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河北省乡村振兴困境与对策
第743期 作者:□文/孙腾迪 彭 蓬 时间:2024/12/16 15:55:54 浏览:11次
  [提要] 河北省作为全国粮食主产区之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至关重要。乡村振兴是推动乡村发展的新动力,河北省在推进乡村振兴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乡村建设人才缺乏、乡村建设资金不足、乡村文化服务体系不完善、乡村生态环境待改善、乡村产业基础薄弱等问题,为此应采取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增强乡村振兴的领导力量、完善乡村文化服务体系、改善乡村生态环境、推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推进乡村数字化建设等措施,更好地推动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河北;乡村振兴;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4年6月13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强调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十四五”规划再次以政策文件形式明晰了农业农村发展下一步规划。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进一步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三农”工作的目标任务、战略重点和主攻方向。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内涵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理解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第一,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方针,完成好“三农”领域必须完成的硬核任务,保障资金投入,满足人才需求。第二,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正确处理城乡的关系,构建一种新的城乡关系,能够实现城乡互补、共同发展。第三,坚持绿色发展,农业发展要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绿色农业的发展对推进乡村振兴和保护生态环境有重要意义。第四,坚持全面振兴,全面振兴要贯彻落实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目标和新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建设美丽乡村、生态乡村、富裕乡村、文明乡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
二、河北省乡村振兴面临的困境
(一)乡村建设人才缺乏。河北省是重要的粮食产地,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发展农业主要还是依靠农民,但是农村的青壮年越来越少,留不住人才。原因大致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农业所需的劳动量大,投入的成本多,粮食价格偏低,收获较少,越来越多的青壮年为了生活,选择进入城市寻找工作,大量劳动力从农村转向城市,留在农村的大部分是老年人或儿童;另一方面乡村发展环境不优、基础设施不完善、教育等服务体系不健全、环境污染等问题,与城市发展差距较大,难以吸引人才来乡村扎根。虽然近年来农村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农村与城市相比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工资较低,仍然存在明显差距。许多大学毕业生和有知识、有能力的人选择去城市寻找工作,不愿意留在农村,导致乡村治理人才流失严重,乡村建设人才缺乏,最终会造成乡村发展困难且缓慢,制约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二)乡村建设资金不足。河北省仍然有许多乡村经济落后,发展缓慢。乡村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支持,资金不足将会限制乡村的发展。乡村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投入和农民资金投入。乡村建设主要是依靠政府的财政投入,但往往政府的财政资金投入到城市的数目较多,投入到乡村的较少,难以满足乡村建设发展的需要,导致乡村发展资金有限,乡村发展缓慢,城乡发展差距仍较大,如表1所示。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农民投入资金较少。一方面农民在乡村获得的收益很少,再加上教育、医疗、保险等方面的费用,所以农民的资金大多用于维持日常生活开销;另一方面一部分富裕的农民因为乡村发展水平有限,不会在乡村投资兴办产业,选择离开乡村移居到城市,将大量资金带到城市。第二,某些地区出现部分财政资金被一些领导干部私用或者滥用的现象,财政资金的使用并没有落到实处。(表1)
(三)乡村文化服务体系不完善。完善乡村文化服务体系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某些地区抓住地区特色发展乡村文化,但仍有一些地区没有抓住自身的优势。乡村文化服务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资本、农民的共同参与。然而河北省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资金不足,政府投入的资金有限,而且农村文化队伍人才老龄化严重,年轻人较少,大部分是中小学学历,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较少,影响文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大致分为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乡村文化服务水平不高。一方面乡村文化服务设施不足,一些较贫困的乡村缺少文化场所,村民的参与意识普遍较低;另一方面乡村文化设施单一,缺乏多样化的设施,大多数都是以传统的形式,如文化广场、寺庙等,已经不能适应村民不断增长的文化需要,村民的体验感和满意度较低。第二,乡村文化服务品质不高。一方面由于资金等方面的原因,服务设施陈旧,无法提供满意的文化体验;另一方面服务人员的素质水平不高,无法提供满意的服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乡村全面振兴。
(四)乡村生态环境待改善。近年来,河北省乡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但是对于落后地区和偏远地区来说,仍然有待改善。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具有复杂性,在推进乡村生态建设的过程中还面临很多问题。在农村的居住环境方面:由于政府的投入资金有限和村民的保护意识较弱,基础设施不健全、滞后、利用率低、损坏快等问题突出;部分农村的垃圾回收点设在村民的房后,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乱堆乱放,造成环境脏乱;农村的公厕设立后,没有人打扫和清理,造成有人建、没人管的现象,环境卫生较差。在农业生产方面:农田灌溉,部分地区实施喷灌,但大部分还是传统的方式,不仅浪费水而且耗费人力,所需的成本高;化肥、农药和杀虫剂的使用造成土壤污染,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农业绿色技术普及不足,高质量农业和生态农业离不开生产技术的创新,绿色农业效益不高。
