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里洞镇高山云雾茶产业发展调查
第743期 作者:□文/叶倚歆1 齐 力2 黄蓓茵2 苏 含2 时间:2024/12/16 16:00:35 浏览:7次
  [提要]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战略地位日渐突出。云雾茶是云浮市新兴县里洞镇传统优势特色产品,茶产业是里洞镇特色支柱产业。为探索里洞镇茶产业高质量发展途径,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新兴里洞镇科技特派员团队对里洞镇鹅石村茶叶种植大户及部分种植户进行实地调查,从茶叶种植、品质提升、茶文化挖掘、茶旅融合、营销渠道等方面,结合村镇茶企业发展特点,提出里洞镇茶产业发展路径,以产业振兴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关键词:新兴县;里洞镇;鹅石村;茶产业
基金项目:农村科技特派员驻镇帮镇扶村服务专项:“推进里洞镇鹅石茶叶产业发展及科技提升专项”(编号:2023020428)
中图分类号:S571.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4年6月7日
一、里洞镇茶产业现状
(一)自然环境状况。里洞镇位于新兴县南部,地处粤中南部最高峰天露山腹地,森林覆盖率达83.6%,林地面积18万亩,与开平、恩平、阳春三市相邻,面积128平方公里。全镇辖8个村(居)委会,64个自然村,总人口20,022人。该镇是新兴县绿色生态发展区和重要水源地,森林覆盖率达74.64%。镇内坐拥粤中南部名山——天露山,海拔1,251米,为新兴县乃至粤西的第一高峰。里洞镇既是革命老区,也是生态旅游强镇,有“江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肺的氧吧”等美誉。特色农产品主要有茶叶、番石榴、龙眼、青梅、水生西洋菜等。目前,全镇种植青梅12,700亩、茶叶3,500亩、龙眼1,340亩,特色产业占全镇种植业总产值的55%。
(二)产业发展状况。里洞镇环抱在绿水青山之间,气候湿润,雨量充沛,早晚温差较大,具有茶叶生长所需的优良环境。里洞镇鹅石村茶场地处天露山脉脚下,山坡平缓,土地肥沃,气候宜人,常年山峦围绕、云雾伴生,为茶树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自古以来这里的百姓就有种茶的习惯,茶叶具有味醇耐泡、浓香回甘的特点。里洞镇茶叶种植历史悠久。过去种茶,由于种植分散,种茶、制茶技术落后,茶叶质量良莠不齐,茶叶多为镇上农户自家消费、销售,经济效益不高。近年来,里洞镇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高山自然资源,立足丰富生态资源和良好温和气候优势,凝聚高山茶产业发展动能,大力发展高山云雾茶种植。在镇委、镇政府领导下,及乡村产业振兴战略引领下,实施“头雁工程”,鹅石村支书作为“头雁”,采用“支部+合作社+农户”形式,成立新兴县里洞镇五鹅茶业专业合作社,兴办能光茶叶加工厂,并开设茶叶销售门店部,同时把村里甚至镇内分散茶农集结到合作社,以租赁土地的形式发动群众以土地入社,茶树连片种植、统一管理,实现规模化种植,壮大茶叶产业,盘活了曾经“沉睡”的茶场,当地群众享受到了增收的红利。茶场规模由最初的40亩扩展到如今的近500亩,其中有100多亩是与茶农合作,入社农户由23户发展到128户。鹅石村茶叶产业成为里洞镇“一镇一业”特色产业。
(三)产品品牌及销售状况。鹅石村茶场对茶叶的种植坚持绿色、生态、有机理念,统一种植、统一加工,2015年获得国家SC认证,逐渐形成“里洞茶”特色。同时,采取“实体店+网络”一体的线上线下的销售模式,拓宽市场销售渠道,扩大销售产量和范围,并利用农博会、茶博会、展销会等农业展会扩大品牌知名度,产品畅销珠三角和港澳地区。随着五鹅合作社的发展扩大,目前茶叶注册了“鹅石”商标,形成了“里洞云雾茶”品牌,开发了里洞云雾红茶、里洞云雾绿茶等品种。
