭店、14家三星级饭店、3家四星级农家乐、5家三星级农家乐;3个自治区级夜间经济示范街区、3个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旅游休闲街区,新增旅行社37家,培育导游86名。
(二)短板弱项
1、资源利用开发欠佳。资源优势未得到有效转化,优质文旅资源仍处于低水平和浅层次阶段,不论是文旅产业体量、还是分量,抑或是质量,均与其丰富且独特的资源优势匹配度极低。全地区209处可开发的旅游资源,开发成为A级旅游景区的仅有69处,资源转化率仅为33%。如何依托慕士塔格峰、塔克拉玛干沙漠、十二木卡姆、刀郎文化等世界级文化地标优质资源,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功能区,亟须深入研究,持续推进。
2、服务供给保障乏力。喀什12县市对旅游厕所、停车场等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导致喀什旅游的供给力和承载力与喀什美誉度不相匹配,全年住宿、交通、如厕类旅游投诉占比80%以上,旅游承接能力、服务能力与游客需求相差甚远;“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供给失衡,游客交通和住宿花费高,占总消费比例达55%,购物、餐饮、游览、娱乐产品单一,导致游客“消费无门”。
3、季节差异波动较大。各级干部全季、全域、全民旅游意识不强,潜意识上仍认为喀什本是春夏季的旅游,“十一”过后便是淡季,激活秋冬旅游市场的动力明显不足,冬季旅游项目开发组织少、准备不充分,冬季文体旅游活动甚是欠缺,致使自8月以后全地区整体游客量逐步减少(7月510万人次,8月451万人次,9月351万人次),第四季度旅游人数仅为全年的11%。
4、辐射带动效应不足。文旅融合产品不丰富、特色不鲜明、主题不突出、品种类型雷同、内容方式单一,市场吸引力、竞争力不强,导致区外游客和过夜游比例较低(疆外游客占比为20.26%,过夜游客占比为22.98%),旅游业总体消费水平偏低(全地区人均消费823元左右,低于全疆平均水平294元),协调带动其他产业发展效能较弱。
三、喀什地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策略
2024年央视“春晚”喀什分会场美轮美奂的舞美设计和精彩绝伦的歌舞盛宴让喀什一跃成为国内外游客向往的理想旅游目的地和新疆最热门的旅游打卡地之一。如今国人的旅游需求、旅行方式的选取、入喀旅游的渠道等都在悄然发生着改变,所以在提升现有旅游业发展水平的同时,应不断策划打造旅游业全产业链,实现旅游业和经济协同发展,进而推动地方特色文旅产业展示其文化内涵,以进一步提升旅游口碑。
(一)加快餐饮品牌化创建。餐饮店突出“本土化” “特色化”,推出具有喀什地域特色的菜品,特别要保证服务质量,同时在整洁的环境和完善的设施上下功夫。定期举办旅游美食文化节、乡村旅游美食大赛,开展名厨、名菜评选活动,打造一批餐饮名店,培养一批本地名厨,创新一批特色名菜。优化餐饮店装修风格,注重从业人员服饰搭配,菜肴制作讲究可口,歌舞编排要极具观赏性。谋划布局并细分餐饮业分档结构市场,在旅游集散和服务节点城镇建设特色美食街区、美食广场、休闲夜市,同时要发展中餐、西餐、火锅、特色小吃等多元化餐饮业态,以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市场消费需求。
(二)构建特色民宿体系。科学调整旅游住宿布局,规范并完善住宿设施,逐步构建满足游客多元需求的接待住宿体系。在喀什旅游集散中心城市喀什市,以及莎车、叶城、塔县等旅游集散服务节点县市,建设三星级以上的精品酒店,逐步形成网络化、连锁化管理经营模式。在特色小镇、乡村旅游区建设家庭旅馆、青年旅舍、乡村客栈、特色民宿。在喀什古城历史文化街区、帕米尔旅游区周边、叶城新藏线沿途区域培育一批个性鲜明、富有内涵、体现人文特色的主题民宿。推进精品民宿与家庭作坊、专业合作社、农村电商等业态相融合,充分发挥县域的城乡融合窗口作用,大力发展县域旅游富民产业,促进旅游产业立足当地发展。引进民营资本,更新理念创新民宿设计和建构,探索“农户+村集体经济组织+公司”新模式。
(三)打造文创和土特产基地。推进具有喀什地域特色、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且方便携带的系列文创产品研发。如,加快喀什市手工地毯、疏附民族乐器、英吉沙土陶、莎车艾德莱斯丝绸针织品等文化艺术品及衍生艺术品的品牌化经营和产业化发展。搭建以维吾尔族旅游特色街区、文创产品圈、精品购物店、电商平台为支撑的“网上直播+线下直购”网格,实施“喀什礼物”旅游商品的推广营销和品牌提升工程。依托特色林果业种植基地推进农旅融合,打造系列主题“中华名果园”,发展英吉沙杏、伽师瓜、叶城核桃、莎车巴旦姆、岳普湖无花果、巴楚蘑菇等名优特产。开发旅游伴手礼,培育“喀什好味道”品牌形象,争创“新疆礼物”,提升农产品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