(五)乡村产业基础薄弱。乡村经济发展落后,缺少产业支撑。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农民以农业为主,生产效益低下,收入少,没有形成规模化的产业;第二,大部分的青壮年进入城市打工,受过教育的有知识的年轻人会选择留在城市,不会在乡村兴办新产业,乡村村民普遍文化素质偏低,一些新技术新政策很难实行;第三,农村产业结构单一,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第四,在河北省有些乡村,村民一家一户进行大棚生产种植,设置采摘园,吸引更多的人来采摘,虽然获得一定的收益,但成效明显不够,并没有形成规模化、现代化种植,很难产生高效益,更没有形成当地特色的农业产业;第五,大多数农产品市场少,销售方式单一,因此获得的收入也较少。
三、河北省乡村振兴路径探析
(一)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乡村要发展,必须要有人才。振兴乡村,关键在于人才的振兴。人才队伍贯穿乡村振兴的全过程,让人才在乡村振兴中担重任、唱主角。第一,乡村要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生活水平,完善基础设施,完善农村服务体系,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快改善农村环境污染问题,逐步缩小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第二,青年人才是乡村振兴的新鲜血液,要建立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机制,利用互联网加强宣传、教育和引导,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和优秀的人才来乡村就业、创业,同时当地政府部门、学校和乡村加强联合,引进更多优秀的人才。
人才引进不仅需要数量,而且需要质量,增加乡村人才的总量,提升乡村人才的素质水平。因此,在重视人才引进的同时,还要加强对人才培养的重视,进行系统化、针对化、专业化的培养,提高乡村人才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整体素质,通过培训、教育增强他们的责任感、为乡村建设服务的奉献精神,增强乡村认同感。同时,政府要建立激励机制,从而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一方面在教育、医疗等方面提供保障,对乡村人才提供针对性的奖励,根据工作绩效适当调整乡村人才的工作报酬,激发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鼓励人才创业,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和创业资金,建立创业示范区,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吸引更多想创业的年轻人在乡村创业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队伍。
(二)增强乡村振兴的领导力量。乡村振兴离不开政府的领导,政府要增强对乡村振兴的重视,把乡村振兴摆在首位,确保乡村振兴工作落到实处。一是统筹城乡发展,政府增加对乡村的财政支持力度,使得乡村发展有充足的资金支持,促进城乡协调合作,城市可以通过技术、资金等优势带动乡村发展,乡村农产品进入城市,农民获得资金,消费能力增强,形成城乡共同发展的局面,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二是重视对农业产品产业链的延伸,例如在农产品包装上,可根据不同的节日,设计更加精美的包装,延长农业产业链,或是在农产品的加工上,将水果等产品加工成罐头、果干,将红薯做成红薯干、红薯粉,将辣椒制作成辣椒油等,不断创新,形成自己的品牌,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从而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延长产业链,推动产业融合,推动乡村经济发展;三是政府要加强监督力度或出台相关政策,防止出现财政资金私用或滥用的现象,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三)完善乡村文化服务体系。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乡村振兴必然会促进文化振兴。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兴。河北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同时也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底蕴和乡村民俗文化。例如,石家庄西柏坡、承德避暑山庄、保定白洋淀、秦皇岛山海关等地区都有丰富的历史。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物质文化的需求不断增多,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不断增多。完善乡村文化服务体系需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乡村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满足乡村文化发展人才需求,建设一批专业的乡村文化人才队伍,善于挖掘乡村文化资源,促进乡村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一方面,应不断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要完善乡村公共文化设施,重视设施的多样化和创造化,例如乡村文化馆、乡村纪念馆等,定期举办演出活动,丰富文化内涵,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不断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品质。组建一支高素质的文化服务队伍,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可以利用网络媒体加强宣传和引导,使村民更加理解和认可,提高村民的参与度和满意度。另一方面,加强乡村公共文化活动的开展。根据不同的地区和群众的不同需求进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比如书法大赛、运动会大赛等,吸引村民参与,激发村民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四)改善乡村生态环境。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生态振兴对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改善农村居住环境,一方面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重视基础设施保护和维修;另一方面增强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引导全民参与,加强宣传,增强村民的保护意识和参与环境治理的意识。