二、里洞镇茶产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禅”文化挖掘不足,云雾茶品牌影响力较弱。新兴县茶叶种植面积在广东不算最大,但“六祖禅茶”名闻遐迩。新兴县是六祖惠能的出生地、感悟地、弘法地和圆寂地,是《六祖坛经》的完成地,更是中国禅宗思想的发祥地。凭借优越的自然环境资源与深厚的禅文化底蕴,新兴禅茶已成为新兴县的城市名片。例如,被誉为岭南十大茶园的象窝茶园地处天露山山脉北缘,最高海拔达860米,茶园总面积4,000余亩,园区内种植面积1,200余亩,象窝茶园以茶为媒,以养生召天下。象窝山生态园集山地生态度假、休闲、娱乐、禅茶体验、健康养生、生态教育等功能为一体,是目前广东省内少有的600米海拔以上的山地度假区旅游度假胜地,也是集养生、旅游、商务会议、培训、茶文化科普教育等为一体的多功能景区。
与象窝茶园相比,新兴县第一高峰天露山就在里洞镇内,从自然环境和天然禀赋上比较,里洞镇地理位置极佳。多年来,里洞茶主打“绿色、天然、高山、生态”的资源和气候优势,但对紧邻的六祖故居、禅意文化、天露山等资源挖掘不足,集“山中有云、云中有茶”的神奇自然风光、特有高山负离子空气以及独特的禅茶文化意蕴于一体的云雾禅茶优势不突出,“禅”与“茶”文化融合不紧密,禅茶文化不明显,禅学、茶学、禅茶故事等历史文化元素挖掘不深入。里洞茶品牌区隔不显著,品牌影响力较弱。
(二)茶场规模扩大困难,茶旅融合未实现。一是种植主体过于单一。目前,里洞镇的茶叶种植主要发挥“合作社+农户”的组织带动方式,茶场种植规模与种植面积的扩大主要依赖于合作社带头人的“头雁”的作用。现有的种茶大户主要是五鹅茶叶专业合作社,其他村民参与面不够广,更多的村民选择将茶场出租或到合作社打零工,一天能赚100元左右,参与茶场工作的基本都是留守老人和妇女,年轻人不愿参与。二是茶叶品种较单一。目前,里洞镇五鹅专业合作社的茶叶种植面积稳定在500亩左右,但近些年产量上升不快,茶场规模增幅较慢,茶叶品种除传统的绿茶、红茶外,基本没有新品种问世。虽有俄罗斯客商提出柠檬红茶的订购需求,但碍于加工规模、加工能力及人工成本原因未能量产,茶叶品种较单一。由于茶场面积无法实现较快增长,现有的茶叶种植仅固化在农业的生产属性。三是茶旅结合不够。茶园观光、采摘、体验、互动等环节较少,旅游休闲度假居所建设不足,茶产业的生态旅游、体验观光、农业教育等功能未能充分发挥。
(三)茶叶精深加工能力不足,产业链难以延长。目前,里洞高山云雾茶的制作品种与口味过于单一,不能满足多元化市场的需要。经多年努力,五鹅茶叶专业合作社已初步打响“里洞云雾茶”品牌,茶叶基地厂房、设备、制茶技术、包装工艺也得到跨越式发展,已经初步实现机械化,但里洞云雾茶除主打的红茶与绿茶等初级产品外,深加工产品几乎没有,尤其是受年轻人欢迎的茶饮品、茶食品、茶点及其他衍生产品的开发严重不足,禅茶、茶点等手信礼品开发不足,茶叶产品附加值低,产业链上下游流通渠道狭窄,加工产业链难以延长。
(四)销售渠道狭窄,市场开拓能力不足。里洞镇茶叶种植已有近300年历史,但长期以来缺乏品牌包装和市场推广。如今,虽已成功培育出里洞云雾红茶、里洞云雾绿茶等品种,但现有品种在茶叶市场上的知名度不高,里洞茶大多以线下经销为主,而且本镇居民熟客购买居多。店主也开发了线上小程序、微信视频带货等销售模式,但由于人手少、缺少专业的销售团队,目前仍以坐商等客的线下销售为主,营销区域过于狭窄。
(五)快递成本高,抑制网购热情。目前,村镇快递多集中在镇中心位置的规定地点收件,里洞镇五鹅村的茶叶和果之林合作社的农产品比较集中,但规模还是不够大,而其他的茶企以及农业种植户地处分散,农产品快递寄件数量少、规模小,加上快递公司人手少,不达到批量发货快递员基本不上门收件,难以实现一件一收。揽件量少,线上销售有限,没有形成规模效益,快递费用居高不下,物流成本高,增加线上销售成本。而且揽收网点还存在服务不规范、服务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限制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三、里洞镇高山云雾茶产业发展建议