(四)培育自驾游新业态。在帕米尔景区沿线、塔莎古道、新藏线等旅游热线沿途建设标准化自驾营地及服务小屋,实现远程交通落地后与自驾车服务无缝对接。依托高速公路服务区、旅游服务节点村镇,建设集加油、购物、餐饮、住宿、救助等为一体的多功能智慧服务站,丰富沙漠旅游产品供给,推进岳普湖达瓦昆沙漠、麦盖提N39°沙漠开发沙漠运动、低空旅游等旅游产品,发展沙漠民宿、星空营地、康养基地业态。开展沙漠体育休闲,创新开发沙漠徒步、越野、极限运动,培育环塔拉力赛等知名体育赛事活动品牌;组织开展沙漠冲浪、骑骆驼、低空滑翔、沙漠寻宝等休闲活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后,“健康+旅游”新形式成为普遍且持续的需求热点。加快发展沙漠康养产业,依托沙疗文化、民族维药资源,打造以“民族医药+沙疗”为主的沙漠康养基地。
(五)创新拓宽宣传渠道。统筹用好区、地两级主流媒体资源优势,加强与新媒体社交平台、知名旅游博主、数字文化传媒企业的深度合作,通过宣传报道、短视频推广、网络直播、网红代言、制播纪录片等形式多方位开展宣传。在疆内外主流门户网站设置喀什旅游专栏,利用携程、马蜂窝、驴妈妈、去哪儿网等载体,放大“大V”效应。聘请网红主播、微博大咖等具有网络影响力的博主发布关于节庆文化的相关内容,打造网红打卡点和明星线路,引导青年群体参加。用好援疆省市宣传营销平台、渠道,形成疆内外联动的大宣传、大推介格局,不断提升喀什旅游品牌形象和旅游影响力。
(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人才紧缺这一事实仍然并将长期存在,这直接会影响喀什旅游业长期高质量发展。为有效突破文旅产业人才培养工作束缚,文旅产业应结合社会整体需求以及文娱产业发展需求,探索更加优质、更加高效的人才培养机制,有效解决文旅行业高素质人才培养环节当中的难点、堵点与重点问题。所以,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创新措施和办法,打造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同时,结合喀什发展现状,在人才待遇、自身发展等方面制定相关政策,留住人才,让人才为旅游经济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单位:塔里木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的通知[Z].2023-10-31.
[2]陈艳艳,李琳娜,王鹏飞.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和实现路径——基于多案例的考察[J].学习与探索,2024(05).
[3]郑芬丽,靳龙.哈密文旅融合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4.23(07).
[4]吴科峰.新疆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行政管理改革,2013(07).
[5]李帅帅,卫文婕,许峰.山东省康养旅游产业存在问题与空间发展对策研究[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3(01).
[6]王雪姣.以自贸试验区建设撬动宁波旅游业发展对策研究[J].宁波经济(三江论坛),2022(12).
[7]李甜.江苏“一带一路”旅游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7(20).
[8]孙宁宁,郑国璋.新疆旅游业发展的灰色关联分析与对策研究[J].山西农经,2018(01).
[9]白雪妮.“一带一路”背景下新疆旅游兴疆发展战略研究——以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为例[J].大众标准化,2021(20).
[10]马燕.近15年来新疆国际旅游产业结构分析及对策建议[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35(04).
[11]高峰,王剑.大变局时代旅游产业发展的挑战、机遇与对策[J].中国市场,2023(29).
[12]李茜燕.后疫情时期康养旅游产业发展的机遇及对策研究[J].江苏商论,2021(10).
[13]杨永鹤.旅游文创产品开发策划研究——以云南省丽江市为例[J].西部旅游,2023(06).
[14]佟丽云.文化旅游产业新时代新契机与人才培养对策研究[J].商业文化,2022(1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