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应将政府和市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政府在乡村规划和垃圾污水治理等方面的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乡村建设,增强乡村发展活力;政府应加大农业科技研发投入,推进农业现代化动能转换,“要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不断推进技术创新,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提高农作物的生产效益,推进农业绿色生产;将技术运用到传统农业中,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让乡村的环境建设更加美丽,让广大人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让人们的获得感、满意感和幸福感不断提高,让乡村越来越美,让中国越来越美。
(五)推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乡村振兴中最基础、最根本的是产业振兴,推动乡村发展,激发乡村发展活力,经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是政府要重视产业振兴,要重视人才、挖掘人才、留住人才,设立更多的优惠福利政策,吸引人才返乡就业、创业,为产业发展奠定基础。二是乡村要注重加强教育、培训,开展农业相关知识的培训、相关技能的培训,培养更多专业人员以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三是政府提供财政支持和政策支持,鼓励乡村多元化产业发展。四是开展规模化经营种植,建立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一方面可以为村民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增强带富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引进技术,不断创新,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促进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提升乡村生产环境水平。例如,打造“智慧大棚”推进绿色生产方式,提供绿色、天然、无污染的农业产品,形成特色农业品牌。在此基础上,可以建立农业观光园,吸引大批人参观,同时将农村美丽风光和特色农业纳入旅游资源开发,发展当地的旅游业,为村民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提高收入,带动村民致富。形成集规模化、绿色化、生态化、品牌化为一体的产业发展模式。
(六)推进乡村数字化建设。数字化在乡村振兴的各个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数字乡村建设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现实所需,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数字技术融入农业农村发展的各个方面。第一,农业的发展需要数字化的支持,坚持数字化农业与传统农业相结合。一方面数字化应用于传统农业可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减少资源浪费,构建“互联网+农业” “智慧农业”等新模式,促进农民提质增效,给农民带来更多的收益。另一方面坚持数字化与传统产业相结合,发展农村电商,农民自己可以对农产品直播带货,利用快手、抖音、电视栏目等平台,形成特色农产品品牌,对农产品加强宣传,拓宽销售渠道,适应现代化的发展模式。推动农产品走出去,面向更广阔的市场,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新产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第二,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需要数字化的支持,数字化发展使教育、医疗等服务体系更加健全。一方面,农村的学生可以通过线上授课学习知识,也可通过网络平台补习知识。另一方面,农村居民可以在线咨询医生,也可在网络平台查看自己的检查报告,以便及时了解自己的健康情况。数字化发展满足农民的生活需求,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给农民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提升农民的幸福感,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综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战略任务,实施乡村振兴是一个很长的过程,全国各地的基本情况不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不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进程不同,从而孕育出中国特色乡村振兴之路。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中,农村问题是关键,只有解决了农村问题,农村发展起来了,才能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谱写乡村发展新篇章。
(作者单位:沈阳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刘丽梅,高伟明,盛子强,等.高校继续教育助推乡村振兴路径研究——以河北省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23(13).
[2]李茜,满达,汪妍.融媒体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助力作用[J].新闻前哨,2023(18).
[3]贾冀南,张珊,吴继琛.乡村人才振兴的制约因素与发展路径探析——以河北省为例[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23.37(01).
[4]鹿波.秦皇岛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困境及其解决路径研究[D].兰州:西北民族大学,2022.
[5]侯波成.新时期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现代农村科技,2018(07).
[6]赵津津.乡村生态振兴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分析[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23.40(11).
[7]李党正.数字化乡村治理的现实困境和有效对策[J].现代化农业,2023(10).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742393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