(一)挖掘禅茶文化,突出文化内涵。新兴县人文底蕴深厚,是中国禅宗思想发祥地,有“中国最具魅力文化旅游名县” “中国最美乡村休闲旅游胜地”之称。而里洞镇内的天露山至今保留着六祖生平潜身修佛的遗迹。要抓住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机遇,结合自然生态资源和禅宗文化资源,充分挖掘和传播高山云雾茶的禅宗文化故事,增强产品的文化价值和情感连接,围绕“人文六祖·多彩里洞”加大文化推广力度,秉承“立足圣地,挖掘资源,推陈出新,面向市场,勇于开拓”的精神,将禅宗六祖发源地的人文资源和传统茶叶产区的技术及环境优势相结合,把“禅”和“茶”融为一体,开发充满禅意,绿色、有机、健康,风味独特的高山云雾茶产品,打造独特的禅宗文化旅游茶叶品牌和包装,彰显里洞云雾茶文化内涵。
(二)注重品牌打造与宣传,扩大品牌影响力。在挖掘里洞历史文化的基础上,赋予里洞茶新的禅意。“里洞”:里,“理”也;洞,“顿”也,里外兼修、洞察秋毫。意即里洞镇的百姓为人里外一致的真诚。在茶盒包装上印上“里” “洞”的新禅意,与之主打禅茶主题相呼应,突出里洞云雾茶“云雾山中、品质甘醇、滋味润秀、回味浓香甘甜”的特性,塑造特色品牌。同时,积极申请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建立和推广具有地域特色的里洞高山云雾茶品牌,提升市场认知度。针对现有的“里洞云雾红茶” “里洞云雾绿茶”两个品牌,加强宣传,做大做强优势产品。重点打造传统热销的“里洞云雾红茶”品牌,发挥传统“里洞云雾绿茶”产品优势,推进“里洞云雾红茶” “里洞云雾绿茶”为主的区域公用品牌创建。通过积极举办各种茶文化活动和比赛,如“里洞云雾茶采茶节” “里洞最美春茶代言人”等,讲好品牌故事,提升里洞云雾茶的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借势禅茶文化,加快茶文旅融合发展。借势六祖禅茶、禅宗思想发祥地、六祖慧能故居的文化渊源,在天露山旅游景区辐射效应下,探索“茶叶+文化+旅游”的茶文旅融合发展之路。积极引导推进里洞镇茶文化产业园的建设,如茶文化展示中心、制茶体验馆、茶文化活动室等,实现茶园景观化,同时打造高知名度的茶文旅景区和线路,实现茶文旅结合,形成龙头带动效应。如,天露山古驿道是岭南茶马古道的其中一段,可以此讲故事、做文章,规划茶旅线路,增强旅游吸引力。五鹅村茶叶合作社牵头,以茶为媒,加强茶企、茶农沟通联络,交流传授种植、加工及市场开拓经验。定期组织茶事交流活动,可以邀请华南农业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佛山科技学院等农业院校的专家学者及茶文化专家讲授茶文化。选择重要节假日,开展题为“禅茶文化普及” “我为父母献杯茶” “最美茶艺师表演” “里洞茶文化推广大使”等主题活动。在里洞现有茶场基地上建设茶主题民宿,开展茶园观光、采摘、茶艺展示、品尝、体验交流、茶事教育、研学、创作、康养等活动,实现从传统茶场向生态观光茶园转变。打造“粤菜师傅”工程,开发含茶元素的菜品融入“粤菜师傅”的菜谱中,宣传绿色餐饮。探索与里洞镇其他农业企业(如果之林合作社等)的合作,开发多种形式的农业旅游体验,通过餐饮、民宿产业的发展,联合打造集吃、住、游、玩、购、娱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的新模式。在里洞镇提出的“天露明珠、多彩里洞”目标愿景指引下,推动特色优势产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
(四)优化种植结构,提升茶叶品质。借助镇政府及“头雁”茶叶合作社的宣传推动作用,鼓励村民流转土地、连片种植,扩大里洞五鹅茶场种植面积。尝试采用“果-茶-鸡”立体种植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提升茶场产出经济价值。尝试推广起垄栽培、茶场养鸡、林茶间套等技术和生态种养模式。引进扩大优良高产茶树品种种植,加强老、旧、低产品种改造,优化种植结构,丰富种植品种,发展生态、高产、优质茶园。
针对茶场及各种植户人工管理、操作手法参差不齐、茶品不稳定等现状,应坚持统一化、精细化、标准化管理,规范茶叶种植、采摘、加工的标准化流程,尤其是对分散的种植户,要强化茶品质量管控,严把茶叶质量关,提高茶叶品质。引进先进机械设备,提高制茶效率和茶品一致性,提高单产效益。加强无公害、绿色、高山生态、有机茶叶(园)基地建设和认证,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茶叶品质稳定。
(五)加大茶产品开发力度,延长茶产业链条。针对市场消费者的需求,开发创新适应不同消费群体尤其是新型茶饮消费群体的茶饮品、茶食品、茶医药、茶日化品等产品,不断延长茶产业链条,提升茶产业附加值。可以尝试结合不同的茶叶原料、果汁、花果、蜂蜜等成分,打造独特口味的茶饮料,开发年轻人喜爱的果茶、花茶、奶茶等市场热销新品种,开发年轻人市场。尝试将传统茶叶与滋补中药材等有机结合,开发各种养生茶品、茶保健品等功能性茶产品,满足特殊人群需求。尝试跳出传统“喝茶”思维,与食品企业联手开发茶糕点、茶面条、茶饺子、茶味冰激凌、冰点心等茶食品,变饮茶为吃茶,扩大产品受众人群。利用生物科技手段,科技赋能,开发各种茶日化品,提升茶叶资源利用率。根据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提供定制化产品和服务,设计开发如杯装茶、罐罐茶等具有特殊包装的产品,满足个性化消费需求的消费者,创造新的茶产品消费体验。开发蕴含禅文化的里洞云雾茶点及各式伴手礼品,增加茶产业附加值。瞄准俄罗斯市场,加大力度开发柠檬红茶,扩大海外市场份额。
(六)拓展多元化销售渠道,扩大物流发货规模。组织返乡创业大学生和镇、村里的青年,组建专业销售队伍,为销售团队提供专业的人力资源支撑和鲜活的销售新生力量,教授培训各种销售技能,提高销售能力,并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多渠道宣传,开展直播带货、短视频展示、电商平台等多种社交媒体营销,拓宽销售渠道。尝试与广东省各院校联手,借助高校资源创建大学生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利用寒暑假大学生返乡实践的机会让高校大学生参与各种新媒体营销,开展多样化营销。积极参与乡镇政府组织的农特产品推介会、农产品展会、茶博会、农民丰收节等活动,加强里洞云雾茶产品的宣传推广。在全镇、全县、全市开展里洞茶叶进酒店、进餐馆、进超市、进机关、进社区等活动,进一步提高里洞云雾茶的市场占有率。积极进行市场开拓,尤其是国际市场的开拓,瞄准俄罗斯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茶叶爱好者,扩大新的茶叶消费区域,提升茶叶出口量。镇里各茶叶农业企业、合作社、种植户要加强联络,联合起来,对所有农产品采取团购式发快递模式,扩大发件规模,争取以规模计价结算方式,降低快递费用。快递公司加强快递员技能培训,做到服务流程标准化、专业化、规范化,提升服务质量。
习近平曾提出关于“三茶”(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而茶叶产业是里洞镇“一镇一业”特色产业。里洞镇要抓住大力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契机,深挖里洞茶文化历史,以文化赋魂,发挥里洞良好的生态资源,统筹规划科学种植,打造茶品牌,提升茶品质,开发新茶品,扩大茶销售,通过推动里洞镇茶产业的特色产业发展,助推里洞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1.广东科贸职业学院;2.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张玥,黄进,余永松,等.鄂西白马山村茶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现状及对策[J].南方农业,2023.17(03).
[2]徐洪绕.云台深处的云雾茶[J].民主,2023(05).
[3]黄利.茶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协同发展探究[J].旅游与摄影,2023(13).
[4]张慧.茶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协同发展的模式探析[J].福建茶叶,2018.40(06).
[5]陈珍妮,张宇平,贺曲夫.安化黑茶的出口竞争力提升对策研究[J].经济师,2019(08).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742548 位访客